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国宝传国玉玺消失于大都,发现者卞和双脚被砍,53年坚持献玉何解

时间:2024-05-3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岁月中产生了无数奇珍异宝,像大禹的九鼎、三星堆的青铜树、越王勾践剑等等,随便哪一个都是国之重宝,名闻天下,但是要说最珍贵的宝物非传国玉玺莫属。

非真实的传国玉玺

自秦国丞相李斯命人将和氏壁雕刻成玉玺,然后亲自篆刻“受命于天 ,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进献给秦如皇之后,此印就成为“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被称为传国玉玺,历朝历代帝王都以有传国玉玺为荣。

传国玉玺一经面世,就开始了它谜一般的传奇生涯!

一次秦始皇东游洞庭湖,湖中突遇神风巨浪,船即将倾覆,方士们想尽办法也不能解决,于是建议将重宝投湖以求神明,秦始皇忍痛将玉玺投入湖中,瞬时风平浪静。

本以为此印将葬身湖底,然而几年之后,竟然有人从茫茫洞庭湖中将其打捞上岸,再次进献给秦始皇。

西汉时此印被刘邦所得,西汉末年归汉元帝的妻子王政君所有,王莽造反称帝后向她索要,王政君将其怒摔在地,导致一角损坏,后被工匠用黄金补全。

金包角示意图

王莽死后,先后被刘玄、刘盆子、汉光武帝刘秀所得。

东汉末年,袁绍作乱,段珪携帝出逃,玉玺在逃亡过程中第一次失踪。

三国时东吴孙坚在洛阳凿井中重新拾得,后被袁绍劫走,又流落于曹操之手,曹丕在玉玺肩部刻字“魏所受汉传国玺”。

司马炎灭魏后得到玉玺,后五胡乱华,刘聪偶得此宝,后被石勒所得,石勒在传国玺右侧刻字“天命石氏”。

传至冉魏时被人骗走送给司马家族。

玉玺在经宋、齐、梁、陈四朝后在隋朝被完整保存,隋朝最后一位皇帝隋炀帝杨广被杀后,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携传国玺遁入漠北突厥,后萧后回归中原,将玉玺献给唐太宗李世民。

唐灭后玉玺被朱全忠所得,李存勗打败朱全忠又抢了回来,后唐末帝李从珂怀抱传国玺登玄武楼自焚,传国玺第二次失踪。

北宋哲宗时,农夫耕田时发现传国玉玺,后宋徽、钦二帝被掠,“传国玉玺”也被金国一起掠走,此后便销声匿迹,此是第三次失踪。

非真实的传国玉玺

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传国玉玺忽然现身于大都(今北京市),被权相伯颜购得。

伯颜这个人有个特点,不管是哪里的印玺收集之后都将原印磨平,然后派发给其它人使用,至于其中有没有传国玉玺不得而知,但是自此以后传国玉玺再也没有出现过。

此是第四次失踪,也是最后一次失踪。

至于明清两朝也有很多传国玉玺的传闻,但是经史学家考证,认定此玉玺非彼玉玺,都是后世仿制的,不是真品。

尽管传国玉玺至今没有完全找到,但研究者们通过考古发掘、史书记载和文物鉴定等手段,逐渐揭示了传国玉玺的历史轨迹与文化价值。

一些博物馆和文物展览也通过展示模拟品或相关文物,向公众展示传国玉玺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传国玉玺最近一次失踪距今已经700多年了,最后去了哪里?何时才能再现?可能是一个解不开的谜。

非真实的传国玉玺

在传国玉玺的身上还有着很多的谜团

成语“大海捞针”用来形容做一件事困难之极,那么传国玉玺是如何在浩瀚的洞庭湖中找到的?

三国时传国玉玺为何于某日晚上在洛阳井中大放红光?其它时间怎么没有发红光呢?

唐末李从珂抱玺自焚,为什么玉玺能禁得住大火的焚烧却安然无恙?

相比于传国玉玺的神奇,作为发现和氏壁的卞和也同样谜雾重重。

卞和雕像

原石到加工成传国玉玺的过程

根据史书记载,楚人卞和于楚山中偶得一,先进献给厉王,被认为是假的,犯有欺君之罪,被砍去左脚,后进献给武王,也被认为是假的,同样犯有欺君之罪,再被砍去右脚。

后文王即位,卞和抱于楚山脚下痛哭,三天三夜之后流出血泪,文王知道后,命人重新查看其,终于发现这是一块完美无瑕的美玉,文王也深被卞和的忠心所感动,于是将此命名为“和氏”。

后来和氏流落到赵国,并成为赵国的镇国之宝,秦国知道后想用15座城去换,但是蔺相如识破了秦王诡计,以璧相搏,终于完璧归赵。

但是不久之后,赵国被秦国所灭,和氏也归秦国所有,秦丞相李斯命人将此雕刻成玉玺,这才有流传千年的故事。

完璧归赵剧照

传国玉玺据史书记载方圆四寸,上钮交五龙,换算成现代的尺寸就是每边长9.24厘米,高度据考证在8厘米左右,差不多是四方的立方体。

9厘米和5条龙也含有“九五之尊”之意。

有人说方圆四寸是周长四寸,单边也就2.3厘米,和现在我们的刻章差不多大,但是李斯曾刻了8个篆字,顶上还绘有5条龙,后面还有曹丕和石勒在其上刻字,这么小的印章根本没办法实现,所以此说法不对。

疑点一:为什么卞和在楚山能得远在千里之外才有的蓝田玉?

卞和发现和氏的地方在楚山,楚山有三种说法,一说是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荆山,另一说是湖北省西部的荆山,还有一说是陕西省荆山

而安徽荆山不产玉,陕西荆山不在楚国范围,只有湖北荆山一种可能。

楚国地图

湖北西部的荆山长约150公里,海拔在1200~1800米之间,荆山主峰聚龙山,海拔1852米,出有荆山玉。

荆山玉并不出名,自和氏壁出世之后,此地也再无出名玉的消息。

而传国玉玺在刘秀手中经过鉴玉师卫宏的认定,其原料是陕西蓝田玉。

后孙权得到传国玉玺后为了辨明真伪,也找专人鉴定,证实所得玉玺也是蓝田玉,真品无疑,后世专家经过考察也一致认定传国玉玺是蓝田玉。

那么和在楚山中怎么会寻得远在千里之外才有的蓝田玉呢?

卞和采玉

疑问二:卞和为什么肯定里面有美玉?

玉璧前后被厉王和武王两轮鉴玉师们认定过,都没有发现玉,有人说鉴玉师只是用眼睛看的,没有切开看过。

但是做过玉石的都知道,有没有玉不是凭眼睛看的,唯有将原石切开才知道,所以才有“一刀穷、一刀富”的说法。

作为王身边的鉴玉师不可能不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不切割就判定是石头的说法是错误的,唯一的解释就是切开后没有发现玉石。

不敢说将原石切得很碎,但至少切开过,在两轮都没有发现玉石的事实下,为什么和一直认定里面有美玉?

疑问三:卞和为什么不直接将原石切开,拿美玉进献?

第一次献玉时因被认定是石头而犯有欺君之罪被砍掉左脚,第二次不长记性还是拿着原石去献,又被砍掉右脚。

一块原石既然看不出来,那么切开后拿着美玉去献,总归会被别人认可吧。

但是和在失去双脚的情况下,自始至终都没有亲自将原石切出来,也没有找别人切割,非得抱着石头守在那里,做法非常令人不解。

卞和雕像

疑问四是他的年龄之谜。

和献宝三次,分别是厉王、武王和文王,其中武王在位51年(公元前741年-公元前690年),哪怕他是厉王在位最后一年和文王即位第一年献宝,但是武王在位的时间是少不了的,这其中经历就是53年。

和发现玉壁时年龄不可能太小,不然小孩子的行为厉王是不会认可的,按照当时的环境,预测和第一次献宝是16岁,至被文王发现,那么他此时就有69岁。

文王曾以陵阳侯之爵加封于他,但是卞和无心做官,辞隐山林而去。

这里可以看出,当时和的状态相当好,不仅不糊涂,清醒得还能做官,完全不像69岁老人该有的样子。

卞和画像

更神奇的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的寿命平均也就在35-40岁,那么他是怎么做到长寿的?别忘了,他曾被砍掉双脚,在那个年代一个伤风感冒都有可能致死,连秦始皇都不能例外,和是怎么躲过伤口感染还能长寿的?

第五是他的动机之谜。

一般人献宝无非是为了当官发财,他两次献宝不仅什么没得到还失去了双脚,最后献宝成功,他又辞官而去。

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令人捉摸不透。

感觉他这一生都是为了献宝而活!

总之,和的身上有着太多的谜团,结合传国玉玺的神奇经历,更让发现它的主人和的身份显得谜雾重重。

卞和抱玉

但正是这些秘密,让岁月变得更加神秘而有趣。

它们沉淀在时间的长河中,隐藏在古老的石碑上,或又埋藏在古老的文物下,静静地等待着有缘人的发现。

每一个揭开秘密的瞬间,都让人心中升起一股兴奋和好奇。

让我们怀着敬畏之心去面对岁月淹藏的秘密,用智慧和勇气去探索吧。

起名学之“三才五格取名法”

起名是一门综合性的学问,涉及传统文化、哲学思想、语言文字学、心理学等多个领域。

“三才五格取名法”是常用的取名方法,下面给各位看官做一下简单介绍。

一、三才五格的基本概念 三才五格取名法是一种结合中国传统易学和数理学的起名方法,通过分析名字的天格、人格、地格、总格和外格的数理关系,来判断名字的吉凶。

三才:天格、人格、地格 天格:代表天命,由姓氏笔画数决定,象征先天条件和家族背景。

人格:代表人和,由姓氏和名字第一个字的笔画数相加得出,象征个人的性格和能力。

地格:代表地运,由名字的笔画数相加得出,象征个人的运势和后天发展。

五格:在三才的基础上增加了外格和总格。

外格: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和姓氏的笔画数相加得出,象征个人的社交关系和外部环境。

总格:由整个名字的笔画数相加得出,象征个人一生的总体运势。

二、三才五格的计算方法 1.天格: 单姓:姓氏笔画数加1。

复姓:复姓两个字的笔画数相加。

2.人格: 单姓单名:姓氏笔画数加名字第一个字的笔画数。

单姓双名:姓氏笔画数加名字第一个字的笔画数。

复姓单名:复姓第二个字的笔画数加名字的笔画数。

复姓双名:复姓第二个字的笔画数加名字第一个字的笔画数。

3.地格: 单名:名字笔画数加1。

双名:名字两个字的笔画数相加。

4.总格: 姓名全部笔画数相加。

5.外格: 单姓单名:外格为2。

单姓双名:总格减去人格之差再加1。

复姓单名:总格减去人格之差再加1。

复姓双名:总格减去人格之差。

三、三才五格的吉凶判断 1.吉数:如1、3、5、13、63、81等,象征吉祥如意。

2.次吉数:如6、17、29等,象征相对吉祥但不如吉数。

3.凶数:除吉数和次吉数外的其他数,象征不吉利。

四、三才五格取名的操作步骤 1.确定笔画数:根据姓氏和名字的字义、音韵及五行属性,确定每个字的笔画数。

2.计算三才五格: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天格、人格、地格、外格和总格。

3.分析吉凶:根据三才五格的数理关系,判断名字的吉凶。

4.调整优化:如果名字的吉凶不符合预期,可以通过调整名字中的字来优化。

五、案例分析 以“李世民”为例: 天格:7(李)+ 1 = 8(金) 人格:7(李)+ 5(世)= 12(木) 地格:5(世)+ 5(民)= 10(水) 总格:7(李)+ 5(世)+ 5(民)= 17(金) 外格:17(总格)- 12(人格)+ 1 = 6(土)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李世民”的姓名在五行上较为平衡,天格和地格的数值均为吉祥数,人格数为大吉数,表明其性格温和、有内涵,有利于事业发展。

六、总结 三才五格取名法是一种科学且系统的起名方法,通过分析名字的数理关系和五行属性,可以为个人起一个吉祥的名字。

这种方法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能够为人们带来好运和吉祥。

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是属什么生肖的

(1)谁知道李世民是属什么生肖的李世民出生于公元598年1月28日,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少年从军,曾去雁门关营救隋炀帝,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官居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受封为秦国公,后晋封为秦王,他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自己的兄长太子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及二人诸子,被立为太子,唐高祖李渊不久被迫退位;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李世民为帝之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对内以文治天下,虚心纳谏,厉行节约,劝课农桑,使百姓能够休养生息,国泰民安,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2)李世民是胡人还是汉人李世民,汉族人,生于武功之别馆,即今陕西武功。

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唐王朝建立之初,东有稽胡的扰边,北有突厥的侵袭,尤以奴隶主贵族统治的突厥武装曾直逼唐廷首都长安的近郊,成为当时的主要威胁。

李世民即位后,经过数年的努力,国家的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好转,政权得到一定的巩固。

贞观时期他推行了十分开明友善的民族关系和中外关系政策。

(3)历史是怎样评价李世民的一、唐太宗李世民,祖籍陇西成纪,是唐高祖李渊和窦皇后的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军事家、诗人。

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因病驾崩于含风殿,享年五十二岁,在位二十三年,庙号太宗,葬于昭陵。

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二、李世民的历史评价:1、唐太宗李世民的文治武功,自古就为人所津律乐道,颂扬备至。

学界对他的雄才伟略和他对中国历史所作出的重大贡献都给予积极的肯定。

2、李世民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反隋建唐的斗争中起着领导作用,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胜利,在客观上对唐初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积极作用。

3、唐太宗不歧视少数民族,除对突厥的侵扰用兵外,主要是采用怀柔的政治手段处理民族问题,方法妥当,政策开明,有利于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