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德苑:老化预防的关键要素:?手部握力的相关影响探讨|奇闻百怪-千易网
首页 > 谜团 > 奇闻百怪

杨德苑:老化预防的关键要素:?手部握力的相关影响探讨

时间:2024-07-08网络作者:小白
一、前言医疗的大幅进展,促成了人类的寿命延长,但却将人类推向一个以多重疾病和失能为代表的老人晚年时期。

随着人口老化的趋势,?衰弱症候群 frailtysyndrome逐渐受到重视。

?衰弱症候群不是疾病,属于老年症候群的一部分,却因老化易衍生出许多健康上的问题。

老化虽然是衰弱形成的重要背景,但却无法单独解释衰弱症的产生,许多内在 如生理、心理状态与慢性病及外在因子 如社会、经济环境等都会彼此交互作用而有可能诱发并促使衰弱症的发生。

近年来医学界以?衰弱症候群作为老化的研究核心,已提出五个生理表征作为个体衰弱的评估指标,包括: 1体重快速发生改变; 2经常表示身体有疲倦感; 3活动力减低; 4手部握力变差; 5动作变得缓慢等。

五项之中如符合上述一至二项指标则被认定为?衰弱前期;当符合三个 含以上的指标时,即表示个体有衰弱的情形。

其中?手部握力即被认为与衰弱症状的相关性最高。

而且已有25个国家作过研究,握力每降低5公斤,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便提高17%。

为此,目前医学常用的健康预防手段便是?健康检查。

而?健康检查基本上的健检项目都大同小异,其主要包括体重、血糖、血压、视力、肝功能、肾功能、尿液、身体质量指数、骨密度、基础代谢率等生理指标,以及口腔癌及口腔黏膜筛检、大肠直肠癌筛检等,但却极少针对大众的健康体能方面 手部握力进行检视的项目。

目前我国老龄化程度严重,我们需要在预防管理上找到并采用更为简便、普惠、普及的预测方法以符合国情需要。

因此,个人认为?健康检查的检验项目之中,如能扩大增加?握力项目应是有效的促施。

且应积极面对?手部握力所造成?衰弱症候群的各项关联影响因素,持续探讨运用于其他预防管理的必要。

二、发觉?手部握力的重要性包含我国,越来越多的国家研究发现,证实握力可以用来观察中一个人的整体健康状况,通常握力越好的人,肌肉量也越多,这无疑对于健康判断是有重要参考价值。

例如: 1美国神经康复医学会理查德德‧柏翰农博士 Richard W.Bohannon也长期针对中年、初老、中老和老老期受试者的握力指数进行研究,他的研究发现证实?手部握力的表现是预测个体整体生命力最重要的指标,可以预测受试者的死亡率与失能状态、手术后产生并发症的机率,以及患者留院的时间长短。

换言之,?手部握力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生命力检测指标。

由于手部握力检测简单、容易操作且信度高,他建议,在筛选或观察中年期与高龄期大众的健康状态时,可多运用手部握力,作为预测的校标。

2美国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学的凯特·杜乔尼 KateDuchowny博士表示,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手部肌肉力量 握力可能是整体健康和长寿的重要预测指标,而不是只有肌肉质量;在整个生命中保持肌肉力量,特别是在人生进入中老年之后的生活当中,能够长寿 健康和独立衰老 自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事情。

另外,已经有研究发现手握的强度与运动限制和残疾成反比;换言之,根据杜乔尼博士的说法,我们的双手握力是特别重要的一项观察指标,因为,它可以作为整体健康和长寿的预测因子,甚至可能比其他常用的测量如肌肉质量更有效,但握力测量目前还不是大多数常规体检的一部分。

3我国武汉科技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近期对握力与认知功能的关系进行测试。

使用电子握力计测量握力,再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测试受试者的认知功能,最后综合分析握力测量值与认知功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发现,老人的握力水平与认知能力表现呈正相关。

并得知随着握力增强,认知障碍发生风险降低的结论。

握力增强除有助于预防认知障碍外,对全身各处均有一定程度作用,例如肌力对维持肾功能正常运作上,握力增加可使2型糖尿病发生风险机率降低等发现。

三、?手部握力与衰退的影响虽然?手部握力很早就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多数集中在职业康复领域。

目前在康复医学之中,将?手部握力的衰退情形视为个体失能的前兆。

因此目前许多康复医师都建议罹患癌症或中风后正在复原中的民众,应该增加手部握力的训练。

另外在中医的理论中也认为手部握力与肝经有关,影响规则血液透析时低血压发生率的因子包括:透析期间增加体重、血清白蛋白浓度、身体质量指数及手部握力强度。

因此,维持良好的血清白蛋白浓度,可显着降低规则血液透析期间低血压的发生率,手部握力强度则与血清白蛋白浓度呈现显着正相关。

虽然近年来逐渐将?手部握力界定为重要的健康体能指标之一,并证实手部握力的增强对个体有多种帮助,包括更好的手部抓握耐力、手臂肌肉、身体的灵活度更好、手掌力量更强以及说话声音更宏亮且清晰等。

目前也得知性别、基础代谢率和年龄是影响?手部握力的三个主要关键因素,其次分别为身体静态平衡力、身体质量指数、舒张压、体重、就寝时间。

尤其?手部握力对于身体平衡力的作用上,拥有协调腿部肌肉或功能的迅速反应能力,这也是老人日常生活与健康维护上的至关重要的指标。

老人保有身体平衡力与个体生活适应,与行动力息息相关 可活动范围广,是被认为预测个体衰老的重要指标。

而?静态平衡力与老化的关系是目前健康促进相关研究的重要议题,也是老人医疗照顾或体能训练的核心;且发现男性的静态平衡力和动态平衡力都明显优于女性,因此,静态平衡力的训练,应该列入老人健康促进的课程,融入老人的日常生活或社区照顾课程中,可减缓老人群体的衰老情形。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丹尼尔·梁 Darryl Leong曾在?柳叶刀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相关论文。

研究显示,握手不够有力的人更有可能心脏病发作或者中风,而且力度损失越大,风险越高。

梁博士表示,通过握力评估死亡风险和患上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是一种既简单又省钱的方法。

握力的减少,一直与早死、残疾、疾病 即使没有任何明显疾病症状等有关。

他在为期4年的实验中并发现: 1握力大小是由前臂屈肌的发达程度所决定,握力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全身的力量状况; 2调查十多个国家近14万名患者,年龄从35岁至70岁,发现握力每减弱5公斤,患者死亡的几率就上升16%;心脏病发作的可能性增加7%;中风的危险升高9%; 3握力上升至30岁左右,但在40岁以后加速下降,至80到89岁时,已经比30岁时少了37%。

男性握力平均每年下降3%,女性则约为4.7%; 4握力测试的意义不是看你单手握力的大小,而是看一个人左右手的力量是否一致。

四、?手部握力的预防原理由于老化过程造成运动神经的退化,蛋白质合成减少、营养供给不足、久坐少动或卧病在床的慢性病与发炎反应,这都使得肌肉减少,形成?肌少症 sarcopenia的主因。

另外一方面,在临床治疗上,确实也有这样的发现,不少肌少症、肌力下降的老人往往是因为糖尿病等慢性病所导致,甚至这些慢性病老人有很高比例已罹患肌少症;同时由于肌肉流失过程,脂肪组织也慢慢的堆积造成肥胖影响肌力。

事实上,近几年的研究中不断发现,因为肌肉强度减少的影响,手部握力也会大受影响。

而?肌少症的定义为:?渐进式的肌肉质量减少与肌肉功能 肌力及生理活动的降低,可能造成提高疾病发生率、生活质量降低、甚至死亡的症候群。

其诊断及分级标准包含三个部份出现: 1肌肉量减少 肌肉质量:常使用的测定方式为使用双能量X光吸收仪或生物电阻测量分析; 2肌力减弱 肌肉强度:常使用的方式是利用握力器测量手部握力,以及可测量膝盖的弯曲力量或最大呼气流速; 3低身体素质 行动能力:常使用计算行走速度及使用简式生理表现评估量表,均可应用于临床实务或研究用途。

但为了更简易辨别肌少症,专家提出有三种简易自我检测健康方法,可提供老人自检: 1体重出现非刻意轻减,体重在半年内减轻5%或3公斤,就需要留意可能有衰弱或其他疾病的倾向。

2小腿围变细便是警讯,男性小腿围34公分,女性小腿围33公分便需注意。

3由握力看肌力,若男性手部握力小于30公斤、女性手部握力小于20公斤标准便需要留意,即有可能将快速衰弱的指标。

?肌少症简言之,是由于肌肉的储存量不足所造成,例如缺乏规律的运动等,这需有赖从青少年期就应该进行肌力训练以储存肌力并获得正常的肌肉强度。

同时不忘进行适当的营养补充,原因如下: 1蛋白质:促进生成胺基酸原物料。

老人多吃蛋白质,有助于增肌、修复肌肉,与碳水化合物一起搭配,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因此,蛋白质互与碳水化合物相搭配的增肌效果,会比单单摄取蛋白质来得更好。

醣类与蛋白质的理想比例应是4:1至3:1。

2碳水化合物:提高肌肉合成效率。

碳水化合物除能够提高肌蛋白的合成效率,还能防止肌蛋白的分解。

同时可刺激胰岛素分泌,加速胺基酸进入骨骼肌细胞,增长或修复肌肉组织。

碳水化合物是运动必备的关键营养成分,若缺乏其刺激胰岛素分泌,就算有原料 蛋白质,也无法制造产品 肌肉。

3脂肪:促进肌肉生长激素分泌。

适度的脂肪对人体而言是必须营养素,我们要避免的应是会造成心血管疾病的?人工反式脂肪,若完全没有摄入脂肪,体内激素将不平衡,进而影响肌肉的生长、骨密度及脂肪的分布等。

4维生素D:维持肌肉功能。

维生素D为脂溶性维生素,其重要功能为调节钙、磷的吸收及骨骼钙化作用,维护骨骼与牙齿健康。

维生素D在维持肌肉功能、强度及身体菜单现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

老人血液中的维生素D若偏低,其肌肉质量、强度及生理菜单现通常也较差,且有较高风险发展为肌少症。

而维生素D虽然能从饮食摄取,但想获得足够的量还是得透过适当日晒 建议在早上的9、10点,或下午3、4点。

以上四种营养是制造肌肉的四大重要材料。

肌肉在此条件生成肌力,而目前肌肉强度的测量则多数透过?手部握力来测量表现。

但肌少症也不一定与年龄有关,因为它是由于疾病和透析程序本身的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以及能量和蛋白质摄入量低而发生;当以老人为对象的研究则发现,适当的肌力训练可以让老人的血压降低3-4 mmHg;当老人血压较高,手部握力的表现也较佳,血液循环功能较佳。

同时左右手的相对握力之中,发现左右手的相对握力的?差异值对血液循环功能的预测力,比惯用手的手部握力预测力更高;左右手的相对握力的差异值越大,发生血液循环功能异常的机率也愈高。

同时也发现因性别不同,对于血压、身体质量指数与手部握力的关系也会产生差异。

五、建立标准化握力测试在握力测试方法上,国内多采用?中国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推荐的站立位、伸肘姿势下的测试标准,而国外多采用美国手部疗法协会 ASHT推荐的端坐位、屈肘90〫姿势下的握力测试标准。

手部握力的标准化测试的程序如下: 1将握力计与计算机相连通; 2通过采集程序或的握力数据测试钱给鱼1-3秒施力练习,以熟习如何用力,用力前有1-2秒的准备时间; 3待发出命令后,即以最大程度快速将力量加速到最大,到达之后仍需持续施力,直到无法或不愿维持施力为止; 4施力时给予口头鼓励,期许共同完成实验; 5施力过程要监控念脑屏幕及观察施力是否有断续产生; 5两次施力之间至少需休息5分钟 依状况判断; 6依据先左手后右手的测试顺序进行; 7每次量测方式各进行3次,3次结束后时,获得3次测试的平均值和变异系数,变异系数在10%以内,取其平均值,当变异系数小于10%时,说明用力不当,必须重测。

最近美国预防医学杂志于2020年4月的一项新研究也提出?握力是健康指标之一。

并透过建立标准化握力的测验,协助发现2型糖尿病的患者的轻微症候,让第一线的人员早期介入后,并预防糖尿病发生。

此项研究一共找了年龄介在20-80岁之间的5108名参与者,并且依照年龄分成两大族群:20-50岁以及50-80岁,而这群人都没有任何糖尿病合并症。

研究人员让他们进行握力的评估,藉此建立针对第2型糖尿病风险的标准化握力切点。

研究人员让他们进行握力的评估,藉此建立针对第2型糖尿病风险的标准化握力切点。

研究发现藉由标准化握力可显著预测糖尿病,中老年男性参与者的握力值为0.68;中老年女性参与者的握力值为0.49。

有了这样的数值,将来民众也可以在家中自行做握力检测评估。

握力体重指数=握力 公斤/体重 公斤×100;标准握力值的计算=左右手握力平均值/体重。

例如:假设一名60岁的女性,如果左右手的握力平均值是43公斤,而体重为90公斤,这样算出来的标准握力值会在0.47,由于少于中老年女性标准0.49,未来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另外,世界卫生组织 WHO为达健康老化的目标,于2019年公布新版的?高龄整合照护指南 IntegratedCare for Older People Guidlines,ICOPE,试图以社区做为基础,发展以人为中心的整合照护服务模式 建立体能检测标准,提出老人健康整合式评估,早期发现老人功能衰退,含认知功能、行动能力、营养、视力、听力、忧郁等6大项目,建立可以量化的标准运动手册,藉此强化老人的的各项健康体指标 包含手部握力以推迟衰弱与失能,维持及改善老年人身体功能与心理健康,手册里将握力标准视同全身肌力的指标。

因为,握力不单是手的力道,通常握力强的老人,伴随的肌肉量较多也较强,所以过往认为人体衰弱的指标之一就仅包含?手部握力变差。

其实也可同时用于评断肌少症的指标。

六、?手部握力的强化训练综上得知,透过?手部握力的检测可以预防衰弱症的过早出现。

例如:生活中一些常用动作都需要手部肌肉的协助:拄拐杖行走、步行器移动、坐轮椅开门、扭瓶盖、打方向盘、拉公交车拉环、买菜等都需要用到它的?持、张、捏、握的能力使用,手部握力的功能正常与否,不仅带来生活便利性的影响,严重者甚至增加意外发生机率。

手部的基本动作方面,除了拇指之外,以中指最强,无名指却是最弱,人类的手会因为动作形式与施力的位置不同,产生很大的差异。

而影响手部握力的是腕部:包括屈曲、伸展、桡偏及尺偏,共四种型态,另外结合手部抓握动作会出现以下四种常见形式: 1持:当我们在无法使用手握物品大小时,多使用?持的姿势,例如有时念经敲木鱼或手持佛珠念珠行为均会使用该姿势; 2张:我们在运用手掌时,大多是握起来、拿取东西的动作,所以?张力可能比较不常用到,但它也是训练握力的关键。

例如:拉二胡、古筝、弹琵琶时,手指需要跨越琴弦等动作; 3捏:利用手指力量紧紧咬住某样东西,就叫做?捏,像是:捏住钉子、雕刻等手工作品制作敲打时,这动作大拇指的力量是很重要的一部份,必须成为训练的重点动作之一; 4握:?握这个动作,也是日常捉握拐杖、步行器、煞住轮椅,握住扶手移动等活动最常使用到的手部动作。

虽然握力不足不会直接影响你的健康与寿命,但是透过增加握力训练,却能增加生活质量的改善与优化。

一般我们对于改善握力训练会使用一些道具作为辅助,使用方法如下: 1橡皮筋张力:使用多条或一条宽版的橡皮筋,套住手指第2节,再利用手部力量发力,尽可能地将橡皮筋撑大,停顿1~2秒,再慢慢收合手指,重复此动作; 2握力器:动作时,单手握住握力器,大拇指轻扣在前。

再利用手部力量发力,收合握力器,尽量靠拢把手部分,停顿一下,再慢慢回放,重复动作; 3抓杠片 或壶铃:动作时,选择重量适合的杠片,利用手指的部分,单手捏住杠片,维持6~12秒,再换手动作。

注意不是用手掌?握,而是利用手指的部位?捏,所以建议选择实心的杠片会更好; 4移动走路:动作时,双手用上面的方式捏住杠片,保持身体直线、不弯腰驼背,视线摆在前方,以手步发力,往前行走3-5公尺,放下杠片休息一下,再重复动作; 5毛巾杠铃划船:动作时,将杠铃插入地雷管,放上适合自己重量的杠片,再用一条毛巾套住杠铃 接近杠片的位置,双脚张开约与肩同宽,并跨越杠铃,双手抓住毛巾两端 距离尽量靠近杠铃。

起始位置为,身体微微向前倾,双膝微弯,稍微抬起杠铃让双手可以自然垂放,吸气预备,吐气时用力抓住毛巾,让杠铃往身体方向靠近,停顿一下,再回到起始位置,重复动作; 6毛巾引体向上:动作时,将两条毛巾,分别挂在坚固的梁柱上,并且确保毛巾和被挂物不会滑动或移动。

起始位置为,双手紧抓住毛巾,双脚脚掌交叉,身体自然垂挂,但是不弯腰驼背。

手部抓住毛巾发力,将身体往上带,尽量让手臂夹角小于90度,停顿一下,再慢慢回到起始位置,重复动作。

握力不单只靠手掌和手指,前臂的肌肉量也是力量肱桡肌、伸指肌、桡侧伸腕长肌等前臂肌肉,在抓握的动作中,有相当高的参与度,在训练中透过改变动作的角度,也会利用到不同的前臂肌肉部位。

七、结语随着年龄增加、运动量减少,肌肉量也会随着流失,因此更容易出现肌少症,造成四肢无力、跌倒、行动迟缓等问题,这一切几乎都会在?手部握力上显现出来。

因此,预防老化可测试握力,可帮助我们提早预知、预防肌力不足所引发的各类问题;虽然衰弱症的过程是可以减缓的,但也可能因为无法矫正的原因变成慢性进行性疾病并且逐渐迈向死亡。

虽然有不同评估预后的方式,但要能准确地辨别衰弱老人开始进入临终末期却十分的挑战。

希望借助本文?手部握力的知识普及,能在各类健康检查时,审慎补充此项健康体能方面的检查,另外,在这里并不是强调建议老人应该去专门训练握力来降低死亡风险,而是将其作为一种筛查工具。

因为手部握力检查是相对低成本的诊断,监测老人的握力可能会为老龄化人口的公共健康带来巨大好处。

且对处于高危险的族群也是很好在家进行快速诊断的方法。

事实上,握力评估的可运用范围非常广,藉由握力标准化的建立,更可协助研发各类简便的检查仪器,为智能健康技术的道路上增添生力军。

*本文章内容大部分来自个人观点与网络信息,封面图片部分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及原出处所有,所分享内容为个人观点,仅供学习,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你的权益,烦请告知,将立刻删除,并欢迎提出建议。

谢谢!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