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菜扣肉,汉族传统名菜,属客家菜 。
制作材料有五花肉、梅菜、葱白、姜片等。
通常是将五花肉上汤锅煮透,加老抽,油炸上色,再切成肉片。
之后加葱、姜等调料炒片刻,再下汤用小火焖烂,五花肉盛入碗里,上铺梅菜段,倒入原汤蒸透。
走菜时,把肉反扣在盘中。
成菜后,肉烂味香,吃起来咸中略带甜味,肥而不腻。
传说典故
传说明末时期,战乱频仍,中原地区农民纷纷南迁避难。
一群人来到了循州府北面的群山环抱之中,找到了一块方圆十里的平坦土地,包括潘、刘、卢、余等家族。
卢公原本出身书香门第,曾在地方担任过小吏。
对当时朝廷的腐败政治感到不满,他带着妻儿一起加入南迁的人群,在这里定居下来。
这片土地开阔平坦,小溪缓缓流淌其中,人们为了跨越溪水而建造了简易的木桥,后来这个村庄就以此命名为土桥。
卢夫人何氏出身名门,博学善理,性情温和善良,但并不精通农务。
她与卢公有五个年幼的儿子,战乱使得家庭财产耗尽,只能靠卢公独自辛勤耕种,生活贫困。
一天,她在河边洗衣,孩子们饥肠辘辘地哭着要吃饭,卢夫人心如刀割,泪水不禁夺眶而出。
就在此时,一阵清风吹来,带来了一朵彩云,一位仙姑出现在她面前,慈眉善目,神态庄严。
仙姑安慰她说:夫人不必伤心,善心之人必有护佑。
我修炼百年,培育了一包菜种,是救济苍生的食物。
你们将这些种子播种下去,春节前就可以收获,到时候大家都能温饱。
说完,仙姑就飘然而去。
卢夫人连忙感恩拜谢,想知道仙姑的姓名以便日后报答,仙姑笑着说:我只是为了救济众生,无需回报。
我姓梅,告辞。
说完,仙姑就消失在云雾之中。
于是,卢夫人在秋分时节选择在菜园里撒下了种子。
没过多久,绿油油、整齐划一的菜苗便冒了出来,生机勃勃,茁壮成长。
正值秋收季节,附近有大片稻田可以移植菜苗,于是,夫妇俩连日辛勤耕作,将菜苗移植到了一块亩地上。
经过了浇水施肥,眨眼间就到了腊月,正值收获季节,菜长得又大又茂盛,每一棵都重达几斤。
摘下来烹饪,鲜美嫩滑,美味可口,孩子们饱餐一顿。
一顿饭一棵菜,连续数日,菜已经成熟开花,但仍然有一片尚未采摘,眼看着要过期了,只能任其白白浪费。
正当卢夫人为此感到困惑时,突然想到了腌制腊猪肉的方法,顿时眼前一亮:既然猪肉可以腌制,那么菜岂不也可以呢?她试着将菜摘下来晒干,然后用盐腌制。
为了去除多余的水分,她在晒干之前将黄毛婆等柔软的净草铺垫在晾晒处,然后将腌制好的菜放置在陶器里密封存放。
经过晾晒和腌制,菜变得干燥且外观油亮,金黄的颜色,充满着香气。
到了春节期间,亲朋好友相聚时,她们取出梅菜与腌制好的猪肉一同烹煮,口感鲜美,别有一番风味。
亲朋好友都对这道菜感到好奇,询问此菜究竟是什么,卢夫人便说,这是梅仙姑送的菜种,就叫做梅菜吧。
此后,随着亲朋好友的引种传播,梅菜很快在东江流域一带广泛种植,由此开启了梅菜的历史。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