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中国人一直称为龙的子孙。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并没有见到过龙。
那么,世间到底有没有龙?象征着古老华夏民族的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存在,龙又是什么样子呢?
首先,红哥非常肯定地告诉大家,中国龙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龙的形象
在豫北古黄河岸边的颛顼帝喾陵重见天日的第二年,也就是1987年5月,濮阳县西水坡发现了一个大规模的古墓葬群,经专家鉴定为仰韶文化遗址。
西水坡遗址
更令世人震惊的是,考古人员在45号墓中发掘出了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龙虎图案,那条龙的姿态昂首躬身状若腾飞,是我国发现最早、体型最大、形态最逼真的龙的形象,被国内外考古界誉为中华第一龙”。
中华第一龙
发现中华第一龙的西水坡西距二帝陵30公里,向东偏南10余公里便是颛顼帝喾二帝在位时的都城帝丘(今濮阳县五星乡高城遗址),濮阳是我国人文始祖颛顼和帝喾的故乡,中华第一龙的现世,把华夏民族5000年文明史向远古时期推进了1400多年,也正是这个原因,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将濮阳命名为龙乡”。
龙乡濮阳
说到这儿,或许就有朋友问了,虽然我们在西水坡发掘出了中华第一龙,可这条龙是用蚌壳摆成的图案,并不是真龙的骨骸,那么,我们从古到今信奉的龙是怎么来的呢?
中华第一龙
这就要从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流传下来的图腾文化说起了。
图腾是人类历史上出现最早的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它的原意是‘亲属’和‘标志’的意思。
在几千年前的远古时代,原始人群大多以氏族、部落的形式过着群居的生活,由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和原始人群对自然界认知的局限性,人们把很多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理解为神秘的力量,于是就想象着把跟自己的生活联系紧密的动物或自然物当做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祖先和保护神,久而久之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信仰,这些被原始人类当做祖先和保护神的动物或自然物就成了他们氏族或部落崇拜的图腾。
根据我国的古代文献记载,上古时期,中国的版图上曾经出现过很多大大小小的部落,早期最著名的是黄河流域和渭河流域的炎帝和黄帝部落,以及长江流域的蚩尤部落。
各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地盘维护自己的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最后一些大的部落都被黄帝部落打败,接着,黄帝部落又征服了诸多的小部落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由于当时各个部落的信仰不同,他们崇拜的图腾也不一样,那么,龙是怎么产生的,中国人又为什么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呢?
咱们接着往下说,黄帝部落统一了各部落之后,部落联合起来的力量比以往大多了,但是仍然抵抗不住自然界不可思议的威力,他们不明白为什么风雨雷电会给人类带来灾难,为什么江海河流泛滥无法阻挡,为什么鸟儿会飞动物会跑,鱼儿却在水中畅游,人类做不到想不清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
东方神龙
出于对灾难的恐惧和生存的渴望,人们渐渐地联想到,应当有那么一个具有神奇力量的神物主宰着自然天象和世上所有的生灵,于是,他们逐渐将实力强大的部落崇拜的保护神组合在一起,组成了龙的形象,从此,龙便成了中国人的图腾。
我国古代的历代君主,都以身着绣着龙的龙袍作为帝王的标志,称自己为真龙天子,而在现在看来,龙的形象是远古诸多部落图腾的组合体,比如马是游牧民族的图腾,蛇是侗族人的祖先,鹰是满族人心中的神物,而虎则是彝族、白族、布依族和土家族的图腾,中华民族把龙作为自己的图腾,体现了各族人民精诚团结顽强不屈的特性!
所以,这龙啊,可以说无处不在,它在静静流淌着的黄河岸边,孕育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她在奔涌咆哮着的长江源头,点亮了举世瞩目的华夏文明,它幻化成铜墙铁壁般的万里长城,隐藏在人杰地灵的三山五岳,盘旋在神圣而文明的东方古国的上空,它更在我们每个华夏子孙的心里,凡是有中国人的地方,就会有神龙的踪迹!
其实,古老的黄河就是一条护佑着神州大地的巨龙,我们远古的先祖就是在黄河两岸生存繁衍下来的,她走过的地方,都留下了神龙的足迹!
其实,豫北黄河故道也是一条盘踞在华夏子孙心头的神龙,龙的样子是马首鱼尾,古黄河的白马文化是龙首,二帝陵文化所在的附禺(鱼)山便是龙尾了!朋友们认同吗?认同的点赞!
至此,豫北古黄河文化探讨系列暂告一段落。
随后红哥将在梳理增补民间故事的基础上,以文学的形式创作《大河风流》一书,敬请朋友们继续关注!
历经漫长岁月的实践与探索,先辈们总结归纳出风水中最为核心的五大关键要素,合称为 “地理五诀”,也就是觅龙、点穴、察砂、观水、立向,对应着龙、穴、砂、水、向这五个具象化概念。
从全球视野俯瞰,地球上的三大龙脉皆起源于昆仑山,而位于帕米尔高原的龙脉之祖,更是被风水师们尊崇为 “全球的生气之源”。
这股神秘的 “生气” 如同一股磅礴的能量,向东衍生出中国的风水主轴 —— 中脉,它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之间;向西、东南、东北三个方向,又分别辐射出三条气势恢宏的世界级大龙脉,即西大龙脉、南大龙脉、东大龙脉。
地球的三大龙脉 中国恰好处于这世界三大龙脉的交汇之处,仿若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汇聚着旺盛的 “生气”,也是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完整保留古老文化的国度之一(四大文明古国中独此一家)。
细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其主体脉络诞生于中脉(昆仑山、秦岭)附近,神奇地与北纬 33 度线平行延展。
昆仑山主脉奔腾而下,途经祁连山、秦岭后一分为二,北支延伸入太行山化作青龙之象,南支则挺进大别山形成白虎之势。
中国的三大龙脉 放眼全球版图,昆仑山的左青龙恰似地球的东大龙脉,右白虎对应南大龙脉,而远方的太平洋岛链,如阿留申、勘察加等地,则如同案山般横卧。
东大龙脉高耸巍峨,凌驾于南大龙脉之上,恰合左青龙高于右白虎的祥瑞之象,再佐以低伏的案山、辽阔无垠的明堂,呈现出一派上佳的风水格局。
聚焦国内,长江悠然流淌于北纬 33 度线附近,它恰似被中国的 “中脉、南脉” 温柔相拥,蕴含着充沛的生气,与黄河并肩携手,共同孕育滋养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需注意的是,风水一说多存于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范畴,虽蕴含古人智慧与哲学思辨,但尚未有科学实证能全然支撑其超自然论断,我们当以辩证、理性之姿看待,汲取其中的文化养分。
相传混沌初开,世间懵懂待兴,猴族先祖便以其与生俱来的机敏聪慧崭露头角。
彼时天庭甄选十二灵物定生肖之序,山林间的猴儿们听闻,跃跃欲试。
一只毛色金亮、目光炯炯的灵猴挺身而出,它身形矫健,于荆棘陡坡如履平地,攀援跳跃间尽显灵动本色。
赛途艰险,既有湍急洪流横亘,又有迷雾迷障遮眼,诸多参选兽类望而却步,灵猴却毫无惧色。
它凭借着对周遭敏锐洞察,巧用树枝藤蔓编制筏舟渡水,借风势吹散迷雾,一路过关斩将。
待抵达天庭玉阶下,其风采英姿令众神亦颔首赞许,自此,猴便在生肖谱上牢牢占得一席,成为智慧与勇气象征,开启与人间岁岁相伴好运之旅。
回溯悠悠华夏历史,猴形象常伴祥瑞而生。
古之宫廷画师,喜绘灵猴献寿图,那蟠桃树下群猴嬉闹,或捧桃而拜,或倒挂金钩摘取鲜果,寓意吉祥长寿,为帝王将相祈愿福泽绵延。
民间艺人手中,猴戏更是精彩纷呈,锣鼓声里,灵猴模仿人间百态,机灵俏皮模样逗得百姓开怀大笑,驱走生活阴霾,仿若将喜乐好运因子播撒至市井每个角落。
逢年过节,剪纸窗花上猴跃然纸上,灵动线条勾勒生机活力,庇佑家门顺遂,孩童见之便心生欢喜,似是猴儿携好运悄然入室。
于文化瀚海,猴更是灵感缪斯。
从吴承恩笔下大闹天宫、火眼金睛看穿诸般虚妄的齐天大圣孙悟空,到民间口口相传通人性、助山民觅宝藏的灵猴传说,它是打破陈规的叛逆者,亦是福运恩泽的散播人。
孙悟空以金箍棒搅乱天庭秩序,看似不羁,实则为苍生求公道、寻生机,这份无畏后面亦藏着冥冥天意护佑,护送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得正果,恰似生肖猴一生跌宕却好运环伺,磨难皆成垫脚石。
文人墨客借猴之灵动笔墨纵横,画师依猴之俏皮色彩飞扬,猴为艺术殿堂注入不羁活力,让创作灵感永不干涸,凡创作者沾其灵气,佳作频出,声名远扬之运相随。
放眼当下快节奏摩登时代,生肖猴特质更是契合潮流。
职场中,属猴之人仿若自带创意引擎,头脑风暴里灵感火花四溅,难题遇其巧思迎刃而解,晋升机遇常如彩球般纷纷坠落,项目推进如有神助,团队协作里凭社交魅力凝聚众心,如猴王引领族群,成为行业革新先锋,收获功成名就荣耀。
情场中,猴儿们浪漫心思细腻,约会巧思不断,懂伴侣每缕情绪波纹,爱巢常筑得温馨满溢,相伴之路笑语欢声,携手白头好运眷顾。
生活琐碎被猴儿们用乐观化解,旅游探险总能觅得小众绮丽风景,平淡日子过得跌宕精彩,恰似猴在山林自在穿梭,时时邂逅惊喜,好运从不缺席,岁岁年年,以灵慧为舟、勇气为桨,于时代浪潮中满载幸福而归。
生肖猴,这穿梭千年岁月、游走烟火人间的祥瑞生灵,凭其灵动、聪慧、果敢,将好运写满生命篇章,未来无数春秋,亦定是好运满途,续写传奇不辍。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