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世界第一还能撑多长时间?三孩催生无果后,终于向住房出手了|奇闻百怪-千易网
首页 > 谜团 > 奇闻百怪

人口世界第一还能撑多长时间?三孩催生无果后,终于向住房出手了

时间:2024-06-06网络作者:小白
身边有好几个朋友都说一个孩子太少了,太孤单了,最低两个孩子有个伴,然后大家开始来讨论自己的房贷压力太大,房贷还没有还完,还有二十几年。

有朋友说自己有房贷,有车贷,每月的工资基本都只能够固定的开支,如果多一个孩子,会增加生活的成本,凭自己现在的能力,还是感觉压力很大。

有人说我们世界第一的人口,马上就该让位置了,甚至有很多媒体在报道说印度目前的总人口已经超过了我们,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这个消息尽管现在还没有得到证实,但是在不久的将来,印度人口超过我们只是时间的问题。

为什么印度人口超过我国只是时间问题呢?因为目前印度每年新出生人口都在2,000万以上,而我们去年人口出生的数量只有1,062万,人口出生率为7.52‰,和往年相比,净增人口的数量只有78万,达到过去43年以来最低点。

而且我们在2016年放开二胎政策以后,到了2017年人口出生的数量是1,758万,然后每年人口出生的数量就开始下降了。

所以有很多人都说,按照当前这种速度发展下去的话,我国出生人口数量跌破千万大关可能也是迟早的事情,而且人口会出现负增长,在未来也极有可能。

其实我们目前的年轻人还很多,从80后到00后有几亿人,只要大家愿意积极地来结婚生孩子,可以说人口问题立马就可以迎刃而解,但是当代的年轻人好像对生孩子的事情不怎么感兴趣。

前不久就有一个权威的机构对年轻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回收了4000份问卷,在这4000份的问卷中,经济原因成为了最主要的问题。

什么叫经济问题?有79.6%的受访者认为经济条件不允许,才导致自己没有生孩子的意愿。

另外在众多的受访者中,大家普遍都表示养孩子的成本太高,还有高房价和30年房贷的压力,所以年轻人不想生孩子。

我们先从房价来看,尽管从去年开始,房价一直在稳中有降,从最高点11000每平米,降到了全国均价9500每平米,整体降幅达到了15%,但是房价明显还是过高。

比如说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目前还是几万,十几万一平米,普通人根本买不起房。

然后在二线三线城市买一套房子也需要两三百万,甚至18线的小县城,现在买一套大点的房子也要100多万。

就比如说沿海城市,浙江那一带,一个镇的房子就两三万元每平米,但是他们正常的平均工资就是三四千块钱一个月。

最主要是从内地到沿海到广东,大家基本上工资的收入都是在3000~6000块钱左右。

相比动辄100多万的房子,很多年轻人根本就没有勇气,甚至想都不敢想。

正是因为高房价才导致年轻人买不了房,结不了婚,也生不了孩子,甚至掏空家庭里面所有的积蓄,也只能够付一个首付,剩下30年的房贷也很吃力。

尽管他们勉强能够生得了一个孩子,但是再也没有勇气敢生第2个第3个孩子。

这是第1个问题,房价高,所以年轻人没有生孩子的环境和条件。

第2个问题,就是生了孩子以后抚养孩子的成本都比较高。

一个孩子从出生开始到上小学,义务教育,在这7年的时间里面,平均一个孩子每年的开销大概是在3~5万块钱左右。

但是目前大家普遍的工资都是3000~6000,基本上一个人的工资只能够养活一个孩子,另外一个人的工资可以还房贷,还车贷,包括家庭的日常开销。

如果再多出来一个孩子,夫妻俩的工资可能就不够整个家庭的开支了,甚至要负债生活了。

所以面对当前年轻人压力过大,没有生孩子的意愿这种问题,很多地方也采取了各种鼓励奖励的措施,比如说有些地方生二胎三胎,每月按照500元的金额发放补贴。

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建议,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中,还要对生孩子的住院费用实行全额报销,我相信这些好的激励措施将来会越来越多。

不仅如此,咱们也在房价和养孩子的成本上面做了调整,比如说打击天价的学区房。

然后就是加快房地产调控的力度,让房价能够稳中有降。

房价下降,炒房客就无利可图,就不会霸占过多的房产资源,开发商也会降价促销,年轻人对买房子就有了希望。

除了打击天价学区房和房地产调控之外,再就是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什么是保障性住房?就是专门为中低收入群体提供的房子,降低他们住房的成本,尤其是今年会大力增加保障性住房的供给,以人口净流入的大城市为重点,全年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240万套。

不仅如此,还会加紧推进共有产权房建设。

什么是共有产权房?就是一半房产是个人的,一半是政府的,这样的话在购房成本上面会至少降低一半。

所以我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之下,咱们的住房问题会得到解决,房子不再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要压力,这样就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生孩子。

你觉得呢?评论区里面一起探讨一下。

注:文章统一由视频转发,错别字望见谅!未经允许转载,抄袭,洗稿,依法维权!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