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玉是常遇春的妻弟,也是太子朱标妻子的舅舅,所以他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明朝初期太子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和朱棣以及其他藩王的关系也一直不是很好。
影视剧中的蓝玉形象朱元璋最初认为,像蓝玉这样不可多得的人才理应让太子朱标来用,因此朱元璋不仅没有防范蓝玉,还礼遇有加,当然,蓝玉也确实没有让朱元璋失望,蓝玉一生征战沙场从不后退,他率领十五万大军讨伐元朝作乱的余孽,最终取得显著的胜利,他是一员难得的猛将。
随着蓝玉在南征北战中多次立功,朱元璋对他更加优待。
蓝玉渐渐仗着自己身份尊贵、屡立战功开始肆意横行,他接连蓄养了许多家奴、义子,蛮横霸道、欺压百姓。
据说蓝玉曾经强行霸占民田,御史查问他,他直接怒发冲冠,把御史赶了出去。
有一次,蓝玉战争胜利返回途中,夜里抵达喜峰关,负责守关的官吏没能及时开门迎接,蓝玉十分生气,直接命令将士毁关,破门而入,这件事被朱元璋知道后很不高兴。
据说蓝玉还与元主的妃子有私,导致元妃羞愤自杀,朱元璋指责了蓝玉。
当时,朱元璋本来准备封蓝玉为梁国公,但是因为蓝玉自恃功高、屡次犯错,于是朱元璋就将梁字改为凉,朱元璋特意命人将蓝玉的这些过失刻在世袭的凭证上。
但是蓝玉丝毫不知悔改,甚至在酒宴中口出狂言,其实朱元璋在蓝玉一次又一次犯错时就对他心怀不满了。
明太祖朱元璋画像虽然蓝玉平时目中无人,但是朱元璋知道他一直对太子朱标忠心耿耿,所以考虑到朱标以后还要用他,就尽可能地宽容他,并没有像对其他开国元勋一样赶尽杀绝。
可是太子朱标英年早逝,蓝玉也就失去了最大的靠山。
对于儿子早逝,朱元璋十分痛心,经过再三考虑,朱元璋准备选择朱标的儿子,也就是自己的大孙子朱允炆作为江山继承人,他担心年轻气盛的孙子驾驭不了这帮开国元勋,尤其像蓝玉这样居功自傲的武将。
这也是朱元璋宁肯背负骂名也要将之除掉的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当然还有皇家最忌讳的一点,蓝玉等人一开始是朱标一党的,可是朱标去世后,他们开始支持常遇春的外孙朱允熥,此外,蓝玉的女婿也不是一般人,而是藩王中的蜀王。
生性多疑的朱元璋自然担心蓝玉在孙子朱允炆登基后举兵谋反。
所以朱标一死,蓝玉紧随其后也是必然的结局。
影视剧中奋战杀敌的蓝玉其实不光是明太祖朱元璋有这样的顾虑,在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中,功高盖主的开国元勋几乎都没什么好的结局,尤其是蓝玉这样不知天高地厚、恣意妄为、不知进退的功勋武将。
朱元璋为了给孙子即位的道路上扫平障碍,也为了给子孙后代的统治铺路,只能舍弃包括蓝玉在内的这些开国元勋。
当然也是因为叛乱基本都平定了,这些武将也就失去了原本的价值,说的难听点也就是过河拆桥了。
朱元璋是没什么文化素养的,他从小颠沛流离,受尽了苦难,所以他思考问题都是这样很直接的。
谁拦了他的路,那他就灭了谁。
颇有挡我者死的霸气。
能够维持平衡局面的太子朱标也不在了,朱元璋只能重新谋划,这也是他对这些开国元勋毫不留情、没有丝毫顾忌的主要原因。
不过,蓝玉这样的人确实也是和平时代的蛀虫,朱元璋从小孤苦伶仃,对他这样的贪官污吏、豪强权贵最是痛恨,他自然是不愿意将这样的隐患留给孙子朱允炆的。
其实在朱元璋执政期间,文臣武将,可谓是应有尽有,大明朝人才济济。
文臣有胡惟庸、刘伯温等,武将有徐达、常遇春、蓝玉等,堪称群英荟萃。
这些人曾经跟随朱元璋出生入死,都是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
蓝玉雕塑洪武二十六年 公元1393年,时任锦衣卫指挥的蒋瓛告发蓝玉谋反,朱元璋顺理成章地将蓝玉打入大牢受审,经审讯,判定蓝玉伙同景川侯曹震、鹤寿侯张翼、舳舻侯朱寿、定远侯王弼、东筦伯何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人谋反,他们商定在朱元璋藉田时趁机发动叛乱。
蓝玉最终被剥皮实草、抄家、灭三族,不仅如此,此案还牵连了许多人,从公侯伯到文武官员,被杀者多达一万五千人。
为了达到警诫群臣的目的,朱元璋还诏告天下,并条例爰书为《逆臣录》。
这便是历史上骇人听闻的蓝玉案。
什么是剥皮实草呢?就是将犯人的皮整张剥下,然后再用针线将其缝起来,有的做成皮鼓,有的充填上稻草,最后悬挂在官府旁边的土地庙门前。
这是朱元璋为了打击贪官污吏而首创的刑罚。
可谓是残酷至极,但是效果确实很可观,有效得震慑了那些贪得无厌的官员。
在处置蓝玉的十几年前,朱元璋还通过胡惟庸谋反案清除了一批开国功臣。
洪武十三年 公元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不轨的罪名诛杀了宰相胡惟庸九族,同时还杀了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数人。
洪武二十三年 公元1390年,朱元璋颁布《昭示奸党录》,以伙同胡惟庸谋逆罪,处死韩国公李善长、列侯陆仲亨、已故的滕国公顾时的子孙等开国功臣。
之后又以胡惟庸通倭、通元 北元为由,追究胡惟庸党羽,前后诛杀达3万多人,当时人称胡狱。
影视剧中被抓的蓝玉整体来说,朱元璋杀蓝玉,与他自身的德行有失有关,也与朱标的英年早逝有关,当然也离不开手握重权的蓝玉与朱元璋本人的政治谋划背道而驰,各种原因结合起来,让朱元璋彻底动了杀心。
随着胡惟庸谋反案和蓝玉谋反案的谋划,朱元璋基本清理了绝大部分的开国功臣。
他担心的功臣谋逆事件有效的避免了,但这也导致了后来燕王朱棣谋乱时,朱允炆已经派不出有能力与朱棣对抗的武将了。
朝中许多官员都渐渐投靠了燕王朱棣,最后朱棣成功夺得皇位,而朱允炆不知所踪。
参考资料:1.《明史》2.《大明太宗文皇帝实录》卷九上,建文四年五月二十日条.明清实录数据库3.张廷玉《明史·太祖本纪》4.夏燮《明通鉴》5.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6.从朱元璋建储看蓝玉党案.中国知网7.列传第二十01.中华经济网8.朱元璋与胡蓝案.网易网9.大明朝的另类历史.国学导航10.《逆臣录》 1.新浪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