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神秘事件

中情局曝出过哪些丑闻?从水门事件到棱镜门

时间:2024-05-2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2

猪湾事件

  1961年,由美国中央情报局暗中支持的一支古巴流亡者的准军事组织袭击了古巴的猪湾。

古巴军队粉碎了入侵,迅速结束了战斗。

水门事件

  1972年,尼克松总统连任竞选班底中的前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与闯入民主党全国委员会总部事件有所牵连。

  家族珠宝

  在水门事件之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JamesSchlesinger发誓要找出美国中央情报局历史中是否还有其他危险的秘密,致使调查牵扯出很多秘云。

  但是,在编辑报告时,Schlesinger升职改任国防部长,美国中央情报局的新领导WilpamColby接手了这份名为家族珠宝”的693页文件。

报告中提到,美国中央情报局曾策划要杀害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其他外国领导人、监视美国人、窃听他们的电话线并阅读其纳税申报单、在不知情的人类受试者身上进行LSD试验。

Colby最终移交了这份报告。

伊朗叛军事件

  里根政府的部分官员违反禁运规定,帮助向伊朗出售武器。

收入用于向尼加拉瓜一个右翼的叛军游击队组织提供资金。

1986年,里根总统承认防御武器已经转移到伊朗。

  解读苏联局势

  中情局一名前资深情报分析家弗里兹W·埃马斯表示,一些绝密情报看上去显得美国当年对苏联的了解透彻。

他指着一份题为《苏军未来战争思考》的绝密档案说:中情局当年的专家对苏军未来30年的作战模式与意图都进行了有模有样的分析。

然而,我们现在才知道,这些报告与分析完全是在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发挥出来的。

他们完全是靠记者或者学者提供的资料,比如说苏联领导人开会的时候进入会场的秩序,《真理报》上苏联领导人的排名,以及苏军公开报道的大演习等。

”,西方基本上是靠收听苏联的电台广播、阅读苏联的新闻报纸来分析苏联的局势的。

”一份中情局1953年有关斯大林之死的情报是这样写的:我们无法确定斯大林是否已经死了一段时间了,也不知道他是否死于谋杀,或者他就是如公开的报告所说的那样死去的。

  热衷内讧

  传奇特工霍华德·汉特与国外行动屡屡受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情局在美国国内行动起来浑身是劲。

比如说1972年6月中情局特工霍华德·汉特向局里申请说:急需一名精于撬门开锁的好手,最好是已经退役的特工。

”这份申请很快得到批复,行动的结果就是导致尼克松下台的水门事件”。

  除此之外,中情局特工还于20世纪60~70年代对美国国内的反战组织展开渗透,以期发现它们是否获得外国的资助”。

比如说一份1972年的绝密档案声称,披头士首席歌手列农出钱资助反战组织”,试图破坏该年度美国共和党和民主党全国大会。

  9·11事件

  9·11事件使美国中央情报局成为舆论谈资。

一段时间以来,中情局在美国国内频频受到攻击,导致局长辞职。

因此,美国总统布什重申设立国土安全部的重要性。

  棱镜门

  棱镜计划(英文名称:Prism)是一项由美国国家安全局自2007年起开始实施的计划。

该计划的正式名称为US-984XN”。

  根据报道,泄露的文件中描述PRISM计划能够对即时通信和既存资料进行深度的监听。

许可的监听对象包括任何在美国以外地区使用参与计划公司服务的客户,或是任何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

国家安全局在PRISM计划中可以获得的数据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影片、照片、VoIP交谈内容、档案传输、登入通知,以及社交网络细节。

综合情报文件《总统每日简报》中在2012年内在1,477个计划使用了来自PRISM计划的资料。

  关于PRISM的报道是在美国政府持续秘密地要求威讯向国家安全局提供所有客户每日电话记录的消息曝光后不久出现的。

泄露这些绝密文件的是国家安全局合约外判商的员工爱德华·斯诺登,并在2013年6月6日,在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公开。

  PRISM的前身是小布什任内在九一一事件后的恐怖分子监听计划(Terrorist SurveillanceProgram)。

在当时这个计划曾遭到广泛批评,且其合法性因未经过外国情报监视法庭(Foreign Intelpgence SurveillanceCourt)批准而受到质疑,但之后的PRISM则得到了该法庭的授权令。

在奥巴马任内,国家安全局持续运作PRISM。

  PRISM计划在2013年6月3日首次被《华盛顿邮报》和《卫报》对外揭露;两家媒体取得了与PRISM有关的秘密文档。

根据这些文档,数家科技公司参与了PRISM计划,包括(按加入项目的时间)微软(2007年)、雅虎(2008年)、Google(2009年)、Facebook(2009年)、Paltalk(2009年)、YouTube(2010年)、Skype(2011年)、美国在线(2011年)以及苹果公司(2012年)。

此外,Dropbox也被指控即将加入”这项计划。

  在泄露的秘密文档内的一页幻灯片中,显示了两种数据来源:上行” (另一个监听项目的代号) 和PRISM。

上行”项目在承载互联网骨干通信内容的光缆上安装分光镜, 复制其通信内容;PRISM则是从上述美国服务提供商的服务器直接进行收集。

  PRISM让情报机构能对实时通信和存储在服务器上的信息进行深入监视。

任何使用上述服务商的美国境外客户及与国外人士通信的美国公民都是该计划允许的监听对象。

国家安全局经由PRISM获得的数据包括电子邮件、视频和语音交谈、视频、照片、VoIP通话、文件传输、和社交网络上的详细资讯。

其中98%的PRISM结果是基于来自雅虎、Google和微软提供的数据。

2012年间的《总统每日简报》内共引用了1,477项来自PRISM的数据。

  PRISM的年度花费约为2000万美元。

  英国的政府通信总部【GCHQ,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对应的信号情报(SIGINT)机构】最早从2010年6月起就能访问PRISM系统,并在2012年使用该计划的数据撰写了197份报告。

PRISM让GCHQ得以绕过正式法律手续来取得所需的个人资料。

  监控议员

  美国官员2014年3月5日称,关于美国中央情报局(CIA)监控对他们进行调查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成员的报道,中情局正在进行调查其雇员是否有违规行为。

美国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因斯坦称,中情局的检察长正在就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侦查CIA滥用关押和审讯程序时发生的事件进行调查。

熟悉此调查的匿名官员称,对中情局的指控包括其雇员是否对参议院的调查人员进行了不当监控,并可能暗中访问了他们正在使用的电脑。

此前,美国媒体报道称,在国会对中情局进行调查时,中情局允许参议院调查人员在其总部的一个安全房间内,使用电脑访问上百万份绝密文件,对布什时代中情局对折磨和拷问的使用进行调查。

而中情局监控了这些电脑,违反了与参议院情报委员会的协议。

  中情局拒绝对此作出评论。

而美国司法部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中情局检察长曾向司法部提到过这些指控。

美国《纽约时报》2014年8月1日报道说,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布伦南承认该机构曾监控美国国会参议院相关雇员的电脑,并对此表示道歉。

  刑讯报告

  2014年12月9日美国会参议院发布报告,首次披露了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在小布什政府时期对恐怖嫌犯暴力刑讯的情况。

  美参议院的这份报告名为CIA拘押与审讯报告”,里面详细记录了自9·11”事件以后,CIA如何利用水刑”、关禁闭、剥夺睡眠等残忍手段从恐怖嫌犯口中获取情报。

整个报告耗时5年时间,耗资4000多万美元。

参议院9日公开的只是报告中一份近500页的概要,而全长6000多页的报告全文尚未全部解密。

美参议院在报告中指出,CIA的刑讯手段比此前披露的更为残暴”,CIA官员此前有意向时任总统小布什以及国会隐瞒真相,导致暴力刑讯持续发生。

报告还认为,CIA的暴力刑讯并未达到预期效果,没有获得重要情报。

报告显示,9·11”事件发生后,美国以反恐为名逮捕了至少119名恐怖嫌犯,并将其关押在位于美国境外的多处秘密监狱中。

在审讯过程中,CIA探员曾对多名嫌犯施以水刑”,迫使嫌犯连续180个小时不睡觉,还曾威胁袭击嫌犯家人。

多名嫌犯在刑讯过程中丧生,多人落下终身残疾。

负责发布这份报告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斯坦2014年12月9日表示,通过刑讯得到的情报”被证实根本不存在,或价值不大。

一些恐怖嫌犯为躲避刑罚不得不编造情报”。

她承认,CIA在一些审讯中所用的手段已经到达虐待”的程度。

  美国总统奥巴马当天表示,CIA的残酷刑讯手段有违美国的价值观,也不符合美国的反恐政策和国家安全利益。

他还表示,CIA的做法严重损害美国形象,不利于美国与盟友发展关系。

在奥巴马执政初期,他曾下令停止CIA在海外的刑讯逼供行为,并同意对这一行为展开调查。

在参议院完成有关调查后,他表态支持公开调查报告。

在这份报告公布后,多名共和党议员刻意淡化该报告的可信度,称公开报告是民主党导演的一场报复行动。

小布什及多名前CIA官员也纷纷表态,极力为自己辩护。

小布什在报告发布前曾对媒体表示,无论这份报告说了些什么,那些CIA探员都是爱国者,诋毁他们的贡献是大错特错。

  2014年12月21日,维基解密”网站发布两份美国中情局(CIA)机密文件。

这两份文件为在国外执行任务的特工出谋划策”,教他们如何持假身份证件顺利入境。

  多国情报泄露

  2015年2月23日,总部设在卡塔尔的半岛电视台突然曝光数百份南非等国情报机构的绝密档案。

这些档案涉及到南非与一些国家的幕后交易,及各国在重大国际事件背后频繁的间谍行动。

被泄露档案的时间跨度从2006年一直到2014年12月。

其中包括南非情报机构与美国中情局之间的秘密往来信函。

美国中情局曾多次在巴以问题上指手画脚,对南非的情报机构提出一些要求。

棱镜门事件真相 身处漩涡中心的爱德华·斯诺登

过去人们所称的自由,现在我们称之为隐私。

然而当我们失去隐私,我们便失去了自由,因为我们不再自由地表达我们的想法。

” ——雅各布·阿佩尔鲍姆《第四公民》2013年,埃德蒙·斯诺登揭露了美国政府的越权监控行为,这是美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即棱镜门”事件。

美国公民社会的基础被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和相关的情报”团体蓄意系统性地践踏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关于这一主题,已经有很多著作和证据,但劳拉·珀特拉斯导演的纪录片《第四公民》与众不同,它表现的是一个正在被实时创造的历史。

2013年6月,劳拉·珀特拉斯和记者格伦·格林沃德前往香港,秘密会见了斯诺登,从而带来了有史以来最具爆炸性的新闻事件之一。

这部电影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情景和紧张的气氛。

关于斯诺登事件”,至少有三个有趣的观点值得我们进一步讨论:美国国家安全局监控活动的确切性质:它们是如何运作的,以及它们是如何侵犯公民隐私的。

美国政府在多大程度上违背了美国宪法的法律基础,并对公众就其所作所为撒谎。

爱德华·斯诺登冒着生命危险揭露真相的孤独而英勇的传奇故事。

大多数报道或作品将涵盖所有这三个视角,但只关注其中一个。

《第四公民》关注的重点是第三点,即爱德华·斯诺登是谁,他在做什么?从这部电影中,我们看到斯诺登是一个非常有个性且有趣的人。

《第四公民》是一部人人都必须看的电影。

它的故事大致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提供了一些关于美国国家安全局活动的背景,以及这部电影是如何制作的。

接下来两部分是影片的主要内容,讲述了斯诺登在香港的逃亡活动,包括他与劳拉·珀特拉斯和格伦·格林沃德的会面。

最后一部分则讨论了该事件带来的一些更大的影响和大规模政府监控的问题。

美国政府越来越多的监视当劳拉·珀特拉斯第一次遇到当时不为人知的安全承包商爱德华·斯诺登时,她已经在拍摄一部关于政府监控的纪录片,包括《誓言》、《伊拉克,我的祖国》。

而《第四公民》是该三部曲的第三部分。

由于这些早期的电影研究了美国外交政策(以及相关的国内政策)中有争议的方面,珀特拉斯发现自己每次回到美国都要接受长时间的检查,这是因为她被列入了一个秘密的政府观察名单。

为了避免这种骚扰,她搬到了一个相对自由的地方——柏林。

2013年初,斯诺登第一次用加密电子邮件与珀特拉斯取得联系时,他已经知道她是一位值得信赖的记者。

在他早期的一条电子邮件中,他告诉她,他选择她不是为了她的职业关系,而是她选择了她为自己设定的职业道路。

电影的第一部分包含了珀特拉斯在会见斯诺登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的材料。

它提供了对美国国家安全局高级特工、最终的告密者威廉·宾尼的报道。

宾尼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开发了主要的监控软件,但在911事件”后不久辞职,因为他知道自己的软件被用于非法活动。

我们还看到,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和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公然向国会撒谎,否认联邦政府在监视美国公民。

此外,有报道称,2006年美国国家安全局窃听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在旧金山的电话线路一事,引发了一场针对美国政府的旷日持久的公民诉讼。

在法庭诉讼中,美国政府律师声称,只要他们将自己的所作所为秘密告知国会一些议员,就可以合法地绕开现有法律和整个司法程序。

会见斯诺登最后于2013年6月3日,斯诺登安排珀特拉斯和格伦·格林沃德在香港的一家酒店秘密会面,以便为他们提供有关美国国家安全局非法间谍活动的文件。

《卫报》也派调查人员埃文·麦卡斯基尔参加会议,以审查这位不知名的告密者。

现在我们进入电影最有趣的部分。

我们通过劳拉·珀特拉斯的眼睛看到了一切,她在酒店房间里摆弄着相机,而格林沃德和麦卡斯基尔在与斯诺登沟通,了解了他要说些什么。

珀特拉斯从不向她的观众讲授隐私问题;她的电影真实主义风格让斯诺登和其他关键证人为自己说话。

这部电影引发的大规模争论并非来自电影摄影(包括剪辑和音轨),而是来自呈现的真实事件。

斯诺登强调,他不想如一些媒体那样,把自己掌握的所有信息都公之于众,因为他掌握的一些信息可能会让现任政府特工处于危险之中。

相反,斯诺登选择把他拥有的东西交给负责任的记者,让他们自己决定什么是适合发表的。

我相信,这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明智决定。

斯诺登表面上的背景是29岁的高中辍学生,这可能让人觉得他是个幼稚的梦想家。

考虑到他所冒的危及生命的风险,以及环绕在他周围的极端而无情的压力,他给我的印象总体上是冷静、泰然自若的,是一个彻底的专业人士。

更重要的是,他的风度和行动使他成为一个真正无私地为公众的利益工作的英雄。

格林沃德在任何时候都显得睿智、谈吐得体、原则性很强。

他的银幕时间几乎和斯诺登一样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次要但重要的主角。

格林沃德知道斯诺登随时都有可能被抓,于是立即开始在《卫报》上发表有关美国国家安全局违法行为的报道,这在全球新闻媒体上引起了轰动。

在他们在香港酒店房间的谈话过程中,讨论了美国国家安全局的一些监控工具和程序,包括恒星风”、棱镜”和XKeyscore”。

XKeyscore是一个搜索系统的前端,它可以收集和搜索与几乎所有人的电子交互相关的内容和数据。

斯诺登还表示,2011年有20个这样的XKeyscore模块,其中10个位于美国境内。

但他警告称,考虑到该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即使在2013年,这个数字也可能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斯诺登还提到,英国情报机构GCHQ的TEMP·RA项目甚至比NSA的还要糟糕。

它是世界上第一个全面”监控仪器。

斯诺登”事件持续发酵《卫报》、《华盛顿邮报》和其他一些知名新闻媒体每天都在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相关消息,这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然而,斯诺登在与格林沃德和珀特拉斯的首次沟通中就表示,他不想成为关注的焦点。

有新闻价值的故事应该是信息,而不是信使。

6月9日,斯诺登公开了自己的身份。

媒体们立即聚集在香港寻找他。

因此斯诺登知道他必须离开,在人权律师乔纳森·曼和罗伯特·提博的帮助下,他向联合国申请并获得了难民身份。

但香港当局可能会被迫默认美国政府的引渡令,这只是一个短期的问题。

于是斯诺登向格林沃德和珀特拉斯道别,离开酒店,转入地下。

至此,所有与斯诺登的面对面接触已经结束。

与此同时,麦卡斯基尔和《卫报》驻伦敦的工作人员正在审阅斯诺登的文件,并对那些不应该公开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但他们还是继续报道了GCHQ备受争议的TEMP·RA项目。

6月21日,美国政府指控斯诺登犯有三项重罪,其中两项是根据1917年颁布的《反间谍法》,该法最初是为战时罪行制定的,但最近被用来吓唬告密者。

该法案被用来起诉乔纳森·波拉德。

波拉德向以色列泄露了一些美国机密,而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而不是美国的敌人。

为了显示像这样的爱国主义问题在美国有多么分裂,就连因揭露美国在越南的军事暴行而出名的西摩·赫希,也对波拉德1985年被判30年监禁表示了坚定的赞赏。

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和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等自称自由派的人士呼吁根据《反间谍法》对斯诺登进行全面起诉。

2015年6月23日,据相关报道斯诺登逃离香港。

后来斯诺登乘飞机抵达莫斯科,但当他的美国护照被取消时,他被困在机场航站楼内。

在没有窗户、没有淋浴的莫斯科机场中转室里呆了40天后,他终于获得了俄罗斯一年的政治避难签证,在那里,他的女友林赛米尔斯也来到他身边。

电影的其余部分展示了一些对斯诺登揭露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反应。

2013年9月,欧盟在布鲁塞尔开始调查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监控活动。

拉达尔·利维森就是其中一名证人,他创建了Lavabit,这是一种加密的网络邮件服务,提供安全(不受监视)的电子邮件服务,爱德华·斯诺登曾使用过该服务。

当美国联邦调查局命令他秘密交出他所有掌握的数据,并对此保密时,他觉得他别无选择,只能关闭他的公司。

他在欧盟大会上说:因为它的破坏性,侵犯别人的隐私应该是很不容易的。

如果我们没有隐私权,我们如何进行自由开放的讨论?如果言论自由不受保护,那又有什么好处呢?从某种意义上说,你不能就你不同意的事情在私下讨论。

”在影片的结尾,格林沃德和斯诺登从一个不知名的新消息来源讨论了有关另一项政府行动的新的监控爆料。

这部电影关注的是隐私的基本问题,似乎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它对人类的基本生存有多么重要。

有些人觉得他们不得不屈从于大数据”的时代,习惯于一个没有隐私的世界。

他们已经放弃了战斗。

此外,许多关于隐私的严肃讨论都是在法律和权利的法律层面上进行的,他们问,隐私权有多重要,以及如何将其登记为法律?所以很多人认为整个事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技术上的法律问题。

诚然,隐私权或多或少在美国宪法的第四修正案得到强调,但一些法律学者甚至承认并辩称,不存在一种完全可以理解和连贯的隐私权。

但是,隐私的真实而重要的本质在于人类存在的一个比法律层面更基本的层面。

它涉及到人类自身的本质。

正如学术哲学家迈克尔·林奇不止一次指出的:拥有隐私的能力是独立人格的必要条件。

”因此,不管信息隐私的概念是不是现代的产物。

就像人权的概念一样,它的价值根源在于自治和人格本身的交集。

隐私对于人类自我的实现至关重要。

考虑到,在我们与世界的交往过程中,我们需要向外就具体情况发出无数个信息。

因此信息被管控”有时候是无法避免的。

但监视改变了我们信息的叙述背景。

因为如果我们受到严密监视,我们所做的每件事的详细信息都被提供给他人,那么我们就会不情愿地陷入非我们自己制造的、或我们无法施加影响的环境之中。

我们成了别人的棋子,而不是我们自己选择的棋子。

这是对人格的生存威胁,也意味着自由社会的解体。

奇门家宅占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