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科学界的主流思想,神秘的史前文明并不存在,人类绝对是地球上第一批智慧生命,而人类文明也绝对是地球上出现的第一个文明。
不过,许多人对此结论并不认同,他们坚信古老的时光中埋葬着不逊于人类现在水平的史前文明。
他们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其实主要是因为世界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迹”
1972年6月2日,在法国核燃料处理厂工作的布兹盖博士(Dr. Bouzigue),在抽检一批来自非洲加蓬一批铀矿的时候,发现这批铀矿中的铀235和238丰度不对,少了约0.003%。
由于担心丢失的铀235被不法分子拿去制造核武器,布兹盖博士立即将此事上报给了法国原子能委员会。
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经过调查发现各个环节都没出现问题,于是前往矿石发掘地——奥克洛铀矿进行调查。
为了彻底查明事实真相,工程师和一些科学家纷纷前往奥克洛铀矿区,进行深 入考察和研究。
经过长时间的共同努力探索,专家们断定在奥克洛有一个很古老的 原子反应堆即核反应堆。
这个原子反应堆由6个区域的大约500吨铀矿石组成,它的 输出功率有1000千瓦左右,该矿成矿年代大约在20亿年前,原子反应堆在成矿后不久就开始运转,运转时间长达50万年之久。
这个结论一出,世界为之哗然。
要知道人类近几十年才开始掌握核技术,而在 几十亿年前,谁能在这里进行核反应实验呢!面对这个20亿年前的设计科学、结构合理、保存完整的原子反应堆,科学家们 瞠目结舌、百思不解。
这个原子反应堆究竟是谁设计、建造和遗留下来的呢?这是 一个令全世界科学家都无法揭晓的特大谜题。
由于这个奇迹出现于奥克洛矿区,因 此,科学家们把它称为奥克洛之谜”。
鲍齐奎斯是法国彼埃尔拉特气体扩散工厂的一个工作人员,他的工作是对天然铀进料进行常规分析。
天然铀中,铀-235含量的精确数值是0.7202%,这个数值是相当恒定的,最大偏差也不超过千分之一。
但是,1972年5月的一天,当鲍齐奎斯跟往常一样对天然铀进料作常规分析时,得到了一个奇怪的结果,一个天然铀样品中铀-235的含量为0.7171%,这个数值比正常的数值偏低。
这样大的偏差在很多情况下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在这里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已远远超出了统计误差所允许的范围。
鲍齐奎斯没有放过它,法国原子能委员会也没有忽视它。
这一偏差是怎样产生的呢?开始他们考虑,可能是由于气体扩散工厂的贫化铀 尾料 的沾污所引起的。
因为只要有一点点贫化铀混进了天然铀样品,就会使该样品的铀-235含量显著偏低。
于是,他们对其他一些绝对不会被贫化铀沾污的样品做了分析,结果发现,这些样品中的铀-235含量也都偏低,这就排除了贫化铀被沾污的可能性。
为了查清产生这一偏差的原因,他们通过生产过程的工艺链,做了一系列的 侦探 工作,从法国的铀处理工厂到加蓬共和国的铀矿石加工工厂,一直追踪到奥克洛露天铀矿。
最后终于查明,这个铀-235含量偏低的天然铀样品,确是来自奥克洛铀矿。
当他们对该矿的样品进行分析时,十分惊讶地发现,该矿富铀矿体铀样品中的铀-235,竟贫化50%之多。
那么,奥克洛矿的铀为什么会发生贫化呢?短缺的铀-235又到哪里去了呢?
经过再三深入研究与探讨,科学家们十分惊奇地发现:这些铀矿石早已被燃烧过,也就是说早已被人用过!
这一重大发现立即轰动了科学界,为彻底查明事情真相,许多科学家纷纷来到加蓬奥克洛铀矿区,进行长时间的考察,终于发现了一个不可思议的史前遗迹--一座古老的核反应堆,这个核反应堆是由6个区域的大约500吨铀矿石组成,它的输出功率很低,只有1000千瓦。
经过多年探索,科学界终于认定,奥克洛铀矿的铀-235,是链式反应中生成的 矿渣 是 核反应堆 曾经存在的证据,这表明奥克洛铀矿区的 核反应堆 在20亿年前已经点火工作,运转时间更长达50万年之久。
这简直是不可思议的。
要知道,要发生核裂变链式反应,先要有大量高浓度铀-235,而天然铀矿中只含有极少比例的铀-235,即使铀-235足够多,要想使核反应不成为核爆炸,还必须使用中子慢化剂,如重水等。
即使上述两个条件满足了,也并不等于真能发生持续的核反应,还必须使铀与慢化剂之间有某种比例的配置。
在人类建造的核电站中,通常都是核裂变反应堆。
在这种反应堆中,必须用高纯度浓缩铀或钚为燃料,必须用石墨、重水等慢化剂来获得慢中子。
反应堆中必须加装控制棒,使链式反应受人控制,以缓慢释放原子能。
如此苛刻的条件,在奥克洛铀矿的 核反应堆 中是如何实现的呢?
有科学家认为,奥克洛铀矿纯粹是大自然的手笔。
他们假设:在20亿年前,奥克洛铀矿中铀-235含量比现在高很多,铀-235产生的快中子经过矿石中地下水慢化和控制后,变成了慢中子,使链式反应能以缓慢方式发生。
因为当核反应堆的温度太高时,将有更多的水蒸发掉,于是链式反应速度减慢、规模变小,使核反应堆温度降低甚至熄火。
在这以后的漫长岁月中,地下水会重新汇聚,使慢中子增多,链式反应加速,核反应堆温度升高,以实现重新点火启动。
所以,20亿年来,整个链式反应过程像间歇喷泉一样重复发生。
也就是说,奥克洛核反应堆之所以没像原子弹那样爆炸, 功劳 全在于地下水的神奇控制,使之在持续几千年的链式反应中,一直缓慢释放着原子能。
科学家们还为这种论点找到了证据--在奥克洛矿区中找到了高度集中的氙同位素,这是一种只在核反应堆关闭并冷却后才出现的元素。
但是,质疑这种论点的也大有人在。
有人认为,地下水毕竟不是重水,用来做核反应堆的慢化剂有点勉强,还有,奥克洛矿区的结构相当合理,保存得也相当完整,似乎并非自然形成,而是有目的地建造而成的。
比如,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核反应堆有几千米,如此巨大的一个核反应堆,对周围环境的热干扰却局限在反应区周围40米之内。
更让人吃惊的是,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并没有扩散,而是局限在矿区周围。
与这个20亿年前的大型核反应堆相比,今天人类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核反应堆,也显得黯然失色
有科学家认为奥克洛地区在过去的几十亿年中,恰巧出现了符合核反应正常 进行的自然条件,所以这一地区的铀矿 才会发生了反应——燃烧。
但此观点一出,就立刻有人否定了 这种可能性。
因为发生核反应的条件苛 刻,自然界根本无法满足链式反应所具 备的异常挑剔的技术条件。
只有运用人 工的科学方法使铀等重元素的原子核受 中子轰击时,才能裂变成碎片,并再放 出中子,这些中子再打入铀的原子核,再次引起裂变——连续不断的核反应 (链式反应),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骤变反应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除此之外,更让人称奇的是奥克洛核反应堆的结构非常合理。
比如,目前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核反应堆有几千米,规模巨大,但这个核 反应堆对周围环境的热干扰却局限在反应区周围40米之内。
而且让人吃惊的是, 核反应所产生的废物并没有扩散,而是局限在矿区周围。
这么缜密的结构,就算是现在也难以完成。
”一名科学家说道,这座核 电站的建造者肯定是掌握了相当高的核技术水平。
”
既然不是自然形成的核反应,而人类又不可能在几十亿年前来制造这个反应 堆,那会是谁建造出这个如此先进的核反应堆呢?对此,一种史前文明说”又 提了出来。
这种观点认为,在20亿年前,在今天我们叫做奥克洛的地方,可能存在着高度 发达的文明,远远超过今天人类的文明。
与这个天然”的大型核反应堆相比,如今人类所能建造的最大的核反应 堆也黯然失色。
关于奥克洛核反应堆”有不少关于史前文明的说法,这些都是有缺陷的推论,真相是这样的:1972年,法国从非洲加蓬共和国进口一些铀矿石,准备用于核工业。
这些铀矿石产于奥克洛地区,但是,经过同位素分析后发现,U235的平均浓度竟然只有0.62%,比U235的正常浓度0.72%低得多。
为了研究这一特殊现象,科学家们到分布为带状的奥克洛铀矿区的各点取样,然后做同位素分析,又发现了浓度低于0.3%的贫化铀(U235浓度小于其天然浓度0.72%的铀)。
通过认真的科学研究后发现,在20亿年前,由于地质的变迁,有水渗入到奥克洛铀矿区,从而引发了奥克洛铀矿中的铀进行了天然的自持链式核裂变反应,从而使奥克洛铀矿区U235的浓度值严重低于正常值。
这是人们发现的一例天然(并非人造)核反应堆,被称之为奥克洛现象。
早在十几年前,南非矿工挖掘出金属球体,而这个金属球被证实来自于28亿年前,但来源于哪里却没有人知道。
就跟1885年考古学家发现0.65亿年前的卵型金属管一样,亿年前就有金属?南非矿工挖掘出金属球体还有很多的谜团至今未解。
28亿年前的金属球早在十几年前,南非矿工挖掘出金属球体,至今关于这个金属球体的起源无从知晓。
据了解,这个金属球体已有28亿年的历史!这一发现惊呆了考古学家以及科学家!在28亿年前就有了金属?许多科学家表示不可能,28亿年前都没有人类,怎么会有金属?南非矿工挖掘出金属球体直径大小约为1英寸,其中的一些球的“赤道”附近刻着叁条平行凹槽。
这种球分为两种:一种是实心的蓝色金属夹带白色斑点。
另一种是空心的,内部填充柔软的白色物质。
据说这些金属球是在前寒武层中被发现的,距今已有28亿年之久!南非矿工挖掘出金属球体来自南非德兰士瓦省Ottosdal附近的叶蜡石矿中,它们是天然形成的,共有两种:埋藏较浅的球暴露在叶蜡石中,是针铁矿结核。
埋藏较深的球没有碰到叶蜡石,是黄铁矿结核。
地质学家认为叶蜡石的来源是史前沉积的黏土或火山灰,那些沉积物在埋藏的过程中遇到了一定的压力和温度,慢慢变成了叶蜡石,地质上叫“变质作用”。
黄铁矿结核是黄铁矿的一种常见的存在形式,也是由变质作用形成的。
未解之谜针铁矿结核则是黄铁矿结核遇到叶蜡石后产生化学反应形成的。
在以上这些物质中,只有黏土或火山灰是28亿年前的,叶蜡石和黄铁矿结核的年代都要晚一些,针铁矿结核比黄铁矿结核的年代更晚。
据说其中一些金属球上有环行的凹槽,但天然形成的结核上没有凹槽,因此有人认为它们代表了一个史前文明。
当然我们还可以假设,有人事先在一些铁结核上雕刻好凹槽再埋入地下,但是经过亿万年的变质作用,那些凹槽都会被抹平。
实际上,在强大变质所用下,没什么东西能保持塬样。
所以当现代的你看到了这些凹槽,便可以说:它们确实是人造的,但时间在铁结核被挖出来以后。
谁,为了什么,做了这些球,现在还不能得知。
以上是对南非矿工挖掘出金属球体全部解析,你了解了吗?
这些神话故事有很多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自然也有着很多虚幻的故事。
但是昆仑山的神秘面纱一直都是存在的。
只是人们通过了很多文字描写,让他变得很神秘,位属西北的昆仑山,人际罕见。
自唐宋之后,人际逐渐往南方转移,更凸显到这块地方,更加的神秘以及未知。
再加上中国的古代,历朝历代的皇帝,也有一些除了去泰山封禅,也需要去昆仑山去祭拜,也祈求天下的太平和,四季的平安。
在华夏文化的进程中,昆仑山一直以来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
同时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有着“万山之祖”的别称。
古往今来众多的文人墨客,都对其进行了修饰和赞美。
昆仑山上面发现了一些远古的足迹,上面的画像图像表达着那遥远,古时候的人们。
这些在岩石上面刻着一幅幅的画,被科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称之为岩画。
这一幅幅的岩画,代表着更多的是我们这个时代像祖先的遥望。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