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下午三时,以张进为首的四名侦查员前往市立医院保卫科,请科长老程往内科病区打电话,把正在上班的朱传瑞叫过来接受调查。
其实,当时市立医院内除了保卫科之外,还没有人知道在全市已经传播开来的鬼楼事件的死者就是曾在该院住院治疗的那个军官,朱传瑞自然也不清楚。
他对于公安人员连续两次找其了解10月5日值夜班之事既不解,更不耐烦。
这种不耐烦,一部分原因可能是旧社会留下来的旧意识。
旧时的西医乃是一门高档职业,只有有钱的家庭才有资本将自己的子弟送进医科大学。
医科大学的毕业证书并不是花钱买的,在交纳了昂贵的学费之后,还得靠自己的刻苦努力方能获得。
如此苦读加上投资,正式成为一名西医之后要想不牛也难。
而再用旧观念去看旧警察队伍,其整体素质即使不说腐败成风,但这班兄弟平日里的做派也是十分让人瞧不起的。
所以,西医和警察这两个行当,在旧时人们眼里属于一高一低。
当时新中国成立虽然已经两年有余,可是在从旧社会过来的西医朱传瑞心目中,根深蒂固的旧观念还在,他依然是看不起警察的。
因为看不起警察,所以他就很牛,不再像前天那样配合侦查员的工作,至少还肯回答问题。
现在呢,干脆是只听不张口,还时不时对着侦查员瞪眼。
对于侦查员来说,内心已经有些锁定这主儿是犯罪嫌疑人的意思,此刻你不说话,就是心虚的表现,于是态度就强硬起来,比如说话声音响了些,偶尔还有人拍拍桌子什么的。
侦查员态度的改变,使朱传瑞的态度也有了相应的调整,开口是开口了,但不是就范,而是对抗。
张进一看这样下去不是事儿,于是就说:朱医生,看来这里不适宜我们跟你进行谈话交流,那就换个地方吧,你跟我们走!
朱传瑞一怔:跟你们走?去哪里?
去分局吧,市局也可以。
朱传瑞大怒,一跃而起:你们要抓人?你们凭什么抓我?嗯?!
张进见他气急败坏,于是缓和了语气:当然,不去局里谈也可以,不过你得配合我们,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没有就说没有,像刚才那样老是不吭声就不行嘛。
朱医生你考虑一下吧。
朱传瑞想了想说:那就在这里谈吧。
说到这里,他忽然眉头一皱,哎哟!我的头怎么这么痛啊?可能是血压升高了!
张进关心道:那就赶紧吃药吧。
朱传瑞说他的降压药在住院部内科医生办公室他的写字台抽斗里,张进就请老程派人去取一下。
话音未落,又多生了一份心思,寻思对方是医生,如果真是他作的案,别另外准备了用于自杀的药物什么的,取来吞下去,当着我们的面自我了断了,那可麻烦大了!于是改变主意道:老程,你给药房打个电话,让那里给他拿降压药过来,处方回头补上就是。
老程问:朱医生,你平时吃什么降压药?剂量多少?
朱传瑞说:施必降,一天三次,每次一片。
老程于是就给医院西药房打电话准备一片施必降,让保卫科内勤小曾姑娘去拿。
小曾快去快回,拿了药就回来了。
朱传瑞服药后,头痛症状却不见减轻,甚至像是加重了些。
侦查员初时还以为他是故意伪装,但仔细看看他的神色,似乎不像。
张进问:朱医生,是不是需要叫人来给你量一下血压?
朱传瑞摇摇手。
侦查员小吴就给他面前的茶杯里加了开水,说:那就先喝点儿水吧。
朱传瑞说了声谢谢,端起茶杯正要喝,手忽然一抖,杯子落地,身子一歪,双手捧住脑袋轻声呻吟。
张进连忙问:你怎么啦?
朱传瑞想说话,但已经说不出来了,接着身子一歪,倒在沙发扶手上昏迷过去了。
张进马上让老程给急诊室打电话。
片刻,急诊室派来的医生、护士各两名急急赶到,他们在给朱传瑞做检查时,急诊室主任带着护士长,杂役推着氧气瓶、扛着担架也赶来了。
当场诊断的结果是:急性脑溢血!
侦查员听着一愣,说前天我们找他谈话时问过他健康状况,他说什么毛病也没有啊。
急诊室主任是朱传瑞医科大学的同班同学,当下就说,朱医生有高血压家族遗传史,中学时血压就已经不正常了,工作后不久就被正式诊断为高血压,长期服药呢。
医院当即对朱传瑞紧急救治,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开了绿色通道,一路绿灯,立马送进了手术室。
几位全院医术最好的专家组成了一个手术组。
专案组领导钱运闻、李朝诚接到张进的电话,立马赶到医院,和院长周亚伯一起待在手术室外等待结果。
朱传瑞的情况的确非常危险,说已经到了九死一生的境地一点儿也不夸张,好在抢救及时,医生医术高超,用的药物也好,手术后总算保住了一条命。
但以后能恢复到什么程度,那就很难说了,变成植物人也不是没有可能。
参与治疗的那几位专家说,最起码三个月内根本不可能恢复正常的神志思维,开口说话那更是别想了。
这样,专案组好不容易查摸到的一条可能有价值的线索就暂时断掉了。
10月17日上午,专案组举行案情分析会,对下一步棋应该怎么走展开了讨论,最后取得一致意见:之前对朱传瑞一反常态主动提出代替赵婵娟值班这一举动产生怀疑,进而对其进行调查的决定应该是没错的,现在朱传瑞发生了意外,导致对他的直接调查无法进行下去,那么可以采取迂回的方式,对朱传瑞本人的历史、家庭情况、社会关系和其在医院的表现予以调查。
当天下午,专案组全体出动,启动了对朱传瑞的全方位调查。
朱传瑞的档案显示,他早在上中学时就参加了三青团,还是中学的团部委员之一;上青岛医科大学时,在大一的时候加入了国民党,大二时出面发起组织了风花雪月读书会——该会被当时的中共青岛地下党定性为国民党反动派外围特务组织。
大学毕业后,朱传瑞进入市立医院工作,在其自己填写的履历中写着:脱离国民党,从此再未跟国民党分子有过接触。
根据新中国成立伊始各地军管会的规定,朱传瑞应当去军管会登记自己那段跟国民党有联系的历史。
军管会公安处 与公安局是一套班子两块牌子会把登记材料建立一份单独的档案,之后,凡是在处理其他案子时涉及此人的,就会把相关材料誊抄一份放入其档案袋,以便以后需要时查阅。
因此,市公安局应该有一份朱传瑞的档案。
专案组特地去市局档案室调取了这份档案,未发现朱传瑞有其他异常情况。
朱传瑞的社会关系原本应该是比较复杂的,因为他的老爸曾经出钱捐过清朝的五品官,后来人补为正式官员,在广东那边做过知府。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朱老爷子是自己掏钱买的官帽,自然要考虑收回投资并且稳赚一票。
据说朱老爷子卸任回乡时,贵重细软装了十七八车,外加五房太太。
五房太太都有生育,所以朱传瑞的兄弟姐妹特多。
不过,和旧时同类大家庭一样,待到老爷子伸腿走人,就树倒猢狲散了,大家夺得若干财产后各奔东西,大多老死不相往来。
所以,此刻侦查员能够调查的也不过是与其还保持着来往的三个同胞兄妹。
据他们说,朱传瑞在大学毕业后确实不再涉足政治,一心做他的内科医生,这与其曾经被国民党特务揍了一顿是有关系的。
朱传瑞挨揍是为了一个名叫陶锦兰的女性。
陶锦兰是市立医院的护士,苏州人氏,长相俊美,说话声音甜糯。
朱传瑞在毕业前来市立医院实习期间,跟陶恋上了。
这使旁人感到吃惊不小。
因为以两人的相貌,陶锦兰肯定是看不上朱传瑞的,而后者这时也早已没了昔日的富贵荣华,不过比一般人家好一些,属于中等偏上。
陶也并非平民家庭出身,她的老爸是米行老板,她是独生女。
而且,陶锦兰在认识朱传瑞之前是有对象的。
对象名叫谭相,与朱传瑞同岁,也是青岛医科大学毕业生,不过他读的是药学专科,所以学了一年就来市立医院工作了。
陶锦兰跟朱传瑞接触两三个月后,就毅然决定与谭相分手转而投入朱传瑞的怀抱。
陶锦兰的决定,谭相坦然接受了。
他说他和朱传瑞既是同学又是挚友,还一起创建了风花雪月读书会,现在既然陶锦兰愿意跟朱传瑞好,那就认命吧。
可是,谭相的哥哥谭镇却恼火了。
谭镇是国民党中统青岛站的一个什么组长,在当时乃是一个惹不起的人物。
朱传瑞于是收到了一封信笺上印着中统字样的警告信,让其立刻停止与陶锦兰的交往,否则要他好看。
朱传瑞其时既是国民党员,又是风花雪月读书会的组织者,跟国民党青岛市党部打得火热,自我感觉甚好,哪里把这封信放在眼里?根本不答理。
于是,三天之后的一个夜晚,他在和陶锦兰看了场电影把陶送回家后自己步行回家的途中,被人打了个鼻青脸肿,还断了两根肋骨。
朱传瑞咽不下这口气,立刻向警察局报案,又向市党部告状,出示警告信,指明此次遇袭显系谭镇指使,要求组织为其做主。
警察局、市党部初时都说得好好的,说一定立刻立案侦缉,抓获凶手,绳之以法。
可是,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朱传瑞反复催促,最后市党部方面反倒劝他息事宁人忍下这口气算了。
朱传瑞这才觉得国民党这个组织是靠不住的,好在陶锦兰倒是忠于爱情,在朱传瑞伤好后立刻举行订婚仪式,当年年底正式结婚。
朱传瑞从此就不再涉足政治。
谭相对于其兄策划、指使的袭击行动不以为然,朱传瑞住院治疗时,他数次前往探望;朱传瑞和陶锦兰的订婚、结婚仪式,他都应邀参加了。
两人的友谊一直保持到现在,整个市立医院都知道谭相是不善交往的朱传瑞最好的哥们儿。
当天晚上,专案组在汇总各路调查情况时,侦查员胡敬奎、小穆汇报了上述内容,当时还没有人将当年的这一事件跟朱传瑞眼前的遭遇联系起来。
新的线索,是在次日上午发现的。
10月18日上午九时许,专案组十一名成员悉数来到市立医院,除钱运闻、李朝诚之外,其余九名侦查员分头前往预先拟定的科室调查摸排。
钱运闻、李朝诚二位也没闲着,待在保卫科跟科长老程貌似闲聊地了解情况。
正聊着的时候,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医生。
钱运闻一眼就认出这是前天参加救治朱传瑞的内科老专家郝医生,脑子里电光石火地闪过一个念头:他有情况要反映!
果然,郝医生说出了连日萦绕于其心头挥之不去的想法——朱传瑞的高血压症已经持续多年了,朱本人虽然是医科大学毕业的内科医生,可是出于对他这个留英专家的信任,一向是来找他诊断和开药的。
郝医生相信自己对于朱传瑞的诊疗是没有问题的,他查阅了朱传瑞的病历记录,发现每年的这个季节,是朱血压最低的时候,相应的用药量也会减少,一直要到11月中下旬入冬以后血压才会渐渐升高。
即使那天朱传瑞在跟侦查员谈话时情绪激动了些,血压也不至于升高到脑血管迸裂的程度。
因此,郝医生怀疑其中可能另有原因,比如据说之前朱传瑞曾服过降压药,不知那药是否有问题。
如果不巧正好吞了片升压药,那可是会送掉性命的!
郝医生这么一说,钱、李马上想起那个药剂师谭相。
这人历史上跟朱传瑞一样参加了国民党,办过风花雪月读书会,两人关系又那么好,如果朱传瑞是命案涉案者的话,谭相会不会是同谋?见朱传瑞受到了怀疑正接受调查,担心撑不住牵出同党,于是就利用发药的机会把朱传瑞给打发了?
送走郝医生后,钱运闻和李朝诚交换了意见,决定立刻调查此事。
从老程那里得知,那天奉派前往医院西药房给朱传瑞取降压药的是保卫科内勤小曾姑娘,于是就把小曾召来,问她前天去药房替朱传瑞取药是怎么个过程。
小曾原是化验员,其老爸是中共地下党员,青岛解放前夕给国民党特务机关暗杀了,新中国成立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小曾于是就作为可靠分子调到保卫科做了一名内勤。
这个二十二岁的姑娘性格开朗活泼,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因此全医院上下都很喜欢她,人际关系没的说。
她把前天去药房取药的经过一五一十说了一遍一
药房属于医院重地,门口通常都挂着一块牌子,上书:药房重地,非请莫入。
小曾在医院干了四年了,自然知晓规矩,因此即使处于如此紧急的情况下,也没破坏这个规矩,而是站在取药窗口排队取药的病人后面,对着里面喊了一声:我是保卫科小曾,你们里面谁落空的,出来一下,有事儿要说!
说完,她就直奔药房门口。
门开了,出来的是药剂师谭相,小曾说要取一片施必降。
谭相说降压药不是随便可以拿的,得凭医生处方,你这是拿给谁吃的?小曾于是就说了朱传瑞在保卫科接受公安人员调查时血压升高之事。
谭相听了显得非常紧张,连脸上的肌肉都瑟瑟发抖,对小曾说了句你稍等就返身退回药房。
片刻工夫,谭相就把药拿给她了,于是她就赶紧往回跑,只想赶快帮朱医生控制住血压。
钱运闻就请老程立刻查一查西药房的降压药和升压药的库存。
西药房的人得回避,因此需要请几个医生帮忙,钱运闻说干脆就请刚才那个郝医生负责吧。
老程立刻照办,当然先得报告院长,周院长立马批准了,并且亲自赶到西药房去督阵。
查下来的结果是:施必降的库存数加上处方数的数量与账目上的总数相符,就是说,前天小曾给朱传瑞拿的那片药并非施必降。
再查升压药,按说应该是少了一片,可是查下来却一片也不少!
难道当时小曾从谭相手里取得的那片药既不是施必降,也不是其他升压药,而是另一种什么药片?钱运闻、李朝诚两人问郝医生:您估计还有什么药能够立马使朱传瑞脑溢血发作?
郝医生说:能够使朱传瑞中风的.只有升高血压的药。
现在升压药没见少,可能是发药的人做了手脚,把按照处方发给病人的升压药偷偷拿了一片交给小曾姑娘了。
—语提醒了钱、李两人,于是,请郝医生查前天有升压药的处方,同时直接找谭相谈话,问他那天交给小曾的是什么药。
谭相说的情况使钱运闻、李朝诚吃了一惊。
那天虽是他接待的小曾,但那片药却不是他取的,而是另一个药剂师小康取的。
为什么不是他取的呢?谭相解释说,朱传瑞既是他的同学,又是铁哥们儿,冷不防听说朱传瑞被公安找来谈话导致犯了血压高,他就像被人往头上砸了一锤似的一下子懵了,如果他也患有高血压症的话,只怕当时也得立马吞药了。
所以,他就只好让别人给小曾拿药了,因为小康的位置离门口最近,就随口叫她取药了。
至于药名,他记得自己说得清清楚楚,确实是施必降。
于是就把小康找来谈话。
小康的说法跟谭相倒是一致,施必降确实是她拿的。
问她是从哪里拿的,怎么这施必降查下来的总数一片也没少呢?小康经这一问,神色变得紧张起来,皱眉道:哎哟!我忘记啦——糟糕!
原来,小康是个既大大咧咧又胆小如鼠的姑娘,平时没心没肺,一有事儿就恨不得天塌了似的立马钻到桌底下去。
昨天,她轮到的活儿是核对发给病人的药,就是由其他药剂师根据处方把药一一取来后,集中到她那里,由其核对是否有误。
她核对好后,把处方和药送到每个收取处方的窗口,由别人把药发给病人。
昨天谭相让她取一片施必降时,小康正好遇到了两个正好:前面已经核对过的那批药里,有一张处方上正好开有二十一片施必降;几乎是谭相吩咐她取药的同时,正好有人喊小康接电话。
最近小康正谈恋爱,前天和男朋友见面时说过今晚去看电影的,不过由于是新进口的苏联片,青岛还是第一轮放映,电影票不一定搞得到,男朋友让听他的消息。
小康为此已经等候了一个上午半个下午了,这会儿的电话是不是男朋友打来的呢?她恨不得马上知道。
于是,就从已经核对过的药里取了一片施必降先拿给谭相,寻思接听电话后再补上也不迟。
接下来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由于男朋友已经把电影票搞到,她非常开心,回来时就把要补进二片药的事儿给忘了。
小康所说的糟糕就是这个意思:少发给病人药,和多发药、发错药是一样的,属于药剂师的失误,是要受批评的。
但是,这番陈述仍然未能解决侦查员的困惑。
郝医生说得很清楚,导致朱传瑞中风的原因只能是升压药。
可是,小康说她拿给谭相的是施必降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问题,还得请郝医生来解答。
郝医生说可能是小康慌忙之中把升压药当施必降拿了一片给谭相。
这种情况,通过查处方是能查出来的。
有一种叫格莱特的升压药,外形、大小、颜色跟施必降一模一样,如果放在一起,根本就没法分辨。
于是,立马查阅处方。
这回查起来快捷多了,就找有格莱特的。
很快就查到前天下午那个时段有一个患者前往西药房取格莱特片剂,一共开了二十一片,一日三次,一周的量。
如果郝医生的判断准确无误的话,那么这个患者取回家的药片应该只有二十片。
要确认这一点,就必须迅速找到这个患者。
患者的病历卡是交由医院保存的,挂号处在每天上下午门诊结束时前往各科室收取,拿回挂号处后按病历卡的编号分门别类放在大立柜的一个个格子内。
患者复诊时只要报出自己的病历卡编号,就可以拿到了。
如果患者忘记了编号也没关系,报出姓名,挂号处的工作人员会从登记本上按照四角号码翻查到编号。
现在,就是通过那张处方上的姓名从挂号处登记本上查到了患者的住址,侦查员和医院派出的工作人员一起赶去,顺利找到了患者本人。
一查他从医院取来的格莱特药片,果然少了一片,不过他自己还没发觉。
这样,药剂师谭相的嫌疑被排除了,而线索也就断了。
命案发生后的第十一天——10月19日上午,专案组借用市立医院的一间小会议室,再次举行案情分析会,重点讨论一个问题:如果贾典珉确实是朱传瑞所害,那么他的作案动机是什么。
头一天晚上,在排除谭相的嫌疑后,专案组派出五名侦查员前往朱传瑞的住所搜查并询问其家属关于朱传瑞的一些情况。
这项工作进行了将近两个小时,可显然是徒劳之举,无论是搜查还是询问家属,都无甚发现。
贾典珉是山东诸城人氏,虽说诸城与青岛两地之间不过百余公里,可是他之前从未来过青岛,这次途经青岛停留一下属于首次踏上这块土地。
在青岛,他只认识一个人——他的姑夫柏新仁。
因此,朱传瑞肯定不认识贾典珉。
一个人要对另一个从来没有见过面也没听说过的陌生人下手,并夺其性命,那肯定是需要一个动机的。
可是,此刻专案组诸君议来议去却怎么也找不到他要谋害贾典珉的动机。
议了一阵,没有结果。
钱运闻跟李朝诚悄声交换了一下意见,说要不先把这个问题放一放,讨论另—个动机——朱传瑞一反常态主动替赵婵娟代班的动机。
这个动机找到了,也许对于前—个动机问题是一个诠释。
这时有人提议,是不是把医院保卫科长老程请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人家是医院的人,熟悉情况,没准儿三言两语就解决问题了。
钱运闻说这样也好;干脆把保卫科的同志都请过来吧,大家一起座谈讨论。
市立医院保卫科一共也就四个人,除了科长老程、内勤小曾,还有两个科员小姜、小颜。
当下,四个人接到电话后,放下手头的工作都来到会议室。
专案组向他们介绍了要讨论的问题,老程提出一个观点,说可能是朱传瑞看上了赵婵娟,意欲对其图谋不轨。
几个侦查员听了,都脸露疑色,说这可能吗?不是说朱传瑞是一个生活作风很严肃的人,从来不跟女医生女护士啰唆的吗?老程说朱医生给人留下的这方面的印象,那确实是没有劣迹可说的,问题是这次他对赵婵娟的做法已经颠覆了之前的不啰嗦,他的这种行为其实就是啰嗦——不是言语上的啰嗦,而是行为上的啰嗦。
经老程这么一分析,大家想想似乎确实是这样。
一个人平时一直循规蹈矩的,突然间做出了一桩反常的事儿,那肯定是有特殊动机的。
朱传瑞的动机是什么呢?大家眼前浮现出赵婵娟那张漂亮的脸蛋,寻思难道真如老程估计的,朱传瑞是想对赵婵娟图谋不轨?钱运闻于是就对侦查员小唐、胡敬奎说:你俩是调查护士那一块儿的,跟赵婵娟也聊过吧?赵婵娟和她的同事对朱传瑞这方面作何评价?
唐、胡说他们在调查时曾经有过关于这方面的假设,但只跟护士长说了说。
因为护士长是已婚大姐,其他护士呢,要么是大姑娘,要么是年轻媳妇,他们都是未婚,不好意思跟人家提这方面的问题。
于是护士长向包括赵婵娟在内的年轻护士个别了解了一下,了解的结果是,谁也没有遭遇或者听说过朱传瑞这方面有什么情况。
侦查员老许在一旁自言自语:常言道,言为心声。
如果朱传瑞有这方面的念头,应该是会有所表现的。
邢端阳接口道:对啊!即使口头上不说,没准儿用笔头来表示呢?比如没事时随便抓张白纸在上面划拉些什么之类的。
一语提醒了保卫科内勤小曾,她迟疑地说:我想起一件事,不知……
小曾说的是她以前偶然目睹的一幕。
那时她还是化验员,朱传瑞想知道他诊治的—个病人的血液化验数据,往化验室打了两次电话催问。
化验结果出来后,小曾正好要去财务科报销发票,就顺便把化验单给朱传瑞送去。
当时快中午了,正是住院医生比较空闲的时候,朱传瑞正伏在写字台上在一个硬皮本子上写着什么。
小曾眼尖,老远就看见那本子上每隔数行就空一行,下一行则是中间有间隔的寥寥几个字。
她是每天记日记的,当下一看这个格式马上断定朱医生也是在写日记。
当时,朱传瑞见她进去,就把本子放进抽斗里,随手锁上。
现在,小曾回想起那一段,觉得有必要说一说。
小曾提供的情况引起了大家的重视,想起之前只搜查了朱传瑞的住所,没查看他的办公桌,于是就决定派人去看一下。
查看的结果,果然在抽斗里发现了日记本。
拿到会议室后,大家都围过来急着想翻阅。
那时办案还没有明确要注意保护当事人的隐私权,甚至连隐私权这个词也还没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
可是,大学学历的专案组组长钱运闻却是有这个意识的,说这个本子交给老李吧,请老李先看着,如果有什么发现,大家再传阅相关文字,然后讨论。
这样,副组长,军方代表李朝诚中午就没休息,待在保卫科的—个空屋里查看朱传瑞的日记。
下午两点,大家重新聚到一起开会时,日记本已经由李朝诚转交给了钱运闻。
钱运闻把日记本放在桌上,说关于朱传瑞对赵婵娟的动机,这个本子中夹了纸条的页码上有明确表露,大家可以传阅一下。
众侦查员轮流翻阅后,意识到朱传瑞的疑点基本可以排除了。
朱传瑞果然觊觎着漂亮的赵婵娟。
早在一年之前,他就已经在日记中表露了内心的想法,只是缺乏向赵婵娟展开攻势的勇气。
10月初,赵婵娟的幼子患病后,他认为机会来了,就策划夜班时做好人,让赵婵娟去儿科探视儿子,以博取她的好感。
这,就是朱传瑞一反常态对待赵婵娟的动机。
至此,专案组认为朱传瑞与贾典珉的被害应该是没有关系的,决定放弃对其的调查,实际上也是放弃了对市立医院这边的调查。
专案组撤回驻地小洋楼,继续开会研究侦查路数。
有人提出,是否可以先梳理一下自己的思路,试着猜测案犯谋害贾典珉的原因。
这个建议得到了大家的赞同,于是就把话题集中到了这上面。
这就是分析作案动机了。
一般说来,谋杀案的动机,大抵离不开仇杀、情杀、财杀,以及政治谋杀。
侦查员针对被害人的情况逐一进行分析——
仇杀的可能性没有。
因为据死者父母介绍,贾典珉在诸城老家生活到1944年十九岁时离开,一向安分守己,从来不跟别人斗嘴吵架,更别说结下什么需要用谋取性命了结的怨仇了;而其父母长辈也是安分小商人,一辈子没离开过家乡,向来不得罪人,因此,不存在把长辈的仇放到小辈身上来报复的可能。
贾典珉参军后,在部队从事的是情报分析工作,并不是那种需要深入敌后出生入死刀尖上舔血的营生,所以也不可能跟敌方结下梁子,弄得人家要如同武侠小说里的仇家那样进行追杀。
再说情杀。
贾典珉这辈子还没接触过爱情,从未跟任何一位女性有过单独接触,同样也没跟哪个男性争夺过对象。
因此这种情况也轮不到他头上。
然后是财杀。
部队实行的是供给制,像贾典珉这样的副营职军官,每月发给的零花钱跟普通战士相差无几,向无积蓄,连旧怀表都没一块。
回乡探亲,身上只带了部队发给的往返路费,而这点儿路费在其死后一分没少地在衣袋里放着。
如果说案犯想通过杀人劫财来致富,那么他绝不会盯上贾典珉这么一个作案对象。
而且,贾典珉死后,他那支压满了子弹的左轮手枪还好好地压在枕头下面,其余子弹也一发不少地放在旅行包里。
因此,杀人抢枪的推测也不成立。
上述几种作案动机都给排除了,剩下的就只有往政治谋杀上去考虑了。
鉴于死者的特殊身份,与政治谋杀倒是沾得上边的。
这样一梳理,这起谋杀案似乎就跟敌特分子有关了。
专案组于是决定,对之前已经排出的所有有条件作案的人员进行政治历史方面的外围调查。
这种调查进行到第二天时,由市公安局社会处侦查到的一个隋况证实了专案组关于贾典珉之死可能系政治谋杀的估断一
贾典珉被害后的次日,10月10日凌晨两点二十六分,市局社会处无线电侦测室的技侦人员在夜间例行侦测时,发现市北区有敌特无线电台拍发密码电报。
侦测室截获了这条电报,却无法破译该电报的内容。
两天后,市局把截获的密码电报报送山东省公安厅,请求省厅组织专家对该电报进行分析破译。
山东省公安厅的技术力量不足,也就不试了,直接指派专人把这份密码电报送往上海,请华东军政委员会公安部协助破译。
华东公安部将这个任务交给上海市公安局的无线电技侦专家解决。
专家经过多日辛劳,终于在10月20日成功破译了密电。
这份密电是潜伏于青岛的某个特务组织向位于台湾或者香港的特务机构发送的报告:已于昨晚 指lO月8日夜至lO月9日凌晨成功实施前报之计划,共军华东军区松江军分区军官贾典珉业已毒毙。
如此,这起命案的性质就清楚了,乃是一起敌特分子实施的反革命谋杀案。
青岛市公安局领导班子对此极为重视,当即举行会议,要求迅速破获案件,并对专案组进行了以下调整:原专案组成员老许、小唐、小穆三人调出专案组,由市局社会处侦查员周碓生、洪满囤、曹秀峰三人代替;专案组组长一正二副,分别由钱运闻、李朝诚和新调入的周碓生担任。
10月22日,调整后的专案组举行案情分析会。
众侦查员对那条破译的密电进行了逐字逐句的分析,认为从密电内容来看,杀害贾典珉乃是敌特分子之前就进行了策划,并已将谋杀计划上报台湾特务机构的一次蓄谋命案。
密电还透露出一个信息:敌特分子对被害人的姓名、身份很清楚。
这两点加起来,就构成了一个必然的可能:早在贾典珉决定探亲并定下途经青岛的交通路线时,敌特分子就掌握了这一信息,所以也就有了制订谋杀计划并上报台湾特务机关的行动。
敌特分子是通过何种途径获得上述信息的?这就容易推断了。
根据命案发生后侦查员的调查,该信息产生于贾典珉本人,产生之后,他只通知了姑夫柏新仁,其诸城老家父母则是由柏新仁转告的;另一同行者、战友小黄之前并不知道贾典珉的探亲计划,直到军分区领导9月下旬批准他的探亲申请正式通知他时才告知,贾典珉这次也回乡探亲,船票已经预订了,两人一路同行。
因此,敌特分子的信息来源只能是柏新仁。
回过头来再分析有机会对贾典珉下毒的人员,除了市立医院方面的医务人员,最方便的就是死者的姑夫柏新仁了。
于是,这个纱厂老板顿时就显得疑点重重了!专案组于是决定,通过外围调查弄清柏新仁的历史情况。
柏新仁的历史情况还真有些复杂。
他是青岛人氏,早年去省城读书,初中毕业后适逢时任国民党山东省主席兼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总指挥韩复榘招收文职人员,于是就去报考,笔试面试都顺利通过了,最后还有韩复榘本人的亲自考核。
韩复榘是一个比较有趣的人,他经常不按规矩出牌,比如他的亲自考核就没有预定的科目,有时让写一篇文章,有时是用毛笔写几个大字.有时是请吃饭,有时则让应试者同车外出,途中突然把帽子扔掉命其下去捡,等等,看似随心所欲,实则藏有深意。
柏新仁遇上的正是同车外出让跳车去取帽子这个科目,遭到了他的拒绝。
韩复榘很奇怪,问柏新仁为何不去捡,是不是生怕从行驶的车上跳下去摔伤了。
柏新仁答称:这车上除了司机就是您韩主席了,我如若离开,如果有刺客乘机行刺,那怎么办?
韩复榘以为是胆小的托词,沉脸喝道:啰唆!现在本主席命令你马上跳下去!
话音未落,柏新仁人已离车,恰如一颗急射出去的弹丸。
韩复榘回头看时,柏新仁已稳稳落地,站在那里朝他挥手致意。
韩复榘于是知晓原来这个文职考生竟然还是习武的,当下拍板录取,不过不去省政府做文职了,而是分派到第一路军司令部担任警卫参谋——当时的说法是副官。
就这样,柏新仁开始了他的军人生涯,直到抗战爆发后因遭遇车祸负伤,才离开部队返回青岛。
当时韩复榘尚未被蒋介石枪决,批给他一些钱,以及给其老友龙回渊的一封推荐信。
龙回渊是青岛德发纱厂的老板,根据韩复榘的关照给柏新仁安排了一个庶务科长 就是如今的办公室主任的职务。
柏新仁颇有能力,一应事务处理得让龙回渊深感满意。
龙早年丧妻,无子女,单身一人过日子,于是就把柏新仁收为义子。
1940年龙回渊替柏新仁张罗着娶妻——就是贾典珉的姑姑。
次年,龙回渊病殁,死前留下遗嘱,纱厂由柏新仁继承。
柏新仁继承纱厂后,把厂名改为东升,这是其义父龙回渊的字。
柏新仁生性豪爽,颇讲江湖义气,他自回到青岛后,结交甚广,三教九流都有结拜弟兄,不但汉奸,就是日本人也有交为朋友甚至拜盟的;至于国民党军统、中统在青岛的地下人员中,原本就有他当年在韩复榘麾下时的同僚、部下之类,自然也仍是好朋友;中共地下党方面,他也有说得上话的人,相帮做过一些比较难办的事儿;至于社会上的地痞流氓、青帮、一贯道之类,更是称兄道弟,不分彼此。
不过,柏新仁跟多方面的交往一律都保持着底线,吃吃喝喝做做生意可以,伤天害理的恶事他却从不沾边。
因此,无论在最先的国民党,后来的日伪,抗战胜利后又回到国民党统治下,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哪一方都没为难过他。
专案组分析研究了柏新仁的历史情况,认为从其二十余年来特别是青岛解放前一两年的社会交往情况来看,不能排除其跟国民党特务组织有勾结甚至直接参加了特务组织的可能。
那么,往下怎么办?鉴于这个案子实际上已经由市局直接抓的现状,专案组方面对于这个问题已经没有决定权。
于是,钱运闻、李朝诚和周碓生三人决定把两个处置方案上报市局:一个是立刻拘捕柏新仁,通过讯问查明命案真相以及潜伏的敌特分子的情况,然后将其一网打尽;另一个方案是暂不惊动对方,对柏新仁实行秘密监视,待摸清与其联系的敌特同党后,再一举收网。
10月25日,市局向专案组下达命令,按照第二个方案办,要求迅速查明与柏新仁有牵连的所有犯罪嫌疑人,不能在收网之前惊动目标。
鉴于柏新仁在之前的调查中已经跟专案组除周碓生、洪满囤、曹秀峰三位以外的其他侦查员都打过照面有过接触,这些侦查员不便执行秘密监视使命,故市局另外从各分局抽调八名侦查员增援专案组,与周碓生、洪满囤、曹秀峰一起执行秘密监视使命。
监视这一块儿由周碓生负责,老周当即对人员进行了分工,当天下午四时开始正式对柏新仁实施秘密监视。
与此同时,青岛市公安局社会处无线电台侦测室的技侦人员仍在继续侦测敌特电台的活动。
10月27日凌晨两点十七分,技侦人员侦测到市北区西侧的堂邑路一带有短暂的无线电发报机发射的电波信号,与上次截获的那条密电的拍发手法相似,但由于发报时间短,未能截获。
根据经验估计,这可能是潜伏敌特分子向台湾方面表示组织安全的例行报告。
10月27日上午,社会处将这一情况向专案组作了通报。
专案组诸君顿时一个激灵:堂邑路!柏新仁的东升纱厂不是就在那条路上吗?难道发报的特务就是柏新仁?于是,当即通知在市北区秘密驻地的监视负责人周碓生把柏新仁昨晚的行踪情况报来。
周碓生送来的监视报告显示:昨晚六时十一分,柏新仁乘坐由其司机董百步驾驶的私家车离开其经营的东升纱厂,同行的有纱厂的庶务科长唐芝豪。
他们先去了柏新仁位于市南区太平角帽儿坊的宅第,停留大约二十分钟后,一起坐车前往台西区郓城路祥福贵饭庄赴宴。
侦查员打听到,这顿饭局做东的是纺织公会副会长霍耀翮,出席的一共有五位客人,除了柏新仁、唐芝豪外,另外两位也是经营纺织业的老板。
饭局结束时是八点五十分,柏新仁的私家车上搭乘了唐芝豪和霍耀翮。
柏新仁先把霍耀翮送回家,再前往纱厂,让住在厂里的唐芝豪下车,最后才由司机送他回家。
柏新仁于九点五十三分抵家,下车后,董百步把车开走了。
从柏家窗口透出的灯光判断,柏新仁回家后大约四十分钟就熄灯休息了。
今天上午七时,董百步把小车开到老板宅第,先把其两个正在上中学的儿子送往学校,返回后载了柏新仁前往纱厂。
侦查员于是就有点儿失望。
如此看来,拍发电报的敌特分子并非柏新仁。
邢端阳提出了一个问题:上次那条密电是什么时间截获的?那个时段柏新仁是否有人可以证明跟发报无关?
钱运闻从卷宗里找到了社会处转来的那条情报。
那份密电是10月10日凌晨两点二十六分截获的,发报地点是市北区天门路附近。
邢端阳的记忆力很好,马上摇头:那跟柏新仁应该没有关系,我记得柏老板那天晚上是和我们一起下榻在小洋楼的,他跟小黄同住一窒。
钱运闻又翻阅了工作日志,发现邢端阳的记忆准确无误。
当时因为大家对鬼楼传闻尚有疑虑,所以那天晚上是安排了专人带着手枪守在小洋楼里的,像部队那样,两小时换一次岗。
因此,柏新仁不可能睡至半夜离开小洋楼跑到市北区天门路那边发报。
这样,发报的敌特分子就不可能是柏新仁。
那么又会是谁呢?众侦查员对此进行了讨论,一边发言,一边翻阅卷宗。
侦查员胡敬奎在看到卷宗中的一份名单后沉思良久,他提出了一个猜测:发报的那位会不会是庶务科长唐芝豪?
这份名单上记录着专案组在侦查命案伊始调查过的每一个曾经跟贾典珉接触过的人员,其顺序是根据接触次数的多寡排列的。
当时这样做的理由是,对贾典珉下毒的人应该就在其抵达青岛后所接触的那些人员之中,所以有必要把他曾经接触过的每一个人都记录下来,然后进行排查。
最先排查的几个嫌疑人是市立医院的医务人员,再往下就排到了柏新仁。
现在,胡敬奎提出唐芝豪也可能涉嫌,其理由是这位庶务科长昨天晚上是在东升纱厂过的夜,有向特务机关拍发平安电报的可能;此外,他与贾典珉的接触次数与柏新仁一样多,虽然他没作为陪客参加在大富豪举行的接风宴,可是他在lO月8日代表东道主陪同贾典珉和小黄游览了几个景点,因此,他同样有机会对贾典珉下毒。
于是,专案组就决定查查这个庶务科长的情况。
查下来的情况让大家吃了一惊---
唐芝豪,三十三岁,青岛人氏,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原是上海邮电局电报房的调试工程师。
1947年回家探亲时,正遇青岛市邮电局急需无线电技术人才的当儿,邮电局头头儿亲自前往其府上拜访,劝其留在青岛工作,为家乡父老服务;当然,还开出了比上海优厚的条件。
唐芝豪初时不肯,最后经不住人家的反复劝说,终于点了头。
这样,他就成为青岛市邮电局的一名骨干。
这样—位技术人才,按说人民政府接管邮电局后应该重用,为何他离开了邮电局到私营工厂干起了庶务工作呢?
原来,唐芝豪早在大学读书时就参加了国民党,到青岛后还加盟一贯道,社会关系也比较杂。
新政权对于把这样的人留在邮电局调试设备的岗位上是难以放心的。
接管邮电局的军代表经过研究,作出了决定:可以留用,但必须调离原岗位。
这种考虑是留有后手的,如果日后遇到设备故障其他人无法解决,唐芝豪还在本局,可以请他予以指点。
哪知,唐芝豪听了这个决定后,连声拜拜也不说立马走人。
唐芝豪在社会上还是颇有几个朋友的,其中一位正是东升纱厂老板柏新仁的好友,于是就向柏新仁推荐。
那时—个初中毕业生就有资格称为知识分子了,更何况是名牌大学毕业。
柏新仁听说了唐芝豪的情况后,自然求之不得,极表欢迎。
于是,唐芝豪就成了纱厂的庶务科长,被柏新仁视为亲信。
不过,如果从人生幸福综合指数来看,其实唐芝豪在这桩由沪至鲁的跳槽行动中并非赢家。
他在上海早已结婚成家,妻子是上海滩一个中等资本家的千金,也是大学毕业,学医的,是当时医院中为数不多的女医生之一,婚后生了两个儿子。
唐芝豪决定调到青岛,遭到了医生太太的强烈反对,其娘家人也颇有异议。
两口子几番交流无法达成谅解,妻子甩出了一张王牌——离婚!唐芝豪到这当口儿,好比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山东人性格又直,还有些许大男子主义,当下就说离婚就离婚吧。
原想带着一对儿子回老家,待儿子长大些了,自己再娶一门亲也不迟,哪知老婆比他厉害,根本不考虑让他把儿子带回山东。
宁波籍的资本家老丈人发挥了浙江人工于心计的特长,策划全家给年方六岁、四岁的两个外孙做思想工作,自然掺和了一些你爸不要你们了,要把你们骗到山东去卖掉之类的不实之词,给两个小男孩儿洗脑。
然后就上法院吧,结果可想而知,唐芝豪回到了青岛,得到了一套住房和比他在上海时高百分之二十的薪金,却失去了老婆和儿子。
唐芝豪在邮电局工作时,每天回家,独自住在邮电局分给他的那套房子里。
新中国成立后,他离开邮电局到了东升纱厂。
头天上班,柏新仁将其带到纱厂后院,这里有一幢小巧玲珑的小洋房。
柏新仁介绍说,这就是自己当初从韩复榘的部队回到青岛进纱厂当庶务科长时的办公室兼宿舍,之后换了两茬庶务科长,都是住在这里的。
这次为迎接你,已经重新装修过了,以后你就在这里办公吧,不想回家时也可以待在这里,伙食由厂里的小伙房免费提供。
这样,唐芝豪就有了两个住处,或厂或家轮流居住。
唐芝豪是交通大学机电专业的高才生,精通无线电和机械,柏新仁曾对人说过其驾驶汽车的技术甚至超过他的私家车司机董百步,所以,有时柏新仁就让唐芝豪开车与他一起出去应酬。
10月29日晚,负责调查的那几个侦查员把唐芝豪的上述情况向专案组领导作了汇报。
钱运闻听后马上发问:邮电局送给唐芝豪的那处住房位于青岛哪个区?哪条路?
侦查员翻阅工作手册:市北区天门路龙尾巴胡同11号。
,我们前往实地查看过,是一套独立的中式平房,一共有三间正房,前后有小院,后院有一间厨房。
钱运闻说:10月10日凌晨向台湾特务机关报告杀害贾典珉的那封密电,不就是从天门路一带发出的吗?那天晚上,唐芝豪是住在纱厂还是天门路的家里?还有,10月27日凌晨侦测到无线电信号的市北区堂邑路一带,那里正是‘东升纱厂’所在地。
之前那天晚上,不是柏新仁把唐芝豪送到厂里的吗?那么唐芝豪到底有没有住在厂里?这两个情况,都需要立刻查明。
10月30日,侦查员刘慕双、胡敬奎、小吴三人悄然通过市北区工会约请东升纱厂工会主席张有任,请他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协助调查两个问题:10月9日晚唐芝豪是否住在厂里,晚上是否外出过;10月26日晚,唐芝豪是否住在厂里。
张有任接受任务后,悄然向纱厂门卫室查阅了夜间值班记录,又以了解伙食情况为名,向食堂调阅了当月的公费伙食开支账目。
唐芝豪某天是否住在厂里,门卫室是没有登记的,人事科也不予记载,因为按照厂里的规定,他即使住在厂里而且是为忙厂里的事儿,也不发给加班费。
但是,他如果住在厂里,食堂的小伙房是要为其提供夜宵的,这也是老板的规定;而提供夜宵,那就要记账,这是开支,否则月底就无法轧平当月账目了。
至于向门卫室调阅夜间值班记录,则是为了查明如果10月9日晚唐芝豪住在厂里,那么到10日凌晨期间他是否外出过。
那个时段工厂的大门已经关闭,有人要外出的话得请门卫开门,而门卫是要对何人何时外出、何时返回等情况在值班记录本上登记的。
调查结果是:10月9日晚唐芝豪住在厂里,10日凌晨一时四十五分,他驾驶着柏新仁的那辆轿车离厂外出,当晚未曾返回;10月26日晚上,唐芝豪住在厂里。
这个结果反馈到专案组后,大家认为唐芝豪有重大作案嫌疑。
专案组长钱运闻正想跟副组长、军方代表李朝诚商量是否应该把唐芝豪也作为监视对象时,李朝诚正好来了。
李朝诚的到来,竟然推翻了专案组对唐芝豪的怀疑!
李朝诚和陆惕墨两人作为军方的代表来青岛调查命案,最关心的问题自然是贾典珉是被谁杀害的,为什么会被杀害。
他们在这个案子里的主要工作就是调查凶手,要带给部队一个圆满的结果。
因此,李朝诚听取了侦查员关于唐芝豪的情况汇报后,认为还是应该围绕着杀人这件事来调查。
于是他再次梳理了业已掌握的材料,发现了—个之前整个专案组中谁也没有想到的情况——
从截获的敌特10月10日凌晨的那条密电来看,敌特分子谋害贾典珉是有预谋的,而贾典珉其人并无必须要被杀害的特别指向,那说明敌特分子对贾典珉的谋害不过是敌我阵营之间一种纯粹的消灭对方个体力量的斗争。
那么,这种被选定为被害对象的目标,在某种前提条件下带有一定的随机性。
这种前提条件,可能是敌特分子出于作案之后的安全性的考虑,就是说,在作案之后只要能够轻易逃脱追查,他们可以选择贾典珉作为杀害对象,同样也可以选择另—个类似贾典珉的目标作为杀害对象。
于是,问题就出现了:既然如此,敌特分子为什么要对贾典珉下手而不杀与其条件相同的另一军官小黄呢?或者说为什么不干脆连小黄一起杀了呢?多杀—个小黄岂不更加体现了消灭对方个体力量的宗旨吗?
李朝诚于是就梳理之前专案组获得的材料,查看敌特分子如果要把小黄一起谋杀是否有作案条件。
因为已经初步确认凶手是通过在饮食中下毒作案的,所以不看其他,单看那些曾与贾典珉和小黄一起吃喝的人。
前面说过,那是已经排列出了一份名单的,李朝诚排查下来,发现恰恰是这个被专案组特别怀疑的唐芝豪,竟是其中最无谋杀作案可能的一位。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贾典珉和小黄两人抵达青岛后,扣除贾典珉住院的那两天不算,贾典珉只单独接受过一次宴请,那就是10月5日中午柏新仁为其在大富豪饭店设接风宴的那一次,当时小黄被老首长拉去部队驻地做客了。
贾典珉10月7日下午出院后,从当天的晚餐到次日的三餐,他和小黄一直都是同饮同食的,可是,被害的却只是贾典珉一人。
那说明贾典珉的饮食中被下毒的时候,小黄并不在场,否则只怕小黄也难逃一死。
这样,案犯作案的时间就清楚了,就是lO月5日中午在大富豪饭店对贾典珉下的手。
而唐芝豪恰恰没有参加那次宴请,因此,李朝诚认为此人并非杀人凶手。
至于是不是敌特分子,是不是那个拍发密电的敌特报务员,那就另当别论了 后来查明,唐芝豪10月10日凌晨驾车离厂是去会女友了。
李朝诚把自己的想法对钱运闻一说,钱运闻深以为然,说看来还是先把唐芝豪往旁边放一放,按你这个思路去考虑谁是凶手这个问题吧。
两人拿出那份名单,不看其他,就盯着10月5日大富豪饭店接风宴的出席者姓名逐个查看。
那天到场的人除了贾典珉以外,还有四人:贾典珉的姑夫、东道主柏新仁,东升纱厂襄理王培训,柏新仁的表弟、船舶工程师花乃贤,以及柏新仁的司机董百步。
这四人,都已经接受过专案组的调查,侦查员曾把他们的叙述互相印证过,已确认他们所说的都是事实。
那么,这四人中谁是凶手呢?结合截获的敌特密电中透露的情况来看,凶手应当具备一个条件:提前知道贾典珉要回乡探亲、途经青岛时在柏新仁处稍作逗留的情况。
因为密电中称成功实施前报之计划——说明敌特分子已将凶杀计划上报过了。
按照这个条件来分析,王培训首先可以排除,因为他之前根本不知道老板有个小辈亲戚途经青岛之事,还是当天中午柏新仁邀请其去大富豪作陪时才知道的。
第二个应该排除的是柏新仁的表弟花乃贤,这位船舶工程师之前受单位派遣前往大连出差半年,三天前方归。
他出差时是告诉了柏新仁的,回来后还没说过。
这天柏新仁的私家车载着柏新仁、贾典珉、王培训从纱厂去饭店时,路上柏新仁正好看见表弟从一家商店出来,就把他叫上车一起去了饭店。
这样,剩下的就只有两位了:柏新仁和董百步。
用李朝诚的新思路来推测,柏新仁似乎可以考虑暂时往旁边放一放,因为如果他是敌特分子的话,以后还有机会与小黄和贾典珉在一起吃饭,那时一并下手也不迟。
而对于董百步而言,这种机会却是唯一的一次。
那时虽说新中国成立已两年多,劳动人民的地位大大提高了,可私营老板头脑里的劳资等级观念还是没啥改变,司机一般是不能和老板同桌用餐的,这天算是个例外。
因为柏新仁已经作了安排,说贾典珉在青岛期间,由庶务科长唐芝豪负责陪同,唐芝豪能喝酒会开车,一举两得,反正那时也没有禁止酒驾之说。
董百步是知道老板的安排的,如果他要下毒的话,肯定会抓住这个机会。
因此,钱运闻、李朝诚认为不能排除董百步作案的嫌疑。
专案组于是决定对董百步进行外围调查,发现这个家伙是1948年11月从南京回到青岛老家的。
回青岛后,由市警察局—个名叫王鸣的督察组长出面介绍给柏新仁。
之前,也是王鸣出面把一辆八成新的雪佛兰轿车以低于市场价将近一半的价格卖给了柏新仁,柏新仁托王鸣物色一名司机,于是,王鸣就推荐了董百步。
王鸣在公安局社会处的敌特档案中榜上有名,他名义上是警察局的督察组长,实际上是国防部保密局驻青岛站的头目之一,青岛解放前逃往海外了。
于是,专案组就加深了对董百步的怀疑,决定悄然传唤。
11月1日晚,董百步驾车送柏新仁回家后,驱车前往自己住处的途中,被侦查员拦下。
钱运闻、李朝诚等人用寻常聊家常的态度了解董百步的经历时,几个侦查员对那辆私家车进行了检查。
原本不过是例行公事,哪知竟有意外惊喜:轿车后备厢内有一个寻常式样的旧皮箱,打开一看,竟是一台美国制造的无线电收发报机!
董百步正巧舌如簧地陈述着他那编造的履历时,皮箱被拎了过来。
侦查员对他说:什么也别说了,先交代收发报机的事儿吧。
董百步大吃一惊似的跳起来:什么收发报机啊,我不知道,那都是柏先生的东西啊,我一个司机,只管开车……
侦查员哪有心思跟他闲扯:要么立马坦白交代,争取从宽处理;要么把箱子里的东西去做指纹鉴定,鉴定结果你自己最清楚了!
至此,董百步只好作了交代——
1945年,董百步考上了南京市的一家私立机电中专。
入学伊始,学校投资人被国民政府以汉奸罪逮捕,学校关门。
他在南京混了一阵,次年经人介绍考入了军统特训班,接受一年培训后,正式成为一名特务,被派往上海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挂了个少尉军衔,主要从事报务工作。
1948年秋,已改为国防部保密局的军统安排董百步回青岛潜伏。
保密局青岛站为董的回乡潜伏作了铺垫,由王鸣出面先把一辆轿车低价卖给柏新仁,半月后又把刚回乡的董百步介绍过去当了司机。
1949年4月,董百步接到通知,他被编入国防部保密局青岛市第一行动队,单线联系的上司是以翔健海货行老板身份为掩护的张彦章。
张彦章请董百步吃了一顿饭,交给他一台收发报机,让他仍旧负责报务工作。
按照规定,董百步在无特别通知的情况下,每隔半月须开通一次电台,向台湾报平安以及接受指令。
当然,他是使用密码操作的,拍发和收到了什么都不清楚。
为对付公安局的侦测,董百步利用驾车的方便,不时变换收发报的位置。
这样到了1951年4月下旬,张彦章忽然召见董百步,说你前天收到的那份电报中,台湾上峰对我们的工作深表不满,措词相当严厉,指令我们必须在年内拿出成绩。
没办法,我们只有做点儿事情出来向台湾交差了。
从现在起,全队弟兄务必密切注意周围适合于作为我们工作对象的目标,定期向我汇报。
我听说你跟的那个姓柏的老板交际很广,你得多留心他的交往,有合适的对象就告诉我。
这里所说的工作目标,当初董百步向张彦章报到时就已经明了:凡是中共党政军警等任何级别的干部、当地民主党派中有影响的人物以及国民党起义、投诚人员,都可作为暗杀对象。
董百步于是就开始留意,不久就知晓了贾典珉秋天将回乡探亲途经青岛之事。
本来,他也没打算向张彦章报告,但接着就听说柏新仁为接待贾典珉,低价买进了冠县路那里的小洋楼,便寻思那是全市有名的鬼楼,是否可以利用来做做文章呢?于是就向张彦章报告了。
张彦章认为这个设想很好,机会也好,目标也合适,决定把贾典珉作为工作对象。
他立刻把这个情况向台湾报告了,获得了上司的认同。
于是,他就把暗杀使命交给董百步去执行。
董百步大吃一惊,说我是报务员,怎么干得了这事呢?张彦章说只有你有条件执行这个使命,你不干谁去干?你敢抗命?
董百步无可奈何,只好接受使命。
张彦章交给他毒药,并告知使用方法。
这是美国最新间谍产品,使用极其简单,投入任何液体中都能立刻溶解,无色无味,服后当时无事,三天后才会发作,死亡时也是神不知鬼不觉的,而且死后即使解剖检验也找不出下毒痕迹。
10月5日,董百步开车载着柏新仁去码头接贾典珉,这才知道原来还有一个同行的小黄,正担心毒药是不是够时,小黄被老首长扯走了,于是就伺机对贾典珉下手。
有一点专案组判断错了,董百步其实早在把贾典珉接到纱厂给其沏茶时,就已把毒药下在茶杯里,亲眼看着贾典珉喝下去的。
至于10月10日、27日的那两份密电,都是董百步奉命操作,电文中说了些什么,他一概不知。
收发报机他是藏在纱厂的车库里的,被捕那天下午,他接到张彦章派人送来的一份密电让他当晚拍发,所以他才把机器带在车上,想在回家途中拍发。
讯问结束后,专案组当即出动,前往翔健海货行将张彦章逮捕,搜得特工专用的钢笔手枪、乒乓球手雷、毒药、沾毒匕首等暗杀武器。
连夜讯问张彦章,获取口供后,于11月2日清晨将分布于三个区的其余五名潜伏特务一网打尽。
1952年3月4日,张彦章、董百步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其余五名特务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及有期徒刑。
——本文转载自《啄木鸟》尘封档案系列
注:文字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