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10月22日,沈阳晚报在头版刊载了《举报!举报重要线索》一文,警方在此文中呼吁,“10月19日,我市和平南大街39号发生一起持枪抢劫巨额特大案件,现警方掌握线索有三名歹徒均穿着深蓝色夹克式工作服,头戴深蓝色塑料安全帽,请两辆摩托车,另一个蓝色手提包,希望广大市民积极提供线索。
”
报道发出才三天,警方向社会公开了歹徒的模拟画像,同时多家广播电视台轮番报道,举报有功,提供关键信息奖励十万,一时间声势浩大,整个沈阳都行动起来了。
要知道十万在1999年那可是巨款呢,这样兴师动众的收集线索,可以看出警方破案的决心。
就在模拟画像公布4天之后,警方端掉了这个恶贯满盈的犯罪团伙,揭开了他们的罪证,他们连续作案12年、杀害24人、杀伤40多人、抢劫财物300余万元。
至此,响彻沈阳的3.8大案终于落幕。
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沈阳,这座位于中国东北的重工业城市,在1990年代末期正经历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对于第一饲料厂的员工来说,每个月最期待的日子莫过于发工资的那一天。
3月8日,这个普通的日子因为工资的发放而变得特别起来。
在这一天,厂区里的气氛似乎比往常更加活跃,厂里的财务部门在这一天也格外忙碌。
出纳员们会提前准备好现金,司机和保卫人员也会一同前往银行,确保这笔资金的安全。
从银行回来的路上,他们会格外小心,尽管这样的流程已经重复了无数次,但每一次都像是第一次一样,充满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然而,谁也没有料到,就在这个看似平常不过的工资发放日,一场精心策划的罪恶正悄然逼近。
一辆红色的出租车,静静地跟在取款车辆的后面,车内的人已经暗中观察许久,等待许久。
1996年初春,沈阳第一饲料厂的门口出现了一个行迹可疑的男子。
他自称是来讨债的,嘴里念叨着要找某人还钱。
这个男子,就是后来震惊全市的3.8大案的主犯之一。
他的目的并不是讨债,而是另有所图。
通过伪装成讨债人,他试图从饲料厂员工的口中套出工资发放的具体日期。
门卫的警觉性很高,没有透露任何信息,但这个狡猾的歹徒并没有就此放弃。
他转而向厂里的一名员工下手,用20块钱的小恩小惠,轻而易举地买到了他想要的信息——每个月的8号,是厂里发工资的日子。
得到了想要的信息后,歹徒们开始了长达三个月的精心策划。
他们观察、踩点,制定了详尽的抢劫计划。
他们知道,要想成功,就必须做到快、准、狠。
时间来到了1996年3月8日,像往常一样,两名出纳带着司机和保卫,从银行取出了20.7万元现金,装在袋子里,放在了车后座。
他们没有注意到,一辆红色出租车已经悄无声息地跟在了他们身后。
当车辆驶入厂区,准备停车时,出租车迅速靠近,三名歹徒从车上冲了下来。
他们手持五四式和五九式军用手枪,对着司机和保卫连开数枪。
在短短的75秒内,两人倒在了血泊中,一人重伤。
歹徒抢走了装有现金的袋子,迅速逃离了现场,只留下现场的弹壳和惊恐的目击者。
这场突如其来的抢劫震惊了整个沈阳。
警方迅速介入调查,但现场留下的线索极少。
歹徒们似乎人间蒸发,没有留下任何有用的信息。
沈阳第一饲料厂的员工们陷入了悲痛和恐慌之中,他们无法相信,就在自己的身边,竟然发生了如此残忍的犯罪。
这起案件如同一颗重磅炸弹,打破了沈阳的平静,也让人们意识到,在这个看似安宁的社会背后,暗流正在涌动。
02
随着1996年3月8日那起震惊沈阳的抢劫案的发生,一个罪恶的序幕被拉开。
歹徒们并没有因为初次得手而收手,相反,他们的野心和胆量随着每一次成功的作案而膨胀。
在随后的几年内,这伙歹徒像不断地犯下一起又一起令人发指的罪行。
他们的作案手法多样,从伪装讨债到直接抢劫,从精心策划到闪电行动,每一次作案后,歹徒们都会迅速逃离现场,消失在人群中。
他们的逃脱策略同样狡猾,时而混入人群,时而驾车逃离,时而变换装束,让警方难以捕捉到他们的踪迹。
随着案件的连续发生,歹徒们积累了大量的不义之财,但他们的贪婪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满足,反而变得更加疯狂和残忍。
这一连串的案件在沈阳市民中引起了巨大的恐慌。
原本平静的社区,现在每到夜晚就变得寂静无声,居民们不敢外出,商户们早早关门,整个城市笼罩在一种不安的气氛中。
尤其是司机,灭日都是胆战心惊。
警方面临的压力也是空前的。
随着案件的连续发生,公众对警方的质疑和不满也在增加。
每一次警笛的响起,都是对警方的一次警醒,每一次案件的报道,都是对警方的一次责问。
沈阳警方如坐针毡,他们必须尽快找到这些歹徒,恢复市民的安全感,维护法律的尊严。
压力巨大的沈阳警方开启了一场自建国以来罕见的大搜捕,展开了铺网式排查,600多名警察地不漏房、房不漏户、户不漏人,前后长达20多天,破案千余起,抓获数百人,可三八大案的嫌疑人依旧没抓到,关于三八案的受害人数仍在增加,1997年10月16日和11月19日,又有两人惨遭杀害,13.9万元现金被抢。
03
不久,针对3.8大案的专案组成立了,专案组由经验丰富的侦查员、法医专家、心理分析师等组成。
他们聚集在一起,只有一个目的:揭开真相,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专案组成立之初,便确立了侦查策略:从每一个案发现场寻找线索,从每一位受害者和目击者那里收集信息,从每一条可能的途径挖掘证据。
警方采取了多种侦查手段,包括但不限于:现场勘查、物证分析、嫌疑人跟踪、线人调查等。
他们利用当时的技术条件,尽可能地还原犯罪现场,寻找犯罪分子留下的蛛丝马迹。
然而,侦查的过程远比想象中艰难。
犯罪分子狡猾且残忍,每次作案后留下的线索极其有限。
警方在案件侦查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由于犯罪分子的残暴,许多目击者害怕作证,担心遭到报复。
当时的侦查技术有限,无法像现在这样利用高科技手段迅速锁定嫌疑人。
但奇怪的是,往后两年中,这些歹徒似乎偃旗息鼓了。
难道是他们抢够了钱,金盆洗手了吗?并没有,两年之后的1999年10月19日,又一声枪响滑坡了城市的安宁。
当天傍晚5:45,和平南大街39-11楼,商人曹某、张某从银行取了两袋现金,曹某先拎着一袋往家走,另一袋由张德敏停好车之后再拿回家。
进入单元楼,曹伦刚开家门,身后楼道就突然闪过两人,一人朝他背部开枪,另一个人抢了包就跑。
与此同时,张某也被人持枪追赶,还好他跑得快,没被枪击中躲过了一劫。
三八大案,他又来了。
从1995年9月10日田某惨死车中,至1999年10月19日特大抢劫案时,已连续发生7起案件,共9人遇害,5人受伤,被抢现金136万余元。
这一伙人属于每次出手必杀人。
此时沈阳市公安局杨局长继任局长,他回想过去四年,警方虽大力侦查,但手段有限,纯靠刑警们一双眼看,一双腿跑,不像现在有天网系统、手机、网络、DNA等等,再加上歹徒十分狡猾谨慎,每次出手快准狠,缺少人证物诊,很难找到线索。
10月19日,杨局长从案发现场回来之后,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他想到,既然全市16000名干警不够,那就发动680万人民群众的力量,将案情披露,公开征集线索。
这样做唯一的顾虑就是,如果案件在短时间内破不了,沈阳警方就要被架在火上烤了。
但他还是决定破釜沉舟。
10月21日晚,晚间电视新闻播报了此案,一石激起千层浪,沈阳市民积极提供线索,在这些不穿警服的人民卫士中,出现了一位最强助力,他就是目击者周焕补。
04
线索的出现,也是相当偶然。
周焕补是一位普通的修车师傅,每天早晨六点开始,直到傍晚六点,他总是固定在路边修自行车。
1999年10月19日的那个傍晚,老周像往常一样收拾工具准备回家,却意外地目睹了两名歹徒的行踪。
他们穿着蓝色的工作服,戴着头盔,骑着摩托车,这些细节深深印在了老周的脑海中。
当警方找到他,询问他是否看到了什么不寻常的情况时,老周的记忆如同打开了闸门,据老周所说,那人50多岁,他见过了四五次,夏天就来过,每次都骑个红摩托车,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既不像等人,又不像做买卖,看着就不像个正常人。
老周的证词为警方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他的描述帮助警方构建了嫌疑人的模拟画像,并在媒体上广泛发布,激发了公众的参与热情。
老周的记忆力和观察力,成为了警方破解这起案件的重要武器。
不久,根据老周提供的线索,警方初步锁定了嫌疑人的摩托车,里嫌疑人越来越近。
1999年10月28日,警方经过连日的蹲守和布控,终于迎来了抓捕的时刻。
晚上11:30,警方悄无声息地包围了嫌疑人所在的住所,一张精心布置的法网正等待着嫌疑人落网。
10月29日清晨,警方果断出击,8:40,汪嘉仁在其住处被捕。
不久后,9:00,汪嘉里也未能逃脱法网。
警方的行动迅速而准确,没有给嫌疑人留下任何逃脱的机会。
在汪嘉仁和汪嘉里被捕后,警方立即进行了审讯,并请来了周焕补进行辨认。
老周的确认为警方提供了决定性的信心,他肯定地指出,这两人就是他多次见过的嫌疑人。
汪嘉仁和汪嘉里的被捕,标志着3.8大案的侦破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
警方的不懈努力和周密的侦查计划,终于将这些罪恶的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沈阳市民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无不欢欣鼓舞。
05
随着汪氏兄弟落网,他们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并供认出团伙的其他成员。
出生于1953年12月18日的孙德林,从小就表现出桀骜不驯的性格。
他的早年生活充满了与法律的冲突,学校批斗、父亲的责骂,似乎从未有好事降临到他头上。
成年后的孙德林并没有走上正途,而是选择了一条通往黑暗的道路。
他曾在农村下乡,但表现不佳,多次因偷窃而被劳教。
回到城市后,他试图通过烧毁自己的档案来抹去过去,但最终还是因为赌博和不诚实的行为被停薪留职。
孙德林的犯罪动机很简单——贪婪和对权力的渴望。
他想要快速获得财富,享受他所认为的“成功”生活。
为此,他开始策划犯罪,组织了这个犯罪团伙,专门从事抢劫和谋杀。
孙德松是孙德林的弟弟,曾是军人,但同样陷入了赌博的泥潭。
在孙德林的召唤下,他加入了团伙,成为了孙德林的得力助手。
所以这个团伙主义就是孙氏两兄弟和汪氏两兄弟。
另外还有一个王文旭,团伙中的“知识分子”,中专文化程度,算是团伙中文化程度最高的了。
她负责为团伙出谋划策。
这个团伙分工明确,制度清晰。
孙德林作为首领,策划和指挥每一次行动;汪嘉仁和汪嘉里负责执行,他们的行动果断而残忍;孙德松作为弟弟,不仅参与行动,还帮助孙德林处理团伙内部的事务;王文旭则提供智谋,使团伙的犯罪行为更加隐蔽和高效。
从第一起命案开始,到手上攥着24条人命,这一伙人十恶不赦,恶贯满盈,但人性是复杂的。
孙德林这个极度残暴的团伙头目被捕之后,他的前妻和女儿居然不愿相信,还要卖房子将他保出来。
如今,他们的真实面目终于公之于众。
1999年12月15日下午4:20,孙德林、汪家礼、汪家仁、孙德松、王文旭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06
1999年12月14日,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的法庭内庄严肃穆,孙德林、汪嘉仁、汪嘉里、孙德松、王文旭等五名罪犯被押上了被告席。
审判过程中,罪犯们对自己的行为供认不讳。
王文旭则在法庭上显得有些迷茫,他甚至说没有起诉书,他都想不起来自己抢了多少钱。
审判的结果是无情的,五名罪犯均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1999年12月29日凌晨5点,新世纪来临的前两天,孙德林、汪嘉仁、汪嘉里,孙德松、王文旭迎来了生命的尾声。
早上7:10,枪声响起,这些曾经在沈阳制造恐慌的罪大恶极的罪犯们,结束了他们罪恶的一生。
随着罪犯们的伏法,沈阳这座城市也仿佛经历了一次涅槃重生。
3.8沈阳大案的发生,虽然给沈阳乃至全国带来了伤痛,但也为社会治安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安防控体系。
政府、社会组织、公民个人都要承担起维护社会治安的责任,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社会将变得更加安全、和谐。
今天,我们将聚焦于属鼠的人在2025年的运势走向,带您一探究竟,看看如何把握未来的财富与爱情机会。
一、事业与财运展望 对于属鼠的人而言,2025年的事业运势颇为顺利。
这一年,你会感受到自己工作的热情被点燃,能力和才华得到了充分的发挥空间。
你的努力会得到上司和同事的认可,升职加薪的机会大大增加。
投资方面,你的决策果断且精准,有机会获得不错的收益。
然而,也要注意风险,做好风险管理,避免投资陷阱。
二、爱情运势 在爱情方面,属鼠的人在2025年的运势也相当不错。
单身的属鼠人有机会遇到心仪的对象,展开一段美好的恋情。
已有伴侣的属鼠人,与伴侣之间的感情会更加稳固,共同面对生活中的挑战。
然而,也需要注意沟通和理解,避免因误解而产生矛盾。
三、健康运势 健康方面,属鼠的人需要多加注意。
由于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你可能会感到疲惫和焦虑。
建议调整作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运动和休闲活动,以缓解压力。
四、人际关系 在人际关系方面,属鼠的人需要注意维护好与他人的关系。
你的善良和乐于助人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但同时也要学会拒绝和处理好与他人的矛盾。
良好的人际关系将为你带来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五、建议与展望 总的来说,属鼠的人在2025年的运势较为顺利,但在事业、爱情和健康等方面仍需注意。
建议你在新的一年里保持积极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抓住机遇。
在事业上继续努力,提升能力;在爱情上积极沟通,珍惜缘分;在健康上关注自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在人际关系上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扩大人脉资源。
最后,要记住运势只是一种参考,真正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让我们共同期待2025年,属鼠的人们能够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创造美好的未来!
首先,我们要明白,属鼠的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高度的智慧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这些都是你们在人生道路上应对各种挑战的宝贵资本。
然而,属鼠的人往往因为过于谨慎和保守,容易错失良机。
因此,在把握机遇方面,属鼠的朋友们需要学会更加勇敢和果断。
在事业上,属鼠的人士要学会把握行业动态,紧跟时代步伐。
尤其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新技术、新理念层出不穷,属鼠的人需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
同时,要善于发挥自己的优势,把握晋升和发展的机会。
在财富管理方面,属鼠的人需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念。
你们具有很好的投资眼光,但往往因为过于谨慎而错失投资良机。
建议属鼠的朋友们要敢于尝试,做好风险评估,抓住适合自己的投资项目。
同时,要注重资产的合理配置,实现财富的稳健增长。
在感情方面,属鼠的人要善于沟通,增进彼此了解。
属鼠的人往往内心敏感,容易多想,因此在与伴侣相处时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多倾听对方的想法,避免因为误解而产生矛盾。
同时,要珍惜眼前的感情,用心去经营和维护,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关爱和温暖。
总之,属鼠的人士在面临挑战和机遇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内心的恐惧和担忧,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只要坚持不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在事业、财富和感情等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祝愿属鼠的朋友们生活美满,事业有成,幸福快乐!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