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地宫里面究竟有什么

时间:2023-07-24网络作者:小白

在《史记高祖本纪》中,刘邦曾列举了项羽的十大罪状,这其中第四条就是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财物。

相传公元前206年,项羽入关后为了给祖父项燕报仇,不仅把咸阳城洗劫一空,还率领30万大军盗掘了秦始皇陵。

那么,秦始皇陵真的已经被盗了吗?始皇陵内又究竟埋葬了多少宝贝?

再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秦始皇陵的相关知识。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秦始皇陵究竟有多大,整个皇陵的总占地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如果拿它和故宫比较的话,那皇陵的面积相当于80个故宫。

秦始皇陵不仅占地面积巨大,修建的难度也堪称世界之最。

就拿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来说,它在建造时动用了约10万劳工和奴隶,历时20多年修建完成,而秦始皇陵是从嬴政13岁时就开始修建,一直到了始皇帝去世的第二年才修建完成,据说在这39年里,总共动用了70多万劳工,所以说秦始皇陵称得上是人类历史上修建难度最大的工程。

其次,我们再来看看兵马俑。

其实兵马俑并不是长得一模一样,在我们已知的8000多尊兵俑中,他们不仅神色各异,样貌也是各不相同,也就是说,每一尊兵俑都是工匠们按照真人的形体和面容制作,这样做可以免去真人陪葬,而这些兵勇也代表着一个个真实存在过的秦军。

为了保证兵马俑的质量,每一尊兵俑的底部都刻有制作工匠的名字,如果某尊兵俑出现了问题,可以直接找到对应的负责人,这也是兵马俑可以保存至今的原因之一。

其实兵马俑出土时并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灰色,而是栩栩如生、色彩艳丽的彩色陶俑,这种大手笔足可以说明当时的秦始皇有多么的财大气粗。

据说始皇陵内使用了大量的水银来模拟江河湖海,而秦始皇的棺椁就漂浮在水银之上,工匠们是想以此来满足秦始皇死后也能云游四海的愿望。

那么这个传说究竟是真是假呢?

为了探寻秦始皇陵的秘密,2003年1月11日,秦陵考古被科技部批准列入国家863计划,并给予专项支持。

在863秦陵考古计划中,考古人员用卫星遥感技术进行了多次探测,最终探明秦陵封土当中的汞含量是附近其他区域的280倍,也就是说,地宫当中应该是存在大量的水银。

据专家们估计,这些水银的数量也许在数百吨以上。

同时,考古学家们还探测到地宫内部有某个物体的位置在发生变化,那这个物体是不是传说中浮在水银之上的始皇棺椁?我们都知道,水银的密度要比水的密度大得多,所以只要水银足够多,棺椁还是有可以漂浮在上面的。

那么秦始皇陵里面究竟有多少宝贝呢?秦始皇的地宫位于陵园的中心,地宫深埋在地下30到40米的地方,地面之上是一个巨大的封土堆,封土堆底边长470米,高度将近50米,风土的周围还分布着400多个陪葬坑,这些都仅仅是冰山一角。

传说秦始皇陵是仿照咸阳城而建,里面不仅有皇城宫殿,还有数不清的奇珍异宝,整个地宫都被塞得满满当当,甚至极有可能存在用和氏璧打造的传国玉玺的超限代宝物。

传国玉玺的价值自然不用多说,它的价值凌驾于任何文物之上。

那么超现代宝物又是指的什么呢?1994年,考古学家们在兵马俑一号坑里面发现了一把青铜剑,发现时,这把剑被一个重达150公斤的陶俑压在身下,其弯曲程度已经超过了45度。

可当考古人员将陶勇移开之后,那把青铜剑竟然一瞬间反弹挺直。

这个现象引起了专家们的极大兴趣。

科研人员发现,这把青铜剑的表面有一层细密的铬盐氧化物,而铬盐氧化处理技术是1937年到1950年才出现的一种技术,那两千多年前的秦始皇时代是怎么掌握这种技术?仅仅从陪葬坑就出土了如此高科技的保护,那么地宫之中会不会存在超越现代科技的宝物?目前我们对秦始皇陵的了解大部分都来自于史记的记载,对地宫内部拥有什么样的宝物更是一无所知。

据《史记》和《水经注》记载,项羽入关后,不仅把咸阳城洗劫一空,还率领30万大军盗掘了秦始皇陵。

他们将里面数不清的财宝据为己有,30万人用了整整一个月都没有运完,剩下不能带走的,项羽索性一把火全给烧了。

历史上盗墓之风向来有之,前前后后500多个帝王陵墓几乎全部被盗,而秦始皇陵又是古代帝王陵墓中价值最高的一座,那它有没有可能跟史书上记载的一样被盗了?虽然《史记》和《水经注》的记载让人心痛和惋惜,但实际上秦始皇陵的内部很有可能保存完好。

2003年863秦始皇陵考古计划开始之后,上百位国内顶尖考古专家对秦皇陵进行了探测,最后专家们一致断定,秦始皇陵内部不仅没有被破坏,而且还保存得完美至极。

他们运用最先进的卫星遥感技术对秦始皇陵进行了全面的探测,不仅发现皇陵内部比较干燥,还发现陪葬品和经营器物依旧摆放整齐,就连通往地宫的隧道都未被打开,而里面的建筑遗址依旧保存完好。

同时确定了地宫当中应该存在大量的水银,如果核心区域被破坏,这些水银早就应该发散出来。

虽然在秦陵封土上发现了几个盗洞,但都距离地宫中心很远,由此专家推断秦陵地宫应该是没有被盗。

既然秦始皇陵地宫完好无损,为什么直到今天国家都没有正式发掘呢?这就要说一说建国之后发掘明定陵的惨痛教训。

1956年,考古团队打开了已经建成300多年的明定陵,但是因为当时的条件有限以及经验不足,导致很多文物都遭到了氧化和破坏,甚至有的文物当场就灰飞烟灭,这无疑是考古史上的重大灾难。

定陵之痛发生后,国家给考古界定下了一条铁令,那就是全面禁止挖掘帝王陵墓,而这一切也都归功于大文豪郭沫若。

郭沫若的文学造诣自然不必多说,但他还有一个个人爱好,就是考古。

据说他曾自述过一生中最想要挖掘的两个屏幕,一个是千古一帝秦始皇陵,另一个则是武则天与高宗合葬的乾陵。

但郭沫若开发始皇陵和乾陵的要求并未被同意,所以他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明定陵。

据说定陵之痛发生之后,郭沫若又再次向上请示要发掘乾陵。

周总理愤然回绝,并给他批示了这样一句话,我们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后人来完成。

考古的意义在于和我们的祖先进行对话,墓中存在的宝贝并不是为了满足一些人的好奇心,这些文物不仅仅是中华文明的火种,还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5000年来一代代先人用生命和鲜血传承下来的精神支柱。

虽说秦陵地宫中到底有什么奇珍异宝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是在没有能力充分保护他们的前提下,我们不如让他们继续在地下沉睡。

只有这样,我们的后人才有机会找寻那些丢失的记忆,才能试图还原我们的文化传承,才能向世界讲好历史长河里的中国故事。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秦始皇陵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