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运河 生生不息——大运河申遗成功八周年|奇闻百怪-千易网
首页 > 谜团 > 奇闻百怪

千年运河 生生不息——大运河申遗成功八周年

时间:2024-07-06网络作者:小白
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横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八个省市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大运河北京段纵贯千年,途经多区在北京城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见证了城市的沧桑巨变承载了宝贵的文化记忆2014年6月22日,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今天,是大运河申遗成功八周年的日子,让我们共同回顾千年运河的璀璨文明,见证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新篇章。

大运河的前世今生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这是唐代诗人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描写大运河的诗句。

大运河的开凿,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

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古水道,开凿了邗沟。

此后,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继续施工延伸河道。

隋朝,是大运河形成的最重要阶段。

公元605年,隋炀帝下令开通济渠,公元608年又开永济渠,逐步形成以北京和杭州为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河流的水运大动脉。

元代以后,随着北京成为国家政治中心,大运河的航运目的地也由洛阳转移到北京。

元代对大运河水道裁弯取直,大大缩短了航运里程,形成了京杭大运河。

再加上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从宁波入海的浙东运河,中国大运河全长近3200公里,这是世界上距离最长、规模最大的运河。

大运河的通航,极大促进了中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也促进了运河沿岸经济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

中国大运河是人类历史上超大规模水利水运工程的杰作,是世界上延续使用时间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运河,是世界运河工程史上的里程碑。

通过对沿线风俗传统、生活方式的塑造,与运河沿线广大地区的人民产生了深刻的情感关联,成为沿线人们共同认可的母亲河。

了解大运河北京段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和浙东运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和安徽8个省、直辖市,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漕运通道和经济命脉。

大运河在北京市域内通称通惠河(一小段为北运河),大运河(北京段)涉及我市通州区、朝阳区等区,其中已探明的河道全长约80公里。

隋唐时期 永济渠的开凿开启了由水道运粮至北京的历史。

金代 开凿了以北京为漕运中心的人工运河。

元代 郭守敬实施通惠河水源工程和航道工程,运河进入最为繁荣兴盛的时期。

明清时期 基本沿用了元代的运河线路,到清末漕运终止。

目前 大运河的故事还在讲述,大运河的文化不断传承。

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2017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运河森林公园考察时强调,要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运河为核心的历史文化资源。

他说,保护大运河是运河沿线所有地区的共同责任,北京要积极发挥示范作用。

当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作出重要指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2021年2月,中办、国办印发《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

《纲要》强调,坚持科学规划、突出保护,古为今用、强化传承,优化布局、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运河故事将谱写新篇,千年文脉正奔流不息。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