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白起(?-前257年),秦国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与廉颇、李牧、王翦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
白起担任秦国主将三十余年,攻城七十余座,平生大小七十余战,鲜无败绩,长平之战中消灭赵军四十五万,威震六国,在秦统一中国的进程中作出巨大贡献。
同时白起也是歼灭战军事思想的集大成者和最突出实践者。
白起在战争中不以攻城夺地为目标,而是以歼灭敌军有生力量为主,极擅野战进攻,战必求歼,对现代军事作战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战国纵横家苏代对其评价:
“武安君(白起)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周公)、召、吕望(姜子牙)之功不益于此矣。
”
白起凭借其杰出军事能力和影响成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
另外,白起在战争中表现出的雷霆霹雳手段及动辄歼灭数十万敌军,被后世称为杀神,甚至被戏称为人形核武器。
时势造“杀神”,伊阙之战全歼韩魏二十四万人,一战成名
白起虽为秦国效命,但他却是楚平王太子芈建的嫡系后裔,芈建之子胜号为白公,后来白公作乱被楚国攻灭,白家族人才被迫逃亡秦国,并在三秦之地扎根。
到白起出生的时候,正是诸侯混战和大变革时期,秦国在商鞅的变法改造下国力日益昌盛,开始图谋天下。
由于秦国实行军功爵制度,爵位官职与军功挂钩,所以很注重从民间选拔人才,白家素来与秦国丞相魏冉交好,白起在魏冉的举荐下得到秦昭襄王的任用。
白起自年轻时便以“善用兵”闻名,在入仕以后凭借杰出的表现得到昭襄王和魏冉赏识。
很快白起迎来了暂露头角的机会,当时秦昭襄王确立东出崤函,进取中原的战略,一边与楚国、齐国等大国交好,另一边准备征讨韩魏。
前293年,昭襄王大胆启用白起为主将,发兵十余万东出,韩魏为阻止秦军,发动联军二十四万,由魏将公孙喜领导,双方在伊阙(今河南洛阳南龙门)展开会战。
虽然联军规模占据优势,但彼此之间各怀鬼胎,韩军人数较少,希望魏军做主力主动进攻,而魏军却想着仰仗韩军的精锐,让韩军打头阵,因此双方推诿扯皮,贻误战机。
白起虽然是第一次领导大规模兵团作战,但却展现出惊人的军事天赋,他利用联军不和的问题,采取各个击破,避实击虚,先弱后强的作战策略。
首先,白起以少量兵力钳制联军的精锐主力韩军,公孙喜见此情形放松警惕,准备“坐山观虎斗”。
就在公孙喜幸灾乐祸之时,白起率秦军主力绕到其后方,趁机猛攻,毫无准备的魏军被打个措手不及,迅速崩溃。
此后白起以摧枯拉朽之势追杀魏军,生擒公孙喜。
魏军崩溃后,韩军侧翼暴露在秦军铁骑面前,白起怎会放过如此好的机会,下令猛攻韩军,前后夹击,韩国军队阵脚大乱,一时间,二十多万韩魏联军像没头的苍蝇四散逃命。
在白起眼里,两军交战胜负之分并非以溃败为标准,只要发现敌军有活的就必须清除,所以白起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由于秦国战功的行赏是按照砍下的人头算的,砍下敌军的头越多,就会换来更多的权力和财富,所以秦军士兵玩了命的砍杀。
韩魏二十四万大军全部被歼灭,两国的有生力量几乎被消灭殆尽,白起也顺利攻占伊阙。
经此一战,白起声名鹊起,凭此功绩升任国尉,从此跻身大秦一流战将序列,而韩魏两国则丧失反抗能力,再也无力组织有效抵抗,从此中原门户大开。
前292年,白起升任大良造(秦国最高爵位),此后的三年里,白起攻打魏国,夺取其六十一座城池,荡平了秦国向东扩张之路。
鄢郢之战为秦国灭楚打下基础
伊阙之战后,秦国军事重心南移,决意削弱楚国实力。
此时的楚国国势日衰,已不复当年争霸中原之能力,楚顷襄王不思进取,反而自恃国大,不恤国政,朝堂上下离心,军事守备虚弱。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数万秦军大举攻楚,前一年秦国已经占领楚国西部大片土地,白起倚仗地缘优势,顺汉江而下,深入楚国腹地,直取鄢都。
鄢(今湖北宜城东南)在当时是楚国国都郢都的陪都,也是郢都的西部门户,战略地位极其重要,欲拔郢都,必取鄢都。
因此双方对争夺鄢都十分重视,楚顷襄王增派楚军主力守城,白起大军围城猛攻,楚军凭借坚固城池拼死抵抗,战况十分激烈。
白起见久攻不下,决定引夷水灌城,秦军先是在鄢城西筑起堵水的堤坝,将夷水堵住,然后又修建一座直达鄢城的长渠,待堤坝水满,白起立即开堤放水。
巨量的洪水击垮城西城墙,整个鄢都一片汪洋,城内军民被溺死数十万人,楚军主力损失殆尽,秦军顺势攻城,拿下鄢都。
鄢都失陷使郢都完全暴露在秦军面前,但白起并未急于攻城,而是选择迂回穿插战术。
公元前278年,白起率军转向西南,攻取位于郢都上游的西陵(今湖北宜昌南),截断郢都与巫郡的联系,使郢都陷入孤立无援,腹背受敌的境地。
处于绝境的楚军被迫迎敌,背水一战,白起下令前后夹击,大败楚军,攻占郢都,楚顷襄王狼狈逃走,持续一年的鄢郢之战最终以秦国的大获全胜告终。
白起凭此战威震天下,获封武安君,此后秦国在郢都设立南郡,改巫郡为黔中郡。
而楚国在经过这次战争后更加衰弱,只能偏居南方自保,楚国爱国大臣屈原因此投汨罗江自尽。
白起作为秦军主帅,将歼灭敌军有生力量贯穿于始终,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
为了进一步打击东方六国,秦国与楚国议和,转而将注意力移回中原,集中力量对付赵、魏、韩。
从公元前276年以后的十年里,白起在华阳之战中大破赵魏联军,歼敌十三万,陉城之战击毙韩国军队五万。
每战结束,中原各国必割让城池,因此秦国更加强盛,东方诸国日益衰弱。
长平之战,一将功成万骨枯
公元前262年,秦国与赵国因争夺上党爆发战争。
上党位于今天的山西长治,号称天下之脊,有“俯瞰中州,肘臂河东、并州,则谓晋国咽喉也”之称,地势险要,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当时上党是韩国地盘,白起攻占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将上党隔绝,韩桓惠王为使秦国息兵,打算把上党献给秦国。
但郡守冯亭违抗命令,遣使投降赵国,赵孝成王封冯亭为华陵君,派廉颇率军驻守长平,同冯亭共同防御秦国。
秦国恼羞成怒,派遣大将王龁夺取上党,然后攻赵,长平之战爆发。
战争初期,秦军攻势锐不可当,赵军连战失利,赵军主帅廉颇同为战国四大名将,老谋深算,心思缜密。
他考虑到秦国补给线和后勤保障比赵国更加困难,决定改变打法,构筑壁垒,坚守不出,避其锋芒,以逸待劳,挫其锐气。
长平地区多山地丘陵,地形复杂,秦军损兵折将,却无法攻克,转眼间三年过去,双方一直处于僵持状态。
秦国为扭转局势,便派间谍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并扬言秦不怕廉颇,怕的是曾大败秦国的赵奢之子赵括。
这场战争已持续三年,秦国虽无法动弹,赵国也很难受,赵国力本就不如秦国,粮食产量只有秦国的三分之一,每日消耗巨大。
《战国策》记载:
“秦攻赵长平,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
可见赵国已处于崩溃的边缘,赵孝成王思考再三,决定冒险集中兵力决一死战,用赵括替换廉颇,改之前的防御策略为主动进攻。
前260年,赵括本人率领二十万大军赶赴长平,加上驻守长平的军队,赵军总共达到近五十万。
赵国的计划正中秦国下怀,秦昭襄王暗中派遣白起领导秦军。
赵括上阵果然一改从前的坚守策略,下令全面出击,而白起则利用赵括轻敌的心理,采取后退诱敌,分割围歼的战法。
他佯装不敌后撤,将赵括吸引进秦军构筑的袋形埋伏圈中,另派两万五千人的部队绕到赵军后方,奇袭长平防线大本营。
由于赵括将绝大多数主力派出追击秦军,导致后方空虚,秦军不费吹灰之力将其占领,彻底隔绝前线赵军和赵国本土的联系。
而一心寻求决战的赵括还蒙在鼓里,仍贸然进攻,一头扎进秦军埋伏圈内。
白起命潜伏的两翼奇兵迅速入赵军先头部队与主力之间,将赵军切割成三段,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粮道也被断绝。
这时赵括才如梦初醒,慌忙指挥突围,但秦军堡垒如铁桶一般,赵军几次冲杀均被挡回,军队内顿时人心惶惶,赵括只能修筑堡垒,等待救援。
眼见数十万赵军被围歼,秦昭襄王亲自到河内郡督战,征调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应战,倾全国之力与赵决战。
赵军在断粮近五十天后没有等来赵国的援军,军营内部士兵饥饿不堪,已到了自相杀食的地步。
赵括无奈之下只能冒死突围,然而现实依然残酷,赵军的多次进攻被秦军击退,赵括本人也被乱箭射死,四十五赵军陷入群龙无首的状态,绝望之下只能投降。
不过赵军的噩梦才刚刚开始,他们低估了白起的狠辣,赵军投降后,白起与部下计议,认为赵国士兵反复无常,为恐日后生乱,要全部杀掉。
于是白起一声令下,将四十多万赵军全部坑杀,只留下二百四十名士兵回赵国报信。
可以说,长平之战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最大歼灭战。
战后,赵国举朝震惊,元气大伤,一蹶不振,而白起从此成为令诸侯国心惊胆寒的敌手,也成就了一代杀神的称号。
白起带兵三十年,歼灭各国军队近百万,无论是国力强大的楚国还是军事实力较强的赵国均被秦国彻底打压,再无力与之争雄,从此秦灭六国只是时间问题。
后记:一代杀神的陨落
长平之战后,白起在秦国的威望达到巅峰,其战功之卓著引起了宰相范雎的妒忌,他担心有朝一日白起会取代自己,便以秦损耗过大为由建议罢兵。
而白起则主张趁热打铁,一举拿下赵都邯郸,昭襄王权衡再三,采纳范雎建议,与赵国交好,至此白起与范雎互生嫌隙。
前259年九月,长平之战后的第二年,秦国发兵打算攻打赵都邯郸,白起劝阻。
仅仅一年,白起的态度来了个180度转弯,这引起昭襄王的不满。
白起的解释是赵国从长平之战中警醒,四面遣使向诸侯求和,把防范秦国当作头等大事,其守备甚于原来十倍,因此赵国不可以攻打。
昭襄王对此不屑,仍出兵攻赵,结果与白起所料无误,秦军果然大败。
此后昭襄王欲启用白起攻邯郸,先后两次亲自请其出山,又命范雎去请,但白起始终以时机不到而拒绝。
昭襄王十分生气,对臣下说,没有白起就不能灭赵吗?君臣之间裂痕逐渐扩大。
前257年,昭襄王再次围攻邯郸,结果被战国四君子中的楚国春申君和魏国信陵君联手击败,损失惨重。
昭襄王恼怒之下要求白起复出,但依旧无果,昭襄王一怒之下将白起贬黜为士伍,此后范雎又进谗言。
几个月后,昭襄王派使者赐剑命白起自刎,一代杀神至此陨落。
由于白起“死而非其罪”,秦国人很怜惜他,在其死后,很多地方建祠祭祀,白起英名得以流传。
晚场比赛中的中韩女队交锋是当天的焦点之战,两队在此前的循环赛中都未尝败绩。
开局后双方互相试探,韩国队先手试图让中路变得复杂,中国队后手不断清理场面,第一局双方打成空局。
第二局中国队继续保持后手,得到1分。
第三局中国队偷得1分,第四局韩国队依靠大力击打扳回1分。
2月11日,中国队选手董子齐(前右)和姜嘉怡(前左)在比赛中擦冰。
新华社记者 胡星宇 摄 下半场比赛中,两队交替进行清理与补位,分差一直没有超过1分。
第七局结束,双方战成3:3平。
第八局,韩国队凭借后手最后一投,得到一分,以4:3战胜中国队。
本轮循环赛结束后,韩国队暂列第一位,中国队和日本队并列第二。
中国队三垒选手韩雨说:“今天两队的发挥都不错,对手水平比较高,我们也打出了自己的水平。
”在比赛中,队友每次精准投掷,韩雨都会喊一声“好球”为队友加油。
赛后她表示:“不管喊啥就是想喊出来,对手虽然听不懂,喊的声音大了,能震慑一下。
” 在上午的比赛中,中国女队9:3战胜中国香港女队。
当日,中国男队迎来泰国队的挑战。
泰国队除了在第六局得到1分外,其余五局均大比分落后。
最终,中国队以16:1大胜泰国队,提前两局结束比赛,迎来循环赛四连胜。
2月11日,中国队选手徐晓明(中)在比赛中掷壶。
新华社记者 辛悦卫 摄 中国队选手王智宇在赛后表示,赛前备战主要针对半决赛和决赛,循环赛主要是适应场地,以及熟悉了解队友,“循环赛到目前达到了预期目标”。
12日,中国女队将迎战菲律宾队,中国男队将对阵日本队。
编辑/胡克青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2月6日,在南部港口城市阿巴斯港,伊朗革命卫队举行了一场意义非凡的仪式,正式宣布经过两年改装后的“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无人机航母加入其行列。
这艘航母的前身是韩国现代重工于2000年建造的巴拿马型集装箱船,经过伊朗船舶和海洋工业综合体的巧手改造,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伊朗海军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艘舰船的改装并非简单的更名与涂装,而是一次深刻的功能性变革。
它的服役不仅代表着伊朗军事技术的进步,更是伊朗在国际海洋战略舞台上的一次大胆展现。
以“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命名,旨在纪念两伊战争中牺牲的革命卫队指挥官,这艘无人机航母的入列,无疑是对伊朗革命卫队海权梦想的进一步践行。
在传统航母的概念基础上,伊朗的“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呈现出一种创新的改装理念。
根据公开的资料,这艘全长240米、宽32米、高21米的巨舰,原本的标准排水量为3.6万吨,改装后满载排水量增至4.2万吨。
船厂工程师们在船体左侧巧妙地扩宽了甲板,并铺设了一条长达180米的斜角滑跃跑道,这一设计使得固定翼无人机得以在此起降,为伊朗的无人机作战能力增添了新的维度。
不仅如此,改装后的“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还拥有一个多功能的后甲板,它被设计成既可以供直升机起降,也可以作为无人机的操作平台。
值得注意的是,该舰的斜角跑道中部设计有三道阻拦索,这一点在无人机降落的画面中得到了清晰的展示。
与此同时,舰上的无人机尾部配备了舰钩,使得其降落过程与常规航母舰载机无异。
这些细节展现了伊朗工程师在模仿传统航母设计时的精确与创新。
为了保障舰载无人机和直升机的高效运转,甲板右侧中部配备了一部大尺寸的升降机,而另外三部小尺寸的弹药升降机则用于为甲板上的无人机运载弹药。
从无人机的搭载型号来看,“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拥有多样化的选择,包括“霍马”垂直起降侦察无人机、“阿巴比尔-3N”海军型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迁徙者-6”中型察打一体无人机,以及两种不同尺寸的JAS-313无人机。
这些无人机的组合为该舰提供了从侦察到打击的多功能性。
无人机的起降能力是衡量一艘无人机航母实战能力的重要指标。
伊朗“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在这方面展现了令人瞩目的技术成就。
伊朗电视台播放的画面显示,无人机在航母上起降的过程流畅自如,显示出其高度的自主起降能力。
特别是垂直起降的“霍马”无人机和采用滑跃起飞的JAS-313无人机,它们的起降演示不仅证实了舰载系统的可靠性,也向世界证明了伊朗在无人机技术领域的突破。
通过这些画面,我们可以看到无人机在航母甲板上的起降过程得到了精心的策划和精确的执行。
无论是垂直起降还是滑跃起飞,无人机都能够准确地完成任务,这不仅减少了对甲板空间的占用,也提高了作战效率。
尤其是小尺寸的JAS-313无人机,尽管体积小,却能够执行侦察甚至自杀攻击任务,这一点在现代海战中具有重要的战术价值。
多样化的舰载机是“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无人机航母的又一大特色。
甲板上搭载的无人机和直升机种类繁多,涵盖了侦察、监视、打击等多个领域。
其中,“霍马”侦察无人机以其垂直起降的能力,为航母提供了快速、灵活的空中侦察支持。
而“迁徙者-6”察打一体无人机则集成了侦察与打击功能,能够在发现目标后迅速作出反应,实现精准打击。
值得关注的是,JAS-313无人机存在大尺寸和小尺寸两个版本,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使得“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能够根据不同的战术需求灵活部署。
大尺寸版的JAS-313无人机具备攻击能力,可携带小型空地弹药,执行打击任务;而小尺寸版则更侧重于侦察或自杀攻击任务。
此外,甲板上还搭载了米-171和贝尔-206两款直升机,它们为航母提供了额外的空中支持和运输能力。
除了无人机和直升机,“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还具备释放救生艇、快速攻击艇和无人自杀艇的能力,这些装备的搭载进一步增强了航母的多功能性和适应性。
在执行任务时,这些多样化的舰载机群能够为航母提供广泛的战术选项,使其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战场环境。
“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无人机航母在攻击能力方面的配置同样值得关注。
作为一艘以无人机为主要作战力量的航母,它不仅仅依赖于舰载无人机的打击能力,本身也搭载了一定规模的舰载武器系统。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该舰主要装备了反舰导弹、防空导弹和小口径机关炮等多种攻击武器。
在反舰方面,“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的船体两侧各布置了4具反舰导弹发射箱,总共配置8枚反舰导弹。
这些导弹在无人机的侦察支持下,能够对周边数百公里范围内的目标发起有效打击。
而在防空方面,该舰配置了较为特殊的“考萨尔-222”防空导弹,虽然射程有限,但对于抵御低空威胁,如来袭的小型飞机和导弹,具备一定的拦截能力。
除了导弹系统,该舰还装备了2A42型30毫米机关炮和三管20毫米加特林炮,这些火炮主要用于反小艇防御,保证航母在近距离上的自卫能力。
尽管“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在面对高速飞行的反舰导弹时自卫能力有限,但其多样化的攻击手段和较强的态势感知能力,使其在低烈度冲突中能够发挥较大的作用。
尽管“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在攻击方面表现出色,但其在防御方面的能力则显得相对薄弱。
特别是对于反舰导弹的防御,该舰的配置显得力不从心。
虽然“考萨尔-222”防空导弹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其对空防御能力,但由于发射装置固定,无法全方位转动,导致其抗击多方向来袭目标的能力大打折扣。
更为关键的是,“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缺乏有效的区域防空系统,这意味着在高强度的海战中,它很难得到有效的空中掩护。
此外,舰只本身并未装备硬杀伤的反导系统,如近防炮或干扰弹发射器,这些在现代海战中几乎成为航母标配的防御措施在“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上并未见到。
因此,尽管“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具备一定的对空对海打击能力,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现代战场环境时,其防御能力的不足可能会成为制约其作战效能发挥的瓶颈。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伊朗海军在追求创新的同时,仍需面对技术和战术层面的挑战。
在战术价值方面,“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无人机航母的设计和装备使其成为执行低烈度冲突任务的理想选择。
面对弱小敌对国家或非正规武装,该舰的多样化无人机群和直升机能够发挥巨大的战术优势。
特别是在反恐、海上巡逻、打击海盗等任务中,其长期远洋部署的能力尤为突出。
从战略影响的角度来看,伊朗海军通过“烈士巴赫曼·巴盖里号”的服役,显著提升了其远洋作战能力,这有助于支持伊朗在中东及更广泛地区的海外行动。
尽管该舰在高烈度冲突中的生存能力受限,但其存在本身就对区域海上安全格局产生了影响。
此外,这艘无人机航母的服役也体现了伊朗在国际海洋战略舞台上追求独立自主和技术创新的决心。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