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打击老天真。
自古英雄出炼狱,从来富贵入凡尘。
醉生梦死谁成气,拓马长枪定乾坤。
挥军千里山河在,立名扬威传后人!
一首定场诗过后,引入今天咱们的主人公、男一号——隋炀帝,杨广先生!
一直以来,人们对隋炀帝的评价褒贬不一,如果按照传统史学,也就是二十四史来说,那对隋炀帝的评价可是负面的不得了,说他已经被牢牢的钉在了耻辱柱上,是一个暴君、昏君!
总的来说,这个评价也没有太大问题,不过昏君、暴君也有不同的类型。
杨广不是夏桀、商纣、周幽王、秦二世胡亥、宋高宗赵构那种昏聩无能、不思进取的昏君、暴君,相反,杨广有着极好的个人才干,极强的能力,而且有着极高的战略前瞻性!
他是一位少年英才,年轻时立下很多功劳,因为年轻的时候太顺利,一遇到点挫折就意志消沉,选择了躺平。
哈哈!遇到挫折就选择躺平这一点,是不是听起来很熟悉?和我们当下年轻人的状态也很相似,所以说读懂隋炀帝的一生,对我们对一个人的成长都会很有帮助!
本篇文章就从年轻时候太顺利、一遇到挫折就躺平两个部分,来了解一下隋炀帝的一生!
年轻时候太顺利
从小的时候,杨广就展现出很多优秀的素质和品格,在父母眼中,他是孝顺的孩子,在大臣眼中,他是优秀的王子。
他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那么杨广之所以这么优秀,主要是因为他有——三个幸运。
第一个幸运是他的出身。
杨广出生在569年的北周,他的父母都是关陇贵族集团的后代,父亲杨坚当时是随国公,北周的大将军;母亲独孤氏是北周八大柱国之一独孤信的女儿,他的出身非常高贵显赫。
第二个幸运是他的资质。
杨广自幼聪颖,读书好,诗词歌赋写得好,而且据说身材魁梧是一个帅哥,非常得隋文帝的喜爱。
按照《隋书》记载,杨广美姿仪,少敏慧。
第三个幸运是他少年得志。
开皇元年(581年),他的父亲杨坚篡了北周小皇帝的权,轻轻松松建立了隋朝,13岁的杨广被封为晋王。
当了晋王以后,杨广很快建立了三大功业。
第一个是南平陈朝。
开皇八年(588年),20岁的杨广率领50万大军灭陈,活捉陈后主,就是写出《玉树后庭花》那个,后来杜牧写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在拿下了陈后主之后,隋朝结束了200多年的南北分裂,完成了中国又一次大一统,
第二个是安抚江南。
开皇十年(590年),原陈朝境内发生大规模叛乱,杨广担任扬州总管,参与平叛工作,很好的完成了任务,安抚了江南地区的人民,然后在扬州总管这个职位上,一干就干了十年!
第三个是北破突厥。
开皇二十年(600年),30多岁的杨广指挥了对突厥的最后一战,这样北破突厥的功劳就记在了他的头上。
在隋朝实现统一、以及保家卫国的过程当中,杨广都立有大功。
可以说杨广称得上是一位少年英才,拥有开挂般的人生,真实的青少年时期的杨广就是如此。
仁寿四年(604年)七月,36岁的杨广当上了皇帝,他满怀壮志,野心勃勃,将年号定为大业,意图很明显,就是要成就一番宏图伟业,他一上来,就是准备当千古一帝的!
他上来之后,果然开始了他的宏图伟业,他有很多举措相当具有前瞻性,给后世带来了很多积极影响。
第一点是加强中央集权。
虽然杨广出身关陇集团,但是他并不想让关陇集团在自己身边掣肘,所以他上来之后,大规模进行爵位和勋官改革,目的就是打击这些门阀士族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第二点是营建东都,迁都洛阳。
大业元年(605年)三月,隋炀帝下令营建东都洛阳,这是隋炀帝上台之后的第一项大工程!迁都洛阳,有多种因素的考虑,不过很重要的一点,是为了离开关陇集团的大本营长安,一定程度上打破关陇集团对政治的垄断!
第三点是开凿大运河。
大业元年(605年),就在隋炀帝下令营建东都洛阳之后的第四天,他又下了一道新的命令,征集百万男丁,开凿大运河!关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有着复杂的背景,主要是出于两点因素的考虑,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经济。
首先是为了南方的政治稳定。
当年隋炀帝作为主帅参加了灭陈战争,又负责南方平叛,在扬州总管任上干了十年,他知道安抚南方,对维护全国全局的重要性。
开凿大运河,就是要把南北联系起来,加强沟通和流动,所以开凿大运河首先是维护江南稳定的需要,也是维护统一的需要,是一个政治举措。
其次是为了南方的经济发展。
开凿大运河,体现了隋炀帝高超的战略眼光,隋炀帝已经早于他那个时代人,意识到一个问题,中国的经济重心要南移了。
史学界一般认为,在5000年文明史上,北方长期领先于南方,一直到魏晋南北朝五胡乱华开始,北方成了主战场,很多北方人到了南方,南方才开始得到了发展。
到了隋朝的时候,南方在全国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百分之四十,而且资源丰富,很有发展潜力。
如今经济中心发生了南移,而政治中心还在北方,为了加强两个中心的联系,还能把南方丰富的粮食、物资运到北方,也要开凿大运河。
这样看来,大运河的开凿有着非常严肃的政治、经济目的。
运河开凿之后,历朝历代一直延续下去,一直延续到清代末期,铁路兴起之后,运河才衰落。
第四点是进一步巩固了科举制。
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制度叫做九品中正制,完全看中门阀出身,世家豪族垄断了官员的选举,普通的年轻人没有上升空间!
隋朝出现的科举制,一开始也没意识到这个东西有多么伟大的历史意义,隋炀帝开科取士,扩大规模,朝廷的选官制度开始由世袭制转向较为公平的考试制度。
正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给了所有人平等竞争的机会!
直到今天,我国的高考制度以及公务员考试制度,仍有旧日科举制的影子。
延伸到国外,法国大革命前夕,启蒙运动领袖孟德斯鸠、伏尔泰,也对中国的科举制推崇备至。
而西方发达国家流行的文官制度,也是在科举制的启发下建立的。
两个字,牛逼!
第五点是开疆拓土。
杨广派兵击溃了威胁丝绸之路安全的伊吾、吐谷浑等地方,重新打通了丝绸之路。
重新打通以后,杨广率领大军穿越祁连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达西域的帝王,随后他在焉支山下大设宴席,宴请西域二十七国使节。
隋炀帝南征北战,建立起一个幅员辽阔,甚至疆域超过汉代的统一王朝。
正所谓隋威振殊俗,过于秦汉矣。
当时隋朝在国际上的声名,都已经超过秦汉了。
东西六千三百里,南北万四千八百一十五里,东南皆至于海,西至且末,北至五原。
——《隋书·志·卷二十四》
下面金句要来了,正所谓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隋炀帝的这些历史功绩,也恰恰造成了他的历史过失!
我们看隋炀帝的这些作为,抑制士族门阀、大兴土木、开凿运河、迁都洛阳、征服西域、巡游天下。
大部分如果单独拿出来,都非常具有合理性,可是问题在于,如果放到一块进行,老百姓受得了吗?
我们看看隋炀帝动用了多少的人力。
修建洛阳城的时候,从大业元年(605年)开始修的,到大业二年(606年)正月已经完工,总共用了十个月。
之所以时间短因为投入的人力多,每个月投入的人工有两百万人!
再来看开凿大运河。
在一年半的时间里,就贯通了四千多里,虽然利用了旧有水道,但是对老百姓还是及其沉重的负担。
开凿通济渠,一次征用男丁百余万;开凿邗沟,征用男丁十余万;开凿永济渠,征用男丁五百余万。
后来男丁不够用了,居然让妇女服役!
隋炀帝的每一项大工程,动不动就征用几百万民夫,要知道当时全国人口才几千万,经不起这样折腾!可是隋炀帝非常的自负,又总是操之过急,想毕其功于一役,一口气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完。
尽管如此,如果隋炀帝就此罢手,休养生息,没准隋朝也能成为历史上一个难得的盛世。
可是事实上,隋炀帝没有让人们休养生息,恰恰相反,他接连三次大规模远征高句丽,把老百姓从工地中又拖到战场上,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最终引来天下骚动,群雄并起。
就在隋炀帝第二次征讨高句丽,后方空虚之际,弘农杨氏的杨玄感发生了叛乱,起兵反隋。
杨玄感是隋朝开国功臣,隋文帝的心腹杨素的儿子,他都能够反叛,说明隋朝统治集团内部已经出现了对立。
虽然杨玄感在起兵后两个月内就落得兵败身死的结局。
但是杨玄感的举动很快引发了其他地区的叛乱。
到大业十三年(617年)已经形成几支反叛联盟了,包括窦建德领导的河北起义军、杜伏威和辅公祏领导的江淮起义军、翟让和李密领导的河南瓦岗军等。
一遇到挫折就躺平
隋炀帝意识到天下大乱,起义军四起,大局不可收拾之后,就像一支泄了气的皮球一样。
可以说,这是隋炀帝人生中第一次遭遇挫折,他的表现是什么样呢,一点抗击打的能力都没有马上就转向了颓废。
这也是一个年轻时没吃过亏的人,典型的特点。
容易在两个极端之间横跳,刚开始刚愎自用,不可一世,自信的不得了,一旦出现问题立刻变得消极避世,走向另一个极端。
所以我们说,年轻人遭遇挫折不见得是坏事,遭遇挫折和打击有助于你成熟、稳重性格的养成,如果说人到中年以后才遭遇打击的话,那个时候能不能东山再起,老实讲都很难说。
杨广就是这么个人,早年间立了太多功劳,太顺风顺水了,后来一遭到打击就一蹶不振,首先就是自己没有一个坚强的神经。
以至于后来他连长安、洛阳都不要了,躲到江都(今扬州),因为当年他作为晋王,参加平陈战争,指挥部设在江都,这里的风景和物产,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所以他打算去江都醉生梦死。
尽管朝野上下一致对杨广进行劝谏,杨广不仅毫不采纳,反而严惩敢于谏言的臣子。
就这样,一意孤行的杨广南逃到了江都。
到了江都以后,隋炀帝真正的心境是什么?是意志消沉。
隋炀帝的意志消沉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个是开始纵情声色。
用醇酒、美人麻痹自己。
建了很多宫殿,每个宫殿里都有一个女人,供他随时去享用。
第二个是总在宫里到处游走。
每天一退朝,隋炀帝就扎上头发,穿上家常衣服,拄着手杖,在宫里到处游走,一直走到天黑透了才回去,这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来日无多,舍不得这大好景致!
退朝则幅巾短衣,策杖步游,遍历台馆,非夜不止,汲汲顾景,唯恐不足。
——《资治通鉴》
第三是经常给自己算卦。
算卦之后就跟萧皇后说,自己是陈后主,萧皇后是陈后主最爱的沈氏,要及时行乐。
第四个是说疯话。
有一天,隋炀帝拿起一面镜子,照来照去,顾影自怜。
他回头对萧皇后说:好头颈,谁当斫之?我这么好的脑袋,不知道谁会把它砍下来呀?这是经不起挫折的打击,已经开始疯言疯语了。
从这四个方面可以很清楚地看出来,隋炀帝到了江都以后,意志消沉。
因为意志消沉,他就不思进取。
他打算割据江东,不再回北方了!
可是,隋炀帝身边最忠心耿耿的禁卫军,大多是关中人,来到江都没多久,就开始思念家乡了,因为他们的父母、兄弟、老婆都在北方,他们可是不想客死他乡!于是就开始公开商量叛逃、造反的事情。
隋炀帝身边有个宫女,无意中听到禁卫军的司马德戡等人在谋划造反的事,就把这个消息通过萧皇后,告诉了隋炀帝,可是隋炀帝的反应是什么呢?他说这个宫女不守本分,多管闲事,竟然把这个宫女给杀了。
这就叫做讳疾忌医、掩耳盗铃、自欺欺人。
一个皇帝,细致消沉到如此地步,又软弱到如此地步,真是无药可救了。
大业十四年(618年),隋炀帝的禁卫军发动兵变,夜袭江都宫。
一个叫令狐行达的小卒把将隋炀帝按在坐榻之上,隋炀帝为了最后的体面,自己解下一条丝练,交给令狐行达,让他把自己勒死了。
雄才大略,一心想要建立千秋大业的一代枭雄隋炀帝,就这样死于自己最信赖的禁卫军之手,年仅五十岁。
小结:
贞观二年(628年)六月的某一天,李世民对身边的臣子说:我最近看《隋炀帝集》,杨广的文采很好,而且他什么道理都懂,如果只看文字感觉他都能堪比尧舜了,但他为什么会任性而为成为一代昏君呢?
这就是年轻时候太顺风顺水,不见得是好事,容易造成性格缺陷。
一遇到挫折,就往往一蹶不振了,经不起打击。
可是人生中谁都会有失败,重要的是我们如何面对失败,要有再站起来的能力。
所以希望处在顺境中的人,以杨广的例子为戒,处在逆境中的人,从中汲取更多的力量。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