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神秘巨画究竟作何用途世上最大的天书!纳斯卡线条试

时间:2023-10-31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秘鲁南部的纳斯卡地区,存在着一个2000年的骇世大谜局:一片延绵几公里的线条,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镶刻在大地之上。

这些线条沉默无言,似乎在守候着一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故事。

纳斯卡线条

史上最大的天书

1938年,飞行员阿罗山德罗·罗迈罗驾驶一架小型飞机穿越秘鲁西南沿的纳斯卡平原之时,无意中发现大地上有浅黄色的线条,如乡间小路一般。

再仔细观察,这些线条竟构成一幅巨大的飞鹰图画。

罗迈罗顿时被惊呆了,还为此报了警。

不久,他将所见公诸于世,可是在当时并未引起大反响。

1939年,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美国人保罗·考索克和妻子来到纳斯卡高原,眺望着延绵数英里的神秘线条图案。

那些苍白的线条就像涂画在巨大而神秘的便笺上,指向不同的方向。

他们兴奋地说:这大概算是世界上最大的天书了!

这项发现震惊了世界考古学界。

考古学家陆续来到纳斯卡高原,不仅发现了更多的直线条和弧线图案,在沙漠地面上和相邻的山坡上,还惊奇地发现了动物形体和一些更巨大的线条。

这些线条占地500平方公里,由十几幅图形组成,包括三角形、猴子、手、外星人、蜂鸟、树等。

图形是靠移开坚硬的表层石块,让下层黄白色的泥土露出地面而创造出来的。

站在地面上很难看到其全貌,只有在天空俯瞰时才能一览其真容,就像有一个巨人站在空中用手指画出来的。

对于如此巨大的图案,人们无法解释,于是就用“纳斯卡线条”来给它命名,也有人称之为“纳斯卡巨画”。

在辽阔的荒漠上,这些网状线条大多交汇成飞禽走兽的巨型图案。

根据科学家鉴定,它们出现于约公元1世纪。

在这些千奇百怪的图案中,有一幅著名的蜘蛛图。

它由一条单线构成,是一只长达45.7米的巨大蜘蛛。

还有一幅长80米的卷尾猴图案,由一根线条连续绘成,中轴对称,特点突出。

同样让人感到吃惊的是鸟图。

它们的尺寸也非常巨大,长度在27.4~36.6米之间,在整个纳斯卡荒原上共发现18幅。

其中有一幅巨型蜂鸟图案,又尖又长的鸟喙,翅展约合66米。

纳斯卡线条·蜘蛛

更奇怪的是,在皮斯科海湾附近一座光秃秃的山脊上,刻着一幅巨大的三叉戟图案。

构成图案的线条,是深褐色表层土下显露出来的一层浅色卵石。

根据专家计算,每砌成一条线条,就需要搬运几吨重的小石头。

而且按今天的常识,图案线条中精确无误的位置,需要照提前精心计算好的设计图构建才有可能完成。

问题来了,这些神秘线条的创造者或者说主人,是谁呢?

伊基托斯:秘鲁雨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距海最远的内陆港

上一期我们介绍了“太平洋滨海明珠”瓜亚基尔:厄瓜多尔第一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 ,今天我们把目光从南美洲西部沿海的厄瓜多尔,稍稍转向东南方向,来到邻国秘鲁,来介绍城市系列文章的第五十四篇:伊基托斯:秘鲁雨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距海最远的内陆港。

秘鲁雨林地区最大的城市秘鲁是南美洲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发展中国家,北部与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相邻,东部与巴西和玻利维亚接壤,南部连接智利,国土面积约为128.5万平方千米,和我国西藏自治区的面积相当,人口数量约为3250万人。

秘鲁的首都是利马,位于该国西部地区,由于气候干旱被称为“无雨之都”,今天我们来介绍秘鲁的另一座城市,那就是位于秘鲁东部的伊基托斯。

秘鲁地形图由于南美洲的脊梁“安第斯山脉”由北至南穿过秘鲁,使得秘鲁国土以安第斯山脉为界,分成了东西两部分。

安第斯山脉以西地区,为终年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而安第斯山脉以东地区,为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伊基托斯就位于秘鲁东北部,经纬度位置分别为西经73.2和南纬3.7,由于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到了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年降水量在2000毫米以上。

伊基托斯市区伊基托斯所在的地区,就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分布区“亚马孙平原”,伊基托斯位于该平原的西部,城市所在地区的地形为平坦开阔的平原地形,平均海拔约为126米,地势十分低平。

由于气候湿热,伊基托斯所在的洛雷托大区分布在秘鲁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伊基托斯是其中玛瑙斯省的首府。

伊基托斯位置图伊基托斯是秘鲁东北部雨林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秘鲁第六大城市,人口数量约为46万人,城市面积约为1213平方千米。

伊基托斯之所以能够成为该地区最大的城市,可能有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是优越的地理位置,伊基托斯位于南美洲最大的河流亚马孙河上游南岸,亚马孙河水系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水系,流域所在地区地势十分低平,加上河流径流量极大,十分适宜船只航运。

亚马孙河及沿岸热带雨林伊基托斯往东距离亚马孙河的大西洋入海口距离十分遥远,其距离大约为3700千米,但是小海轮可溯亚马孙河而上,顺利到达伊基托斯,使得这里成为了世界上距海最远的内陆港。

这样一来,伊基托斯就具有河运的起点和终点位置,当外来货物往秘鲁运输时,伊基托斯就是河运的终点;当伊基托斯附近货物要往外运输时,这里就是河运的起点,优越的交通区位,成为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伊基托斯及周边地区地图其次是较为悠久的开发历史,我们知道南美洲是新大陆,开发的历史并不悠久,很多城市的历史都很短,伊基托斯算是其中历史较久的一座了。

伊基托斯原本是印第安人的一个小渔村,在1624年就开始建城,到了1866年就开始设市,成为附近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的集散地,到了1980年这里设立为自由港。

伊基托斯是秘鲁东北部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石油工业中心。

伊基托斯航拍伊基托斯的民族多种多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其人种主要为蒙古人种,据说当地人在婴儿时,臀部都有一块胎记,五岁以后慢慢消失,这与蒙古人十分相似。

由于在历史上秘鲁曾经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居民多讲西班牙语。

从自然风光来看,由于伊基托斯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拥有风光绚丽的热带雨林风光,这里拥有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使得旅游业成为了当地的新兴产业。

热带雨林观光旅游

鸟类学家发现世界上最大的蜂鸟实际上是两种

与典型的花蜜喂食器相比,巨型蜂鸟的大小更令人惊讶。

资料来源:uux.cn徐晓妮|麦考利图书馆|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据康奈尔大学:根据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说法,南美洲西部的巨型蜂鸟不是一个物种,而是两个物种。

北方种群全年都呆在安第斯山脉的高处,而南方种群则在非繁殖月份从海平面迁移到14000英尺。

这两个物种看起来完全相同。

但外表是骗人的——它们的基因组和行为讲述了一个不同的故事。

一篇宣布这一发现的论文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这些鸟真是太神奇了,”主要作者杰西·威廉姆森说,她是国家科学基金会博士后研究员,也是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的罗斯博士后研究员。

“它们大约是红宝石喉蜂鸟的八倍大。

我们知道一些巨型蜂鸟会迁徙,但在我们对这两个种群的基因组进行测序之前,我们从未意识到它们有多不同。

”新墨西哥大学的资深作者克里斯·维特说:“它们彼此之间的差异就像黑猩猩和倭黑猩猩一样。

”。

“这两个物种在高海拔的越冬地上确实有重叠。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发现巨型蜂鸟的奥秘,但这两个品种已经分离了数百万年。

”起初,研究目标只是了解迁徙人口的去向——用地理定位器和卫星发射器追踪迁徙过程。

研究人员实际上追踪了八只蜂鸟,它们从智利海岸迁徙到秘鲁安第斯山脉长达5200英里。

威廉姆森说,这是世界上最长的蜂鸟迁徙之一,如果不是最长的话。

往返的路程比从纽约市到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路程还要长。

作者表示,迁徙行为的转变是物种形成的驱动因素,尽管无法判断迁徙行为是由一个物种获得还是由另一个物种失去。

到目前为止,在蜂鸟家族的这一分支上,只有一个已知的物种,而巨型蜂鸟的近亲——世界上最小的蜂鸟——多样化为165种不同的蜂鸟。

研究人员提出了简单的通用名称:北方巨型蜂鸟和南方巨型蜂鸟。

南部迁徙物种将保留拉丁名称Patagona gigas。

北部居民的拟议学名是Patagona chaski。

“Chaski”是克丘亚语中“信使”的意思。

克丘亚是一个从秘鲁传播到其他邻国的土著语言家族的名字。

研究人员依靠秘鲁和智利土地所有者和村庄的支持和当地知识。

合著者Emil Bautista在秘鲁的村庄是这个项目的基地,社区支持科学家的工作。

但即使有超过15年的实地工作经验,Bautista也承认这次实地工作是他做过的最艰难的一次。

他说:“捕捉巨型蜂鸟非常具有挑战性。

”。

“它们观察一切,非常了解自己的领地。

我们在选择渔网的位置时必须具有战略眼光。

如果巨型蜂鸟看到不寻常的东西,它们就不会去那个地方。

它们比其他鸟类更善于观察。

”一只巨型蜂鸟的海拔上升,由高分辨率的Argos卫星跟踪数据说明。

在21天的时间里,这只鸟表现出一连串的上升,其间穿插着停顿,甚至轻微的向下运动。

在登上安第斯山脉的高峰之前,这只鸟在中海拔地区停下来适应环境。

来源:uux.cn杰西·威廉姆森。

目前,北方和南方的巨型蜂鸟种群都很稳定,在它们的活动范围内很常见,有些甚至会去后院采蜜。

该团队计划继续研究这些神秘的鸟类。

Witt说:“我们必须弄清楚这两种形式在哪里结合在一起,以及它们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

“它们会竞争吗?一个比另一个占主导地位吗?它们如何分配资源,在冬季范围内混合或空间隔离?有很多有趣的问题需要研究!”威廉姆森说:“我真的很感兴趣的是南方巨型蜂鸟是如何在迁徙过程中发生如此戏剧性的海拔变化的。

它们在短短几周内从海平面迁徙到安第斯山脉。

”。

“他们就像微型登山者。

他们是如何改变生理来促进这些运动的?”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纳斯卡线条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