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灵异事件 > 北京灵异事件

顶级刑侦专家马玉林探案纪实:1972年北京海淀灵异事件 案

时间:2023-07-12网络作者:小白

1972年,北京海淀出现一起闹鬼案件。

为了破案,北京警方邀请"顶级刑侦专家"马玉林前来破案。

马玉林破案的方式俗称码踪,即根据案件现场足迹、步法,结合调查、访问,判断犯人性别、年龄、身材、体态,并且能够追踪犯人行踪,直至捉拿凶手。

最初,码踪作为一个民间本领,多是羊倌、马倌用于寻找走失牲畜的踪迹。

然而,昔日羊倌马玉林却能将这门技术举一反三,将之用以追踪人的踪迹。

1964年份,他根据自己的经验,将这门本领系统化,总结归纳成为步法追踪技术。

凭借这门技术,马玉林侦破多起案件。

有人戏称,这可谓是民间出身的侦探。

为求生存,苦练码踪

细细追究马玉林的本领,不可不回顾他的成长历程。

1906年,马玉林出生在了建昌营镇长胜村马家营子。

因着家境贫寒,他并无读书识字的机会。

相反,作为家中长子,生活重担过早压在他稚嫩的肩膀之上。

早在12岁这个本该无忧无虑、进入学堂读书的年龄,马玉林便为生活所迫,给了当地几家地主还有本家富户放羊。

彼时,当地盗匪丛生,盗羊现象时有发生。

若是真的丢失了羊,地主势必会收取赔偿。

但是,贫民百姓自己温饱尚不能足,又如何有富余支付这笔赔金呢?于是,为了防止牲畜失窃,当地羊倌、马倌自发练起一门名叫码踪的本事。

当时,码踪便是一门追踪牛羊的本事。

和人一样,每只牛羊不仅在大小、肥瘦、毛色等方面有所区别,它们的蹄印以及步法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羊倌、马倌学习辨识它们踪迹,以便他们清点马羊数量。

如果马羊走失,他们也可顺着他们蹄印,找回这些丢失的牲畜。

小时候的马玉林自然也是这群人的一员,甚至,他可以算是这批人士里面的佼佼者。

没有上过学堂、经过系统知识教育熏陶,马玉林的聪明才智还是在这个领域展示出来。

他善于观察、精于钻研,日日对着羊的脚印以及步法进行记忆思索,练就肉眼识蹄的硬本领,能够通过羊的蹄印判断羊的高矮肥瘦。

经过一段时间实践以后,他的本事也是越发准确。

习得这身硬本领后,即便有羊被窃、走丢,马玉林也可以追踪羊的行迹,将它寻回。

而马玉林举一反三,将识别羊的足迹那套用来识人。

久而久之,只要看到人的脚印及其步法,他也可以精准判断那个人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

这个本事,自然也是马玉林后来进入刑侦大队、破解多宗奇案的关键。

这个本领初次运用是在什么场合,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根据现有字面资料,早在马玉林还是羊倌的时候,这身本领已经展露出来。

当时,他在放羊的时候,因为有事暂时回了趟家,结果回来之后,马玉林却发现自己一头花脸羊被窃。

马玉林深怕迟点,羊便彻底走丢或者被杀,于是他将放羊这个工作暂时交给朋友,自己则在追踪羊的踪迹。

马玉林顺着羊的踪迹一路向前,终于在混杂的羊印之中找到偷盗者的脚印。

恰巧,马玉林认识这个行窃者,人称杨老疙瘩,也是一个穷苦人。

然而,同为穷苦人士,杨老疙瘩却心术不正,有着偷盗的恶习。

马玉林当时年龄虽小,但是可以说是智勇双全,自然不会屈服于恶。

他上门讨要丢失的羊,诡计多端的杨老疙瘩自然矢口否认。

他将马玉林的花脸羊头部染黑,企图蒙混过关。

好在,聪明机警的马玉林识破他的诡计,向邻居借了一点碱,用水化开,洗拭那头花脸羊头部上的黑印。

这下,花脸羊便恢复原样。

就这样,马玉林破了这宗丢失案件,找到了他的花脸羊。

当时的他,自然不会想到几十年后他会凭借这身本领,入职刑警大队。

但是,他敏锐的判断力、细致的观察力,以及这两点共同铸造的断案才能,都在这个阶段已经有了端倪。

施展才学,入职刑警队伍

按理来说,即便马玉林掌握这手绝活,可作为一个没接受过教育的普通百姓,断断是进不了刑侦队伍。

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上天总会给予真正具有才学的人一个发光发热的契机,这个契机便是1960年的一个案件。

当时,正是腊月二十九日,一个人们正在欢欢喜喜准备庆祝春节的时节。

也是当时,一通电话拨响了公安局的刑警队伍。

电话里面,有人报案:水地公社分销店里发生一起盗窃案件。

被盗的东西一共有300多元的现金、4匹棉布、4条香烟、7斤糖果等等,放在物质生活没有那么丰饶的当时,失窃总额不可谓不贵重。

当时,刑警队长史海滨带领同事勘查现场,发现现场有两种可疑的足迹。

但是,当时刑警队伍对于"码踪"一事并不专业,即便找到可疑足迹,追踪到了某个具体地点,就很难再追踪得下去。

这时,有人提议说要请来马玉林协助破案。

虽然马玉林大字不识,只是一个普通放羊的庄稼汉。

但是史海滨却具有"英雄不问出处"的心态。

或许,他的潜意识里面认为,不管白猫黑猫,只要能抓到老鼠的都是好猫。

一听有人具备这个破案能力,不愿错失破案机会的史海滨二话不说,决定请来马玉林。

马玉林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他大致了解情况以后,仔细观察那两个可疑的足迹,判断出了两个犯罪份子的大致身份:一个大约40来岁,身高大概1米7;另一个尚还年轻,不到20岁,身高大致1米65。

待天蒙亮,视野逐渐清晰。

有了比较清楚的光线,马玉林便开始了他的追踪工作。

他折起一根树枝,在这个地上画了一个圈儿,在那个地上画了一个圆儿。

这个圈儿、那个圆儿,都是马玉林找到的犯罪份子的轨迹,即便没有是没有留印的、但是被犯罪分子踩过的石头,他都不放过。

更加玄乎的是,有些地方脚印、没有石头,马玉林也画了一个圈子。

面对他人的不解,马玉林解释说道,据他判断,这些地方应该是犯罪分子留下脚印的地方。

即便上面什么都没有,但是一直往下画了下去,总能找到。

而事实上,恰是如此,在走了一段路后,发现犯罪分子的新脚印。

就这样,马玉林带着刑警大队一路追踪到了一个村子,圈定两个犯罪嫌疑人。

中途,因为一些情感因素左右,马玉林开始有点犹豫,有所隐瞒。

但是最后,在刑警队长的开导之下,马玉林决定帮理不帮亲。

他如实提供两个犯罪分子的信息,抓住这两个人,破了这宗案件。

案子破了,马玉林也回到家里。

他在这个案件表现出来的技术才能,则给刑警队长史海滨留下一个深刻印象。

史海滨不愿埋没人才,认为如果马玉林如果能够入职刑警队伍,一定是个助力。

于是,他向上级起草报告,提出这个诉求。

同年7月,马玉林成为当地刑警队的试用追踪员。

心怀正义、具有断案才能的他,虽然缺乏文化知识,但是还是走入了警察队伍。

【北京擒鬼,智破案件】

进入刑警队伍的马玉林,虽然只是一个编外人员,可是凭借他的才能,他也破了许多案件。

随着他的名声越来越大,全国各地具有谜案的地方都在呼唤他。

1972年的北京擒鬼案件则是其中一例。

当时正值初夏,白天阳光很好,直到晚上,北京也是一座繁华明亮的城。

然而,这派繁荣祥和的景象却出了意外——某个晚上,海淀区的一所大学突然出现一个红发绿眼、脸上布满白色斑纹的鬼。

据闻,这只鬼面目狰狞,碰到人就嘶吼:我是鬼呀……我要吃人……

与鬼一起出现的,则是财物丢失的各种消息。

显然,这不可能是真的鬼,只可能是一起借由扮鬼方便行窃的案件。

一时之间,北京市里人心惶惶。

其中,有个案件尤为恶劣。

某个深夜,鬼出现在了一个某个大学外国留学生宿舍,伺机吓人并且轻薄两个女同学。

这个事件造成极其恶劣的政治影响,甚至惊动了周总理。

为此,周总理指示公安机关迅速破案。

于是,北京市公安局成立一个专案组,他们对各个现场进行侦查,就在他们权力侦破鬼案之时,鬼又出现了在诸如幼儿园、宾馆等多个场所。

然而鬼逃得很快,等到公安人员赶到现场,只能提取现场来自鬼的足印。

这些足印恰是能够侦查的唯一线索。

只是,北京何其大,当时科技不如今日发达,难以借助监控一类技术协助破案。

所以,仅仅光凭足印找到嫌犯,无疑像是大海捞针。

于是,虽然公安人员破案过程十分辛苦,但是经过几日勘察,案情仍然没有重大进展。

这时,北京市公安局长想起:以追踪足迹破案成名的现成人才,国内可不正好有那么一个吗?

于是,北京市公安局请求内蒙古赤峰市公安局,邀请马玉林协助破案。

得知情况的马玉林迅速进京,开启侦察工作。

他对现场足印进行勘察,又仔细审阅过往十几起案件所提取出来的足印。

根据足印深浅、步法区别,最终,马玉林作出了一个判定:虽然作案者穿着一样的鞋,但是犯人却有两位。

他们身高相似,都是1米7左右;一位大概二十二、三岁,一个大概二十四岁。

如此相似而又不同,马玉林认为,他们很有可能正是一对兄弟。

为了早日抓到这对兄弟,马玉林去了人流量较大的颐和园门口。

他曾那么向往这里美好风光,然而真的到了颐和园,他并没有选择进去欣赏风景。

相反,他选择坐在颐和园的大门口,仔细观察来往行人走路姿势。

这是因为马玉林觉得,这里人流量大,那对兄弟很有可能经过这里。

虽然这个行为像是海底捞针,但是马玉林十分自信。

他是觉得,只要这只鬼出现,那么,凭借鬼的走路方式,马玉林一定可以认得出来。

但是这次,马玉林的决心没有给予他应有的回报。

马玉林在颐和园门口坐了两天,不分昼夜,观察许多行人,却始终没有看到与鬼相似的足迹。

两天之后,马玉林失望而归。

但是,面临别人劝他休息的提议,他断然拒绝。

马玉林发誓要抓住这对鬼,不能放任他们祸害人间。

与此同时,中央党校附近又出现了鬼,足迹和以前出现的足迹一样。

这个时候,专案组的侦查人员根据马玉林的足迹鉴定,以及鬼最近触摸的痕迹,重新布局,调整兵力,以便能够更高效率、更加精确寻找犯人。

于是,某个夜晚,3名侦查人员到了海淀西街附近的一幢楼房里面,潜伏其中,静静观察街道动态,以期会有新的线索。

等了许久,他们听到一堆沙沙声响,探出头来,却是看到两个男人:他们骑着一辆没有车牌没有车架号的自行车,拿着一个摇摇欲坠的铁框。

他们都是红发碧眼,此时东张西望,神态诡异,显得鬼鬼祟祟。

这时,三位侦查员走了出来,形成一个包围圈围了上去,问道:站住,干什么的?

这两个男人大吃一惊,随后迅速扔掉自行车和铁矿,飞速奔跑离开现场。

两名侦查员想要追上去,但是他们没能及时捕捉,还是让那两个嫌疑犯人逃脱。

还好,这两个男人在奔跑过程之中,留下他们的足迹。

这下,马玉林又有了用武之地。

收到侦查人员发来的新讯息,马玉林很快就追到现场。

到达现场之后,马玉林仔细地观察这两个人的足迹,作出一个判断:这对刚刚逃离现场的男子,就是扮鬼行窃的犯人。

这个讯息鼓舞专案组的成员,他们觉得破案在即,又搜索到了新的线索,只待一鼓作气,就可以把犯人捉拿归案。

于是,在几只强光手电照射之下,马玉林带着侦探员们,一路追随足迹开始寻觅那对兄弟。

他们先是穿过一段马路,然后依次经过芦苇区、杂居区、外籍人居住区。

走到最后,马玉林对其他人说道:鬼有可能住在这里。

之后,马玉林又沿着足迹一路追到一座楼房,走到二楼,最后锁定鬼居住的房间。

事已至此,北京擒鬼一案也是接近尾声。

警察分局局长带着市局外事处的同志赶到现场,又增援一批干警。

随后,各个警察相互配合:保护马玉林撤退,观察、监视这个房间,搭建人梯,准备破窗,最后一举捉拿归案。

而在捉拿过程之中,却是险象丛生:

首先,两只鬼准备开始烧毁罪证,室外刑警可以看到室内冒出黑烟;随后,警察通过人梯准备破窗之时,却见一支双管猎枪伸出房间,对着警察们开枪;最后,警方为了自卫,也为缉拿犯人,对着室内开枪。

随后,室内传来一声惨叫。

等到警方终于破窗进入房间之时,他们发现,一个鬼已经打死了,另一个鬼则跪在自己的兄弟尸体旁边哭泣。

自此,北京擒鬼一案,也算是迎来一个终局。

根据鬼的供认,马玉林他们得知,这对假冒鬼的兄弟是外籍混血人士——他们的父亲是法国人,母亲则是中国人。

而在过去,这对兄弟中的哥哥,曾因盗窃被抓,随后又被公安机关判刑。

然而,这个刑罚没有让他们认识错误、吸取教训,促使他们学习好好做人。

相反,他们对于这个判决怀恨在心,为了发泄自己的怨愤,开始装神弄鬼,四处偷窃抢劫,搞得北京市内人心惶惶。

最初,他们连犯十几起案件没被捉获,自以为犯下的罪天衣无缝,于是行事越发嚣张。

没想到,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雁过留痕,风过留声。

马玉林凭借他们留下的足迹,提供多个有效信息,捉获嫌疑人士。

虽然此前对北京各个名胜古迹多有仰慕,然而,来到北京多日,一心只想擒鬼的马玉林,并无余力欣赏北京诸多美景。

最终,案件已破,心事已了,马玉林也可轻松放心地在海淀区分局同志的陪同之下,游览颐和园,欣赏首都风光。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赤峰市委员会编. 赤峰人物 总现代上[M]. 1997

2. 赤峰市地方志办公室编. 赤峰八千年大事记[M]. 1999

3. 《赤峰日报》.1989.

4.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赤峰市元宝山区文史委编. 元宝山文史资料:建昌营地区史料专辑 第三辑[M]. 2001

5. 长篇报告文学:崔亚斌 张伯星著. 神眼[M]. 1987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