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小时候老人常常会跟我们说起的动物存在灵性吗?这些可能是真的,很多的历史资料显示,有一些动物对于一些特殊的事情十分敏感,民间的那些传说不可尽信也不可不信,而本文要提及的那些发生在动物间的诡异事件,或多或少在报纸等媒介上有一些记录,让人不得不感到惊叹。
一只叫麦克的无头鸡被斩掉头部后,但依然生存了18个月的公鸡。
1945年美国的一个农夫给岳母祝寿,由于他的岳母喜欢吃鸡颈,于是他斩鸡头时意外留下公鸡的一只耳朵和大部份脑干。
这只鸡竟然没死,依然活蹦乱跳。
因此奥臣留下了麦克的性命,被斩首后竟然没死,所以农夫特别的照顾麦克,还用注射器给它清理头部的粘液以防淤积阻塞进食。
麦克的头去掉了,不过仍能走到高高的鸡笼,它也会鸡啼,但只能从喉头发出微弱的哑然声响。
无头鸡的消息传的沸沸扬扬,很多人慕名前来观赏,为此给主人挣了不少的钱。
在1947年3月,麦克因黏液堵塞死亡,也算得到一个解脱,避免继续活受罪。
非常神奇的无头鸡就这样结束了一生。
Oscar是一只被遗弃后,送进在斯蒂尔屋康复中心疗养院的猫,它的毛色为灰、白、黑三色相间。
预测死亡——单单听到这一条,便足以让人争圆了双眼,想了解个详细。
小Oscar每日的活动,就是在病房间来回逡巡,四处探望,倒也看似平常。
Oscar六个月时,医生和护士突然注意到一个极为特别的情况:只要Oscar在某一个病人病房内逗留稍长,并蜷伏在病人床边,这个病人一般在数小时内便会过逝,就如它已经感知到什么般。
长此以往,屡试屡验。
两年内,Oscar竟准确预报了25位病人的死亡期限。
到目前为止,科学家还没有研究出Oscar的死亡预知功能是否有何科学依据,它是因为灵性所至,对某种气息有警觉,还是因从小生活在疗养院的环境内,能从朝夕相处的医生护士们身上读懂某种信号……种种猜测都依然还是未解的迷团。
Tillamook Cheddar 是一只六岁大的Jack Russell Terrier狗,住在纽约市,它的作品已被画界认为是世界难得一见的杰出狗画家,已经举办过六次的画展,展出地点包括著名的纽约格林威治区的Wilpamsburg画廊、阿姆斯特丹、Knokke-Heist等。
它曾在2002年和25位人类家合作一幅大型画作在美国国家艺廊展出。
2003年她的作品让她的艺术生涯又到了一定的高峰,作品已经被正式收藏在纽约历史学博物馆。
Tillamook 既然是一只狗,她作画的方式,当然跟人类不一样。
首先呢,她的助手先将彩色复写纸用胶带黏在一般画纸上,Tillamook用嘴巴、牙齿、爪子、脚掌在这特制的画具上抓咬出它想要的线条,如果作品做到一半还没完成,助手想过来取走半成品,Tillamook会很生气的抓咬助手。
。
如果作品画的不好,实在不满意,她像所有人类画家一样,会把刚才画的东西毁掉,让人不得不感叹它的自我要求好高啊。
Washoe(1965.907.10)是一只没有人教也能打手语的非洲黑猩猩,它已经是继Loups, Tatu and Dar以后,世界上第三只能懂人话的猩猩,很多时候都是人类在干扰猩猩学语言,按照通常的说法,语言是人类交流的符号。
Washoe能懂人类语言的举动挑战了一个科学观点:动物没有自己的语言能力。
猩猩的语言能力不会影响人类的发展,也不会和人类有任何竞争,希望人类都支持并保护它们……猩猩永远只是猩猩。
跟这只秃头猩猩比起来,那些只是会用树枝吃白蚁的黑猩猩就不值一提了。
它可以自己自己调酒,喜欢用双腿走路。
想小便时候还能自己使用厕所,酷爱看电视。
在1975年,一位曼哈顿的律师把它带给科学家去研究,最终发现它有47条染色体(人类46条,黑猩猩48条),正好在人类和黑猩猩之间。
在当时这件事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但是到了1996年,科学家重新检测了它的DNA,发现它的染色体其实是48条,跟黑猩猩无异。
尽管如此,以它的智力来说,仍然称得上是黑猩猩中的聪明人……足以让人震惊……。
天王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体积比海王星大,质量却比其小,共有25颗卫星。
天王星距离太阳287099万千米。
天王星的被发现经过,是令人颇感兴趣的。
1781年一个晚上,年轻的业余天文爱好者威廉·赫歇耳正忙于用他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堂”时,一个从未见过的、发光的盘状体引起了他的注意。
当其他天文学家算出这个盘状体的轨道时,他们证实了赫歇耳无意中发现了一颗新行星——天王星。
乔治三世赏给他一笔年金,于是他放弃了音乐家的工作,终身致力于研究天文,成为第一个解释众星是怎样排列成银河的天文学家。
太阳离得太遥远了——17亿英里——它看去只是一颗极其明亮的星。
日光艰难地穿过氨和沼气组成的大气层,照在由冻结的氢生成的、象粥浆一样的表面上,毫无作用。
温度低达零下310华氏度(零下190摄氏度)。
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宇航员能存活的时间至多也不过是天王星时间的一年;因为在这个行星上的一年恰是地球一年的84倍。
它虽然远离太阳,但天王星轨道平面和本身轴线成直角这一事实使得它有季节的差别。
天王星有数千公里的大气层,80%的氢,15%的氮,5%的甲烷和氨。
大气中的平均温度是零下176摄氏度。
几十年来,它一直面对太阳,在黑暗的北极,天王星的最大风速超过每秒400米,超过了声速。
在天王星厚厚的大气之下,是由真正的水组成的广阔的海洋。
但与地球海洋中的水不同,它表面看起来很平静,但它的温度却令人恐惧。
它比炼钢炉里的钢的温度高两倍多。
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温度,是因为天王星的数千个大气压的关系,天王星的大海深8000公里。
人类如果想要踏足这样的星球,需要攻克的难题可是有一大堆啊。
温度、压强、空气只是暂时提到的,这还没有考虑到食物方面的问题。
与地球上的情况相比,天王星上的季节之分是较为模糊的。
看来想在这地球附近找另一个家难度系数还是十分大的。
而且就算找到了,恐怕一定时间内也没有整体移居的能力。
关于“人类终将灭亡”的话题,似乎大众都有执念,认为这是必将来临的灾难。
而在众多“毁灭论”中,除了资源匮乏和气候变化外,病毒论的支持者也非常多。
一说起病毒,每个人似乎都会不自觉往坏处想,似乎,病毒就是死亡和噩梦的开始。
究竟什么是病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病毒,肉眼不可见的寄生微生物。
病毒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微生物,一般来说,就是蛋白质包裹着遗传物质的非细胞生物。
本身并没有生命,只有寄生在宿主体内才能存活。
一旦病毒进入宿主,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就会接管正常的细胞机制来繁殖,继续感染,似有喧宾夺主的意味。
病毒感染对象非常广泛,人类、动物、植物,甚至是细菌!至于它感染后的威力有多大,小编相信,只要你身处现代社会,就会知道致命和传染是病毒的代名词。
病毒,只存在于我们周围吗?不,它无处不在。
世界之大,病毒无处不在,可见它们的数量何其多,多到数不清,光人体就有380万亿个病毒。
曾有一个实验,将4只水桶放置在西班牙内华达山脉的高山上,目的是收集天上掉落的病毒,经过统计后发现,每平方米的土地平均每一天都有8亿病毒从天而降。
科学家认为,病毒主要通过水浪翻涌传播到空气中,因此地域限制对于病毒来说是非常小的。
但也有科学家认为,病毒的起源也许是来自于大气层,甚至可能是外太空。
病毒的威力有多大? 简单举几个例子,就能一目了然。
2002年爆发的SARS事件,国人记忆深刻,从爆发到2003年5月18日截止,大陆地区患病4698名,死亡284名,康复1529名,由于人们对病毒了解不够,导致当时医务人员感染率超20%。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病毒,死亡率在50%-90%之间,最早发现于1976年埃博拉河区域,因此得名。
直到2016年12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才宣布有疫苗可高效防护这种病毒,2019年,美国生产的疫苗才获得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批准,成为首个批准的埃博拉疫苗。
这些病毒都有自己的生物安全等级:艾滋病3级、SARS3级,埃博拉病毒4级,等级越高越危险。
显然,恐怖致命的病毒还有很多。
病毒繁殖速度很快,容易发生突变。
很多人曾发现一个规律,很多病毒并非“天生”针对人类,而是从很多动物中传染而来。
以非典为例,经调查,在这场病毒灾难中,果子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有我们常见的狂犬病,也是由于猫狗、蝙蝠、小浣熊等动物中传染给人类的,为何病毒可以跨物种感染? 这要从病毒遗传物质突变说起。
众所周知,病毒由于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完全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繁殖速度甚至快过癌细胞的生长。
繁殖次数多了,发生“错误”的概率就大了,相应突变的概率也会增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发生突变,增加了它们感染多个物种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有的病毒通常只可以感染人类或动物,但在其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后,它可能会“进化”出同时感染人类和动物的能力。
尽管如此,突变只是一种现象,并不总是有害的,我们今天看到如此多样的物种和丰富多彩的世界,突变功不可没。
这些病毒是如何从动物传染给人类?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身体接触。
据报道,北美第一例猪流感病例就发生农场主人身上;最近,在一些南亚国家也暴发了尼帕病毒,研究发现,在这些地区,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猪或者其受污染的组织,而感染该病毒。
有些病毒以更加亲密的接触传染,比如咬一口就可能被传染的狂犬病毒,还有经过血液传播的艾滋病。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我们来说,很多病毒是从口而入的。
想想果子狸,再想想那些美味的生鲜,都是病毒侵入身体最直接的方式。
我们应该消灭所有的病毒吗? 对悲观主义者来说,认为世界末日不可避免,病毒也将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几乎所有的“丧尸”影视作品获得成功,就可以看出,人们很“认同”这个观点,创作者们不停地向大众“贩卖焦虑”,而且获得了成功。
但是有一点我们往往会忽略:没有病毒,我们或许无法生存。
科学家曾将一部分海水中的病毒过滤掉后发现,没有病毒的海水中,浮游生物停止了生长。
也就是说,病毒在感染侵蚀别的微生物时,会释放出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恰巧是其他细菌的“食物”。
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生物体是全球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类能到今天这个地位,病毒也是至关重要。
有研究认为,曾有一种古老病毒将遗传物质插入人类祖先的基因中,这段“被迫改编”的遗传物质,是我们现代神经系统中的一部分,没有它们,人类的智慧或许没有这么成功。
不仅如此,据科学统计,人类体内有40-80%的基因可能与病毒有关。
因此,对于病毒,我们既离不开它,又需要战胜它,真的是又爱又恨呀。
最后 病毒和人类的对峙,究竟谁会笑到最后,谁也无法得知。
也许我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牵制发展,对于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未雨绸缪。
病毒多次爆发,也再次证明,世界需要担心的不仅仅是气候变化。
目前,我们正不断给病毒创造“优良环境”,污染、各种辐射泄露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病毒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异。
人类的确握有智慧,但在“超级病毒”出现之前,是否能控制致命病毒至关重要,这场时间赛跑,人类是否能取得胜利,也很难说。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