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传国玉玺消失于大都,发现者卞和双脚被砍,53年坚持献玉何解|未解之谜-千易网
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国宝传国玉玺消失于大都,发现者卞和双脚被砍,53年坚持献玉何解

时间:2024-05-30网络作者:小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产生了无数奇珍异宝,像大禹的九鼎、三星堆的青铜树、越王勾践剑等等,随便哪一个都是国之重宝,名闻天下,但是要说最珍贵的宝物非传国玉玺莫属。

非真实的传国玉玺

自秦国丞相李斯命人将和氏壁雕刻成玉玺,然后亲自篆刻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进献给秦如皇之后,此印就成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被称为传国玉玺,历朝历代帝王都以有传国玉玺为荣。

传国玉玺一经面世,就开始了它谜一般的传奇生涯!

一次秦始皇东游洞庭湖,湖中突遇神风巨浪,船即将倾覆,方士们想尽办法也不能解决,于是建议将重宝投湖以求神明,秦始皇忍痛将玉玺投入湖中,瞬时风平浪静。

本以为此印将葬身湖底,然而几年之后,竟然有人从茫茫洞庭湖中将其打捞上岸,再次进献给秦始皇。

西汉时此印被刘邦所得,西汉末年归汉元帝的妻子王政君所有,王莽造反称帝后向她索要,王政君将其怒摔在地,导致一角损坏,后被工匠用黄金补全。

金包角示意图

王莽死后,先后被刘玄、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所得。

东汉末年,袁绍作乱,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在逃亡过程中第一次失踪。

三国时东吴孙坚在洛阳凿井中重新拾得,后被袁绍劫走,又流落于曹操之手,曹丕在玉玺肩部刻字魏所受汉传国玺。

司马炎灭魏后得到玉玺,后五胡乱华,刘聪偶得此宝,后被石勒所得,石勒在传国玺右侧刻字天命石氏。

传至冉魏时被人骗走送给司马家族。

玉玺在经宋、齐、梁、陈四朝后在隋朝被完整保存,隋朝最后一位皇帝隋炀帝杨广被杀后,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后萧后回归中原,将玉玺献给唐太宗李世民。

唐灭后玉玺被朱全忠所得,李存勗打败朱全忠又抢了回来,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第二次失踪。

北宋哲宗时,农夫耕田时发现传国玉玺,后宋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玉玺也被金国一起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此是第三次失踪。

非真实的传国玉玺

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传国玉玺忽然现身于大都(今北京市),被权相伯颜购得。

伯颜这个人有个特点,不管是哪里的印玺收集之后都将原印磨平,然后派发给其它人使用,至于其中有没有传国玉玺不得而知,但是自此以后传国玉玺再也没有出现过。

此是第四次失踪,也是最后一次失踪。

至于明清两朝也有很多传国玉玺的传闻,但是经史学家考证,认定此玉玺非彼玉玺,都是后世仿制的,不是真品。

尽管传国玉玺至今没有完全找到,但研究者们通过考古发掘、史书记载和文物鉴定等手段,逐渐揭示了传国玉玺的历史轨迹与文化价值。

一些博物馆和文物展览也通过展示模拟品或相关文物,向公众展示传国玉玺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传国玉玺最近一次失踪距今已经700多年了,最后去了哪里?何时才能再现?可能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非真实的传国玉玺

在传国玉玺的身上还有着很多的谜团

成语大海捞针用来形容做一件事困难之极,那么传国玉玺是如何在浩瀚的洞庭湖中找到的?

三国时传国玉玺为何于某日晚上在洛阳井中大放红光?其它时间怎么没有发红光呢?

唐末李从珂抱玺自焚,为什么玉玺能禁得住大火的焚烧却安然无恙?

相比于传国玉玺的神奇,作为发现和氏壁的卞和也同样谜雾重重。

卞和雕像

原石到加工成传国玉玺的过程

根据史书记载,楚人卞和于楚山中偶得一,先进献给厉王,被认为是假的,犯有欺君之罪,被砍去左脚,后进献给武王,也被认为是假的,同样犯有欺君之罪,再被砍去右脚。

后文王即位,卞和抱于楚山脚下痛哭,三天三夜之后流出血泪,文王知道后,命人重新查看其,终于发现这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文王也深被卞和的忠心所感动,于是将此命名为和氏

后来和氏流落到赵国,并成为赵国的镇国之宝,秦国知道后想用15座城去换,但是蔺相如识破了秦王诡计,以璧相搏,终于完璧归赵。

但是不久之后,赵国被秦国所灭,和氏也归秦国所有,秦丞相李斯命人将此雕刻成玉玺,这才有流传千年的故事。

完璧归赵剧照

传国玉玺据史书记载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换算成现代的尺寸就是每边长9.24厘米,高度据考证在8厘米左右,差不多是四方的立方体。

9厘米和5条龙也含有九五之尊之意。

有人说方圆四寸是周长四寸,单边也就2.3厘米,和现在我们的刻章差不多大,但是李斯曾刻了8个篆字,顶上还绘有5条龙,后面还有曹丕和石勒在其上刻字,这么小的印章根本没办法实现,所以此说法不对。

疑点一:为什么卞和在楚山能得远在千里之外才有的蓝田玉?

卞和发现和氏的地方在楚山,楚山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山,另一说是湖北省西部的荆山,还有一说是陕西省荆山

而安徽荆山不产玉,陕西荆山不在楚国范围,只有湖北荆山一种可能。

楚国地图

湖北西部的荆山长约150公里,海拔在1200~1800米之间,荆山主峰聚龙山,海拔1852米,出有荆山玉。

荆山玉并不出名,自和氏壁出世之后,此地也再无出名玉的消息。

而传国玉玺在刘秀手中经过鉴玉师卫宏的认定,其原料是陕西蓝田玉。

后孙权得到传国玉玺后为了辨明真伪,也找专人鉴定,证实所得玉玺也是蓝田玉,真品无疑,后世专家经过考察也一致认定传国玉玺是蓝田玉。

那么和在楚山中怎么会寻得远在千里之外才有的蓝田玉呢?

卞和采玉

疑问二:卞和为什么肯定里面有美玉?

玉璧前后被厉王和武王两轮鉴玉师们认定过,都没有发现玉,有人说鉴玉师只是用眼睛看的,没有切开看过。

但是做过玉石的都知道,有没有玉不是凭眼睛看的,唯有将原石切开才知道,所以才有一刀穷、一刀富的说法。

作为王身边的鉴玉师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不切割就判定是石头的说法是错误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切开后没有发现玉石。

不敢说将原石切得很碎,但至少切开过,在两轮都没有发现玉石的事实下,为什么和一直认定里面有美玉?

疑问三:卞和为什么不直接将原石切开,拿美玉进献?

第一次献玉时因被认定是石头而犯有欺君之罪被砍掉左脚,第二次不长记性还是拿着原石去献,又被砍掉右脚。

一块原石既然看不出来,那么切开后拿着美玉去献,总归会被别人认可吧。

但是和在失去双脚的情况下,自始至终都没有亲自将原石切出来,也没有找别人切割,非得抱着石头守在那里,做法非常令人不解。

卞和雕像

疑问四是他的年龄之谜。

和献宝三次,分别是厉王、武王和文王,其中武王在位51年(公元前741年-公元前690年),哪怕他是厉王在位最后一年和文王即位第一年献宝,但是武王在位的时间是少不了的,这其中经历就是53年。

和发现玉壁时年龄不可能太小,不然小孩子的行为厉王是不会认可的,按照当时的环境,预测和第一次献宝是16岁,至被文王发现,那么他此时就有69岁。

文王曾以陵阳侯之爵加封于他,但是卞和无心做官,辞隐山林而去。

这里可以看出,当时和的状态相当好,不仅不糊涂,清醒得还能做官,完全不像69岁老人该有的样子。

卞和画像

更神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的寿命平均也就在35-40岁,那么他是怎么做到长寿的?别忘了,他曾被砍掉双脚,在那个年代一个伤风感冒都有可能致死,连秦始皇都不能例外,和是怎么躲过伤口感染还能长寿的?

第五是他的动机之谜。

一般人献宝无非是为了当官发财,他两次献宝不仅什么没得到还失去了双脚,最后献宝成功,他又辞官而去。

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令人捉摸不透。

感觉他这一生都是为了献宝而活!

总之,和的身上有着太多的谜团,结合传国玉玺的神奇经历,更让发现它的主人和的身份显得谜雾重重。

卞和抱玉

但正是这些秘密,让岁月变得更加神秘而有趣。

它们沉淀在时间的长河中,隐藏在古老的石碑上,或又埋藏在古老的文物下,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

每一个揭开秘密的瞬间,都让人心中升起一股兴奋和好奇。

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面对岁月淹藏的秘密,用智慧和勇气去探索吧。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