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现在还没挖掘 到底有什么原因 导致其一定不能挖

时间:2023-07-13网络作者:小白

《史记·始皇本纪》记载:

……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这便是秦始皇陵。

从其建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2000多年,但至今秦始皇陵都没有被挖掘,到底是因为什么,才使得其一定不能挖呢?

秦始皇陵现代建模图

秦始皇陵被发现

早在60年代,秦始皇陵就已经被发现了。

为了弄清楚秦始皇陵到底有多大,考古人员于1962年对秦始皇陵园做了第一次全面考古勘察,并且根据勘察结果绘制了陵园的首张平面布局图。

借助探测工具,考古人员宣布,秦始皇陵园的面积足有56.25平方公里,消息一出便引起了考古界的轰动。

不过这之后考古人员并未对秦始皇陵进行大规模发掘工作。

直到1974年1月29日,秦始皇陵兵马俑惊现世间。

秦始皇陵兵马俑惊现世间

兵马俑的出现让大家对神秘的秦始皇陵更加好奇,当年7月,秦始皇陵园迎来第一支考古队,他们将对兵马俑进行保护性发掘,同时尽可能探索秦始皇陵。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考古的目的之一是要保护文物,所以当时考古队对秦始皇陵的探索,仅仅针对已经裸露在外,急需保护的部分。

在考古人员的努力下,到80年代初期,地宫的南墙出土,不久后封土西侧、北侧以及东侧的墓道相继被发现。

秦始皇陵墓道陆续被发现

在探索的过程中,考古人员发掘出后来被誉为青铜之冠的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

它们静静地躺在距离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一个陪葬坑中。

在其出土过程中,随着它的完整样貌一点点的出现在考古人员视野里,考古人员们不可避免地想到了秦始皇昔日铜车马銮驾巡行的盛大场面。

而除了这在20世纪考古史上所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的铜车马,考古人员还在1995年97年间,又从秦始皇陵的各个方位先后发现并清理出多个大型陪葬坑以及大型陵寝遗址。

大型彩绘铜车马

通过对这些大型陪葬坑的试挖掘,考古人员发现了大量的青石铠甲。

此后,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联合组建专门的考古队,针对秦始皇陵园进行有计划的发掘保护和勘探。

后续虽然屡有考古成果传出,但针对秦始皇陵地宫,考古界的态度基本一致——一定不能挖。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总结起来有三点。

秦始皇陵园庞大神秘

为何一定不能挖?

首先,秦始皇陵太大了。

我们遇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难以保证给其提供良好的发掘环境。

根据目前已有的关于秦始皇陵的测量数据来看,秦始皇陵墓近似方形,高度为76米,东西宽345米,南北长达350米。

其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整体布局仿照秦国的都城咸阳。

如果我们决定挖开秦始皇陵,为了保护好它,必须要创造一个足够好的发掘环境。

考古棚很重要

观看过考古纪录片的小伙伴都知道,为避免天气湿度等对考古坑内的文物造成破坏,必须要搭建一个可以控制室内温度、湿度的考古棚,考古队员们在发掘过程中,也需要穿着防护服,以尽可能避免人体温度、体液等对文物的破坏。

面对庞大的秦始皇陵,我们很难准备相应大小的考古棚,保证其发掘过程中不会遭到破坏。

七八十年代发掘秦兵马俑

而遇到的第二个问题就是秦始皇陵在发掘过程中会不会发生坍塌。

秦始皇陵在地表外的高度为76米,帝陵最重要的地宫,距离地表大概还有35米距离。

经过2000多年的岁月变迁,地理地质的不断变化,给我们发掘地宫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从秦始皇陵园整体的结构来看,其主要分为四个层次,地宫是核心部位,围绕它往外分别是内城、外城和外城外,但不管是哪一个部位,都分布有大量的陪葬墓以及陪葬坑等。

如果在发掘秦始皇陵的过程中,其因为地质结构不稳发生坍塌,对于深埋地下的文物来讲绝对是毁灭性的打击。

秦始皇陵位置以及墓区分布情况

其次,秦始皇陵内的机关也成为我们不能挖开其的一大原因。

在文章开头我们引援了《史记》对秦始皇陵的记载——秦始皇陵内藏有大量的机关,加上它那庞大的体量,使得秦始皇陵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当然了,不能挖不是因为其中的机关今人无法破解,难点在于如何能做到不触发、不破坏这些机关,让其完完整整地重现世间。

秦始皇陵中文物众多,还有机关

毕竟这些机关在地下静静地等待了2000多年,加之秦始皇陵中的大量水银等,很好地延缓了其锈蚀,当被触发时,它们大概也能像建造者所预测的那样,向进犯者发动进攻,可这之后想要复原它们,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

至于为什么如此在乎地宫内的机关,一则是其对于我们还原古代机扩榫卯技术等具有重大意义,二则这些机关本身就是文物,是需要好好保护的存在。

秦始皇陵中的机关修复品

最后,秦始皇陵一定不能挖,是因为我们目前尚且做不到使文物出土前后的样子保持一致,也就是说,凭当前的科技,我们不能很好地保护文物。

文物在发掘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接触到氧气和水分,这会导致文物锈蚀腐坏的速度加快。

纵然是在搭建好考古棚、做好完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我们仍然没有办法规避客观因素对文物的伤害。

这一点从已经发掘出的兵马俑上就可见端倪。

壮观的秦兵马俑矩阵

兵马俑刚刚出土的时候色彩艳丽,但现在我们再去看它们,只能看到色彩剥蚀后灰扑扑的陶俑底胎。

虽说兵马俑褪色也与用料、历史上的多次山洪有关,但让其离开已经适应的地下环境,忽然来到多氧多水温度偏高的地上,在更大程度上加速了其表面颜料的剥落和氧化,这对于兵马俑而言何尝不是一种破坏,对于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一种遗憾。

时间逆旅

所以说,秦始皇陵一定不能挖,至少不能现在直接挖开。

不过我们可以通过已经确定需要进行保护性发掘的陵园部分,收集土样,积累发掘经验,为日后正式打开秦始皇陵奠定基础。

秦始皇陵地宫想象复原图

可千万不要小看秦始皇陵发掘过程中产生的土样,它们可以反映很多信息,并且其中包含着以我们目前的科技水平,可能无法探知的奥秘。

也正是因为如此,一些大型考古项目都会对应地建立起土样封存基地,比如说三星堆遗址的未来空间。

在这里封存了三星堆自发掘至今各种各样具有特点的、形态各异的土样,等科技进一步成熟,它们被起封的那一天,必定是中国考古研究向前迈进惊人一步的时候。

三星堆的土样同样珍贵无比

只不过那个时候,我们或许都不在了,但在这条时间逆旅中,会有无数后来者秉承先辈之志,还原一段有一段珍贵的历史。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秦始皇陵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