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迷案追踪

涉案70亿!这起大案被安徽警方侦破

时间:2024-01-02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据安徽警方微信号12月26日消息,一起案中案引出一个涉案金额达70亿元网购套现产业链!一张涉及全国14个省、39个地市的罪恶之网被连根拔起!

近期,在公安部经侦局、安徽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的指挥下,马鞍山市公安经侦部门成功破获了一起以网购套现为手段、涉案价值高达70亿元的非法经营案。

犯罪手法之新、涉案金额之大,全国罕见。

经缜密侦查,30名犯罪嫌疑人已悉数落网,全部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其中部分人员已被法院作出有效判决。

正义昭彰,法槌起落之声萦绕楹梁。

回溯案件始末,时间回到了2022 年10月,那个注定不平静的深秋。

诈骗案中案

冰山一角浮出水面

马鞍山因钢设市、以钢闻名,坐拥79.12公里长江岸线,横跨南京、合肥两大都市圈,自古就有“金陵屏障、建康锁钥”之称。

秋日的马鞍山,遍地金黄, 风光宜人。

马鞍山市公安局花山分局经侦大队副大队长张东栋却没有心情欣赏秋景,那段时间,他整日忙得脚不着地。

花山区无业人员张某涉嫌诈骗群众巨额资金,2022 年10月,公安机关对该案受害人逐一核实情况,张东栋一头扎进了这项工作。

一天,张东栋向受害人吴某了解案情,谈到遭受的损失,吴某懊恼地说:“我不仅刷爆了四五张信用卡,连网络支付平台上10000元的消费信贷都被骗走了!”张东栋停下记录的笔,抬眼问:“消费信贷?!”在张东栋的认知里,消费信贷只是信用额度,怎么可能被骗10000元!

这个细节本身与张某诈骗案关系不大,但出于职业敏感,张东栋在完成诈骗案的调查工作后, 就吴某消费信贷被骗展开追查。

通过和战友余宏翔一起围绕多名消费信贷人员进行调查和数据分析,张东栋发现,他们面对的是一个有明确分工的犯罪团伙,嫌疑人指导当事人利用自己的消费信贷,在网络购物平台上找到指定“商家” 购买虚拟服务,“商家”按一定比例扣除所谓的“手续费”后,再通过网络支付返还当事人本金。

有着丰富办案经验的张东栋意识到:这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套现违法犯罪。

专案组研判案情

拓线深追

数据熔铸经侦利剑

经进一步调查,警方基本锁定了这一套现团伙。

马鞍山经侦部门成立专案组,市局经侦支队与花山分局经侦大队的办案精英一起攻坚,全力侦办该案。

众所周知,经侦案件与钱密切相关。

但鲜为人知的是,在办案过程中,经侦民警更多是和各种数据打交道。

他们通过数据研判,将各路汇聚的数据不断清洗、梳理,千锤百炼后锻造出一柄所向披靡的利剑, 刺向藏身幕后的经济犯罪分子。

在对涉案资金进行分析研判后,一个多次出现的账户户主——秦卿,引起了专案组的注意。

专案民警沿着秦卿这条线深度研判,对当事人、交易“商铺”以及秦卿的账户收款进行数据碰撞分析, 从秦卿的朋友圈入手,通过资金流和网络人际关系顺藤摸瓜,从盘根错节的数据和信息中, 一步一步找到了一条深埋的幕后主线,他就是陈西。

挖出了陈西,办案民警十分振奋。

专案组负责人李建功在与大家击掌的同时,沉声提醒道:“接下来每场都是硬仗,做好准备,全力以赴!

”专案组深知,在此类案件中,掌握数据至关重要。

有了数据,才能把相关涉案人员关联起来。

数据战打响!围绕陈西,专案组通过筛查,发现通过他的账户交易的资金高达1亿元!在省厅经侦总队的指导下,专案组共调取了5万余条涉案数据。

参战民警日夜奋战,在各类数据滚动中抽丝剥茧, 比对、串并、分析、扩线,从纷乱庞杂的海量数据中梳理出一条条线索,侦查工作稳步推进。

通过传统侦查+数据研判,专案组在较短的时间里比较完整地刻画出犯罪团伙的组织架构,厘清了人员关系、资金和交易链路。

一个以网购套现为纽带,横跨安徽、北京、广东、福建等14个省市, 涉案金额70亿余元,涉及套现客户100多万人的特大非法经营网络逐渐浮出水面,涉及全国套现团伙23 个、码商团伙11个、变现团伙5个。

这是一个全链条的犯罪网络!

办案民警分析涉案数据

钱如流水

浇灌出罪恶之花

90后的陈西个头不高,其貌不扬,走在人群中毫不起眼。

中学毕业后他没有继续读书,很早就进入社会。

前几年,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火爆的时候, 他经朋友介绍进入一家小额贷款公司上班。

在那里, 陈西认识了秦卿,还接触到形形色色的社会人士。

公司前几年破产了,“业务员”陈西便失业了,但尝到了赚快钱甜头,他怎会甘心脚踏实地上班挣工资呢?

2020年,一个曾经打过交道的客户找到陈西, 想贷款急用。

陈西让对方刷信用卡,对方表示信用卡已经不能用了,还脱口说了一句:如果网络支付平台里的信用额度能用就好了!没想到客户的这句话却触发了陈西的歪心思。

他梳理了自己之前认识的不同群体,又通过不同微信群有目的地寻找合作目标,还通过他人介绍,购买大量有关套现的码商资源。

与此同时,陈西在马鞍山成立工作室,购买大量作案手机,通过微信、QQ等聊天软件建立工作群,大肆发布套现广告,吸引客户。

秦卿就在这时被他拉入伙。

他们利用手中资源指导客户完成套现,从中收取手续费。

至此,一个以陈西为中间商的套现业务网逐渐形成。

为了逃避追责风险,陈西在遇有业务量大时,则将部分客户转包外卖至其他套现者,收取相应人头费。

随着客户数量的增加,陈西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购置豪车、房产,外出就餐都是去会员制的餐厅,成了南京一家高档洗浴休闲会所的常客。

那几年,陈西还培养了一项新的兴趣爱好——滑雪。

每年12月,他都会乘坐飞机头等舱到新疆一家著名的滑雪场滑雪,一待就是半个月,俨然一副都市新贵的做派。

讽刺的是,陈西也遇到过一次“诈骗”。

有一次,他为一“店铺”老板预支垫付了30万元打给客户。

事后,这个“店铺”老板不仅没有按承诺返现,还不认账。

阴沟里翻船的陈西不敢报警, 只能认栽。

陈西账户上的钱如流水一般涌入流出,沉醉在纸醉金迷中的他不知道,自己已经进入了警方的视线。

专案组不仅围绕陈西展开了资金穿透研判,还派出专人落地侦查。

几天时间,专案组便摸清了这个犯罪团伙的老底儿。

不一样的犯罪手法

不一样的交易媒介

在本案中,套现方式已不再是传统的利用POS机“套现”,而是利用各类网购平台,以虚假购物、实物变现等方式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信用额度变现。

犯罪嫌疑人在多家网购平台上注册大量网店, 开展虚假交易。

其间,犯罪嫌疑人引导套现客户进入上述网店进行购物,在无真实货物交易下使用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消费信贷完成支付,套现团伙规避平台监管,扣除手续费后将资金回流至客户。

同时,嫌疑人通过操作套现客户的电商平台账户, 购买易于变现“硬通货”商品,如黄金、高档酒、高档手机等,直接预留变现团伙的收货地址, 到货后套现团伙扣除手续费将资金回流至客户。

陈西、秦卿等人组成的套现团伙作为套现流程中间环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他们通过网络发布套现广告吸引客户, 然后联系码商团伙、变现团伙完成套现。

”据了解,套现团伙收取套现客户4%—6% 的高额手续费, 再按照2%左右分配给码商团伙、变现团伙。

李建功说:“要警惕不法分子利用网购平台实施套现犯罪,该类犯罪严重扰乱金融市场秩序,极易造成金融机构损失,且易催生涉及网络支付平台的多种违法犯罪行为。

全面出击

吹响统一收网号角

这是一场波谲云诡的数据决战,在不接触、不惊动犯罪嫌疑人的情况下,要查找到他们在经济领域作案时留下的犯罪痕迹,用铁证把他们送上法庭,接受法律的制裁。

专案组每天汇总各地案件侦查进展, 及时将情况通报各办案地,实现信息、证据共享,并在上级经侦部门指导下协调各地同步开展工作。

随着收网时刻的临近,专案组对涉案的14省的线索、证据进行全面梳理,对涉案人员、电商进行仔细甄别,挂图作战,通过追踪拓展线索, 及时掌握嫌疑人员的犯罪动态。

专案民警深知,在这场数据战争中,他们必须不辱使命!

法网悄然张开,利剑准备出鞘。

在前期的排摸落地、信息研判的基础之上,8月,警方统一收网打击。

在安徽省公安厅经侦总队的直接指挥下,马鞍山公安机关制定了周密的抓捕方案,专案组兵分三路,分别在安徽马鞍山、江苏南京、河北晋州抓获了陈西、杨某、胡某等犯罪嫌疑人。

经审讯,各犯罪嫌疑人均对犯罪事实供认不讳。

其中, 胡某的追捕工作难度超出了专案组的意料。

胡某不出入公共场所、不入住旅店、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仿佛人间蒸发了一样。

一时间,抓捕组士气低沉。

抓捕组组长施明科鼓励战友:“侦查方向没问题,按照既定方案继续追查线索,一定能人赃并获。

”他们一路循线追查,终于在一个村庄发现了胡某名下车辆。

为了不打草惊蛇,施明科和战友在车辆附近蹲点守候。

一守就是4天,该车始终无人问津。

难道人不在村里?施明科当即将队员分为两路,一路继续蹲守,一路前往村委会查探情况。

还没到村委会,追踪的车辆动了!蹲守的民警飞扑而上,一举擒获胡某,并在其藏身之地起获重要物证。

据统计,此案中马鞍山市公安局共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现场查获作案手机及电脑53部、网店注册单45份、银行卡及U盾32 套;全国19个地市相继抓获犯罪嫌疑人21人。

该条套现产业链终被警方连根拔起,有效地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

抓捕现场

现场查获的重要物证

拨云见日,硝烟散尽。

回溯该案的成功侦破,不难发现,想要应对手段不断翻新的新型经济犯罪,必须坚持依法严打工作方针,深入分析犯罪手段特点,不断提升专业化、集约化、链条化打击水平。

这起特大非法经营套现案正是对经济犯罪事实集群打击的成功范例,是公安经侦部门创新机制数据赋能的成果体现。

(文中除民警外,其余均为化名)

原创 女孩因小说“涉黄”被捕,失业负债累累

摘要:没有人预料到,一场持续半年多的风暴,将这些年轻的女性作者卷入漩涡。

去年,安徽警方以涉嫌制作、传播淫秽作品牟利,跨省抓捕了几十位在“海棠文学城”写作的作者。

去年12月,部分案件判定结案,更多的案件还在审理中。

她们多是年轻女性,不少人处境艰难,身患疾病,写作是她们重要的收入来源。

如今,她们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高额罚金,甚至牢狱之灾,生活陷入更艰难的境地。

最早被抓捕的作者之一,被判处几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她在此还原了过去半年的经历,经济上的窘迫、精神上的负担,辞掉了工作,也负债累累。

文|魏晓涵 编辑|王珊瑚 和人们熟知的晋江、起点等文学网站不同,网络服务器设在台湾的海棠,对于18岁以上成人向的内容不设审查机制。

在一些网文作者看来,这是许多人转向海棠写作的重要原因。

在海棠的热榜上,成人向、女性向的耽美小说占到绝大多数。

(注:耽美文学,通常指男性之间的爱情故事,作者多为女性) 近半年的风暴中,直到许多作者出来求助,人们才在她们的自白中,拼凑出一群年轻女性写作者的样貌——不少人生活穷苦,有的因为身患比较严重的疾病,无法外出工作,写作是她们重要的经济来源。

写作也是疏解压力、建立自我价值的方式,有作者说,工作让她找不到价值感,还承受过职场性骚扰,压力太大的时候,就依靠写作成人向的内容来发泄。

被抓捕后,这些年轻的作者需要退掉几万或者几十万的收入,面临一倍罚金,都留下了案底。

她们四处借钱筹款,积极争取缓刑,有些也获得了许多读者、作者和其他网友的捐款。

这样的写作游走在灰色地带,作者们对此认罪认罚。

不乏其他的声音,“现在网上的声音比较两极化,一方面是卫道士口诛笔伐,一方面是普通读者遗憾惋惜,反倒是被抓进去的作者,好像没人说什么。

不是不想说,真的是不知道该怎么说。

”一位海棠作者这样感慨。

我们找到最早被抓捕的作者之一。

事件发生后,她提醒过一些作者不要再写了,也陷入过流言的漩涡。

她向我们还原了过去半年的经历,经济上的窘迫、精神上的负担,辞掉了工作,也负债累累。

说到对家人的愧疚、从读者那里获得的善意,她有些哽咽。

目前她的案件已经结案,被判处几年有期徒刑,缓期执行。

以下是她的讲述,为保护受访者隐私,部分信息经模糊处理。

“被抓的不可置信,不被抓的也不可置信” 那天早上6点,我是被一阵特别猛的敲门声叫醒的。

还以为是快递,外面也不吱声。

开门之后,一起住的姐姐还把他们凶了一顿。

他们把身份亮出来,说是安徽那边的警察,问我的名字,还问是不是在海棠文学城上写文,然后查手机,登陆海棠的账号,确认身份。

我当时很懵,不知道该说什么。

脑子里第一反应,是不是因为我的哪个小说被什么小孩在手机上看到,然后家人去举报了。

跟网站相关的东西,我的手机、电脑当场被直接扣掉了,如果海棠上的收款方式是银行卡,也会被扣。

然后被带到了附近的派出所问话,整整一天,从早上10点一直到晚上接近12点才结束。

核对生平、小说、收入,我写的有点多,几十本,就翻来覆去问那些小说,他们说你可真能写,我当时想我就不能少写点吗? 中间还要退赃,我获利有十几万,当场一定要把这部分钱退回来(才能取保候审)。

我毕业没有多久,有点积蓄生病花掉了,微信里只有两万块。

爸爸也过来了在外面筹钱,我在里面刷信用卡,到处打电话借。

在派出所很紧张,又觉得太莫名其妙了,说不出的感觉。

只记得钱刷刷地流出去,没有触动感了。

当时确实处于非常缺钱的状态,出来凌晨就向网站发邮件求助,取保候审、退赃、扣押的资料都发过去了,问我们这些作者怎么办?你们总得拿出一部分钱让作者渡过难关,因为我们的收入是五五分,网站说他们经销商都失联了,也没办法处理。

当事人的取保候审决定书。

讲述者供图 那天晚上出来,我就跟认识的一个(作者)朋友说,让她赶快注销账号,没有什么“安全线”的。

可能也有别的作者去问,网站把我的笔名泄露了,网上就有很多流言,四处乱扒我的文,说我搞私自印刷,赚了多少钱才会被抓,制造混乱。

有一些作者来微博私信问我,我就提醒她们不要再写了。

后来我才知道,那天全国很多大头的作者都在被抓,应该有十几个。

我虽然粉丝数量稍微靠前,但收入层面,在网站上体量不算大的。

【注:当年七月底又开始第二批抓捕。

被捕的有体量小的作者,也有头部作者。

有作者对媒体讲述,六月第一批作者被捕前后,听到风声或是收到其他作者提醒,及时注销了账号,没有卷入案件中。

】 能取保候审的都取保了,(没有退完钱)不能取保的当天就被带走了。

被抓和不被抓的都不可置信,大家心里默认这是一个小众灰色空间,不涉及出版,这么大批量的(被抓)让人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第一次接到警察电话是在六月底,让去安徽做笔录,我差点哭出来——我连车费都没有了。

我工作的地方离那边太远,往返一趟就要两千左右,有点崩溃。

配合去了四五趟安徽,工作日让你过去,来回至少耽误两天,我们请一天假,扣钱就特别多。

那段时间非常焦头烂额,去公司要和同事解释为什么手机没了、号码没了,我是做运营的,很需要跟各种人、平台联系。

只能(撒谎)说被诈骗了、手机被偷了。

身体有点遭不住,因为从小自带一种神经性的疾病,情绪(不稳定)、温度变化就会犯。

有天在办公室,手指直接变成紫色的,特别吓人,进医院住了两天。

听到量刑建议,(退完钱还要交)一倍罚金,又是整个人疯掉,留案底都接受,就想尽量减少一些经济压力,没想到这么高。

后来人就有点麻木了。

最后去检察院之前心情就比较平静了,可能这也是人性,一开始以为只有几个作者被抓的时候,觉得真的完了,后来知道有几十个,又觉得我这个体量估计不会太糟糕。

那段时间信用卡都刷不出来,真的很需要钱,只能在网上写一点(合规的)连载文,我想着还有一点粉丝,能让我凑个路费,确实帮我解了燃眉之急。

也有粉丝在下面帮我澄清一些流言。

事情发生之后写的第一本文,我自己没有觉察,后来有读者评价说,感觉作者完全在发泄情绪,格外压抑、痛苦。

海棠网 图片来源网络 【注:海棠是一个面向成人的付费阅读网络文学平台,服务器设在台湾。

涵盖多种题材类型,如言情、玄幻、武侠、科幻等。

其中部分小说包含大量大尺度、成人向内容,主要热榜作品中包含许多耽美小说。

对于成人向的内容,海棠不作审查限制,这一点与大陆的晋江等网站不同。

一位海棠作者这样分析,“严苛的创作环境导致大量有写作欲望的作者涌入海棠。

”】 “前年工作压力真的大,没事就拿电脑敲两三个小时” (事情刚发生那阵)到处都是骂我的,(读者)觉得是因为我私自印刷了,有人举报我。

还有不相信的作者来攻击我,还劝人回去写。

我(一气之下)假装把她举报了,其实没有,我在(警察)那边根本没提,只是想让一些人闭嘴,意识到这多严重。

没想到我成大魔王了,我想我何德何能。

当时太迷茫,才会第一时间向网站求助,所有资料都给她们证明真伪,结果她们认为我把经销商供出来了,连累其他作者,让其他人不要相信我,也对其他作者瞒下来了。

【注:在第一批作者被捕期间,读者、舆论甚至一些作者对事件的进展和性质了解有限,许多流言在网上流传——作者贪心不足私自印刷出版、经销商卷款跑路、和经济犯罪相关、涉及立场问题等等。

部分流言演化成对作者的攻击,甚至作者之间的相互攻击。

直到后续第二批作者被抓捕,越来越多信息公开,舆论的风向才发生了变化。

】 偶尔也会想一想,应该早点不在海棠上面写的。

替自己不值,换了几年刑期,留了案底,就想回去把自己敲键盘的手制止住。

之前我也在别的网站写,各个平台或者编辑的内容都比较收紧。

我的文大部分尺度没有那么大,有时候人物剧情发展,需要情节来推进一下,稍微亲密一点网站就给卡了。

在海棠上能稍微拉灯一下。

这是一个“邪恶、混乱且包容”的地方。

有警察点进去就觉得“肮脏下作”的,确实也有写得好、被普世大众能接受的一些。

一开始我有一篇小说火了,在海棠的读者比较多,题材也有固定的受众,就在这里写得比较多。

写小说是一个爱好,大学时候开始的,时间稍微多一点。

毕业之后,我的生活非常单调,工作一天坐班几个小时,管理后台数据,满足老板要求,以利益为主,把商品卖出去。

工作就是为了生活、下班就刷刷短视频。

一个人在外地工作的日子很无聊,写文构建剧情的过程比较有成就感,不管写得好不好,文字在那里,能让我感觉有点存在的价值。

最想逃离都市那段时间,小说里的主角也和我一样沉迷种田游戏,回到种地养鸡的单纯时光。

写肉文(注:含性描写内容的文章)就是纯释放压力,前年工作压力真的很大,下班也很晚了,吃完饭,没事就拿电脑出来敲,写两三个小时。

写的那本尺度稍微大一些,纯发泄。

我后来也想,不写的话是不是可能不会被抓? 那之前我几乎不认识什么海棠的作者。

我不靠这个谋生,大部分书都是免费的。

(这件事之后)认识了一些,也会聊最近案子的动态,还有杂七杂八的生活,发求助的有微博就帮忙转一转。

我才知道其他很多都是全职作者,靠这个(收入)生活。

大家有一种“淡淡的死感”,境遇相同,情况又不同。

不知道怎么帮,看着也很无力。

我有时候想宁愿大家不要认识就好了,不发生这件事。

我了解的作者中,我都算生活丰富的了,有些真的因为没有工作,没有别的技能,人际关系几乎没有,比较和社会脱节,或者身体状况无力支撑上学,只是靠写文维持生计。

很多在农村,有人和妈妈相依为命,有抑郁症,退赃退不出来;有的虽然写得有点久,生病治疗、花销,钱都用掉了。

要不要发求助微博,本来大家是摸不准的,担心会被说“通风报信”,又担心会被说诈骗。

可是压力太大了,你知道写文的人唯一发泄情绪的方式就是文字了。

后来有一个作者发了之后发现也没有出现什么,实在困难的就出来说一声,有几个人帮助也是好的。

其实我也理解那些不同的声音。

(注:对于作者的求助,读者并非一致表示支持,有人质疑作者诉苦的真实性,也有读者在小组里发帖表示,“读者为什么要离作者自己的事这么近啊。

是追文的时候没付钱吗?”)出来求助对读者也是觉得有点抱歉的,因为人家确实付过费了,人家不了解你,也不欠你什么。

有一个很早关注我、在海外的读者,特地来跟我说,看到你出事了,需要经济方面的帮助要说。

说实话挺狼狈的,好歹是写文的人,可能会有一些自尊心,有点“网络乞丐”的感觉,自扒伤口,给人摊开来看,真的很悲哀。

海棠网首页的年龄提示。

图片来源网络 “为了更好的生活,很急地做一些事情,好像也没什么结果” 庭审当天,我一个人去的,没有让家里人一起,律师请到检察院阶段就结束了,太贵了,能省一点是一点。

案件陈述的时候,收入是多少,哪几本是淫秽收费的,哪几本是免费的,哪些是被排除在外的,全部会念出来。

我很难描述当下的感觉,但自己写下的,这个结果就自己承受。

法庭上说到没有受影响的未成年人时,我也松了一口气。

结案之后,有作者私信我说,看到我的判决书她才“当头一棒”,不敢再在这条钢丝线上试探了。

她说自己家里条件不太好,经不起这样的打击,一旦暴露出来会“无地自容”。

从法庭出来,就想着快点结束回家,因为那边的酒店也挺贵的。

真的没有(长舒一口气的感觉)。

后续动辄几年,包括欠债也好,服刑也好,在社区矫正所学习也好,这个事情都没有完全结束。

判决书 讲述者供图 这个过程中,我工作也辞掉了。

有身体原因,(当时)也有不知道要不要(公司配合)做调查的担心。

我自己把案底看得比较轻,但像我之前那家公司,稍微大一点,有背调能力的就不敢待,我怕万一判决书寄过来,被不熟的同事知道,人家可能戴有色眼镜看我。

对爸爸妈妈我挺愧疚的,他们帮我筹钱,挺难堪的,又很狼狈。

这个罪名不太好听,他们想在亲戚面前保护一下我的名声,就只能想一些借口。

他们也没有什么文化,就非常朴素的观念,能拿钱补上,就不可能让我进去,他们没有责怪我写文,只是说下次不要在这个网站上写了。

现在反正在家也是无聊,就想写点(边界内)东西(有一些收入),比以前稍微更勤奋一些。

以前活得比较天真一点,没有接触过血淋淋的现实。

好像我的生活从毕业之后就特别急,生活特别急,写文也特别急,每天都要卡在那个时间点必须写出来一章。

心里面好像有一个执念,特别想赶快给他们一个结局。

去配合调查的时候也是,为了赶第二天上班时间,当天去,凌晨两点就回来,都不敢多留一天。

好像为自己想要更好的生活,在特别急地做一些事情,现在看也没什么结果。

这个事情之后,除了经济压力,很多东西我们好像已经不配开口了。

后面网站把文章放出来也不关我们的事,因为已经处罚过一次了,但我还是注销了账号。

有一些原稿我自己也没有。

其实我很想把之前的那些东西,修改(删掉不合法规的部分)出来,然后放在哪个地方,让它们有一点存在的痕迹。

但我不知道怎么改了。

注:根据2010年2月起开始执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一条,“对于以牟利为目的,实施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违法所得、社会危害性等情节,依法判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罚金数额一般在违法所得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

” (陈孜芝对本文亦有贡献) [WJ1]此事的影响是什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甜啦啦奋斗青年③丨“老司机”疾驰“新赛道”

编者按:创业安徽是事关安徽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的重大行动。

如今来自五湖四海的创业青年汇聚安徽,在创新创业中挑大梁当主角,释放青春活力的同时,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厚植更多青春底色。

为传递敢于创业、勇于创新的青年风采,人民网安徽频道推出“甜啦啦奋斗青年”系列报道,通过挖掘创业者的故事,展现他们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风采与成就。

人民网蚌埠12月27日电(记者周坤)等到明年,韩锋林第三家甜啦啦门店正式开业的时候,他一定会想起五年前喝到甜啦啦饮品的那个下午。

今年33岁的韩锋林,曾是一名大货车司机,工作四年多的时间里,都是往返在无锡与广州两地运输。

往返一趟就需要一周的时间,一个月要运输四趟,所以每个月的时间,他几乎都是在货车生活。

工作中的韩锋林。

受访者供图 跑夜车劳累、长期不顾家、行业风险高……一个个矛盾,让韩锋林经常思考着:“难道一辈子就捆绑在货车上了吗?” 2020年春节,难得放假休息的韩锋林,回到老家安徽省亳州市涡阳镇,在朋友邀请下,他尝了一杯甜啦啦饮品。

“平时开车几乎很少喝奶茶,所以尝了一口发现味道不错,口感丰富还物美价廉,门口还有不少年轻人排队,看样子很受欢迎。

”韩锋林感慨,当时还不到30岁,但是感觉已经跟不上时代潮流。

于是,脑海里那个困扰已久的问题,有了一个模糊的答案:为什么不尝试换个工作,哪怕自己创业奋斗一下? 经过朋友介绍以及家人的鼓励,韩锋林进行市场调研后,最后决定选择年轻人最喜欢的茶饮入手,加盟甜啦啦,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

大货车司机,奶茶店老板,两个看似平行的职业,在33岁的韩锋林这里有了交集。

第一次喝到甜啦啦的6个月后,韩锋林第一家甜啦啦门店在涡阳县西阳镇范蠡大道正式开业。

创业之初,借势甜啦啦一桶水果茶上新之际,韩锋林的门店生意红红火火。

于是,半年之后,韩锋林紧接着开了第二家门店,但是当开业红利消退后,门店生意陷入了瓶颈。

“算上人员工资、房租、水电,我一个月开销要三四万,但是门店营业额就1万,还是做得比较好的时候。

很担心,也很焦虑。

”韩锋林在回忆这段经历时坦言,“当时知道我的困难,公司总部工作人员经常跟我联系,区域经理还亲自来店里帮我想办法,一起策划活动,给我很多改善意见和经营方向的指导。

” 穷则思变,后来在甜啦啦总部的引导下,韩锋林开始驻店,做起了自配送,一步一步大街小巷的跑,每天自己跑配送,挨家挨户送代金券,通过朋友圈宣传做好了配送群的基础,慢慢地积累一定的顾客群体。

“有优秀的产品,加上总部的跟进与帮助,我才有底气,在困难中咬牙坚持下来。

”韩锋林告诉记者,如今他两家门店年营业额在80万左右,明年准备开第三家门店。

韩锋林的创业征途,正是万千甜啦啦奋斗者的缩影。

普通人要改写自己的命运,需要的不仅是破釜沉舟的勇气、精准锁定目标的敏锐,还有脚踏实地、勤勉不辍的实干精神。

而甜啦啦秉持“为加盟商服务”的企业文化,不仅为像韩锋林这样的奋斗者提供了创业指引,更通过一系列贴心服务与支持,确保每位合作伙伴都能在创业路上稳健前行,共同书写更多关于奋斗与梦想的精彩篇章。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大案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