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岁时考中秀才,被村里人称为神童,十四岁入府学读书,十七岁时离开府学,师从处州府录事郑元善。
二十三岁时赴京会试,考中进士。
三年后,任职江西高安县丞五年,这五年内刘伯温体恤民情,不畏强权,深得当地民心,但同时也得罪了当地豪强。
1343年,因元朝官场腐败,辞官回家。
后与好友欧阳苏隐居丹徒。
1352年,又被朝廷任命为浙江省元帅府都事,平定盗贼,后因对盗贼的处理方式不满,一怒之下再次辞官。
1360年,被朱元璋请到南京,做了谋臣,首先,刘伯温针对时势,提出避免两线作战,逐个击破的建议,朱元璋采纳了,最终成功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等势力。
后又提出脱离小明王自立势力,并以“大明”为国号招揽义师。
为朱称帝赢得了政治、军事上的基础。
1367年,朱元璋任命刘伯温为太史。
1368年,朱元璋称帝,授其为御史中丞兼太史令,后又上奏,请求设立军卫法,整肃纲纪。
1370年,朱元璋大封功臣,刘伯温被封为诚意伯。
以刘伯温的功绩来看,确应有更高的封赏,但首先,明朝有“凡爵非社稷军功不得封”。
其次,朱元璋曾在称帝后多次想要给刘伯温进爵,但都被刘伯温推辞了。
所以最后才有了这么一个大名鼎鼎的伯爵之首刘伯温。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