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世界末日真的存在吗?若存在,存活下来的是人类还是病毒?

时间:2024-07-0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一位诺贝尔科学家曾说过:人类统治地球最大的威胁是病毒。

关于“人类终将灭亡”的话题,似乎大众都有执念,认为这是必将来临的灾难。

而在众多“毁灭论”中,除了资源匮乏和气候变化外,病毒论的支持者也非常多。

一说起病毒,每个人似乎都会不自觉往坏处想,似乎,病毒就是死亡和噩梦的开始。

究竟什么是病毒,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病毒,肉眼不可见的寄生微生物。

病毒是一种结构简单的微生物,一般来说,就是蛋白质包裹着遗传物质的非细胞生物。

本身并没有生命,只有寄生在宿主体内才能存活。

一旦病毒进入宿主,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就会接管正常的细胞机制来繁殖,继续感染,似有喧宾夺主的意味。

病毒感染对象非常广泛,人类、动物、植物,甚至是细菌!至于它感染后的威力有多大,小编相信,只要你身处现代社会,就会知道致命和传染是病毒的代名词。

病毒,只存在于我们周围吗?不,它无处不在。

世界之大,病毒无处不在,可见它们的数量何其多,多到数不清,光人体就有380万亿个病毒。

曾有一个实验,将4只水桶放置在西班牙内华达山脉的高山上,目的是收集天上掉落的病毒,经过统计后发现,每平方米的土地平均每一天都有8亿病毒从天而降。

科学家认为,病毒主要通过水浪翻涌传播到空气中,因此地域限制对于病毒来说是非常小的。

但也有科学家认为,病毒的起源也许是来自于大气层,甚至可能是外太空。

病毒的威力有多大?

简单举几个例子,就能一目了然。

2002年爆发的SARS事件,国人记忆深刻,从爆发到2003年5月18日截止,大陆地区患病4698名,死亡284名,康复1529名,由于人们对病毒了解不够,导致当时医务人员感染率超20%。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病毒,死亡率在50%-90%之间,最早发现于1976年埃博拉河区域,因此得名。

直到2016年12月23日,世界卫生组织才宣布有疫苗可高效防护这种病毒,2019年,美国生产的疫苗才获得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批准,成为首个批准的埃博拉疫苗。

这些病毒都有自己的生物安全等级:艾滋病3级、SARS3级,埃博拉病毒4级,等级越高越危险。

显然,恐怖致命的病毒还有很多。

病毒繁殖速度很快,容易发生突变。

很多人曾发现一个规律,很多病毒并非“天生”针对人类,而是从很多动物中传染而来。

以非典为例,经调查,在这场病毒灾难中,果子狸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还有我们常见的狂犬病,也是由于猫狗、蝙蝠、小浣熊等动物中传染给人类的,为何病毒可以跨物种感染?

这要从病毒遗传物质突变说起。

众所周知,病毒由于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完全依赖宿主细胞进行繁殖,繁殖速度甚至快过癌细胞的生长。

繁殖次数多了,发生“错误”的概率就大了,相应突变的概率也会增多。

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毒发生突变,增加了它们感染多个物种的可能性。

也就是说,有的病毒通常只可以感染人类或动物,但在其遗传物质发生突变后,它可能会“进化”出同时感染人类和动物的能力。

尽管如此,突变只是一种现象,并不总是有害的,我们今天看到如此多样的物种和丰富多彩的世界,突变功不可没。

这些病毒是如何从动物传染给人类?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身体接触。

据报道,北美第一例猪流感病例就发生农场主人身上;最近,在一些南亚国家也暴发了尼帕病毒,研究发现,在这些地区,大部分人都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猪或者其受污染的组织,而感染该病毒。

有些病毒以更加亲密的接触传染,比如咬一口就可能被传染的狂犬病毒,还有经过血液传播的艾滋病。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我们来说,很多病毒是从口而入的。

想想果子狸,再想想那些美味的生鲜,都是病毒侵入身体最直接的方式。

我们应该消灭所有的病毒吗?

对悲观主义者来说,认为世界末日不可避免,病毒也将是我们最大的敌人。

几乎所有的“丧尸”影视作品获得成功,就可以看出,人们很“认同”这个观点,创作者们不停地向大众“贩卖焦虑”,而且获得了成功。

但是有一点我们往往会忽略:没有病毒,我们或许无法生存。

科学家曾将一部分海水中的病毒过滤掉后发现,没有病毒的海水中,浮游生物停止了生长。

也就是说,病毒在感染侵蚀别的微生物时,会释放出营养物质,而这些物质恰巧是其他细菌的“食物”。

病毒和被病毒感染的生物体是全球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人类能到今天这个地位,病毒也是至关重要。

有研究认为,曾有一种古老病毒将遗传物质插入人类祖先的基因中,这段“被迫改编”的遗传物质,是我们现代神经系统中的一部分,没有它们,人类的智慧或许没有这么成功。

不仅如此,据科学统计,人类体内有40-80%的基因可能与病毒有关。

因此,对于病毒,我们既离不开它,又需要战胜它,真的是又爱又恨呀。

最后

病毒和人类的对峙,究竟谁会笑到最后,谁也无法得知。

也许我们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牵制发展,对于病毒最好的方法,就是未雨绸缪。

病毒多次爆发,也再次证明,世界需要担心的不仅仅是气候变化。

目前,我们正不断给病毒创造“优良环境”,污染、各种辐射泄露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而病毒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异。

人类的确握有智慧,但在“超级病毒”出现之前,是否能控制致命病毒至关重要,这场时间赛跑,人类是否能取得胜利,也很难说。

生肖里的动物

  本文转自:阳光报 ■安黎农历的年份,由十二只动物命名,并以这些动物,作为人的生肖——人出生马年就属马,出生鸡年就属鸡。

  世间的动物千千万,年份亦千千万,人为何从无数的动物里,仅挑选出有限的十二种,让其轮回坐庄呢?以我之揣度,原因不外乎有二:一是如果选出的动物过于纷乱芜杂,极易引起混淆,不利于人的铭记;二是并非所有的动物都外观淑雅,寓意吉祥。

那些看起来凶神恶煞的动物,注定要被排除在外。

  从某种角度上,人的生肖谱,近乎于人为动物张贴的“光荣榜”。

  然而,榜上有名,或榜上无名,体现的只是人的好恶,并不能完全反映动物界的实情。

以亲疏论英雄,以相貌定取舍,这等一以贯之的“偏心眼”,难免要影响到人对动物的遴选。

那些丑陋的、肮脏的、面目狰狞的、杀气腾腾的、贼头贼脑的动物,毫无疑问,要将其拒于大雅之堂的门外。

然而,却也不乏令人大跌眼镜的例外,比如猪、蛇和鼠等。

人对猪的态度颇为复杂,既嫌弃,又怜惜;既蔑视,又不舍。

嫌弃与蔑视的,是猪的又脏又懒,贪吃贪睡,以及脑子的简单愚钝;而怜惜与不舍的,则是其性格的敦厚温驯和骨肉的唇舌之香。

猪不造次,不好斗,不惹是生非,不犯上作乱,单这些“优点”,就足以让前怕老虎后怕狼的人高枕无忧了。

比之猪与人的亲近,蛇不但远离人的生活,而且声名狼藉。

“蛇鼠一窝”之类的成语,诠释的,正是蛇在人心目中的形象之不堪。

但人对蛇的非议,多来自臆测,颇有诽谤的嫌疑,并无多少事实依据予以佐证。

蛇仅仅因为躲于幽暗,潜于草丛,人便断定其居心叵测。

真实的情况则是,蛇从不主动发动攻击,唯有意识到自己身处险境,才不无被动地探出毒舌毒牙。

蛇的反咬一口,很像是退无可退地自卫之举。

况且,抽象意义上的蛇,早已沉淀为鱼龙混杂的中华传统文化中,一个不可或缺亦不可忽视的精神元素与形象符号。

在传统的叙述语境里,蛇不但不蓬头垢面,而且还流光溢彩。

蛇代表着聪颖,代表着机智,代表着妖娆,代表着婀娜,代表着妩媚,或者,蛇干脆就活化为女性千娇百媚的替身。

在诸多的神话故事里,美女与蛇相互缠绕,相互衍生,相互替换,相互隐喻,水乳交融,难解难分。

除文人雅士对蛇极尽阿谀之外,民间对蛇的高拔,更是玄乎得离谱。

在迷信极度猖獗的荒僻角落,人们坚信蛇就是神的物化——神正是依附于蛇,将自己的旨意传播扩散。

立足这等观念,民间盛传着有关蛇的种种奇闻,极尽夸张地渲染着蛇的神通广大与睚眦必报,以此来警告那些磨刀霍霍的狂妄之徒。

据说,蛇一旦溜进某户人家的屋前檐后,好言好语地将其劝离,方为上上之策;若有哪位莽夫悖逆古训,挥铲舞锨,置蛇于死地,必会招致神鬼共怒,从而为自己及家人预埋下隐患的伏笔。

  观览生肖,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有两种动物:一是鼠的“金榜题名”,一是驴的“名落孙山”。

鼠在人的眼里,形若小偷,狗苟蝇营,专事盗窃,既无堂堂之仪表,又无磊落之胸怀。

然而,鼠却堂而皇之地与虎龙比肩而立,混迹于榜单之列。

相比之下,驴却非常冤枉,论功劳,论苦劳,驴都不该遭此薄情相待。

牛耕地,驴亦耕地;牛拉车,驴亦拉车;牛从不驮运,驴却要负重远行,跋涉于千山万壑,劳顿于春秋冬夏。

驴流汗最多,挨鞭子也最多,却从不落好,甚至难以获得人的正眼相待。

人世间根深蒂固的偏见与势利,天地间冥顽不化的不公与不义,在驴的身上得以淋漓尽致地诠释——好在驴性情豁达,心地纯善,只求问心无愧,不求绫罗满身。

十二生肖属相民间又叫“十二缺”,分别缺什么及其寓意又是什么?

#我在岛屿读书# ♥十二生肖又叫“十二缺” “十二生肖叫十二缺”的说法,是对十二生肖中每个动物特性的一种富有深意的解读。

以下是一些关于为何将十二生肖称为“十二缺”的观点: ♡体现不完美与平衡 ♢在中国文化中,有“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念,认为完美常常伴随着缺憾。

十二生肖中的每一种动物都象征着不同的特质和属性,也各自存在着缺陷。

这暗示着世间万物都有其不完美的一面,而正是这种不完美构成了世界的多样性和平衡。

♡反映性格特点与互补性 ♢十二生肖中的每个动物都被赋予了独特的性格特点,这些特点中既包含优点也存在缺点。

人们在了解十二生肖的“缺”时,可以反思自身性格中的不足,并通过与其他生肖所代表的特质相互补充,来达到更好的自我发展。

♡蕴含寓意与象征意义 ♢从传统信仰来看,十二生肖及其“缺”的寓意是对这些寓意和象征意义的提炼和概括。

♡具有文化传承与创新价值 ♢这一说法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不断深化,“十二缺”的解读也为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同时也启示人们在现代社会中如何理解和应用这些传统智慧。

综上所述,十二生肖被称为“十二缺”的原因涉及多个方面。

它不仅揭示了十二生肖所象征的动物各自的不完美,还反映了中国人对于世界、人生和命运的独特理解。

同时,这一说法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深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和应对生活中各种挑战和困境的方法。

♥十二生肖分别缺什么? 十二生肖又被称为“十二缺”,源于古人对每种生肖动物生理特征或象征意义的观察。

古人认为它们各自存在某种“缺陷”,并以此隐喻人的性格或命运中的不足。

以下是十二生肖对应“缺”什么及其寓意: ♡鼠无脑 鼠虽机敏,但古人认为其“鼠目寸光”,缺乏长远规划能力。

民间常用“撂爪就忘”形容属鼠者记性差,只顾眼前利益。

♡牛无牙 牛作为反刍动物没有上牙,需反复咀嚼食物,象征属牛者踏实勤恳,但可能因固执而难以灵活变通。

♡虎无颈 老虎的脖子粗短,无法回头,暗喻属虎者勇猛果敢却容易忽视潜在风险,需学会适时自省。

♡兔无唇 兔子的三瓣嘴被视作“缺唇”,象征属兔者敏感温和,但可能因过度在意他人看法而缺乏自信。

♡龙无耳 传说中龙无耳(“聋”字即由“龙”加“耳”构成),寓意属龙者虽具领导力,但需学会倾听他人意见。

♡蛇无足 蛇无脚的特点对应“画蛇添足”的典故,象征属蛇者依赖直觉,需平衡感性与理性。

♡马无趾 马蹄不分瓣,象征属马者志向远大却可能忽视细节,需在行动中兼顾全局与局部。

♡羊无神 羊的眼睛呆滞无神,体现属羊者温和包容,但可能因被动错失良机,需更主动争取机会。

♡猴无腮 猴子因“尖嘴猴腮”被指缺乏面部丰润感,暗喻属猴者机灵好动,但需培养专注力。

♡鸡无肾 鸡的排泄系统特殊(尿液与粪便混合排出),象征属鸡者勤奋但可能忽视健康管理。

♡狗无味 狗的味觉迟钝,依靠嗅觉生存,寓意属狗者忠诚可靠,但需避免过度依赖直觉。

♡猪无寿 猪因常被宰杀而寿命短暂,象征属猪者乐天豁达,但需加强长远规划意识。

“十二缺”并非否定生肖的寓意,而是通过动物的自然特征映射人性的复杂。

古人借此提醒人们正视自身不足,扬长避短,实现自我完善。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