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公卫公与英国,谁其匹者推秦琼。
房杜劻勷魏彊谏,元僚济济高勋名。
凌烟阁上,文臣武将二十四功臣在列,俱是当世人杰。
其中,被称之为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马踏黄河两岸的秦琼秦叔宝,更是在史书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仅武艺高强,战功赫赫,而且侍君忠诚,对友仁义,著名的为朋友两肋插刀典故便是出自于秦叔宝。
而相传他在李世民称帝之后,一直卧病在床,休养时日竟长达12年,在李世民派御医给他看病之后,秦琼竟然吩咐下人将药倒掉,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缠绵病榻、是真是假
关于秦琼的病是否为真,首先要知晓秦琼过往作战经历,是否为真。
秦琼曾先后追随过张须陀、裴仁基、李密和王世充等人。
直到最后投靠了李渊,所谓将遇良才,才真正安定下来,展露出自己的才华。
在隋唐演义中,从秦琼跟随张须陀算起,累计参与战斗超过两百多起,更不提一些小型的围捕截杀。
《旧唐书》中描写秦琼,说他:叔宝善用马槊,拔贼垒则以寡敌众,可谓勇矣,这一句可谓是对秦琼战力的绝对肯定,敌众我寡,也能从万军从中取敌将首级,可谓勇也。
《新唐书》对他的评价更是直白简单,就是一句:秦武卫勇力绝人,如此评价,以力为尊,说是青史留名绝不为过。
因此,秦琼的战功可以说是实打实的,在古代的冷兵器时代,即便个人勇猛无双,受伤也是在所难免。
《旧唐书》中写到:朕肉可为卿用者,当割以赐卿,用现代的话来讲,李渊对秦琼说道:哪怕爱卿想吃我的肉,我的肉也可以割给你,由此可见李渊对秦琼的重视。
毕竟在那个时代,游侠之风盛行,延绵到后来李白写道:君不见淮南少年游侠客,白日球猎夜拥掷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而后世的《男儿行》中,更是写道:割股相下酒,谈笑鬼神惊。
古代人对于情义看得极重,李渊对秦琼说的话可谓是情深义重,当然也不排除帝王心术的笼络手段。
士为知己者死,秦琼在这样的重视下,自然是每战必身先士卒,舍生忘死。
哪怕后来跟随太宗,秦琼也是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之万众之中。
因此在来的岁月中,江山平定,再无战事,秦琼也是暗伤满身。
因此当秦琼对同僚说的话,屡中重疮,计吾前后出血亦数斛矣,即便和事实有所出入,恐怕也相差不多,秦琼在多年的征战中,恐怕是失血过多,留下的后遗症。
后世许多人猜测,秦琼的病便是严重贫血,导致体内多个系统功能紊乱,如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等,再加上当时医疗条件,因此,秦琼多年来只能缠绵病榻。
将药倒掉、所求为何?
关于秦叔宝吩咐下人将药倒掉的传闻,其实正史上并没有明确记载。
这其实也很容易理解,如果这样的事情传的人尽皆知,那么,秦叔宝一个藐视皇恩,欺君之罪是逃不了的。
别说死后陪葬于昭陵,能不能寿终正寝还是一个问题。
而这样的传闻,更多是来自于野史,依据民间传说而之所以传得有鼻子有眼 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在于秦琼和唐王李世民这两个人物看点着实太多,
一个是功勋卓著的武将,一个是胸怀宏图伟业,即便是皇帝史上都难得一见的明主,这两个人碰撞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火花,大家都很好奇。
相比于其他朝代来讲,唐朝对于从龙之臣的清洗,相对而言,其实初期是很轻微的。
不同于前面几个朝代,如汉朝韩信张良等的狡兔死走狗烹,也不同于后世宋朝烛影斧声的宫廷迷局。
唐朝在对待这些从龙之城有着相对而言宽松的优待,程咬金尉迟恭等将领都被封为国公。
但是,常言道伴君如伴虎,尤其是侍奉者是李世民这样的一个皇帝,他的几个兄长都是被他亲手所杀,这样决绝的心性,作为下属即便受到优待,其实也是内心十分充满了戒备的。
古时候讲求嫡庶有别,李世民的得位不正,让这个帝王心中更加猜疑和敏感,而最为关键的是,相传在玄武门事变之前,秦琼并未明确表态支持李世民,即抱有中立态度。
这样的表现在李世民看来,也是相当存在问题的,在帝王心里,未虑胜先虑败,非友即敌才是第一想法。
而秦琼自然也不是全然不知晓,因此在李世民即位登基后,他根本不敢染指任何中枢权力,尤其是军伍的权利。
这一点跟李靖有异曲同工之妙,李靖尽在灭掉东突厥之后,明明有着灭国之功,却生怕功高盖主,即便办公也要家里敞开大门,只为表明心迹。
更别提卢国公程咬金,即便外表上看起来大大咧咧什么都不在乎的,但他在处理跟李世民的君臣关系之间也是颇为小心翼翼相当老道。
而至于魏征,虽然在史书上讲,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而魏征也多次对着皇上进谏, 但魏征的结局却着实让人感到不妙,魏征死后墓碑可都被推倒了,虽然后来又立了起来。
而对于秦琼这样一个重情重义的人来讲,即便是为了朋友,他也要两肋插刀。
但是自己效忠的皇帝,为了皇位,连杀几位兄弟、家人。
结语
这样的做法,在他心中,恐怕即便再怎么理解,皇家帝位之争的残酷,内心也是无法认同的。
因此,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秦叔宝为何会吩咐下人将药倒掉?
可以看出他的病,既为真也为假,对皇帝的戒备以及多年来累积的伤势,这些都是真的。
而他将药倒掉之后,这一步落子,对于他的棋局而言,或许只是稍微盘活了一局,勉强支撑,只求能得善终。
不知道大家对秦琼倒掉药的做法,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