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1986年“华航事件”纪念封

时间:2024-05-14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1986年“华航事件”纪念封

1986年5月3日下午3时10分,一架由客机改装而来的波音747大型运输机,满载着热带水果降落在了广州白云机场。

这并非计划中的航班,这架波音机身上赫然写着的“中华航空公司”,标志着它来自台湾。

这架机号为B-198的波音747机长是王锡爵,他驾机从新加坡起飞,暂停香港后返回台湾,当该机飞临我国空管领域内时,王锡爵主动与广州白云机场取得联系,改变航道,带着副驾驶董广兴、机械师邱明志,转飞广州降落。

这就是当时震动两岸的“华航事件”。

有关“华航事件”具体过程,大家可以自己查阅资料,详细了解。

从上世纪60-80年代,不断发生台湾飞行员飞往大陆的事件。

从最早的徐延泽到李大维、黄植诚,直到“华航事件”的王锡爵,发展到了一个高峰。

这些飞行员目的,也很简单,因长期两岸隔绝,盼望与家人团聚。

1949年以来,台湾奉行“三不政策”,即“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

在这个框架下面,两岸无法进行任何交流。

从以往开飞机投诚,人、机是无条件归入对方,不存在“谈判”和“归回”问题。

但这次大陆方面与以往不同,没有利用这次事件做政治宣传,但却希望利用这个机会,进行两岸接触,并借此打破“三不政策”的僵局,以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因此是冷静、平和、主动。

同时大陆这次事件与以往不同。

华航公司当时仅有两架波音747货机,王锡爵这架是刚在1980年以6000万美元购入,再加上机上货物,绝对是无法承受的损失。

还有华航公司本身的损失还在其次,事件在台湾引发的轩然大波要远超经济层面。

因此,大陆随即以民航局名义多次致电华航,愿意主动交还,邀请对方来人协商。

还明确表示,如果对方觉得不便,可以提出他们认为方便的地方来商谈。

后来经过历时20天,四轮谈判,终于在5月23日上午10时48分,华航货机从广州飞抵香港,两名不愿意留在大陆,同时移交给台方。

“华航事件”的意义绝不止事件本身,通过事件的处理,两岸进行了直接接触,也就意味着国民党长期坚持的“三不政策”开始瓦解,30多年来,台湾与大陆首次民间公开谈判,最后在同一文件上签署文字。

仅此一点就足以载入史册。

事实果然如此,“华航事件”点燃了台湾民众回归故土的激情第二年,数万老兵发起返乡探亲运动;在母亲节上,上万老兵又举行集会,合唱起《母亲你在何方》,整个集会哭声一片,令人动容。

特别事件的中心人物,蒋介石、蒋经国亲自培养这位“天之骄子”王锡爵,归到大陆,让蒋经国彻底“破防”。

让他看到长期隔绝造成的骨肉分离,带来的后果。

因此,1987年10月15日,蒋经国终于宣布开放探亲,向两岸“三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在“华航事件”谈判过程中,有一个重要的细节,台方一直要求大陆归回王锡爵,但大陆始终没有同意,甚至进入“僵局”。

难道台湾就缺一个飞行员吗?不是,王锡爵在台湾是一个有特殊身份的人,他不是一个普通飞行员。

王锡爵,四川遂宁人,1949年刚刚18岁被国民党裹挟随校前往台湾。

1951年毕业后加入空军服役,1967年退役后进入中华航空公司任飞行员。

在空军服役期间,王锡爵获得了公派前往美国学习的机会。

留学归来后,王锡爵的飞行技术已经远超众人,当然,他也不再是一名普通的空军,而是被邀请加入台湾“黑猫中队”。

台湾“黑猫中队”是干什么,我想关心时事都知道。

看过前段时期“热播”《绝密543》电视剧,应该清楚一些,同时,王锡爵还是“黑猫中队”中队长。

图:蒋介石接见“黑猫中队”成员

图:左三为王锡爵

台湾“黑猫中队”从1961年第一次执行任务开始到1974年台美合作计划结束,在13年的时间里,对新中国进行了220次侦察,其中包括我国各省的工业、军事发展,甚至两次核爆试验等,都被囊括在侦察范围内。

王锡爵作为“黑猫中队”的一员,自然也对中国进行过侦察任务。

1964年11月,在上峰的命令下,王锡爵驾驶着美国提供的U—2侦察机前往兰州。

王锡爵凭借着高超的驾驶技术很快就来到了兰州上空,但是在他的侦察下,并没有发现什么有用的线索,于是,他在未被中国空军发现之前做好记录,迅速驾机离开。

没过几天,王锡爵再次驾机前往兰州,这一次他被中国雷达系统侦察到了,他刚刚进入目标区域,就突然发现电子反导装备已经示警,这就意味着地面的中国军队已经将导弹对准了他,地面部队随时随地会将他的飞机击落。

在惊慌之下,王锡爵赶紧驾机驶离,保住了性命。

也许王锡爵特殊的这段历史,因此在整个事件中,媒体都没有披露。

湘西之行十二:台湾来的将军墓地

湘西之行十二:台湾来的将军墓地彭炜珀沅陵这个地方,是一个三水汇合的地方,上下游沅江和酉水河相会在这个小县城这里,这里也算是一个山青水秀的地理环境,山不高,水源丰富,在湘西来说,这里是一个富饶的地方,沅陵县的人文来说,也显得比较柔和温顺。

据向导所说,在解放以前,他们永顺是出名的土匪窝,他们经常性的集合当地男人,顺水而下,前来打这个沅陵县,因为这里是比他们要富有一些的。

所以说,我们人类最为需要的,必定也就是水,风为环境气场,水为地理环境,风水也就是这样而来。

我们一行几人,顺着山路向目的地而行,一路上都是盘着山路,车行速度也并不快,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目的,我上传的一个图片,叫三元不败之地。

这个地方,是一个三面环水,处于在沅江之边,水路长远,又和酉水相通,可以说是两水交会的地方,其中一个地方和山连接,这里也就是风水上叫山龙过峡的地方,然后结地为一个四方形的地方,三面环水,过峡地方夹小,这叫束口地,力量也是很强的。

我们就在附近租用一条小渔船,带着我们围着山体转起来,当经过第一个小山峰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小陵园的地方,然而,我看是后面的山峰,因此,我们一直向前,来到我选定的地方,并上岸登山查看,发现这个地方也是极好的风水宝地,根据我先前预测一样,具有三元不败的地理环境,所谓的三元不败风水,就是地运长远,我们地理有地理的运势,三元九运所形成的气场,有兴有衰,阴宅以水来定,这个地方接近于四面环水,中间平整,入囚中星为七,本身就具有八运的气势,可以说是一块具有长远地运,又合格局的风水,更难有可贵的是,因为接近于四水环绕,各公房分都能得益,这风水宝地,具有下葬后房房能发的格局。

从环境上来看,对岸朝山,刚好又是双仆带库来朝,符合出大富贵之像。

不过,也有缺点,就是以后上坟不便,以水路最为方便,假如要从山上到这里,是比较麻烦和不好走的路。

在查看后,我们又就转了一圈,回到岸上,由于对前面这个小陵园有些感觉,我们又从束口的地方来到这里,偷偷进入这个小陵园。

小陵园在这座山头上,占地大约有十几二十亩地的样子,刚修好不久,不过,还没有下葬,只是修好坟地,并把地整平,到墓前,看到有墓志说明,原来,这里是一个在台湾的老将军,原是芷江人,在解放前的时候,随国民党到台湾,姓戴的一个退役将军,在其墓志中写到,他在98年开始,就在湘西故乡这一带开始找地,找到2010年,才找到这块风水宝地,之后请台湾风水师来堪查设计,再给当地政府批准,在2012年才把这个地方整好,等待自己百年之后,就下葬到此地,呵呵,也算是极费心思的了吧,按这样说法,以及陵园修好的条件来看,粗略估计,这块地方需要花费将近一百万,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还不名含其它的费用。

我拿出罗盘来定一下,然后再看整体环境,这块风水来说吧,从整体上来说,只是一块小贵的地方,出文官,由于前面煞水较急,没有形成金城水,就成为煞水,财不大,左边来水也较直,不够曲,这样略为有些冲伤的感觉,只有朝案文笔秀气,所以只能出文贵,不能出财的论断。

同时,由于太接近过峡束口,横龙出脉,背后没有鬼山相托,有官也不大,这也是我没有看好的地方,不过,从山形体来说,倒是极好的环境。

原创 美前驻华大使论调惊人:特朗普把台湾摆上台,想和中方卖个好价?

近日,在智库论坛上,几位重量级人物以中美关系为题的探讨,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四年中美关系走向的广泛关注。

这些与会者中,包括前美国驻华大使博卡斯,他大胆地预言,即便是在中美关系中最为敏感的台湾问题上,美国总统特朗普也可能会尝试与中国进行交易。

然而,面对这一充满悬念的预测,不少人心生疑惑:这真的是可行的吗? 特朗普,一位以商人思维著称的总统,他的执政风格常被形容为“交易为王”。

从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到与朝鲜进行“峰会外交”,他的交易政策十分“灵活”。

只要是对美国有利的东西,他似乎都能把他以另外一种方式转化,比如钱。

那么,将台湾问题纳入交易的范畴,对他来说是不是一种合理的策略呢? 事实上,特朗普曾在第一任期内通过对华发动关税战,试图以威逼利诱的方式达成美国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他对待国际事务时的灵活性和浮动性,总让人摸不着头脑。

因此,这种“大交易”的想法在台湾问题上是否能行得通,存在一定的可能。

但综合来看,还得看美国的政治环境,并不会在短期内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智库讨论会上,还有另一位重要参与者——前助理国务卿沃特斯,他指出,中美关系正处于一个“结构性竞争”的时期。

在这个背景下,美国两党的对华态度也在逐步趋同,不约而同地拥抱“强硬”立场。

这样的国内环境,无疑给任何试图挑战现状的领导人设置了重重障碍。

在这样的情况下,特朗普即便有心谈判,也不得不考虑到其任命的国安事务助理迈克·沃尔兹和其他内阁成员。

他们都是对华鹰派中的佼佼者。

这样一个鹰派云集的团队,表面上是为加强对华施压,但背后的深意可能在于提高台湾问题上的“交易筹码”。

台湾议题无疑是中美关系中最棘手的一环,而美国“战略模糊”的政策也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

从特朗普时代至今,美国在对台军售和政治交流上显得愈发高调,仿佛在试探中国大陆的底线并观察其反应。

对于中国来说,台湾问题始终是不可动摇的核心利益之一,绝不会成为国际政治博弈中的筹码。

不论美国政府如何精于算计,在“一中原则”这个根本问题上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

如果美国执意要把台湾问题摆上谈判桌,只会导致两国关系更加紧张,而不是缓解对立。

在某种程度上看,特朗普或许只是把台湾作为一种“杠杆”,希望在全球政治舞台上争取更有利的位置。

他的言论和举措似乎更像是一种政治操控手段,目的是激发公众的关注以及挑起中方的紧张神经。

特朗普的策略可能更多是在国际关系中制造一种悬念,同时向国内展示他在国际事务上的强硬态度。

然而,这种策略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美国对台政策的高调化不仅让中美关系如履薄冰,也使得亚太地区局势更加复杂。

根据一些学者和分析人士的研究,中美之间的不信任感几乎达到了冷战以来的最高点,这无疑是对全球稳定的一大挑战。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与军事力量的不断提升,国际社会对台湾问题的关注逐渐加深。

中国在多个国际场合一再重申其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性,并警告任何外部势力干涉都会遭到坚决反对。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明显增强,这种趋势也迫使其他国家重新评估其外交策略。

实际上,把台湾视为一种“棋子”早已不是新鲜事。

从历史来看,美国一直在这件关键问题上采取如履薄冰的策略,既要保持与台海两岸的名义关系,又不愿过于直接介入可能的冲突。

这种两面下注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冷战思维下的外交遗产。

总的来说,虽然特朗普有可能会尝试一些新的策略来打破中美关系的僵局,但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格局下,台湾问题显然不是一个简单的交易项目。

即便他心存此想,也必须谨慎考虑美国两党内部的博弈,以及国际社会对此态度的反应。

正如沃特斯所言,“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探与较量”,而这种过渡期的不确定性,是未来几年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中我们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

或许,真正能为中美关系注入新的活力的,仍然是民间层面的互动与交流,而非高层政治的纸上谈兵。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