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是听着李健的《贝加尔湖》认识到西伯利亚的明珠:贝加尔湖,但实际上我们早就从课文中读到过贝加尔湖了。
贝加尔湖在我国汉朝时被称之为北海,传说苏武就是在这里牧羊。
在清朝早期时,贝加尔湖曾短暂地属于我国领土,后来又被划分出去。
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地区是写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敕勒人的故乡,湖泊面积是3.1万平方千米,但蓄水量达到了23.6万亿立方米,占全球流动河床、淡水湖总水量的17%-20%,比北美洲五大湖所有的湖水还要多,相当于我国所有湖泊的33倍,可以供应50亿人饮用。
贝加尔湖之所以拥有如此丰富的淡水资源,是因为它的湖泊深度非常深,最深处达到了1634米至1741米,平均深度达到了758米,比许多海洋的深度还要深。
一般情况下,湖泊的深度很少会像贝加尔湖这样超过千米,这是因为湖泊总会有外流河,即使没有外流河,当湖泊中的水面高度超过当地陆地高度时,也会溢出形成洪灾,而洪灾过后往往就会形成外流河。
其次,湖泊会有注入的河流,注入的河流之中会携带一定的泥沙量。
泥沙沉淀在湖泊之中时,原本很深的湖泊也有可能会被填平,形成湿地,甚至就此消失。
但是贝加尔湖是个例外,首先是因为贝加尔湖拥有多达336条河流的注入河流,其中最大的注入河流为色楞格河,色楞格河流经的区域地势平稳,且河水中生长着旺盛的水草,可以过滤水中的泥沙。
再加上色楞格河在注入贝加尔湖时,在注入口形成了三角洲,泥沙进一步被阻拦,所以进入到贝加尔湖的河水较为清澈,这也使得贝加尔湖的湖水可见度非常高,在冬季时可见度甚至能达到30-40米深。
另外,贝加尔湖的深度和它的形成有关。
科学家们通过对贝加尔湖湖底的沉积物研究发现,该湖泊已经存在地球上2500万-3000万年,形成原因则和地震有关。
贝加尔湖位于板块交界地带,使得这里的地震非常频繁,时至今日当地每年还会发生多次地震,只是大多数地震是无感地震,只有通过专业设备才能感知到的地震。
地震使得贝加尔湖仍旧在不断发育,据了解,现如今的贝加尔湖裂谷每年扩大2厘米,深度也在不断加深。
正是因为贝加尔湖在不断扩大之中,所以有人怀疑,贝加尔湖未来会不会形成海洋。
事实上,如果当地一直保持着面积扩大的趋势,或许有一天贝加尔湖会扩大成为海洋。
贝加尔湖的海洋生物
有一派科学家的观点和前文所说的观点相反,前苏联科学家维列夏金认为贝加尔湖的形成,是海洋退化的结果。
他认为贝加尔湖原本是海洋,但在地质运动的作用下,它周围的地势逐渐被抬高,以至于海水外流,最终只保留了贝加尔湖这一片区域成为了内湖。
随着周围淡水的持续冲刷,导致湖泊中的含盐量不断降低,所以形成了淡水湖。
他认为贝加尔湖曾经是海洋的关键证据就是贝加尔湖海豹的存在。
海豹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它们不适应淡水环境。
但事实上,现如今的科学家们早已从贝加尔湖的沉积层中否定了该理论,原因是沉积层中没有关于海洋生物的特征,所以贝加尔湖曾经并不是海洋。
既然如此,那海洋生物海豹为什么会生活在这里呢?
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认为,海豹进入到贝加尔湖生活一点儿也不例外,事实上,贝加尔海豹和生活在北极附近的环斑海豹基因最为类似,这说明它们曾经是一家。
在过去,贝加尔海豹确实生活在海洋之中,但它们也会经常追随着猎物来到河流之中,捕捉到猎物之后它们还会再次返回大海。
但在某次大冰期之后,一群海豹们又像往常一样来到河流中捕鱼,只是因为河流流量减少,以及被冰封,导致它们难以离开这里,只能留在当地继续演化。
幸运的是,贝加尔湖之中生活着许多生物,鱼类资源非常丰富,能够满足它们对食物的需求,所以它们在这里生存了下来,并逐渐演化成为了贝加尔海豹。
现如今的贝加尔海豹,已经成为了当地的招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往贝加尔湖一睹它的风采。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