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奇闻百怪-千易网
首页 > 谜团 > 奇闻百怪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

时间:2024-06-29网络作者:小白
面对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关键字:3~6岁的孩子开始以他们的方式睁眼看世界,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他们的小脑瓜里有十万个为什么。

对于幼儿时期的那颗纯真的好奇心,我们应该正确面对,积极引导,使之养成探求真知灼见的习惯和兴趣,为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奠定坚实基础。

一、鼓励和保护,不设禁区对于孩子来说,周围的世界是那样神秘、新鲜和美妙,他们的心中充满了好奇和求知的渴望,但由于受认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无法自己解决这些疑问。

因此,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是他们了解周围世界的主要途径。

其实这些问题恰恰是孩子求知的萌芽,家长面对孩子一个接一个的问题,应该耐心地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孩子解释,尽管他们在提出问题时并不真正完全理解问题的含义,经过成人的一系列的回答、解释,也不一定就真的明白你所说的含义,但幼儿一般都能得到认识上和心理上的满足。

家长千万不要不耐烦,要尊重孩子的这种好奇心,给予正确的鼓励和保护,耐心回应孩子的提问。

切忌说一些你怎么这么烦呢!、这个都不懂啊?、这不是你们小孩该问的!、你没看我正忙着吗,一边玩去!等伤害孩子自尊心的话语。

如果孩子没有问题,家长还要主动就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孩子们遇到的一些事情,给他们讲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

曾有心理学家建议家长给一岁以内的婴幼儿诵读一些儿歌、故事等内容,对增加脑细胞的信息量有很大作用。

所以,家长不要以为孩子还不懂事,实际上他们的大脑是非常活跃的,不能忽略从小对他们的教育。

现在的孩子生活的社会环境、接触的信息渠道比较复杂,他们的问题也会很复杂,作为父母应该正确对待这些。

对于特别成人化的问题,不能简单回避;对于破坏性的探究,可以积极协助。

简言之,没有必要强行设置禁区。

如果仅仅因为问题难缠,父母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孩子可贵的好奇心,这将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取向和创造性的形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碰到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对他抱怨说,她的儿子非常淘气,把好好的一块贵重金表给拆坏了,她就此把儿子打了顿。

陶行知先生当即说:可惜呀,中国的爱迪生让你给枪毙了。

二、解答和引导,直面盲区面对孩子的提问,切不可敷衍应付。

一次不恰当的回答,不仅让孩子错过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还有可能打击孩子的求知欲和自信心,从而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

幼儿的问题,往往都是从看到的寻常现象出发,从好奇的破坏活动开始,我们在解答和处理的过程中常常会遭遇盲区。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根据自己所了解和所掌握的知识,给予正确的解释。

对于自己不懂的,能从书本和网络找到答案的,可当着孩子面寻找答案;对于过于艰深,难以说清楚的,教育孩子刻苦学习,争取将来做专门研究;对于特别普通,却又无法解释的问题,可以类比给孩子听(类比式解答是最适合幼儿接受能力的)。

这样把解释、引导和示范结合起来解答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会让孩子学到知识,提高兴趣,受到教育。

好奇心强的幼儿不但渴望从成人那里获得各种关于周围世界的知识,而且常常自发地进行各种探索活动。

他们对周围的各种物品,如动物、植物、实验材料、玩具、图片等不断地摸一摸、看一看、闻一闻、听一听,以发现事物的特点和变化,有的幼儿甚至发生破坏的行为,家长不能轻率地将孩子的某些违规行为定性为破坏,要善于发现他们违规行为中的闪光点,看到他们破坏行动后面的创造成份,了解他们真实的需求和动机,切实加以引导。

三、分析和点拨,防控雷区俗语说:从小定八十。

说的是成人有80%习的惯、观念、兴趣形成于小时候。

有的家长以为只有循规蹈矩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对孩子拆坏物件等大发雷霆,没有注意如何引导和配合孩子把拆坏了的物件修好,并讲明原理。

这样做无法满足孩子的好奇心,甚至会扼杀他们的好奇心。

因此,我们应该有意无意地创设一些情境,向孩子提供能引起观察和探求知识的情境,激发其好奇心。

比如让孩子接触新玩具,带孩子观察一些有趣的自然现象,参观一些展览等等,激发孩子对事物的好奇以及认识和探索事物的冲动。

同时,启发他们积极思考,自己寻找答案。

对孩子提出的不寻常的问题和有价值的想法,抓住时机进行点拨,力求触类旁通;对于孩子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家长再给予指导和回答。

在孩子的问题中,(特别是五岁以上的孩子)会有意无意地触碰到雷区: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对成人言行的模仿、对娱乐(成人)节目的偏爱等等。

这些问题解释不清、处理不当,对孩子未来发展不利。

为此,我们要从孩子所提的问题里面分析判断出孩子对事物和现象的认知程度、对是非和好坏的认识水平,要慎重处理、解释和引导。

当孩子做得好、说得对时,应表扬孩子,当孩子做得不好或者犯错时,要先发现孩子有创造性的一面,然后分析原因,说明道理,做到从小防控盲目崇拜、简单模仿和是非不分,让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情操。

好奇心是孩子最美好的天性之一,在好奇心背后充满了无限的想象力。

好奇心也是孩子学习最好的动力,它驱使孩子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成长。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需要的是帮助而不是阻止,需要的是细心而不是抵触。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