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团结报
□戚 舟
每个年代都有“流行名”,譬如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国”“建军”“建华”,现在10后的“梓涵”“紫涵”“子轩”等。
父母起名为何都爱随大流?这其实古已有之,名字背后不仅是祝福,还有不同的时代特征。
先秦起名主打一个“开门见山”,即孩子出生时有什么特点便起什么名,如晋成公名叫“黑臀”,周桓公叫“黑肩”,鲁成公叫“黑肱”,都是依此“起名法则”,显得质朴随性。
汉朝起名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女性名字男性化,如鲁阳公主刘臣、平邑公主刘王等,“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内涵在汉朝尤为具象。
其次是因两汉追求长生不老之道,就连名字也和长寿有关,如出土于居延烽燧遗址的汉简中,士兵的名字多为“延寿”“万年”“千秋”等。
最后是汉朝独尊儒术,使“仁、德、忠”等字频频出现,如庞德、路博德、曹孟德等。
将者名“德”,是因《礼记》中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兵则为“忠”,居延汉简中的张忠、李忠十分多,是为体现一腔忠诚热血。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们偏爱玄学的神秘感,如《道德经》中“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东晋著名的北谢玄、南张玄便来源于此。
据统计,两晋南朝正史中叫“玄”的名字共有67例,足见玄学之风靡。
魏晋起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之”字名井喷式出现,据《晋书》《北齐书》等记载,含有“之”字的人名足有100多个,名人就有王羲之、顾恺之、吴隐之等。
这和当时天师道流行有关,北魏天师道首领寇谦之及天师道世家王羲之家族皆以“之”为名,带火了这个字。
盛唐国富民安,从人们的名字就能一窥大唐的繁华与强盛。
当时人们取名据典三教的有很多,如具有儒家风格的薛仁贵、狄仁杰等,具有道家风格的颜真卿、朱子真等,具有佛教风格的王摩诘等,名字中儒、佛、道的兼容并蓄可见大唐文明的百花齐放。
唐代文人取名尤爱引经据典,如白居易之字“乐天”源自《易经》中的“乐天知命”,宰相杜如晦的名字来源于《诗经》中的“风雨如晦”,武则天之侄武三思的名字源自《论语》中的“三思而后行”,都极为风雅。
宋代取名常出现“老、翁、叟”等字眼,和诗词绘画中的老竹、古道等意趣相同,如撰写《东京梦华录》的文学家孟元老,《鹤山集》的作者魏了翁,文学家苏轼的族孙苏元老,南宋理学家徐荣叟等,都体现两宋独特的取名特点。
宋人取名也爱“若水”二字,源自《道德经》的“上善若水”,如太宗时期有位大臣叫钱若水,仁宗时期有个宦官叫张若水,理宗时期有位义士叫邓若水……名字好听是好听,未免跟风者太多,和今天的“子衿”(源自《诗经》中“青青子衿”)不分上下。
明朝开创了“字辈取名法”,即今天所说的“×”字辈,每代人都有不同的辈分字。
以明代朱氏家族为例,不仅讲究字辈,还要遵循五行相生取名法则,朱元璋自称水命,二代名字便都是木字旁,如朱标、朱棣等,三代都为火字旁,如朱允炆、朱高炽等,四代都为土字旁,如朱瞻基、朱瞻埈,体现朱元璋对后辈生生不息的祝愿。
到了清朝时期,人们起名很爱“玉”字,如大臣张廷玉、诗人石韫玉等。
乾隆可谓“玉痴”,诗作中至少有800首和玉有关,就连给儿子们起名也用玉字旁的字,如永璜、永琏、永璋等。
《红楼梦》中贾家第四代也是玉字辈,如贾珍、贾琏、贾珠、贾宝玉、贾璜等,其中的联系一直为红学家们所探究。
0~1级: 略晓变化 469350 1~2级: 驾轻就熟 712000 2~3级: 心领神会 2028000 3~4级: 出类拔萃 4469000 4~5级: 腾云驾雾 8500000 5~6级: 降龙伏虎 14424000 6~7级: 神乎其技 22652000。
满级是8级: 纵横三界335680008~9。
0~1级: 略晓变化 469350 1~2级: 驾轻就熟 712000 2~3级: 心领神会 2028000 3~4级: 出类拔萃 4469000 4~5级: 腾云驾雾 8500000 5~6级: 降龙伏虎 14424000 6~7级: 神乎其技 22652000。
天师符真的存在吗不存在。
天师符是以张天师名义传布的道符。
张天师原指张道陵,创道时曾造作符书,但其符原貌已难详究。
天师符广泛流行于民间,其名目繁多,有张天师治病符、张天师镇诸煞符、张天师收妖怪符等,有的符上还绘有张天师像。
旧时民间风俗,端午等节日贴天师符:“日人家以道院所赠天师符,贴厅事以镇恶,肃拜烧香”顾禄《清嘉录》卷五实际其符未必皆出张陵,也未必出龙虎山嗣汉天师,不过借天师名义罢了。
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俗,道家于端午送符,必署二字,以见其神。
”天师符有什么作用?天师符民间端午节期贴在门上的符。
为禳镇之一种。
上绘天师或钟馗像,意在驱除疫病毒虫,保佑全家健康。
亦称“灵符”、“五雷符”等。
其俗源于汉代。
《后汉书·礼仪志》:“五月五日,朱索五色桃符,为门户饰,以止恶气。
”宋吴自牧《梦梁录·五月》:“杭都风俗,自初一日至端午,家家买桃、柳……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
”明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春物》:“插门以艾……家各悬五雷符。
”清顾禄《清嘉录·五月·贴天师符》:“朔日,人家以道院所贻天师符,贴厅事以镇恶,肃拜烧香,至六月朔,始焚而送之。
有贻自焚氏者,亦多以红、黄、白纸,用朱墨画韦陀镇凶,则非天师符矣。
而小户又多粘五色桃印彩符,每描画姜太公、财神及聚宝盆、摇钱树之类。
受符者必至院观拈香,答以钱文,谓之符金。
”清吴曼云《江乡节物词》小序:“杭俗,道家于端午送符,必署天师二字,以见其神。
受者皆答以钱米。
”诗云:“研将朱墨任鸦涂,春蚓秋蛇认得无?但乞人施五斗米,全家饱食仗灵符。
”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五月·端阳》:“五月朔,家家悬灵符。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天师符》:“每至端阳,市肆间用尺幅黄纸,盖以朱印,或绘画天、钟馗之像,或绘画五毒符咒之形,悬而售之。
都人士争相购买,粘之中门,以避崇恶。
”《画江湖之不良人》张子凡跟天师府有何关系?天师符的作用是什么?一、张子凡是天师府的正统传人张子凡其实是天师府当代天师张玄陵的亲生儿子,他是天师府最正统的掌教传人。
天师府是《画江湖不良人》里面的一个门派,设定的地点是在玄武山上,父子传位,代代相传。
天师府的张氏祖师爷创立了无上绝学五雷天心诀,威力巨大。
李嗣源当时认为至圣乾坤功一个主修内,五雷天心诀一个主修外,内外结合一定能帮助自己突破瓶颈好对付自己的义父。
可没想到当年的张玄陵已经将五雷天心诀练到了第五层,李嗣源打不过他,于是趁着玄冥教围攻天师府的时候,张玄陵受重伤,李嗣源这才趁机将尚在襁褓的张子凡掳走。
因为在之前李嗣源将重伤的张玄陵击落了悬崖,李嗣源派人去找张玄陵的尸体没找到,知道张玄陵还没有死,于是将张子凡收为自己的义子,培养其杀人的手法,将张子凡培养成通文馆的第一杀手。
二、天师符是天师府掌教的信物天师府代代相传的信物就是天师符,但是动漫当中并没有针对天师符太多的记载,好多人都猜测,天师符里面其实记载了五雷天心诀的武功,要不然本身张玄陵就跟张子凡并没有太多的交流,那张子凡后期遇见瓶颈了怎么练五雷天心诀。
虽然张玄陵当着李嗣源和张子凡的面演练了一遍,但好多人都在猜测这天师符里面一定是有记载修炼的法决。
刨开功法不谈,天师符掌教天师都会历代相传信物,就跟皇帝传传国玉玺一样,天师符也是如此,见天师符犹如见到掌教本人。
因此在最后张子凡和张玄陵相认的时候,张玄陵虽然已经油尽灯枯,还是将天师符交给了张子凡,让张子凡好好的活下去,带着天师府一起活下去。
在中国古代的传说中,很多都是因为人们缺乏深刻的认知造成的。
比如乾隆时期,123个地区都有水怪的传说。
据说那时候经过123的客船有30%以上会被拖到水底。
那时候很多人都不敢赌。
当时,123附近的这些居民还筹集了大量资金,并邀请了一位名叫张天师的人来帮助他们交出怪物。
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张天师,龙虎山,被邀请的张天师,在龙虎山练习。
他以前从村民那里拿了很多钱。
那时,当张天师来到这个村子时,他可以看到他的头发和胡子已经全白了。
他自己不做,而是让他儿子做。
然后这个张天师叫出了他的儿子。
只是这个孩子是个孩子,这个孩子最神奇的地方是,它有三个可以自由活动的影子。
在降服怪物的过程中,张天师让儿子用其中一个影子引出外语。
他发现那条怪鱼很肥,嘴巴很大,好像一口就能把人吃掉,然后就给了儿子一把桃木剑和一个黄色的符号。
另一个小孩的影子把黄色符号放在了怪物的额头上,另外,他沿着黄色符号直接插入了怪物的额头。
古代的妖怪传说在古代还有其他妖怪传说,有些是未解之谜,有些则是编造的。
我们现在听到的只是一个笑话。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