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肖

成都街边一辆百万宝马停了两个多月,欠费近2000元!市民:有几分蹊跷!车主:搞忘取车了

时间:2024-11-27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一辆渝B牌照宝马6系轿车,停放在街边临时占道停车场已两个月多了,却无人问津,有几分蹊跷。

近日,成都市民刘先生向红星新闻反映,他前几日因工作经过正通顺街时,无意间发现路边一辆车的车身上落了许多树叶,车窗前还贴有一张A4纸。

他好奇地凑上前一看,原来是一张成都临时占道停车场的欠费催缴通知书,“欠费1503元”。

“到底是谁停车费都花了那么多钱?”他翻看着车窗前放置的多张停车凭证发现,该车至少在9月20日就已经停到这里了。

停了两个月,宝马车身上有灰尘和落叶

在刘先生看来,车子一般都不会在收费停车场停两个月之久,“要么是出差,要么是出现什么变故。

”如果是出差,也会让朋友或家人来处理……刘先生越想越不对劲,他越来越怀疑车主是因为有突发情况,导致无法回来取车。

他有些担心车主的安全,所以希望尽快把事情弄清楚。

11月25日,红星新闻记者来到正通顺街,街边是由成都交投智慧停车产业发展有限公司设置的临时占道停车场,根据停车收费员的指引,红星新闻记者看到了刘先生所指的车辆,这是一辆黄色的宝马650I轿车,是一款进口车,原产地为德国,市场参考价为140多万人民币。

由于停放时间较久,车身布满了灰尘,还散落了许多树叶。

在车辆前挡风玻璃处,有停车员放置的十多张停车凭证,以及上述欠费催缴通知书。

车窗前贴有欠费催缴通知书

据收费员介绍,这辆车已经停了很久了,“一般车最多停放一两天,它停了一两个月,我还从来没见到过。

”而这里属于市中心,停车费起价10元/小时,首小时后每半小时3元,“还挺贵的。

”看着车主迟迟未取车,高达1500多的停车费也一直累计着,“现在可能有近2000块了,也联系不上车主”,她不免有些担心。

无奈之下,公司才于11月18日放置了催缴通知书,希望车主能尽快来取车。

刘先生拍摄的缴费单显示,车辆入场时间至少为9月19日

辗转多方,红星新闻记者在25日下午联系上车主苟先生。

他表示,这辆车原价120多万元,他在成渝两地从事美发行业,所以经常往返于成都重庆之间,在成都的店就位于春熙路附近。

9月中下旬的一个晚上,由于要赶回重庆办事,他就把车放在离店不远的正通顺街上。

由于自己有两辆车,所以回到重庆后,也一直没记起来取这辆车。

他说自己并不知道当时所停的位置是收费的停车位,对于近2000元的高昂停车费,他表示很无奈,“能怎么处理?只有喊我朋友赶紧去帮忙开走一下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蛇年说蛇|研究蛇类是啥体验?属蛇的他这样说……

封面新闻记者 谭羽清 图片由被访者提供 蛇,这一古老而神秘的爬行动物,其冰冷的身躯、锋利的牙齿以及可能携带的毒液,让许多人会不由自主地感到畏惧。

但是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不仅喜欢蛇,还热衷于深入探索蛇类鲜为人知的秘密。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成都生物所)蛇类多样性保护与利用创新团队中的年轻成员,2024级硕士研究生周圣博就是其中的一位。

恰巧生肖为蛇的他今年才满24岁,但他和蛇类打交道的经验却颇为丰富。

周圣博在野外拍摄剧毒的蛇岛蝮 为何要选择研究蛇?这类研究要做啥?蛇类又具有怎样的科研价值?在近日的采访中,周圣博与封面新闻记者分享了他与蛇的二三事。

成长路上 他一直“与蛇相伴” 周圣博自幼对蛇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他的成长路上,也一直“与蛇相伴”。

儿时百科全书上的蛇,为他的内心埋下了“爱蛇”的种子,“蛇类有着非常丰富的物种多样性、千姿百态的形态变化;和其他绝大多数动物不一样,它们没有四肢、身体细长,是‘冷血’的变温动物,部分类群还有着特异的毒液,这些特点都深深吸引着我。

”百科全书上留下的科学谜题,让他萌生了长大成为蛇类科研工作者,亲自解谜的想法。

小学四年级时,周圣博拥有了第一条宠物蛇,“当时花了400元钱,是因为取得了不错的期末成绩,母亲奖励给我的。

”当时还是孩子的他,却把小蛇照顾得很好,让它从几十厘米长,成功长到了一米有余,并在几年前寿终正寝,“它也生过病,得过肠胃炎。

当时我就在网上、在书里探寻治疗它的方法,它也非常争气,逐渐好转了过来。

” 到了初中,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一场研学活动里,周圣博第一次见到了野生蛇类。

他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条白条锦蛇,当时他并没有因为初次在野外遇见蛇而害怕,而是兴奋又激动,“当我真正在野外见到它的时候,就觉得好像和一个相识多年的老朋友见面了一样,觉得非常神奇。

”而这场经历,也让他再次坚定了未来要进入生物学科研领域的梦想。

周圣博在野外采集中国钝头蛇(专业动作,请勿模仿) 高考时,他如愿考入了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生物科学专业,有了更多接触蛇类的机会。

其间,他曾经为了给一条毒蛇拍摄生态照片,被其咬伤,经历了短暂休克,手臂肿成“猪蹄”的可怕遭遇,但这并没有影响他对蛇的喜爱。

采访中,他还自豪地表示,当时拍摄的那张照片已经成功刊登在了蛇类相关的科普图鉴上。

随着阅历的增加,周圣博考入成都生物所后在导师的指导下最终选择了蛇类天然产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方向,他也开始思考研究蛇类天然产物相关工作的意义,“在我看来,蛇类天然产物有较好的开发可能和应用前景,这类研究或许可以更直接地造福人类。

” 研究蛇类要做啥? 虽然相比蛇类科研界的前辈们,周圣博的资历尚浅,但他也已然经历了许多研究蛇类的“必修课”。

据介绍,他的蛇类研究工作大致可以划分为野外采样和实验室研究两部分。

采集标本是蛇类研究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因此他们经常前往野外“找蛇”。

此过程往往在夜间进行,“很多蛇昼伏夜出,所以采集标本时,我们也得与之作息一致,白天睡觉,晚上开始工作。

” 周圣博在野外采集赤链蛇(专业动作,请勿模仿) 除了一边摸黑寻找“研究对象”一边警惕毒蛇,他们还需负重前行,带着沉重的专业相机以及几十斤的液氮罐,以便随时记录下高质量的图片资料、保存好收集到的生物样品,可谓不仅得胆大心细,也需要有个好体力。

回到实验室,虽然不用再“荒野探险”,但要做的工作也不比野外轻松。

“想做一些具有开创性的工作也并不容易,有时一个实验可能需要经过很多天的摸索,才能尝试出最合适的方法。

比如说分离纯化一些前人没有研究过的化合物,过程虽然艰辛,但真正拿到目标化合物的那一刻,内心的喜悦也是无法掩饰的。

” 周圣博表示,因为他的研究方向为蛇类天然产物资源开发与利用,所以有许多“湿实验”需要手动完成,泡在实验室便成了常态。

湿实验,即指在实验室中进行液体和生物样本处理的实验,通常涉及使用化学试剂和实验室设备进行实际操作。

此外,在实验室中,也不总是单调地操作仪器设备,还有“抓蛇取毒”这样的紧张工作,“第一次取蛇毒,我记得是取了一条尖吻蝮蛇,那是一种体型很大、毒性很强的血循毒蛇。

”周圣博回忆,虽然当时团队内4人合作成功取到了毒液,但取完后大家都已经满头大汗。

但不论在野外还是在实验室,周圣博都充满了热情:“在野外能见到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蛇类,会让我觉得非常开心。

实验工作也很有意思,并不枯燥。

因为我知道,只有将实验做好,才可能产出令人满意的成果。

” 蛇类天然产物价值多 那么,蛇类具有怎样的价值,能吸引科研工作者们对其不断探索? 周圣博以他的研究方向——蛇类天然产物资源开发与利用进行了介绍,“从前大家主要研究植物来源的天然产物,对动物源的天然产物研究较少,但其实蛇类的毒液等天然产物是结构多样性丰富的资源宝库,有很好的应用价值,未来可能用于药物开发方面的工作。

” 他提到,降压药“卡托普利”就是由南美蝮蛇的毒液改造而来。

该药物是FDA批准的第一个毒液来源的药物,也是世界上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类降压药,为无数高血压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除了在高血压治疗方面的应用,蛇毒中的其他成分也展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应用前景。

某些蛇毒蛋白可以阻断血小板聚集,从而阻止纤维蛋白原结合的解整合素,进而治疗心绞痛。

还有研究发现,一些蛇毒蛋白具有抗癌、抗炎症的作用,为癌症和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外,某些血液型毒蛇的蛇毒蛋白成分具有抗凝血的作用,意味着通过分离和改造这类蛇毒,人们或许能够找到解决血栓问题的新途径。

而且蛇类天然产物中还包括一些小分子化合物,它们对部分代谢性疾病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治疗作用。

成都警方通报“外卖员与小区物业人员发生肢体冲突”:3人受伤

中新网11月29日电 据“成都天府公安”微信公众号消息,2024年11月28日10时26分,四川省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接群众报警称,隆祥街有人打架。

接警后,民警迅速到场处置,将涉事双方带回派出所开展调查,3名伤者被及时送医治疗,伤情均轻微。

经查,某外卖平台部分外卖员因参加公司早会,遂将电动自行车停放在某小区大门外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上,该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因停车秩序问题与外卖员发生口角,进而引发肢体冲突,造成一名物业工作人员和两名外卖员受伤。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将根据调查情况依法处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