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是中国第一位皇帝的陵墓,也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陵墓,但是目前对秦始皇陵的发掘仅仅是冰山一角。
古往今来,不论是盗墓者还是考古学家甚至是平民百姓都希望看一看秦始皇陵究竟有着什么样的宝贝!然而,秦始皇陵被发现近百年时间,为什么无人敢挖?难道真如传说那样里面存在水银、机关重重?并不是,而是现在更多的考古专家、社会人士、国家有关部门并不赞成继续挖掘,究竟是为什么?主要原因为以下几点:
根据古文献记载和考古调查,秦陵封土 封土是陵墓主人入葬后,在封填的地宫或墓室上聚土堆成的高大坟冢,民间叫坟南北长约515米,东西宽约485米。
想发掘这么大的一个帝王陵墓,没有几十年肯定挖不完,甚至有的考古学家说可能要挖一百年都不止。
因为考古不是平整土地,不是炸山挖煤,而是要获取尽可能多的历史信息,所以要保护文物不受到任何因发掘造成的人为损坏,就不能用推土机推,也不能用挖掘机掏,更不能用炸药炸,只能慢挖,不能快挖。
如此一来,长年累月风吹日晒,夏天下雨,冬天落雪,露天作业不现实,也不可能。
最好像挖兵马俑坑那样,先搭建一个能遮风避雨的大棚才有利于长期发掘,保护出土文物安然无恙。
从技术上来说,搭建一个500米跨径的大房子估计不是难题。
目前,单跨径超过500米的桥梁已经不止一座,像上海的卢浦大桥550米,重庆朝天门大桥552米等。
问题是,造出这样跨度的大棚子,把整个秦陵封土都包到大棚里去,人们就再也看不到秦陵与周围群山融为一体的巍峨景观了。
中国坟墓的结构,分为地下的墓和地上的坟两部分。
在古代,地面以上的封土区别不大,不同的是地下的墓室。
汉代以前的墓室以土坑墓为主,就是往地下挖一个深坑,放入棺木和随葬品,再在墓口铺上大木头做盖,在上面厚厚地覆上土,埋得严严实实。
时间久了,盖在墓口的木头腐朽了,容易造成塌方,墓室会被掉下来的土填满,再无空隙。
这种情况到了西汉特别是进入东汉以后才发生了改变。
从那时开始,砖被大量应用到墓室中。
人们用耐腐的砖砌起四壁,墓顶也造成像拱桥那样的结构,墓室变成了一个既结实又不易塌方的大空房子,里面下葬的灵柩和葬器基本上不会被塌方的土填埋了。
这种墓叫做砖室墓。
有很多讲究的砖室墓还有出入的砖门。
有些家族的人去世,按当时的习俗要合葬于一个墓室里。
先逝世的人先埋进去,多年以后,家族中又有人去世,可以把墓室的砖门打开,再埋进去。
之所以一个墓室里能先后埋葬很多人进去,关键是墓室不塌方,有足够的空间可以再利用。
秦是早于西汉的王朝,所以秦陵肯定会被塌方的填土埋实,墓室内部不太可能存在空旷的空间。
这就是说,如果真挖秦陵的话,压根儿不可能挖一个洞,找到墓门之后直接进去,只能先把封土大面积地挖掉,露出整个墓室的墓口平面以后,才能再深挖下去,直到挖到秦始皇的灵柩。
但是,这样一来,秦陵巍峨的封土景观就消失了,如何让人感受秦陵恢弘的全景?如何让人感受建造如此工程的艰辛与伟大?更何况,封土本身也是不可再生的历史遗迹啊。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