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加尔湖在中国古称为北海,曾是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主要活动地区,汉代苏武牧羊之地。
贝加尔一词在布里亚特语中,意为天然之海。
贝加尔湖位置图贝加尔湖湖型狭长弯曲,东北—西南走向,宛如一轮明月镶嵌在西伯利亚南缘。
它长636公里,平均宽48公里,最宽79.4公里,面积315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730米,最深点1620米,湖面海拔456米,总蓄水量23600立方公里,相当于北美洲五大湖蓄水量的总和,约占全球淡水湖总蓄水量的1/5,比整个波罗的海的水量还要多。
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唯一的水源,其水量也够50亿人用半个世纪。
在贝加尔湖的周围,有大大小小300多条河流源源不断地流入湖中,而从湖中流出的河流,仅有一条安加拉河,向北流去,成为叶尼塞河的补给。
湖水结冰期长约5个多月。
由于湖泊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湖泊夏季气温比周围地区约低6℃;冬季约高11℃,相对湿度较高,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
贝加尔湖光照充足,北端平均年日照时间约为2000小时,加之贝加尔湖水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大,所以,湖区昼夜温差小,年内季节温差也小,冬暖夏凉。
最热月、最冷月、结冰期、化冰期都比周围地区推迟一个月。
冬季,在平均气温低于—30℃的严寒的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则成为一个相对的温点,湖区北部、中部、南部最冷月的平均气温分别为—3.1℃、1.6℃、0.7℃。
贝加尔湖冬季贝加尔湖形成于2500万年以前,湖底为沉积岩。
第四纪初,贝加尔湖湖区地貌基本形成。
贝加尔湖区下面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地热异常带,频繁的火山、地震改变着局部地区的地貌。
据估计,贝加尔湖湖区每年有大、小地震约2000次。
对贝加尔湖的形成,科学家们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本地原来无湖,这个深湖是地壳胀裂潴水而成的。
同东非裂谷带上的那些断裂湖相似。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贝加尔湖中的许多生物,并非是一般湖泊所能具有的,如海豹、海螺、海绵、龙虾等等,均为地地道道的海生生物。
这样,似乎又可以说,现在的贝加尔湖,原为古海的一个遗迹,属于海迹湖。
或者是湖周的地壳隆升把这个残海包围,保留了古海生物,或者是古代分裂的大陆正准备在这儿关闭,而留了一道带有海洋生物的海沟,究竟哪种说法可靠,尚待今后继续探讨。
贝加尔湖周围群山环抱,溪涧错落,原始林带苍翠,风景奇丽。
在东岸,奇维尔奎湾像王冠上珍贵的金钢石一样绚丽夺目。
从湖的一侧驶向奇维尔奎湾,可以看到许多覆盖着稀少树木的小岛,它们像卫兵似的保卫着湖湾的安全,湾里的水并不深,夏天在克鲁塔亚港湾还可以游泳。
在西岸,佩先纳亚港湾似马掌一样钉在深灰色岩群之中,两侧矗立着大大小小的悬崖峭壁。
这里是疗养的绝好之处。
湖水出口处,有称谢曼斯基的巨大圆石,兀立中流,离两岸各约500米。
当河水泛滥淹没圆石时,圆石宛如滚动之状。
相传远古大力士贝加尔的独女安加拉,听到海鸥赞美英勇的青年叶尼塞,因而对之倾心。
但其父不允,命其嫁给伊尔库特。
一天夜里,安加拉乘父熟睡,偷偷出逃。
贝加尔醒后发现,急忙投以巨石,想拦住女儿去路。
巨石坠落湖口,即传为现在的大圆石。
贝加尔湖夜景湖畔辽阔的林地中有被称之为贝加尔湖自然奇观之一的高跷树。
这些松树和落叶松的根从地面升起,在树根下成年人可以自由通过。
它们生长在沙土的山坡上,大风从树根下刮走了土壤,而树根为了使树生存下去越来越深地扎入贫瘠的土壤中。
贝加尔湖地区阳光充沛,雨量稀少,冬暖夏凉,有矿泉300多处,是俄罗斯东部地区最大的疗养中心和旅游胜地。
西伯利亚第二条大铁路——贝阿大铁路,西起贝加尔的乌斯季库特,东抵阿穆尔的共青城。
铁路沿湖东行,沿途峭壁高耸,怪石林立,穿行隧道约50处,时而飞渡天桥,时而穿峰过峡,奇险而壮美。
贝加尔湖渔业资源丰富,素有富湖之称。
湖中有水生动物1800多种,其中1200多种为特有品种,如凹目白鲑、奥木尔鱼等。
52种鱼类,一半属刺鳍鱼科。
贝加尔虾虎鱼科和鳍鱼科是该湖特有的鱼科。
鳍鱼是深水鱼,绯红邑,无鳞,鳍像大蝴蝶的翅膀,身子透明,在亮光下整个骨骼清晰可见,最奇怪的是,鳍鱼不产卵,而生小鱼。
湖中还生活着一种怪物——贝加尔海豹,即北欧海豹。
这种海豹的皮色泽美丽,质地优良。
它是怎样来到湖中定居的,迄今仍是个谜。
传说贝加尔湖与北冰洋之间,曾有一条地下河,海豹就是沿这条河游来的。
但是,现代地质学肯定地证明,过去和现在,这里从未有过秘密的地下通道。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