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到底是完好无损还是只剩一个空壳子近代考古揭露了真相

时间:2023-07-25网络作者:小白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

当他13岁刚刚登上王位时的秦王政元年(前247年),陵园营建工程就随之开始了,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历时39年

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少府令章邯监工。

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根据考古考察,陵园分内城和外城两部分。

内、外城之间有葬马坑、珍禽异兽坑、陶佣坑;陵外有马厩坑、人殉坑、刑徒坑、修陵人员墓葬400多个,范围广及56.25平方千米。

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中出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

1962年,对秦始皇陵园第一次全面的考古勘察,考古人员绘制出了陵园第一张平面布局图,经探测,陵园范围有56.25平方千米,相当于近78个故宫,引起全球考古界轰动。

但历朝历代的人都知道,秦始皇陵中珍宝无数,于是从秦朝末年的项羽开始,一直到近代民国初年,秦始皇陵惨遭盗墓贼无数次光顾。

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大规模盗掘秦始皇陵的行为大概就有10次左右。

秦子婴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

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先是诛杀了已经投降了的秦三世子婴及其众多秦国元老和贵族,而后又一把大火焚烧了咸阳宫与阿房宫。

紧接着项羽率领军队打开了这座宏达的陵墓,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将地宫中的珍宝全部运出,当时,参与破坏和搬运的人数共计30万,如此多的人历时一个月有余仍未完全将陵墓中的珍宝搬完,可见其埋藏的珍宝之多。

最后项羽干脆一把大火,将剩下的搬不完的东西全部给烧了,大火持续数天才熄灭,这是历史上秦始皇陵遭遇的第一次也是破坏力最强的劫难了。

刘邦击败项羽后,定都长安,建立西汉。

为了笼络天下人心,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着令20户人家住在秦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

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都下令保护。

但即使如此,秦陵也未得安稳。

《汉书·刘向传》记载,有一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结果有一只羊掉入地洞中,小孩子打着火把到地洞中去寻找,不料竟然走进了秦陵地宫,引发大火,将秦始皇的棺椁烧掉了 。

对《汉书》所记,《水经注·渭水》也作了补充: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

传说,这场大火导致周围数十里的地面因墓中陪葬坑墓被烧塌而下陷数米。

秦始皇陵历经了这数次劫难,地上建筑尽数被毁,地宫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

如今的考古发现均证明了一部分史料记载的真实性。

所发掘的始皇陵陪葬坑墓等,大部分都有被烧及被盗的痕迹。

新莽末年,赤眉军盗掘秦始皇陵,将发掘出的葬具、铜椁熔化掉,以取铜材。

魏晋时期,后赵统治者石虎又盗掘秦陵。

唐代末年,黄巢攻入关中,秦始皇陵又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破坏。

黄巢盗秦陵一事历代都有传说,明人都穆《骊山记》云:始皇陵内城周五里,旧有四门,外城周二十里,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邱并峙,人日:此南门也。

右门石枢犹露土中,陵高可四丈,项羽、黄巢皆尝发之。

老人云:始皇葬山中,此特其虚冢耳。

都穆《骊山记》中所记黄巢盗秦陵的事情,在新、旧《唐书》均不见记载,所以,又有不少学者对其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五代时,军阀温韬以筹军饷为名,再次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

清光绪年间,秦陵又一次被盗墓贼光顾。

当地官府获悉后立即派人赶来调查,发现盗洞后将洞口用实物封死不留痕迹,严加看护,防止再次被盗。

但这样重大的事情,地方志却没有记载,所以可能是现代版本的牧羊人寻羊烧之。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在陕军阀又一次挖掘秦陵。

刘镇华是河南军阀,发迹于1912年至1928年的北洋政府时期。

民国十五年(1926年),刘镇华率十万镇嵩军由豫西进入关中,将杨虎城、李虎臣二部围困于西安城长达8个月之久,城内饿死和战死的军民有好几万人,时称二虎守长安。

刘镇华盗秦陵就发生在其主政陕西期间,并且,被其盗掘的并不仅仅是一座秦陵。

除刘镇华外,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孙连仲,也曾在秦陵上挖战壕。

知情人后来称,孙连仲是暗渡陈仓,装模作样,实际是在盗陵。

那么,秦始皇陵的地下宫殿是否真的被盗了呢?尚未向世人展开的秦始皇陵,如果真的像历史上记载的一样,那它现在岂不就是一座空壳?

1980年,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帝陵封土西侧约20米的一座陪葬坑内,发掘出土了两乘大型彩绘铜车马,这组彩绘铜车马高车和安车,是20世纪考古史上发现的结构最复杂、形体最大的古代青铜器。

其中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总重约1.061吨。

二号车通长317厘米、通高106厘米,总重量为1.241吨 。

它重现了秦始皇铜车马銮驾出巡的真实面貌,被誉为青铜之冠

从秦始皇陵铜车马的出土位置来看,其位于封土下的地宫西墓道耳室里。

如果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屡遭火焚和洗劫,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才对。

以铜车马如此的体量和贵重,不可能为盗墓者所忽略。

如今,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宫墙还用砖包砌起来,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

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这两个盗洞均远离地宫,尚未进入秦始皇陵地宫之内。

至于封土层,除当年国民党军队留下的几个战壕外基本完整。

考古工作者还用先进的仪器探测到地下确有大量的水银和金属存,这一事实更是秦陵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

由上述理由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

随着最新科技手段的运用,地宫是否被盗掘和焚毁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

多年来,在是否发掘秦始皇陵问题上争论不断,同意发掘的人列举出诸多好处,但具体主张却陷入了认识的误区。

首先,国家文物局早就有明确规定——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墓,这是必须坚定不移执行的既定政策。

其二,秦始皇帝陵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仅发现的陪葬坑就有180多个,这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考古任务,每项考古科研成果都将增加对秦始皇陵的认知程度。

其三,秦始皇帝陵的保护与发掘是一项循序渐进的考古科学大工程,在对局部或外围尚且认识不足,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担当的情况下,任何对地宫的念头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就考古而言,任何一种对地下文物的挖掘,都不可避免地造成对文物某种程度的破坏或损害。

所以,进行的大多是抢救性发掘,比如因施工、被盗等人为因素或自然灾害使文物遭到破坏,必须进行抢救性发掘以保护文物。

因为文物在地下埋藏数百年、数千年,其内部已经形成了平衡状态。

一旦挖掘,这种平衡就被打破,就会造成对文物损害。

不仅不能主动发掘帝王陵,即使别的地下遗存,只要条件允许,可以勘探、可以试掘,但除非必须,一般也不会主动发掘的。

特别是对陵墓最关键的部位,比如墓室,迄今的考古收获,还不足以解释墓室的情景,它的基本形式、结构、布局,连基本的解释都无法形成体系。

在文物保护技术还不足以担当的情况下,任何挖掘地宫的念头都是违背科学精神的,都是一厢情愿的空想。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