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中国4大未解之谜:有关太平天国宝藏的下落有多种传说

时间:2023-11-0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3

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华夏文明上下传承有6000年左右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悠久历史上,出现了无数的英雄豪杰,各个王朝更替,谱写了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篇章。

在长达6000年左右的文明史中,除了许多精彩的故事之外,同样也留下了许多至今无法找到答案的未解之谜。

一,清末太平天国宝藏消失之谜

清朝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如果要问大家对于中国封建王朝哪一个最痛恨,相信很多人都会回答是清朝。

因为清朝末期的腐败,让中国成为了外国列强的后花园,八国联军进北京,烧毁了圆明月,抢走了无数的各类宝贝。

清朝从乾隆后期开始已经走下坡路,民间各种起义不断,其中比较有名的起义要属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初步形成是在永安建制的时候。

1851年9月25日,太平军攻入南京以后,即1853年定都天京(将南京改名为天京),太平天国在1858年开始衰落,具体表现在天京变乱,1864年,洪秀全逝世,湘军攻入天京,太平天国正式灭亡。

太平天国存在的时间虽然只有10多年的时间,但是其代表意义是不同的,如果当时不是因为各种原因,可能后来真正推翻清朝的就是太平天国运动了,如果是这样,那历史可能就会发生改变。

太平天国虽然灭亡了,但是有关太平天国的话题却至今都在民间流传,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太平天国宝藏之谜。

根据民间流传,太平天国败亡之前,有一大批宝藏被藏了起来。

虽然这是民间的传说,但是有关太平天国宝藏的真实性却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很多的专家也认为这个宝藏是真实存在的。

所以,一百多年来,关于它的各种消息和线索,从来没有中断过。

很多人还费尽心机,想要找出它们的下落。

有关太平天国宝藏的下落有多种传说。

第一种说法就是湘军入城后,曾国荃的部队是最先进入天王府的,相传曾国荃挖得洪秀全的藏金而入私囊,最终为毁灭证据,一把大火烧了天朝宫殿。

第二种说法是在清兵进城前,洪秀全将宝藏提前交给一个不知名的小人物运走,天王府被攻破后,这些宝藏也都归了这个不知名的小人物。

第三种说法是这批宝藏现在还在南京城里,至于具体被藏在了哪里,没有人知道。

第四种说法是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覆灭于大渡河前夕,把军中大量金银财宝埋藏于某隐秘处。

石达开当时还留有一纸宝藏示意图。

图上写有“面水靠山;宝藏其间”八字隐训。

以上四个说法到底哪一个是真,目前谁也不知道。

不过更多的人认为,太平天国宝藏不大可能在南京城以及附近,更大的可能就是被洪秀全提前秘密运了出去藏了起来,而这个藏宝的地点可能距离南京非常遥远。

事实上,这个也非常好理解,要知道洪秀全能够成为太平天国首领,自然是有不一般的智慧,他可能也感觉南京会不安全,所以很早就将一大批财宝转移到一个安全的地方。

一旦将来南京城保不住,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二、武则天无字碑之谜

如果要问中国封建王朝中,哪一个朝代最辉煌,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是唐朝。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一个王朝,不仅如此,它有可能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唐朝的强大体现在它的疆域空前辽阔,也是当时世界上的泱泱大国,世界上许多国家也是纷纷慕名前来朝拜。

人们对唐朝有比较强的印象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

这个大家都知道,她就是武则天,武则天在世的时候,亲自过问修建乾陵,在唐高宗的墓碑上,洋洋酒洒8000余字,歌颂了唐高宗一生的丰功伟绩,而她自己的墓碑上,却空无一字,人们称为“无字碑”。

千年以来,文人墨客到此无不感慨万千,纷纷猜测武则天给自己立一块“无字碑”的用意何在。

虽然武则天当皇帝在古代男权为主的封建社会中,是一个大逆不道的事情,但是以现代的观点来看,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杰出女皇帝,她当皇帝期间,为唐朝的兴盛做出了巨大贡献,其功绩丝毫不亚于太宗,所以有关武则天立“无字碑”有多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虽然武则天的功绩非常大,但是却无法抹除她不择手段当上皇帝做下的各种罪恶。

即使是当了皇帝之后,为了清除异己,也采取了非常残酷的手段。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以上这三种说法只是后人的猜测,至于武则天为什么要这么做,可能只有她自己知道吧。

这个谜团在武则天的陵墓之中会有发现,只有期待未来去揭开了。

三、徐福东渡之谜

说起秦始皇很多人都知道,他也是一位伟大的帝王,统一了中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一心想要实现长生不老,于是派出了徐福带着三千工匠和五百童男童女,浩浩荡荡地东渡大海,前往仙山求取仙药。

可是直到秦始皇死的时候,也没有等到徐福回来,那么徐福到底去了哪里,也成了中国历史上的“千古之谜”之一。

对于徐福的下落历史上也有着许多的猜测。

第一种猜测是由于当时的航海技术非常差,徐福的船队很可能在大风浪中全军覆没了。

其实这个说法的可能性还是非常高的,要知道地球表面是以海洋为主,大海即使是在现在,仍然不是非常安全的地方。

海上经常会有超级风浪出现,即使是现代的强大船只,遇上这样的风浪避不及,也可能会船毁人亡。

更不要说在数千年前了,秦始皇那个时代,大海就是人类的禁区,当时的人们对海洋没有什么认知,造船技术以非常落后,一旦冒险进入海洋,很大的概率会在大风浪中船毁人亡。

第二种说法是徐福的船队到了日本,并在那里生活了下来,至今日本还保存着不少徐福活动的遗迹。

这个说法到底是真是假,目前没有确定的证据,虽然徐福在日本有着非凡的地位,但是在没有真正确定徐福墓就在日本之前,一切皆有可能。

第三种说法是徐福在海上迷失了方向,到了现在的朝鲜和韩国,所以许多韩国人才会认为孔子和四大发明都是他们的。

第四种说法是徐福找到了传说中的仙山,成为了传说中的神仙,当然第四种说法明显是不靠谱的。

真相到底如何,可能只有等待未来专家去破解了。

四、鬼谷子身世之谜

春秋战国时期是群雄争霸的年代,也是中国历史上英雄频出的时代。

春秋战国时期一直以来都是中国文明史上最神秘的一个时代。

在这个时代,群雄割据,战乱不断,出现了四位伟大的人物,他们是张仪、苏秦、孙膑、庞涓,被后世人称为“鬼谷四友”整个春秋战争时代,在这四个人的运筹帷幄之下,或攻城掠地、或合纵连横,在中国古代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可能很多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都知道这四个人,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他们的一身本事是在哪里学来的?其实这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的师傅,他就是鬼谷子。

关于鬼谷子的记载大多出自野史,传说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不但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还是兵家的集大成者,更是纵横家的鼻祖。

如果说春秋战国是一个棋盘,鬼谷子遍布七国的弟子是棋子,那么鬼谷子就是那个下棋的人,影响着春秋战国的整个格局。

鬼谷子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位极具传奇和神秘色彩的人物,我们在正史上很难找到鬼谷子的身影,《战国策》和《史记》中都没有为他立传。

他可以称得上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直到现在,人们连他的身世都没有搞清楚,不知道他的出生地,不知道他出生和死亡的时间。

甚至有人怀疑历史上的鬼谷子是不是真的存在?可是《鬼谷子》这本书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鬼谷子这个人物应该也是存在的,只是他太过于神秘,直今无法揭开其真实的身份。

亚健康!太极拳的身心双修秘籍-杨丽太极拳

董海川:大清武功第一人,挥刀自宫众说纷纭,弥留之际举止很奇异

相传,北魏登封少林寺是外家拳术的发祥地,明初钧州武当山道士张三丰创立了内家拳术,世人因而有“少林派”、“武当派”说法。

外家拳习肢体,以勇武著名,好攻击搏杀;内家拳习内功,以静制动,防人就是治人。

说到内家拳,相传武当张三丰以“阴阳化育揉球式”,作动静长生之功,依八卦、五行而定为十三势。

内而精、气、神,外而手、腿、身,比求其六合:内合心、力、气,外合手、足、膝。

物转星移,随着时代变迁,内家拳后来逐渐演变出太极、八卦、形意三派。

武林中人多认为,晚清王府太监董海川便是内家八卦拳的始祖。

其人艺惊武林,经历传奇,高徒辈出,咱们今天就来讲一讲这位晚清时节武林宗师级人物。

董海川一生,很少提及早年,自离家出走后,一生只回过两次故乡,因为他对过往的缄默不语,关于他早年间的历史一直笼罩在迷雾中,各种说法很多,演绎出的种种故事很有江湖传奇的味道。

董海川原名董明魁,清嘉庆二年十月十三日出生在直隶(今河北省)文安县朱家务村。

有种说法,他的双亲在他六岁时就死了,他是跟着十几岁的大哥相依为命,长大成人的。

哥哥二十来岁时成了家,嫂子初看很不错,贤惠持家,知冷知热。

哪知道,董家嫂子后来被当地恶霸武家三少爷看中了,一来二去地勾搭,竟然得了手。

有了奸情之后,董家嫂子再不是良妇,而是黑化成了潘金莲式的淫毒妇人,最后串通奸夫武三冤枉害死了董家哥哥。

当时的董明魁虽小,但已有相当的血性。

为了给哥哥报仇,他发誓要拜师学艺,有朝一日能效仿水浒武松,杀了那一对奸夫淫妇,为冤死的哥哥报仇。

董明魁习武的开蒙老师,传说有两个人。

一个是他嗜武成癖的堂兄董宪,一个是藏身在家乡破庙里的神秘乞丐。

不管师从谁人,自从董明魁开始习武,凭借天生有神力,他的武艺长进很快,几年后报了血海深仇,杀死武家十几口人,灭了武家的门,从此浪迹天涯。

还有一种说法,比较平淡,没有武侠式的快意恩仇,却多了一些现实的残酷,世态炎凉。

明清时候有个怪诞现象,河北多出太监。

许多穷苦家庭,为了生计,往往会把孩子阉割后想方设法地朝宫中送。

董家因为穷困,也是这种想法,就这样,董明魁小小年纪就被阉割了。

然而,董家的运气并不好,董明魁被阉割后,一连几年,也没能进宫当太监。

董明魁不像乡间的其他孩子,一来他双臂过膝,骨骼奇好;二来他性情豪迈。

阉割一事,他不仅怨恨父母,而且视之为奇耻大辱。

没能顺利入宫当太监,在他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从此他以武明志,苦练功夫,成了远近闻名的乡间少侠,拳打不公,脚踢不平。

明清习武者有名山问道的风尚,少林、武当、峨眉、五台、九华,是他们心中的圣地。

董明魁不仅是习武之人,更是报仇雪恨的杀人者,或者嫉恶如仇、抱打不平的少侠,所以,漫游四方,上山访师,是他命中注定的江湖路。

董明魁云游四海,首先登上的是峨眉山。

在峨眉山,董明魁得高人指点,学得了相传是明嘉靖年间碧云、静云两法师传下来的八盘掌掌法。

自峨眉山下来后,董明魁又转道登上了安徽九华山。

九华山盘山道人见董明魁乃武学奇才,倾囊相授平生武功绝学。

盘山道人的武学,以转掌为体,以拳械为用,有击闪制胜之法,有练神导气之功。

八载春秋,董明魁功成,并锤炼出一套八卦掌。

告别盘山道长,从九华山上下来,董明魁改名叫董海川,时而侠盗高飞,时而替天行道。

有江湖传言,董海川途径苏州时,曾一掌劈死强抢民女的苏州知府。

闯下大祸,再次成为清廷钦犯之后,董海川为躲避官府追捕,一路向北亡命。

不料在灞州,董海川不改江湖侠义豪情,又当街击伤了以强凌弱的地方恶霸。

这一次,因为轻信他人,遭小人告密,董海川酒后在一家客栈遭官府逮捕。

但官府的手铐脚镣根本困不住董海川,当天夜里,他便抖动双臂将镣铐崩断,奔逃出去。

有一种说法流传极广,董海川屡遭官府追捕,恨透黑暗腐败的清廷。

在河南,他秘密加入了与太平军一道反清的捻军。

捻军首领得知董海川武功高强,且有幼年遭阉的屈辱经历,很想他能回到京城,混成太监身份,然后潜入紫禁城,寻机刺杀清廷皇帝。

董海川的武林宗师之路,此一段最为传奇,亦最具大侠味道。

当时以及后世,多数人不相信董海川早年即遭阉割,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董海川乃是挥刀自宫的。

一代大侠,何以要挥刀自宫呢? 这里又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出自董海川再传弟子李子鸣的记述,董是接受太平天国洪秀全谋刺清廷咸丰皇帝的任务,自阉入宫。

李子鸣说:“关于董先师的历史奥秘,第二代梁振圃、刘凤春、司元功三位都是这个说法,第三代年龄大的马贵、居庆元、李永庆、曾省三、韩福顺等人也是这个说法。

第二种说法是八卦掌第三代、史计栋弟子福源上人讲出的,后来被卞人杰记在《国技概论》中。

福源上人的原话是:“盖董氏本剧盗,积案过深,循迹空门,变名曰海川,非其原名也。

既不遵三戒,故态重萌,有司震怒,逻辑甚急,董惶骇无计,无已自废为宦者云。

” 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的次子孙存周也有类似的看法。

他说,董海川曾潜入紫禁城盗取宝物,几次得手之后被大内侍卫总教习击败,为了表示忏悔,同时也是自惩明志,董海川自宫为太监。

第三种说法有点“东方不败”的味道。

据精通八卦、螳螂、八极的刘云樵讲,八卦掌走圈要夹裆,对肾囊的摩擦刺激甚多;加上八卦掌的内修由炼精入手,年轻人肾火旺则忍耐不住。

刘云樵,董当年可能也有欲火难耐的苦恼,为了修炼功夫,终于痛下决心而自宫。

哪种说法是真相呢? 不得而知。

董海川进京之后,到底入没入过宫,也是一桩谜案。

有的说他入过宫,但遭到了总管太监的猜忌,最后被发落到总管内务府大臣肃亲王那里。

另一种说法,董海川入京之后,在几个王府间辗转,最后在肃亲王府落了脚。

董海川在肃亲王府落下脚的时候,太平军、捻军已遭到剿杀,众多义士的鲜血已经付诸东流。

此时的董海川,无论内心藏着怎样的秘密,事实上他都成了一位大隐隐于王府的江湖高人。

董海川在肃王府突然名声大噪,最有名的一个说法是,一个偶然的场合,董海川与太极宗师杨露禅在王府中上演了一场经典的对决。

据传,董海川还在肃王府当杂役太监时,有一天,太极宗师杨露禅奉召在肃王府与府中拳师比武,连战连胜,最后竟将一拳师掷在了园网之上。

是时,董海川手托茶盘正巧由此经过,见拳师遇险,他立即飞身上网救下了拳师。

杨露禅见此人功法精奇,提出比武切磋。

肃亲王见府中隐有高人,亦要董海川登场,与杨露禅一较高下。

这一场比武,两雄对峙,大战几百回合,最后也没有分出胜负。

但也有人说,董海川终究技高一筹,此战杨露禅略处下风;还有人说,董海川占据上风,乃是因为他有高绝的轻功,如果一招一式地对决,也许杨露禅还略胜一筹。

更有意思的是,后来还有人说,两位高人当时根本没有直接过招,而是各显了神通。

董海川轻功了得,他飞身跃起,抓住了半空中的一只麻雀,杨露禅的内功也绝,他托起董海川抓住的麻雀,那麻雀竟然不能飞走。

见此情景,众人皆惊。

这时,两位高人相视一笑,从此成为江湖知己。

讲到这里,可能有人要问了,董海川的功夫到底有多高? 晚清民国,每说到武林高人,一般都有跟洋人大力士比武的桥段,但董海川身上没有,关于他的功夫,流传下来多是些让人惊叹的细节小处。

旗人全凯亭在肃王府当差时,曾在窗外窥伺,董海川察觉后,报以纸弹。

全凯亭一只眼被纸团击中后,先是感到剧痛,片刻之后再看,眼睛竟然已经青紫。

全凯亭后来不服,提刀从身后欲砍董海川脖颈,哪知道,刀刚落下,董海川已闪到全凯亭身后,一指点去,全凯亭手中的刀顿时掉在地上。

又有一次,董海川秋凉小憩,徒弟轻手轻脚地过来给他加盖薄被,董海川以为有人谋害,结果徒弟刚进身,董海川一个飞闪,已端坐在不远处的一张椅子上。

董海川有一徒弟,善打弹子,百发百中。

董海川说,我拿弹子打空中小燕,你拿弹子打我,看谁行。

徒弟听罢,抢先一步,发出一弹,但董海川腾挪极快,徒弟飞出的弹子,竟连一发也不能击中。

反观董海川,一边腾挪,一边飞出弹子,空中小燕,一个不剩,全被击落下来。

说到轻功,董海川好与徒弟夜间“捉迷藏”,徒弟从来摸不着他,找寻许久,点灯一看,董海川已钩住房脊,挂在半空之中。

用兵器,董海川好用鸡爪阴阳锐。

有一次,几十个歹徒围攻过来,董海川用鸡爪阴阳锐,一次就击杀二十几人,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讲内功,董海川有一幕甚为经典,他能用一根头发提起一桶水来。

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说:“拳术之道,练要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

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致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见不闻,而能觉而避之,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 董海川是孙禄堂老师,即达到了这步境地。

说到弟子门徒,董海川在肃王府展露绝学,名噪一时后,肃亲王给以七品执守侍的首领太监,着其在府中代替沙回回为护院总管。

在肃王府效力多年后,董海川征得肃亲王同意,在京城另辟住处,教授门徒,研修八卦掌武功秘籍。

肃王特赐匾,“大清第一人”。

在董海川的一众弟子中,最有名的有尹福、程廷华等人,与此同时,流传下来的八卦掌门派也随他们的姓氏而分为尹派、程派等。

尹福是董海川出了肃王府后所收的得意大弟子,他出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年),年少时在北京靠售卖油条烧饼为生。

他自幼极其喜爱武术,二十岁时带艺投师到董海川门下,将八卦掌发扬光大。

尹福面貌清秀文静,性格温和,当时人称“瘦尹”,艺成后一度以护院武师为业,后来经人举荐,供职宫中,成为光绪皇帝的武学帝师,深得尊敬与信任。

因尹福在拜师前习的是“弹腿”等腿法,因此由他教授流传下来的“尹派八卦掌”比之其他派别,多了一些腿法上的变化。

“程派八卦掌”的传承者程廷华不仅是董海川的高徒,而且还是晚清一位著名的民族英雄。

程廷华生于道光二十八年,自幼入京学徒,艺成后于北京崇文门外四条火神庙开了一间眼睛铺,江湖人称“眼睛程”。

二十八岁时,程廷华投身拜在董海川门下,后深得其转掌精髓,且功力深厚。

此外,程廷华还是一位武德甚佳的侠者。

有一日,程廷华由前门返回家的途中,行至芦草园胡同内正走时,忽听背后有急促的脚步声,他急忙回头,只见一个陌生人手持钢刀自上而下猛地劈头砍来。

程廷华缩身闪转,同时一记“卧牛腿”,将那人踢出丈余。

胜负已分,程廷华没有赶尽杀绝,他回身掸掸长衫说,朋友,回家练几年,再来吧。

此事传开后,程廷华名声大振。

此后,对于上门较技的武人,他总是三招两式便能取胜,且不伤对手分毫,为其在人前留足面子。

八国联军入侵京城期间,程廷华拒绝为慈禧保镖,后因解救遭到德兵迫害的少女,出手连杀十数人而遭到德兵报复,最终命丧洋人乱枪之下,终年五十二岁。

晚年,董海川被弟子“贼腿”史六史计栋迎养在家,一过就是二十年。

光绪八年冬日,晚饭过后,董海川在众弟子的簇拥下去戏楼看京戏——三岔口。

中场休息时,戏院里众声嘈杂,人们四处走动,董海川端坐在包厢内,正欲端起茶杯喝茶,忽然“嗖”地一声,一道白光直向董海川袭来。

说时迟那时快,众弟子还没反应过来,董海川已消失不见,而飞刀已插入正座之后的柱子上。

弟子惊愕之下,连呼师父。

这时,董海川纵身从柱上拔下飞刀,对弟子说,江湖险恶,成名遭人妒忌,可见习武者要勤操不懈才能立足。

散场后,董海川站起来,忽然感到头晕,复又跌坐下去,头上直冒冷汗。

史六见状,连忙与众师兄弟一道护送师父回家。

回家之后,大限将至的董海川,举止颇为奇异。

他先说口渴想喝鸡子汤。

史六听到立即让家中厨子杀鸡煲汤。

然而,当鸡子汤煲好端来后,董海川只饮一口,便闭上了双眼。

史六心中担忧,想叫徒弟韩福顺去请郎中,董海川听到动静,阻止说,无妨大事,我累了,想休息。

众弟子不放心,皆不肯离去,史六便请他们在客厅中休息,自己服侍师父宽衣睡下。

那一夜,董海川竟几次惊醒弹坐而起。

史六为师父擦汗,进茶,悉心安抚,董海川的心神这才安然一些。

天亮之后,众弟子都来房中请安探望,董海川坐起来,吩咐把练功束腰的布带拿来,让众弟子把自己腰束紧。

可是,无论众人怎样来也感到束不紧,董海川让两边各站五人,拼命用力拉拽,董海川却屹坐不移。

就在这时,董海川忽然大喊一声:“嗨!” 功带应声而断,董海川叹了一口气:“吾内功尽矣。

” 叹完这一句,董海川默默躺下,不一会儿复又坐起来,点名要弟子梁振莆给他端茶。

梁振莆将茶端来,董海川手触茶杯,茶杯竟破碎,一连三次,都是如此。

后来,史六又端来一杯茶,这一次,茶杯没破碎,董海川终于喝上了一口茶。

喝完人生中的最后一口茶,董海川右手把茶杯递来,史六上去接,犹如碰上铁棒,被董海川右手一送,踉跄跌出数尺之外。

这一推送之后,董海川往后一仰倒在床上,众弟子感到不妙,赶紧围上来,只见董海川喉际微微一动,骤然间就凝住了,眼睛跟着闭上,再无气息。

一代大侠,内功耗尽,年过八十而仙逝。

众弟子为师父立碑,碑文概述了八卦掌宗师奇雄的一生—— “先生姓董,讳海川,世居文安城南朱家务。

少任豪侠,不治生产。

法郭解之为,济困扶危,不遗余力。

性好田猎,日骋于茂林之间,群兽为之辟易。

及长,遍游四方,乃过吴越巴蜀,举凡名山大川,无不历险搜奇,以壮其襟怀。

后遇黄冠,授以武术,遂精拳勇。

不意中年蹈司马公之故辙,竟充宦官。

先生疾恶如仇,时露豪气,同人即起猜疑,改隶肃邸。

因老乞骸,始得寓外舍。

请艺者自通显以至士贾与达官等,几及千人,各授一艺。

尝游塞外,令数人各持利器,环而击之,先生四面迎拒,捷如旋风,观者群雄,无不称为神勇,惮其丰采。

及至弥留之际,从人启其手足,诚如铁汉。

越三日端坐而逝,意者以为羽化。

都中门人服缟素者百余人。

因茔葬于东直门外,距城里许。

哀痛难忘,议立表识,以伸响往之忱!”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宝藏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