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都灵裹尸布,是真正的圣物还是中世纪的赝品?法医学还原真实面目

时间:2023-11-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上帝是否存在,对于虔诚的信徒来说那是毫无疑问的。

而耶稣,无论是信徒还是非信徒,都是知道这个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伟大而神圣的男人。

正是耶稣的伟大而神圣,因此留存下来和他有关的事物被称为“圣物”。

一个供奉耶稣的教堂如果拥有一件与圣经相联系的物品,那无疑就是拥有了一棵可以吸引大批虔诚朝圣者的摇钱树,如果是某个《圣经》人物的遗骸残片,那更是好上加好了。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各地的教堂便是这种行为的最好践行者。

1、炙热的圣物和疯狂的信徒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用现代人的观点来分析,它其实就是一个当时地球上最大的商业组织。

在这个组织工作的牧师们,为了夺取圣物,或者说为了吸引更多的教徒,那是使出了全部招数的,尤其在“圣物”方面。

正因为圣物的至关重要,且在巨大的金钱诱惑下,伪造圣物就应运而生了。

从地中海地区到巴尔干半岛再到伊比利亚,各种各样的“圣物”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比如说耶稣被钉上十字架是所带的“荆棘之冠”,各种圣矛;甚至还有耶稣在做割礼时残留的一两片包皮。

说道包皮,我想各位小哥哥、护士小姐姐,你们懂得。

这东西能长期保存吗?

在意大利的洛雷托,人们的想象更加丰富离奇,他们说:1294年,一群长着翅膀的天使将耶稣和玛丽、约瑟夫居住过的房子,整体打包从拿撒勒空运到了他们那儿。

在德国科隆的“三王天主教堂”,他们的牧师声称他们供奉着属于寻访初生耶稣的博士的遗骨。

德国的另外一个城市特里尔,他们的牧师声称拥有一件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时所穿的那件“圣衣”,而巴黎以北的阿让特伊的教堂也声称用用这样一件著名的圣衣。

圣物最多的还是据称是“真十字架”的银器,如果把这些银器聚在一起,甚至可以建造出一艘崭新的诺亚方舟。

为寻找圣物而执着的冠军代表人物,当属英格兰林肯镇的圣休牧师。

据说他在法国普罗斯旺教堂参观时,那里的牧师向他展示了一条所谓“抹大拉的圣玛丽”的胳膊,他先是试图用刀割下一块肉带回他的教堂,尝试失败之后竟直接用牙齿在上面啃下一些碎片带了回去。

这种行为不但无损他的神圣,反而让他的陵墓成为人们朝圣的对象。

在整个中世纪,无数圣物被盗,然后被造假者买走,最后在复制无数次后又重新回到市场。

当时的威尼斯可是当之无愧的“作假之都”。

从威尼斯贩运出来的“圣物”遍及整个欧洲,这些“圣物”可能有真品,但大多数明显是假的,但人民往往相信他们愿意相信的东西。

2、让都灵裹尸布的显圣的第一张照片

在所有的圣物当中,可以被称为“生物之王”的无疑就是“都灵裹尸布”了。

这块圣布长14英尺,宽三英尺,是所有声称为耶稣裹尸布的“圣物”中最大的一块。

都灵裹尸布并不是唯一一块被声称为耶稣裹尸布的东西,圣物研究人员在世界各地找到了大约40块。

让都灵裹尸布声名远扬地在于它的细节:在其深褐色的背景上显示着一个淡淡的,可以辨认的人像。

都灵裹尸布如此逼真,吸引了成百万的信徒来到这块裹尸布前参拜和祈祷。

1898年发生的一件事让这块裹尸布更是声名远扬,成为全世界都感兴趣的物品。

1898年5月28日,都灵市议员斯贡达·皮亚受命为这块供奉在教堂的裹尸布拍摄第一张官方照片。

为了躲开白天参观人员的骚扰,他选择了在夜晚进行这项工作。

当时的照相机设备粗笨,光线也非常不好,斯贡达·皮亚废了老大劲才成功拍摄了两张带有模糊人像的照片,一张正面,另一张是背面的。

在冲洗底片之前,斯贡达·皮亚对照片效果并不抱有太大的希望。

但当仔细观察底片时,他发现底片中裹尸布上的人像竟然比肉眼看到的更清晰。

底片中,人像的细节令人啧啧称奇:6英尺高的个子、长头发、赤身露体、长着长长的胡须的男子,就这么静静的躺在那儿;他的双手交叉在腰部,右脚微微翘起;在他的胸口、心脏附近,一个恐怖的大伤口;他的背部有许多用皮鞭抽打出来的条纹状损伤。

只要你看到这张照片,你就会意识到这和《福音》所记录的耶稣受难的故事完全吻合。

当然,对于皮亚来说,那一刻就是耶稣在他面前显灵了。

他的发现立刻传遍了整个城市,然后又传遍整个世界。

更多的信徒蜂拥而至,争相目睹这一块神奇的裹尸布。

当然,宗教领袖和科学家们也纷至沓来,他们怀疑这是一个恶作剧。

他们甚至对皮亚开展了严格而又残酷的询问,但皮亚却始终坚持他的照片真的不能再真了。

那么,这到底真的是一个奇迹,还是像许多人坚持那样,这实际是历史上最大的,最持久的一个艺术诈骗案呢?

3、当法医学来到裹尸布前

裹尸布从它出现在世人面前,人们就围绕着它的真假一直争执不休。

1389年,法国特鲁瓦市主教皮埃尔·达西斯给教皇克莱芒七世写信,斥责他属下的利瑞市教堂用一块画着双面人像的布冒充耶稣的裹尸布。

主教皮埃尔·达西斯的备忘录还记载着:这块裹尸布在1355年出现的时候,他就开展了调查并揭穿了这个骗局,当时一个画匠证实,这块布上的画像是他巧妙的画上去的,这只是一件手工作品,而不是什么奇迹。

1453年,这块裹尸布被赠予了萨伏伊的一个意大利皇室家族。

这一次的从法国到意大利的跨国旅行,让这块裹尸布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真正成为了圣物。

11年之后,暂时还没有成为教皇的希克斯特斯四世声称这块裹尸布上“染有基督的鲜血”,并专门为这块裹尸布设立了一个斋日。

1532年,这块布差点被火烧毁,后来修女们对它做了修复。

1578年,这块裹尸布被转移到都灵天主教堂,从此一直在那儿存放着。

1983年,这块布的所有权被转移到梵蒂冈。

虽然很少拿出来展示,但魔力却与日俱增。

1998年,在仅仅8个星期的公开展示的时间内,足足有300万人列队经过,但很少有人怀疑他的真实性。

科学家们对于这块裹尸布的讨论往往火药味十足。

第一个采用科学方法研究裹尸布的是来自法国的解剖学教授伊夫·德拉热,在对照片和裹尸布本身进行了整整18个月之久研究之后,在1902年和他的助手保罗·维尼翁博公布了研究结果:裹尸布上的人像和伤口从生理学角度看毫无破绽,不是艺术家能伪造的;通过显微镜观察,他发现了是血液的明显证据。

因此,他认为裹尸布上的人像是由人体的汗液和用来涂抹尸体的香料所造成的。

这块裹尸布中裹着的正是耶稣的遗体。

20世纪70年代,一个瑞士犯罪学家马克思·弗莱声明:他从裹尸布的表面刮取了至少58种不同的中东植物的花粉颗粒;这一声明,让裹尸布的真实性更加可靠了。

因为,花粉颗粒的耐久性极强——它们可以生存数千年时间,这是极为有用的法医考古学手段。

怀疑裹尸布的真实性的人们反击随之而来。

1979年,美国芝加哥的显微分析学家沃尔特·C·麦克龙博士,用胶带在裹尸布上取得了24份样品,对它们进行了全面的法医学分析。

然后像以往一样直率宣布:裹尸布上没有血迹,但通过偏光显微镜,他发现了中世纪画画常用的朱砂、赭石和丹培拉画颜料等的痕迹。

在此同时,他的艺术家朋友利用这一知识成功的制作成一幅与裹尸布类似的人像画。

麦克龙认为裹尸布是“一幅美丽的中世纪的油画”的结论让他和他的朋友吃尽了苦头。

但同样进一步促使其他科学家加入到这一问题的研究之中。

1981年,著名化学家艾伦·阿德勒博士经过严格分析,认为裹尸布上有血迹,但没有证据能够证明这些血迹是两千年前留下的,却有很多证据证明它们不是。

科学家们对于裹尸布上的化学成分没有达成一致意见,那么法医病理学专家能不能从裹尸布上的人像本身得出结论呢?在英国都灵裹尸布学会的请求之下,在暴力死亡方面有着丰富经验的詹姆斯·卡梅伦教授展示了他非凡的才华。

詹姆斯·卡梅伦教授根据仅有的几张照片,得出了令人大跌眼镜的一段推论:

“那个人像的面包特征表明他是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

他没有对死在十字架上的人与死于其他原因的人两者面部特征的区别做说明。

“在他的肩胛骨上有很深的擦伤的痕迹,这可以说明他的确被吊在十字架上。

对于裹尸布上的背面人像, 詹姆斯·卡梅伦教授是这样解释的。

“在他的身体上有被鞭笞的痕迹,这种痕迹与当时罗马人常使用的一种短鞭相吻合。

这种鞭子的鞭梢系着骨头或是金属铅制成的小球,打起人来特别的疼。

最后, 詹姆斯·卡梅伦教授总结道:“我认为这块裹尸布上的人像表明,他的主人死在十字架上,在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身体还是倍儿棒的(充满活力);因此,我们只能证明......都灵裹尸布可能是——但并不能证明他的确是——用来包裹耶稣基督入葬的那块布。

对于都灵裹尸布的法医学争论越来越激烈,争论双方都不断的提出各种“证据”,但这些“证据”都被对方否定。

最后,梵蒂冈在1988年作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允许科学家从裹尸布上取下一些很小的碎片,通过放射性谈技术来测定裹尸布的具体年代。

4、碳14测定一锤定音?

放射性碳年代测定技术要让我们这种门外汉解释清楚是很难的,但大致可以这么理解,那就是在测定一个物体中碳14的剩余量。

碳14是碳元素3种主要同位素之一,在地球上只占碳元素的百万分之一,它具有放射性,这种逐渐衰退的特点可以用来测定年代,这是芝加哥大学的威拉德·F·利比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获得了196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1988年4月21日,在都灵大主教巴莱斯特雷罗警惕的目光下,当然,现场还有一台摄像机在不间歇的监视着。

意大利显微分析家乔瓦尼·里基从裹尸布上剪下一片0.5英寸宽、3英寸长的布条。

这块布条当然远离中心的人像,也不是被烧焦的地方,更不是后来的修补之处。

乔瓦尼·里基把这片布条再次分割成邮票大小的样品,分别送到瑞士苏黎世、英国牛津和美国图森三个实验室,让每个实验室对这块样品做至少3次放射性碳年代测定。

三个实验室在裹尸布的相关方严密的监视下独立完成了实验,然而结论却出奇的一致:裹尸布上的布条是1260年至1390年生产的。

这个时间段与裹尸布首次出现在利瑞的时间完全吻合。

牛津实验室的科学家在大英博物馆举行记者招待会公布了他们的实验结果,宣称: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结果“提供了都灵裹尸布为中世纪产物的结论性证据”。

核物理学家哈里·戈夫则一针见血的说:“该裹尸布在耶稣基督的时代被织成的可能性为一千万亿分之一。

一千万亿分之一!一千万亿是个多大的数字?它就是在1后面跟着15个0,我数学是个渣,但我相信我数15个0还是不会出错的。

“裹尸族”们一下子傻了眼,他们几个世纪都未动摇的信念在瞬间化为了尘土。

但这些狂热分子没有轻言放弃,在缓过神之后,开始想方设法破坏试验结果的可信度。

他们或者歇斯底里的指控3个实验室在实验结果上作假,互相勾结共同策划了这一个“无神论阴谋”。

还有人声称实验用的样品实际上是从1534年修女们修补所用的衬布上剪下的,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差。

更有人说放射性碳年代测定的技术不可靠,所取样品受到了原生质的污染,影响了测定。

1996年德克萨斯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就是这么认为的。

不过,负责看管裹尸布的红衣主教乔瓦尼·萨尔达里尼把德克萨斯大学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否定了,他认为德克萨斯大学研究小组的样品来源可疑。

1988年,德克萨斯大学研究小组的负责人,微生物学家莱昂西奥·加尔萨·巴尔斯博士又杀了一个回马枪,他声称裹尸布上的红色块不是麦克龙所说的颜料,而是古代的血迹。

而且他还宣称“AB血型在犹太人中非常普遍”。

其实,AB血型并非普遍存在于犹太人身体中,而是一种“新”型的血型。

著名血清学家彼得·达达莫博士认为,这种AB血型很可能是公元4——7世纪由A型血的高加索人和B型血的蒙古人杂交而成。

但莱昂西奥·加尔萨·巴尔斯博士仍旧坚持不懈地试图证明裹尸布的真实性,不就他又声称在裹尸布上发现了一些在耶路撒冷非常普遍的橡树碎片。

一年之后,之前在裹尸布上所发现的花粉问题又一次被重提,来自以色列的两名专家——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植物学教授艾维诺阿姆·达宁博士和以色列文物局的花粉年代测定专家尤里巴鲁赫博士认为,花粉主要来自于一种在名叫蓟的植物。

在《圣经》中,它被描述为风滚草;“荆棘之冠”就是用它做的。

因此,这块裹尸布只可能来自近东。

自从裹尸布问世以来,它就变成了一棵摇钱树。

从源源不断地出现的有关这一主题的书籍和文章来看,如今其商业价值仍然不减当年。

比如说现在,我也在涉足这一主题,而且,我还不是基督的信徒。

如果是虔诚的信徒,我想我会对它更有兴趣。

如果裹尸布是假的,那么它又是如何被伪造的呢?直到现在,还没有人对这一问题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

因为,很难想象仅用6一块布紧压一具尸体就能产生如此完美的一个人像。

或者,他只可能是一种油画了?

又或者是一种黄铜拓印?

甚至还有人猜测:有人为伪造圣物,将一个人活生生的钉死在十字架上,是他的气息蒸发到这块布上形成这一人像?

也许,它只不过是一个极其偶然的巧合,造假者用几种变质的颜料结合在一起,在底片上产生了始料未及的神奇效果。

但我们不要忘记,当这块裹尸布在法国利瑞那个小教堂出现之后,就已经被梵蒂冈宣布为伪造品了,而且五百年之后,通过放射性谈测定实验得出了相同的结论。

都灵裹尸布受到了古往今来无数人的敬畏,其实,很多人觉得,受到敬畏的应该是那个裹尸布的制造者,他创造了一件如此精妙的伪制品,以至于一代又一代人被愚弄,你觉得呢?

@梵羲读书 和你一起多读书,读好书。

天主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天主教早在公元七世纪就已经传入中国,但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天主教产生的影响并不是很大,直到明朝才开始产生真正影响中国。

那么,天主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有什么呢?一起随小编来看看吧!谈到明朝传教士对中国文化的贡献这个问题人们马上就会想到他们带给中国的《万国坤舆全图》、自鸣钟、三棱镜、浑天仪等科学仪器。

当时来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大都是以数学家、历史家、天文家、艺术家、兼传教士的多重身份来到中国的。

他们在传播天主教教义的同时,也把当时西方发达的科学技术带给了中国,其中包括天文历法、数学、农田水利、矿学、建筑学、物理学、生物学、哲学、音乐、艺术等,从而给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化的发展以极大的推动力。

在数学方面,明朝着名科学家徐光启(官至宰相)积极向天主教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神父(时人称“利氏为海内博物通达之君子”)学习科学技术,他同利氏合译了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创中国几何学之始,我们今天几何学上所用的“点”、“钱”、“切线”、“弦”……等,大都是他们二人所创立。

徐光启还在利氏的帮助下编译了《测量法义》、《测量异同》、《勾股义》等。

天文历法方面,传教士因着先进的天文科学技术,被朝廷委托主持历局,修订历法,修造天文台,我们现在所使用的公历(阳历)就是从清朝传教所修订的100卷《崇祯历》开始的,它取代了当时陈旧的回回历,大统历。

可以说,传教士们使得当时仍相信“天圆地方”的中国天文历学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更新。

农田水利方面,徐光启与传教士熊三拔合译《泰西水法》,在天津等地试办水利及营田事,大大改进了我国农田水利建设,这为以农业为主的中国实是一功德之事。

农业方面,徐光启编着了我国古代着名的《农政全书》。

此书被称为我国“四大农书”之一。

文字工作方面,法国传教士张诚撰有《满文字典》,利玛窦撰《中意葡字典》、《中国文法》。

音乐方面,作为音乐家的传教士徐日升着《律品正义》、详记中国音乐和西方音乐,为中国西方音乐艺术的交流做出了贡献。

哲学方面,传教士傅泛际与明代科学家李之藻合译《寰宇诠》(讲学宇宙)、《明理探》,这是我国关于西方逻辑最早的译本,张诚译有满文《哲学原理》。

绘画、建筑、艺术方面,王致诚、郎世宁、艾启蒙等传教士,他们介绍西洋油画,其精湛的绘画艺术影响了中国后来的许多画家。

在圆明园的建筑中,他们也应皇帝之邀参与其事,从而产生了园内许多中西结合的艺术建筑。

这一切的一切,都推动了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

耶稣与佛教的关系

1、他们一个是东方的神,一个是西方的神,两者产生的时间完全不同,没有历史传承,也没有任何渊源。

2、一个是西方的基督,神的儿子,一个是佛教中的佛祖,至圣。

没有什么交集。

佛祖的出生年代较耶稣早了565年。

在佛祖涅槃486年后,耶稣圣者才出生。

3、基督教比佛教晚了差不多500多年,但目前的基督教徒认为应该从犹太教开始算,认为比佛教早。

两者都是各自宗教的最高精神所在。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都灵裹尸布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