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空难

东航客机坠毁,这不是广西第一次出现空难,以前还出现过两次空难

时间:2024-05-0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3月21日,东航的一架波音737客机在广西坠毁。

发生这样的事故让人心痛。

但是大家知道吗,在广西上空曾经发生过两次重大的空中事故。

这两次事故造成了多人死亡,其中一空难,是当时我国自成立以来,发生的第一次造成重大伤亡的民航飞行事故。

还有一次事故创造了我国当时的事故死亡人数记录。

3月21日坠机现场救援队发现的残骸

发生在广西的第一次严重的空中事故

1982年4月26日,一架由广州飞往桂林的三叉戟飞机在桂林撞山失事,机上112人全部罹难。

失事飞机是一架由英国霍克薛利公司生产的霍克薛利三叉戟2E型(一般简称“三叉戟”),飞机注册编号为B-266,生产编号为2170,于1975年首飞。

当时这架由广州飞往桂林的中国民航3303次航班226号客机于4月26日下午4时40分,在距离桂林45公里的恭城上空失事,机上104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这架飞机在当天下午4时10分从广州白云机场起飞,飞机飞行34分钟后,无线电联系突然中断,此后,该飞机在离桂林45公里的恭城慕城山区撞山坠毁。

失事的中国民航3303次航班226号客机残骸

根据羊城晚报报道表示,当时的空难现场极为惨烈,整个飞机基本都解体了,只有尾部尚存,机上的乘员全部粉身碎骨。

据报告,当时的空难造成104名乘客全部遇难,另机组人员8人也全部遇难。

当时对飞机的事故调查也持续了数月,有调查认为,“4·26”飞行事故是由于自动驾驶仪故障,飞机滚转,当滚转到达45度时,驾驶员才注意到仪表,但此时又将仪表显示判读错误,继续压杆加大滚转,最终滚转到180度,机头向下撞山。

此次空难,也是当时我国成立以来,发生的第一次造成重大伤亡的民航飞行事故。

而就在十年后广西又发生另一场惨烈的空中事故——1992年“桂林空难”。

中国南方航空3943号班机空难发生于1992年11月24日。

当时班机于事发当日从广州白云国际机场飞往桂林奇峰岭机场,在向桂林奇峰岭机场进场的过程中,撞毁在距离机场约32公里处的阳朔县杨堤乡土岭村后山(天马山)上,客机解体,随后因过大压力导致近90%的客机残骸深埋地下,机上133名乘客,2名飞行员,6名乘务员,共141人全部遇难。

失事的B-2523飞机于启德机场,摄于1991年11月

事件经过——3943号航班于当日上午的7:17分从旧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桂林。

起飞时客机的节流阀曾出现小故障,随后被飞行员发现并排除了该问题。

飞机起飞后,在7000米(23,000英尺)的高度巡航。

24分钟后,客机进入桂林管制范围。

又过1分钟后,机组报告预计将在55分抵达桂林。

再过4分钟后,飞机报告飞行高度为4500米(14,800英尺)。

过4分钟后,飞机下降到了2400米(7,900英尺)的高度。

45秒后,机组人员请求于2100米(6,900英尺)的高度进入三边,此时塔台批准了请求,机组人员于50分49秒回复了塔台。

在此之后飞机与地面失去了联系。

失联后,桂林、广州两地控制塔都曾试图联系该航班,但都没有得到回应。

事后,根据发现的飞行数据记录器的数据显示,飞机在7点52分04秒失事,撞毁在天马山520米(1,710英尺)处。

当时的现场由于飞机坠毁,着起了火。

飞机残骸甚至砸穿了附近居民的屋顶。

最后证实机上133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11月25日上午10:50分,客机飞行数据记录器寻获,但其严重受损,内外两层保护壳均已裂开,记录磁带断开并有烧过的痕迹,内部记录数据不完整;而驾驶舱通话记录器则没有找到。

飞机残骸也只剩下一小部分能找回,其中包括驾驶舱挡风玻璃、小部分机身和一些引擎零件。

最终,35吨重的飞机只找回了约2吨重的残骸,大件的残骸如飞机尾翼都没有找到。

这次空难属于一等飞行事故,是当时我国死亡人数最多的空难。

那么飞机出事的概率是多少,怎么增加生还率呢

国际航空公司To70发现,每百万次飞行中仅发生0.18起致命事故,相当于每500万次飞行中约有1起。

所以飞机出事的概率还是很低的,相对来说坐飞机比开汽车更安全。

如果飞机出现事故了,如何提高生还率呢?首先要为冲击做好准备,让你的躯干尽可能的降低以减少冲击,包括撞到座位或飞机的其他部分。

握住双腿或将双脚平放在地板上,这可以防止因四肢飞入您面前的座位而导致膝盖以下骨折等受伤。

保护好自己的头部,用枕头缓冲冲击力,将降低与撞击相关的头部受伤的风险。

还要记得系好安全带,虽然很多人都知道安全带的作用,但有些乘客却忽略系好安全带。

最后要保持冷静,人在恐慌或者惊恐的状态下会导致反应迟缓、判断力降低,这些在生存中是致命的。

如果你发现你周围的其他人处于震惊或恍惚状态,请确保你自己可以做出冷静的判断。

并确保自己尽可能遵循机组人员的指示,提高生存率。

总之在广西上空不止发生过一次的空难,发生这样的空难是大家都不愿见到的。

虽然这个世界上没有百分百安全的交通工具,但是我们可以把出事概率降低到无限接近于零。

最后希望奇迹出现,不要有遇难者了。

也希望以后可以出现更加安全便捷的交通方式。

以上就是今天的内容,我是火宗君,我们下期再见。

广西玉林一患病女婴被遗弃 陆川县福利院:家长已接回家

近日,网传广西玉林一女婴被放在福利院墙外纸箱内。

12月11日,玉林市陆川县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表示 确有此事,女婴身患疾病,目前女婴已被亲生父母接回,后续相关部门将提供帮助。

视频显示,一名女婴被放置在该福利院围墙边的纸箱内,纸箱旁还放有奶粉罐等生活用品,这一场景引来路人的围观。

广西玉林陆川县福利院墙外,一女婴被放置在纸箱之中。

图/视频截图 12月11日,针对此事,玉林市陆川县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称确有发生。

工作人员介绍,这名女婴 身患脑积水、癫痫等多项重大疾病,其父母因 无力承担高昂的医疗费用,无奈之下选择将女儿放置在福利院门外,希望有好心人能够伸出援手,给予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目前,玉林市民警已经成功找到了女婴的亲生父母,女婴已被其父母接回家中照顾。

同时,福利院工作人员透露,后续政府部门将通过医疗报销等渠道为这对夫妻提供必要的帮助,共同助力这个家庭渡过难关。

———————————————————— 来源:九派新闻 首席编辑:秦园园 审核:苗亚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给孩子起名最忌讳的一个字,历史上仅3位名人敢用,命运如何?

在中国古代,“赐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艺;教子一艺,不如赐子好名”的观念根深蒂固。

名字,不仅仅是一个符号,更承载着家族的期望、个人的身份,甚至被认为与冥冥之中的命运息息相关。

而“王”字,这个象征着至高无上权力的字眼,在取名文化中却是一个禁忌。

历史上,敢于以“王”为名的人寥寥无几,他们的命运轨迹也各不相同,这不禁令人深思:名字,真的有如此大的魔力吗? 冯野王 冯野王,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子,出身官宦世家,自幼便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十八岁时,他便大胆上书自荐,希望能够出任长安县令,虽然最终未能如愿,却也因此得到了汉宣帝的赏识。

在地方任职期间,冯野王政绩斐然,深受百姓爱戴,后来更是官至大鸿胪,位列九卿之一,他的才华与能力,在当时堪比三公九卿等国之重臣。

然而,冯野王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因为得罪了当朝权贵大司马王凤,而被罢免官职。

这次打击对冯野王来说是致命的,他从此一蹶不振,不久便郁郁而终。

随着冯野王的去世,他的家族也因此受到牵连,逐渐衰败。

冯野王的命运,令人唏嘘不已,他拥有卓越的才华,却最终落得如此下场,这不禁让人联想到“王”字的禁忌。

难道真的是因为名字中的“王”字,给他带来了厄运吗? 或许,这只是巧合,又或许,这其中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

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得罪权贵往往意味着身败名裂,冯野王的悲剧,更像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非“王”字带来的诅咒。

顾野王 与冯野王的坎坷命运不同,顾野王的人生则显得更为顺遂。

顾野王,南朝梁陈时期著名的学者,他并非一开始就叫顾野王,而是因为仰慕西汉时期的冯野王而改名。

他自幼聪慧,九岁能文,十二岁便完成了地方志的编撰,堪称神童,他的才华横溢,不仅在文学、历史方面造诣颇深,在书画艺术方面也颇有建树。

顾野王在世时官至太学博士、光禄大夫等职,死后更是被追赠为右卫将军,他的一生,可谓是功成名就,安享晚年。

与冯野王相比,顾野王的命运截然不同,他不仅没有因为“王”字而遭受厄运,反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顾野王的例子似乎打破了“王”字的禁忌,这是否意味着,“王”字本身并没有所谓的诅咒,而只是人们赋予它的意义? 或许,名字只是一个人身份的象征,而真正决定命运的,是自身的才华、努力,以及所处的时代环境。

顾野王凭借其卓越的才学和智慧,在乱世中立足,最终成就一番事业,这与“王”字本身并无直接关系。

骆宾王 骆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他的名字同样带有“王”字。

与冯野王和顾野王不同,骆宾王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也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七岁能诗,被誉为“神童”,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脍炙人口,尤其是那首《咏鹅》,更是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篇。

然而,骆宾王的仕途却并不顺利,他多次被贬谪,政治抱负难以施展。

在武则天当政时期,骆宾王更是因为反对武则天而参与了徐敬业的起义,并写下了著名的《讨武曌檄》。

这篇檄文气势磅礴,文采飞扬,历来被誉为檄文中的经典之作。

可起义最终失败,骆宾王也从此下落不明。

骆宾王的命运,似乎再次印证了“王”字的禁忌,他虽然才华横溢,却最终未能善终。

骆宾王的一生,是才华与气节的交织,也是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他敢于挑战权威,不畏强权,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王”字禁忌的成因与演变 “王”字的禁忌,并非凭空而来,它根植于中国古代的社会文化土壤,在古代,帝王被称为“王”,这个字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地位。

普通百姓使用“王”字,则被视为僭越,是对皇权的挑战,这种观念,在等级森严的古代社会,是根深蒂固的。

“王”字的禁忌,也体现了古代人们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在古代,人们普遍相信名字与命运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一个不吉利的名字,可能会给个人带来厄运。

因此,人们在取名时,往往会避讳一些带有负面含义的字,而“王”字,因为其特殊的象征意义,自然也就成为了禁忌。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王”字的禁忌也逐渐淡化。

在现代社会,“王”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通的姓氏,人们可以自由地使用“王”字取名,而不再担心会招致灾祸。

结语 名字,虽然承载着一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但它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命运。

个人的努力、时代的环境、偶然的机遇,都会对人生轨迹产生影响。

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名字与命运的关系,不要过分迷信,也不要完全否定其潜在的影响。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你给孩子起名字,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参考资料 浙江在线——浙江宣传 | 骆宾王,在大唐用力活过 澎湃新闻——江南访古 | 不见野王居——谒顾野王墓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