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奇闻百怪

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上白云间的下一句

时间:2023-10-17网络作者:小白
□许建辛丑仲春,余与友人结伴驱车上千公里,游历探访河西走廊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历时十余日。

陇原塞上沿途瑰丽奇景、无常气候、佛窟石像、美食佳膳,令人历历难忘。

归杭后仍觉心绪未了,遂记之笔墨、梳理成篇,与同道众友共飨。

马踏飞燕河西走廊四郡是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而武威则是这通关要道的第一站。

武威古称凉州,据说是汉武帝为表彰霍去病赫赫战功而设立。

武威到现代已汲汲无名,但若说起马踏飞燕,那肯定是如雷贯耳。

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一天,武威的农民挖防空洞,几锄头下去掘出了一座汉代古墓,里面棺槨已成腐土,但一旁的耳室里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器,规模雄壮、阵容齐整,以青铜马居多,马踏飞燕既是其中之一。

经郭沫若鉴定后,认为是稀世珍宝。

马踏飞燕(有的说法是马踏神鸟)经海外展出便引起轰动,后被定为国家旅游标志。

雷台汉墓前的小广场上,游客们都会被高高圆柱顶上的铜奔马所吸引,它扬鬃嘶鸣、脚踏飞燕、性烈如火,奔跑不羁的身姿像是在昭示什么。

为什么雷台汉墓出土的多为青铜马,有战马、仪仗马、驭车马,而其他殉葬品很少?为什么当地人爱马、养马(张掖的山丹马场曾经是亚洲最大的军马场)、直至赞美马?回顾汉朝与匈奴作战史就会知道,马是汉人战胜强悍匈奴的王牌武器。

史载霍去病奔袭上千公里,大破匈奴于焉支山下,降服匈奴王族部众数万人,从此打通河西走廊。

匈奴的女子哀怨地唱道: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焉支山盛产一种红花,是制作胭脂的材料)。

霍去病在决定性的数场拼勇气、拼速度的长途迂回包抄战中,如果没有奔如闪电、既有神速又有耐力的战马,要想取得胜利那是根本不可想象的。

而汉朝另一位战神卫青,率军深入漠北戈壁,歼灭匈奴主力,使匈奴十余年后都不敢南下侵扰,这殊勋也与他所向披靡的铁骑大军分不开的。

汉武帝刘彻深谋远虑,洞悉马匹牵涉到国运,他在打通西域前就派出张骞出使大月氏,一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二是探寻沿途的宝马良驹,以改良中原落后的马种。

张骞回来后,带来乌孙良马,即如今的伊犁马,汉武帝大喜,称为天马,遂作《天马歌》。

后来他又派李广利先礼后兵从大宛得到了更为名贵的汗血宝马,养在武威,繁衍种群,为日后全面反击匈奴作好万全准备。

天马行空、犯汉必诛!这就是武威马踏飞燕的昭示。

骊靬古城雪花满天飞舞,狂风夹杂着碎琼打在脸上,雪霜被呼着热气的脸颊融化,贴着皮肤一溜溜往下淌。

昨日天气还是好好的,今儿就气温骤降,风雪交加了。

西湖我离开时是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可到这里却是一片银白世界。

我想起了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如席(虽然燕山不是陇上)、卢纶的大雪满弓刀、张咏的玉门关外絮飞空,我这个南方人,还第一次感受到大西北给我的下马威。

骊靬古城离武威60多公里。

骊靬是汉朝对罗马的称呼,历史尘埃厚重的河西走廊,有多少个扑朔迷离的传说,有多少个未解的昔日疑团,骊靬古城,消失了的罗马军团就是其中之一。

相传公元前57年罗马军团进攻伊朗遇伏失利,一支数千人的部队突围出来,摆脱了敌人的阻击围歼,然后就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一直杳无音讯,不知去向何方,成为一桩历史疑案。

1989年9月30日,法新社报道了澳大利亚教师在甘肃境内发现了罗马军团残部流落地的新闻,紧接着某报又以《永昌有座西汉安置罗马战俘城》为题的文章进行了报道,原来这支数千人的部队在安息突围出来后,辗转来到河西走廊,西汉政府降服了这些罗马人,并在永昌设立了骊靬城安置了他们。

一时间新闻媒体纷纷报道,中央电视台也作了专题节目,电影、电视剧以此为题材也争相拍摄,骊靬热由此兴起。

然而2007年,专家对当地数百名自称是罗马军团后裔进行了基因鉴定,发现都为东亚固有类型,与罗马人没什么关系,给这股热泼了一瓢冷水。

离开武威到张掖的路上,我们冒雪专程去永昌县焦家庄镇骊靬村探访究竟。

一进村、宏伟罗马圆柱的高墙和手执利剑圆盾的罗马勇士塑像不时可见。

走进了和江南农村没什么两样的村委会,有幸见到了村支部副书记黄杰。

村支书是一个长得敦敦实实的北方小伙子,他给我们介绍说骊靬村以前叫者来寨,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驿站,上世纪80年代骊靬热兴起后,村里旅游业发展很快,现在有骊靬古城、滑雪场、鲜花园地等大型项目,你们浙江的老板下一步要来谈筹建骊靬民俗博物馆。

旅游业的发展给贫困的村里带来了富裕,也跟外界挂上了钩。

他说意大利也组团到村里来参观,举行联欢,罗马市相应地区也与永昌县结成姐妹关系。

他还带我们去看了汉代骊靬古城遗址,更让我们惊喜的是见到了罗马军团的后裔(现在村里已经没几个了)。

他叫孙建军,一位花甲老人,从远处看他和汉人没什么区别,但走近一瞧,我竟惊呆了,他的头发是金黄的,眼珠是碧蓝的,皮肤非常白晰,就像牛奶洗过一样。

如果不是他说的一口当地话,我都傻得回不过神来了。

当我们提出要和他合影时,他一点也不扭捏,爽快地与我们拍了照。

车子已离开骊靬村,车里朋友还在辩论罗马后裔真假问题。

我觉得历史上的疑案非要辩出个是非曲直没有意义,埃及金字塔、秘鲁玛雅文化产生的重重迷雾,到现在专家都说不清楚。

河西走廊自古就是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本身就充满着异域风情、奇闻趣事,多一点想象、多一点传奇,不也就让旅途多了一份乐趣、让河西古道多了一份魅力吗?葡萄美酒夜光杯车子在高速公路上飞驶,出了武威后地势就变得平坦开阔起来,连绵的群山似乎退到了天边,满是沙砺的土地上,看不到什么植被,只有一坨坨合头草、酸刺、骆驼草。

在陇原行走,总能和唐诗撞面,武威至张掖是王维第一次受贬的地方,也就是在这里,他写出了《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光耀千古。

雄阔大气的意境,瑰丽苍凉的画面,后人无法企及。

来陇上之前,我就想着要一睹这大漠奇景,可惜老天爷不买账。

我们开出金昌后,沙尘暴就来了,黄沙漫漫、遮天蔽日,能见度变得很差,太阳被尘土裹挟着惨淡无光,犹如黑夜里的暗月,心里写满了遗憾。

河西走廊是夹在祁连山和合黎山中的狭长地带,大山上的风吹下来时这里就是风口,狂风经常肆虐。

我看到当地的鸟儿都是贴着地面飞的,大风来时都不知躲到哪里去了。

有一次在公路休息区,我们的车是逆风停的,打开车门,狂风一下就把门掀开,关都关不住,仿佛要撕裂而去,把我们吓出一身冷汗,后来把车子顺风停才没出问题。

车子进入了张掖境内,葡萄美酒夜光杯一下从脑海里浮现出来,我们在车里便讨论起夜光杯是产于张掖、酒泉还是敦煌。

好友石先生是武威古浪人,毕业于兰州大学,现在深圳工作,他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夜光杯是用祁连山的墨玉制成,通体晶莹剔透,相传用它斟酒永远喝不干,到了晚上,它在黑夜中会莹莹发光。

王翰的这首凉州词构思别具一格,它不像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正面刻画征战将士百折不挠直至胜利的精神,而是从一个欢娱酒宴的侧面,来表达勇士们出征沙场视死如归的决心: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这种互嘲、调侃、嘻哈的口吻,却让这首诗流传了千年。

明代王世贞推它为唐七绝的压卷之作。

晚上当地朋友设宴接风,朋友的父亲曾经是大学教师,学识渊博,他告诉我们,张掖、酒泉、敦煌虽然都产墨玉,但还是酒泉比较有名,夜光杯应属酒泉正宗。

如今河西走廊有几款葡萄酒虽然很有名,但都是欧洲干红葡萄酒的做法,和古代葡萄酒是两回事,古法酿酒现已失传。

晚宴有美酒也有佳肴,席间有张掖的时令菜:清蒸嫩草鸡,不加什么调料。

春天来到,新草、芦芽初露头角,农家土鸡就吃这些长大,肉质鲜嫩,张掖人就好这一口。

不过最让人食指大动的是手抓羊肉。

这里的羊不像滩羊,跑来跑去只能吃些碱蓬、泡泡刺。

河西的羊,祁连山脚漫山遍野地跑,当地人说他们的羊喝的是冰川的雪水,吃的是虫草、黑枸杞,美着呢。

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酒能让人颓废、消沉,也能激励士气,让人豪情万丈。

据《史记》记载,公元121年,霍去病进攻小月氏,大败匈奴,将其残部赶出玉门关。

汉武帝闻之龙颜大悦,賜御酒一坛,犒赏有功将士。

酒少人多,霍去病将酒倒入泉中,与众人痛饮,酒泉之名由此而来。

如今的酒泉,城市不大,我们选购好了夜光杯,游览了西汉酒泉胜迹公园后,便驱车前往敦煌。

莫高窟离敦煌市不远,车子没开一会儿就到了。

走过跨河大桥,一排排高大粗壮的钻天白杨出现在眼前,透过白杨的枝丫就能看见层层叠叠的石壁上那密如蜂巢的洞窟,这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的敦煌莫高窟。

仲春时节,莫高窟偌大的景区,游客并不多,我们沿着整洁的石级,跟在专职讲解员后面游走在洞窟间。

大的石窟有九层楼高,里面的弥勒佛你要仰视仰视再仰视,小的石窟仅能容身而已。

不同朝代的洞窟里的塑像和壁画,形象婀娜、色彩绚丽、精美绝伦。

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无量。

莫者,不可能,没有也。

莫高窟的含义是世间没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为了。

所以从十六国前秦开始,历经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千年时间,王公贵族、达官贵人、商贾富豪出钱出力,在砾石陡壁上开鑿了大大小小七百多个佛窟,有壁画四万多平方米、泥彩塑像二千多尊,成为世界佛教奇观。

1900年的某一天,寄寓在莫高窟的王道士清理16号洞窟沙石时,意外发现了一个藏有四万余件珍贵佛经图册文献的藏经洞,消息走漏后,引来了外国探险家的掠夺,敦煌经历了劫难。

陈寅恪悲愤地说:敦煌者吾国学术伤心史也。

莫高窟是佛教胜地,也是一个书法的宝库。

在印刷业还不发达的年代,抄经是传播佛学的主要方法。

抄经者一小部分是有名的书法家,一部分是僧人,绝大部分是没有留下姓名的抄经匠。

这些人为打工赚钱、养家糊口而来,寄身洞窟或寺庙破屋,青灯黄卷,俯案劳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抄经匠与开窟的石匠、泥匠、木匠、画匠一样,用智慧和辛劳撑起敦煌艺术灿烂的天空。

敦煌的草书、敦煌抄经体在中国书法史上开宗立派、影响深远。

没来敦煌前,我以为莫高窟和鸣沙山月牙泉是连在一起的,其实两者隔了一座沙山,距离相差十多公里。

走进鸣沙山月牙泉公园,湛蓝的天空下,金黄色的沙丘连绵起伏,驮着游人的骆驼响着铃当,从沙山间昂首列队走来。

仿佛要高到蓝天里的沙丘顶上,年轻人在打闹嬉戏,还有大胆的坐在滑板上从陡坡往下自由滑落。

鸣沙山的沙粒极细,细若粉末,我们走在沙地上,都要穿上高腰鞋套,以防沙子进入鞋内。

鸣沙就是风吹动沙子滑动时,沙和空气产生摩擦发出声响,这种现象在美国、巴西、波兰的沙漠、海滩上都发生过。

敦煌的鸣沙山,狂风骤起,沙丘会发出巨大的共鸣声,清风徐来,会似奏起管弦丝竹,可惜我们无福遇到。

如果说鸣沙山是阳刚粗旷的,月牙泉就是阴柔赢弱的,她静静地躺在鸣沙山的臂弯里,犹如一块通透的碧玉。

月牙泉的南岸是药王庙、娘娘殿、雷音洞,塔台楼阁、宫厅柱廊、绿荫掩映。

状如新月的月牙泉,涟漪微澜,静如处子,向阳岸边,春芦已抽芽拔节,一片郁郁葱葱。

以前月牙泉缺水一直拉响警报,会不会干枯消失的担忧是悬在人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

如今人们大可不必担心,月牙泉下面有无数根人工输水管道,加上她自身涌出来的清泉,月牙泉永远不会干涸。

泉边姑娘们换上了汉服,衣袂飘飘,宛若仙子。

我不由地想起杜甫的丽人行: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风住了,鸣沙山碧空如洗,天空没有一丝尘埃,狂躁的沙丘变得安静下来,横亘卧躺在月牙泉之畔,沙山的表面没有一丝皱折,光滑得如同绸缎,狂野和娴静能如此转换,大自然就是如此神奇。

鸣沙山拥抱着月牙泉,月牙泉倒映着鸣沙山,它们相依相偎,就像一对相亲相爱的情侣。

沙不填泉,泉不涸竭。

的奇观,是它们亘古厮守、永不分离的象征。

孤独的玉门关玉门关、阳关象两个犄角远离敦煌,不知拱出了有多远,一直拱到了天边……玉门关,古代昆仑美玉都由此关进入,故得名,它和阳关一起,是河西走廊的最前沿。

走出玉门关,那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眼前是莽莽无际的戈壁,狂风怒号、沙啸石走,人行走其中,几乎不能昂首直立,黄沙会从嘴里、脖子里毫不留情地灌进来。

这里没有人烟、没有阡陌、没有开满西北的杏花。

只有蒼凉、荒芜、辽阔,以及更远处的万仞群山和山巅的皑皑白雪。

玉门关就是这样一道门槛,关内关外,泾渭分明。

到玉门关去,当然是冲着王之涣的《凉州词》去的,这首诗从小课本上就有,妇孺皆知,滋养了多少代中国人的心灵: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和岑参、王昌龄、高适等边塞诗人不同,没有从过军,也没去过玉门关。

他是受到班超投笔从戎、出使西域壮举的感染,从班超事后所作的大量文献中获取了灵感,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不朽之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起首就是大开大阖。

前人写黄河都是由西写到东(包括他自己的黄河入海流),他在这里却是逆流的,由东写向西,大手笔、大气势先声夺人。

王之涣善于用景物烘托情感,而且描写的并非是实景。

黄河从兰州横切过甘肃,离玉门关有一千多公里。

一片孤城万仞山,戈壁滩上的玉门关,距离祁连山也有数千公里,但孤城和万仞山相对,衬托出关塞的遥远、孤独、荒凉。

意境之深远,由此而生。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羌笛何必吹奏《折杨柳》,玉门关外是没有春天的。

用豁达的语调,开解离愁别恨。

这首诗写得苍凉慷慨,但悲而不失其壮,显示出盛唐开拓进取的博大气象。

章太炎推其为绝句之最。

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玉门关早已被漫漫黄沙掩埋,残存的烽火台也已被风沙侵蚀得千疮百孔,犹如一个黄土墩。

如今这里竖立着一块遗址石碑,让游客来此凭吊,发思古之幽情。

站在这里,过往的历史仿佛会重新浮现:金戈铁马、羌笛胡茄、商驼旅队、僧侣行者,让人感慨万千……兰州是我此行的最后一站,我的河西走廊旅程也接近尾声,我的文章也要进入收官了。

没有好友石先生一路精心安排和他哥哥的长途驾驶,我的陇原行是不可能如此圆满的。

兰州是石先生求学、工作过的地方,此次是故地重游,他对这里的山水既熟稔又充满感情,我对兰州也慕名已久,不用多说,我们观点一致、兴致盎然地来到兰州标志性景点—黄河铁桥。

黄河,我们民族的母亲河,我又见到她了,心情不免激荡起来。

四月的天气,遥远的大山上冰川和积雪开始融化,雪水顺流而下,浩浩汤汤,仿佛自天际而来,奔腾不羁,撞到河底岩石上,掀起哗啦啦阵阵白浪……河西走廊乃至丝绸之路是欧亚大陆文明交汇融合的桥梁。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源源不断地运往中东、欧洲、甚至非洲,西域的葡萄、核桃、胡萝卜、胡椒、黄瓜也从这里陆续引入中原。

这不仅是经济上交往,还有宗教、文化、音乐方面的传输。

印度高僧鸠摩罗什传入了佛教,玄奘又从印度取回来大量的佛经。

唐朝时,天主教的分支景教传入长安。

中国的造纸术、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又从丝绸之路传入欧洲,催化了中世纪欧洲文明的发展。

还有琵琶、胡琴、西域音乐,据说唐玄宗最喜爱的《霓裳羽衣曲》就是根据印度的《婆罗门曲》改编的……自从有了丝绸之路,中国和世界就再也分离不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作者简介:许建,杭州人,下过乡当过老师,码过文字经过商。

闲暇喜弄笔墨,常有小文问世。

本文为钱江晚报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全诗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全诗如下: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意思是被风卷侍做起的桥谈段黄沙,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立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折杨柳》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人以一种特殊的视角描绘了黄河远眺的特殊感受,同时也展示了边塞地区壮阔、荒凉的景色。

全诗悲壮苍凉,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气,边塞的酷寒正体现了戍守边防的征人回不了故乡的哀怨,这种哀怨不消沉,而是壮烈广阔。

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全诗

全诗: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出处: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扩展资料: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像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

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

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画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后两句曲折表达了那种抱怨,使整首诗的意韵变得更为深远。

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