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秘鲁首都利马自然历史博物馆,在3月17日对外展出了一件距今3600万年的古生物化石遗骸。
相关研究团队负责人表示:这具化石遗骸所属的生物叫做龙王鲸,是在去年年底(年),在首都利马以南的奥库卡赫沙漠挖掘出来的,其头骨保存度非常好,世界上还没有发现其它类似程度的标本,所以这一发现非常重要,比如可以帮助我们重建秘鲁海的历史。
从上面的图像我们也可以看出,这种生物的牙齿非常锐利,而且整颗头骨的长度足足有一米二,研究人员表示其生前整个身长大约在17米左右,结合体型和牙齿,龙王鲸这种古老的海洋掠食者,很可能是处于食物链顶端的物种。
龙王鲸是什么?与真龙有关?
如果问你看到上面这幅图的第一眼你会联想到什么?我估计很多朋友会以为是一条巨型蟒蛇,毕竟这血盆大口以及细细长长的身躯真的很像啊(这么说的话,从骨架上看,也确实与我们神话里的龙有些相似)。
但实际上它是一条鲸鱼!从下面的复原图我们可以看出:龙王鲸的身躯非常细长(一般体长在15到18米之间,体重8到18吨),同时还拥有尾鳍,专家猜测可能还有背鳍(所以不是所有复原图都画了背鳍),与之相配的则是一颗尖窄的头部,满嘴锐利的牙齿。
说实话,这体格和牙齿,一看就是不好惹的样子(事实正是如此,2010年在埃及出土的龙王鲸化石中发现了多留顿鲸的头骨,上面布满了咬痕,研究人员根据损伤程度,推算出龙王鲸的咬合力可以摧毁一颗1.6吨以上的生物头颅)。
然而如此凶猛的掠食者,却有着一对异常短小的后肢(仔细看上图),相比于十几米的身长,后肢长度竟只有几十厘米而已,古生物学家认为这反而成了一个鲸类从陆地生物逐步演化为水生生物的证据。
事实上,6500万年一颗直径约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进而导致地球生态系统崩溃,最终在这场灾难及其后续影响下,地球上约有3/4的物种灭绝,其中就包括已经称霸地球一亿多年的恐龙。
之后陆地上的哺乳动物开始繁荣发展,其中就包括鲸类的祖先,最终在环境的影响下,开始往海洋生活,经过上千万年的演化,最终鲸类完全在海洋里安了家。
而龙王鲸的存在时间就在4000万年前到3600万年前之间。
由此可见,龙王鲸就是一条实实在在的远古鲸鱼,和咱们神话中的龙毫无关联。
为何带龙王”二字?
既然是鲸鱼,那怎么起名带龙王”呢?原因就出在当初发现龙王鲸化石的时候。
实际上龙王鲸化石最早是19世纪在美国的路易斯安纳州与阿拉巴马州发现的,不过当地的群众可没有什么保护意识,看着这些庞大的骨骼化石,有些人干脆拉回家当作家具原料,直到有一位鉴赏家发现了此事,很是心疼这些美丽”化石被白白遭践,于是想办法将一些龙王鲸的化石送到了美国哲学会保存(不要感到意外,咋送到哲学会了?其实美国哲学会在美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英国皇家学会在英国的地位一样)。
之后这具化石遗骸被当时的古生物学家和解剖学专家理察德·哈伦(Richard Harlan)研究,哈伦认为,从已有的骨骼化石出发,这种生物应该是大型爬虫类生物,并且为其取名蜥王龙”,或者叫帝王蜥蜴”(Basilosaurus)。
可能有朋友会感到奇怪,为什么要和蜥蜴扯上关系呢?
实际上我们还需要知道一个情况,那就是19世纪早期正是人类发现恐龙的时候,其中英国人吉迪恩·曼特尔在苏塞克斯意外发现了一些巨大的牙齿化石,于是便将拥有这些牙齿的古生物描绘成蜥蜴的形态(区别就是这些蜥蜴的体积都非常巨大,实际上吉迪恩·曼特尔当时发现的是禽龙遗骸)。
而当时的科学界对恐龙样貌的普遍认知就是巨型蜥蜴的模样(这也就不难理解哈伦为何要将龙王鲸描述成一只大蜥蜴了)。
直到英国另一位著名的古生物学家理查德·欧文(Richard Owen)出现,恐龙(dinosaur)一词就是他起的,虽然源自希腊语,意思是可怕的蜥蜴,但他认为,越来越多的化石研究指明,恐龙的形态不仅仅是蜥蜴的样子。
而正是这位理查德·欧文,他也推翻了哈伦对龙王鲸是大蜥蜴的结论,通过对头骨、牙齿、肋骨以及四肢化石的研究,认为这种生物根本不像爬虫类,而是很像鲸类,是哺乳动物,并为其取名械齿鲸”。
但由于Basilosaurus这个名字早已提出并使用,因而没法更改(就像窃蛋龙这个倒霉蛋一样,人家哪里偷蛋了?可惜名字还是改不了),所以这个词在中文翻译过来时,就变通了一下,结合了欧文提出的械齿鲸”一词,称其为龙王鲸”。
世界上真有龙存在吗?
说了这么多,我们不免感到好奇,那么古人嘴里说的龙到底存在不存在呢?(你看咱们的十二生肖,里面就龙没见过,其余十一个都是现实存在的,那为啥平白无故的加条龙进去呢)
谈到这个问题,立马想到了前两年我在问答上回答过的一个问题,如下图
说日本瑞龙寺里有一个真龙标本(据说是清朝渔民发现,被日本人买走的),为什么不去鉴定一下,看看到底是不是真龙。
其实答案很简单,这条龙肯定是假的,都是心知肚明的事情,就像让你去证明这个世界上到底有没有上帝一样。
对了,寺里还有人鱼和河童的标本
因此神话里的那种能够吞云吐雾、翱翔云端的真龙,肯定是不存在的,因为这已经完全违背最基本的物理定律了,不然的话,人类这数百年来的科学发展就完全是在阻碍咱们修仙啦。
。
。
。
② 三奇六仪的飞步规律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乙 丙 丁 ③ 六甲飞步规律 甲子 甲戌 甲申 甲午 甲辰 甲寅 ④ 六甲与六仪的隐遁规律 甲子戊 甲戌己 甲申庚 甲午辛 甲辰壬 甲寅癸 换句话说 六甲的飞步就是六十甲子飞步的旬首落宫情况,三奇六仪就是就是六十 甲子飞步中各宫最后一位干支的天干。
把图简化一下(阳遁):坤二宫兑七宫乾六宫 坎一宫疑问:六十甲子和三奇六仪到底是不是一个层次的东西还需商榷啊下面是透玄网友观点:上面两图称为“阳遁地盘图”和“阴遁地盘图”实欠妥,应为“阳遁一局60甲子分布九宫图”和“阴遁九局60甲子分布九宫图”,所谓的“遁甲”中的“隐”一词,乃是有其针对性而言,奇门遁甲中地盘九宫的60甲子的“隐”,乃是隐于地盘的三奇六仪之下,上面所提及的“阴阳两遁,甲子隐于戊午,甲戌隐于己未,甲申隐于庚申,甲午隐于辛酉,甲辰隐于壬戌,甲寅隐于癸亥。
均以混天六十甲子在九宫分宫的最后一位天干,飞宫游遁”以愚浅见以为,“隐”当是参照于另一层或是另一级的对象而言,上面两个图中,九宫中的60甲子都是同样的一类属性,它们是60浑天甲子气的顺逆流行,对于60个干支来说,它们之间是等同的、流行的属性,它们只能相对与上一级的三奇六仪而“隐”,不能相互的“隐”,甲子隐于戊午之下,那么戊午又隐于什么呢?莫非互相隐于甲子?此外,为什么是隐于“九宫分宫的最后一位天干”,其六甲的最后一旬有何特殊性?按照上面的说法,也就是说六甲旬中的甲子至癸丑50个干支是隐于甲寅旬中九干之下,而非地盘的三奇六仪之下。
这样说来,60甲子中的乙卯一定是隐于乙下,丙辰一定是隐于丙下,丁巳一定是隐于丁下,戊午一定是隐于戊下,己未一定隐于己下,庚申一定隐于庚下,辛酉一定隐于辛下,壬戌一定隐于壬下,癸亥一定隐于癸下。
等于是甲寅旬中九组干支是隐于自身之下。
奇门的“隐”当是潜藏、隐遁之意,这样的“隐”则是自我隐形了。
这一点不知诸位发现没有,我想如果是这样呆板的话,那奇门遁甲也就毫无“隐”“遁”之意义所在。
而据吾所知晓之遁甲,应是60甲子隐遁于地盘三奇六仪之下,绝非60甲子之间相互隐藏,而甲寅旬中自乙卯至癸亥,由于地盘三奇六仪的顺逆不同,它们隐遁之说是相对于地盘三奇六仪而言的,其中乙卯是隐于地盘丁奇之下,丁巳是隐于地盘乙奇之下,而戊午至癸亥也是隐于地盘的六仪之下,而绝非干支隐于自身天干之下。
地盘三奇六仪才是隐藏六十甲子的根本道具,没有这层道具,何来隐之说? 我所见过的多种活盘、飞盘奇门遁甲,在谈到遁甲的问题时,都是将60甲子遁藏于地盘九宫的三奇六仪之下(不是60甲子的某些天干),而三奇六仪都是一顺一逆飞布的。
例如陶真人的飞盘,也是这样。
只有舍弃的地盘九宫中一顺一逆的三奇六仪,将60甲子排布九宫,而将最后一旬乙卯至癸亥的落宫天干强指为地盘三奇六仪,这样才会得出三奇六仪皆顺排的结论来。
但是六甲旬中,为什么甲寅旬中的九干可以作为地盘奇仪遁藏其它51个干支,而甲子至甲午旬中的天干为和不能作为地盘三奇六仪遁藏其它干支呢?甲寅旬的特殊性缘何?三奇的特殊性如何区别于六仪体现出来?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