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和氏璧的下落 无暇宝玉或许成为绝世宝藏

时间:2023-05-16网络作者:小白

 揭秘和氏璧的下落,无暇宝玉或许成为绝世宝藏

我们对于和氏璧的了解都是从卞和献玉和完璧归赵而来,知道和氏璧是一块令天下人都垂涎的宝玉,但最后和氏璧的下落不明,至今也没有给出一个答案,到底是列国纷争毁了它,还是被人收藏至今没有现世,和氏璧的下落让我们细细道来!

最早记录和氏璧的是《韩非子和氏篇》,春秋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名叫卞和,一天他在荆山采到一块玉璞,为了表示自己对君主的忠心,他把这块玉璞献给了楚厉王。

于是就有了古书中记载的《卞和献玉》,和氏璧的下落从此开始。

玉璞是一种天然玉料,如果不经锯割,外表看来和普通的石块没什么区别。

楚厉王找来相玉家进行鉴定,但是玉工没有识辨出来,认为它是一块普通的石头,没有什么价值。

于是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戏弄自己,命人砍掉了卞和的左足,并把卞和驱逐出楚国。

楚厉王死后,楚武王继位,卞和又去献宝,玉工仍鉴定为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右足,又过了几十年,武王之子文王继位。

这时的卞和还想去献宝,无奈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又被砍掉了双脚,行动很不方便,眼看自己的愿望无法实现,卞和便怀抱玉璞来到楚山下痛哭三天三夜不止,眼泪都流尽了,眼睛直往外滴血。

楚文王听说了这件事,派人接来卞和问:天下被砍足的人很多,你为何哭得如此悲伤呢?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为被砍掉双脚而痛哭,而是因为明明是宝玉却被误认为石头,忠贞之士被当作欺君之臣,我是为大王哭泣,他是非颠倒,黑白不分啊!

文王听后,让玉工进行打磨,果然得到一块洁白无瑕、光润晶莹的宝玉。

因为是卞和所献,便取名和氏璧。

后来因有太多人想得到和氏璧,和氏璧的下落一直飘忽不定,卞和献玉后,经历种种,和氏璧最终被赵国所得,而秦王又垂涎宝玉,于是就有了完璧归赵。

这些繁琐的故事就不再细说,想必大家也都是知道的,我们今天探究的是和氏璧的下落,那么我们就直入主题!

虽说蔺相如为赵国保住了和氏璧,但是事隔六十多年以后,即公元前228年,赵国还是被强大的秦国吞并,赵幽王投降,献出了和氏璧。

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建立了强大的秦王朝,和氏璧最终落到了秦王嬴政的手里。

但从此以后,和氏璧便从历史记载中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和氏璧的下落也有了很多说法:

秦始皇得到和氏璧后,命玉工将宰相李斯书写的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鸟虫形篆字雕刻在和氏璧上,作皇帝的玉印。

这样,和氏璧就成了国玺。

代代相传。

有人甚至还找到了用刻玺的边角料所制作的玉块。

秦始皇死后,赵高利用和氏璧篡权。

刘邦率兵攻入咸阳时,国玺落到了他的手中。

刘邦建立汉朝后就把玉璧作为汉朝的国印,从此和氏璧成为传国玺。

刘邦之后,传了九代皇帝。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

当时因小皇帝刘婴年幼,传国玺由皇太后代管。

王莽让弟弟到长乐宫去要玉玺,皇太后气愤地把传国玺摔到地上,骂道:得这块亡国玺,看你兄弟有什么好下场!传国玺被摔缺了一角,后来王莽用黄金镶补,但无济于事,还是留下了缺痕。

但是,历史文献中关于秦国传国玉玺的来龙去脉记载还比较详细。

《晋书;舆服志》、唐徐令信《玉玺谱》等记载色绿如蓝,温润而泽,指明它是用蓝田玉制成的,因此用和氏璧制成传国玉玺的说法是没有根据的。

和氏璧或许被作为随葬品埋在了秦始皇陵墓内,并没有作为传国玉玺流传后世。

如果这样,将来有朝一日发掘秦始皇陵墓地宫,我们还有机会一睹和氏璧的风采。

和氏璧可能在秦末战争中丢失或者被项羽掠夺而去。

秦末,项羽率兵进攻咸阳,焚烧秦宫殿,挖掘秦陵墓,掠夺宝物、美女,和氏璧可能就在其中。

但随后而来的楚汉战争中,项羽兵败,又使和氏璧下落不明。

玉玺或许藏在项羽的都城彭城〔今江苏徐州,或许遗落在项羽败死的亥下 今安徽灵璧。

这一切还待有缘人去发掘!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一件非常著名的无价之宝,在它流传的几百年期间,多少人的命运、多少国家的命运都和它紧密地联系起来,而它神秘的失踪,又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上的一大悬案。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宝藏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