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战海
俄罗斯军方的“地震”,可能比外界想象的还要复杂。
据美国《防务博客》网站7月14日报道,刚因贪污巨款被捕的俄国防部前副部长帖木儿·伊万诺夫中将,对其的调查又“节外生枝”了。
涉及该案的两名关键证人在同一天死亡,这不由得让人想到了“杀人灭口”这四个字。
(图左是被逮捕的俄前副防长帖木儿,图右为这次死亡的坎达耶夫)
据透露,两名死亡的证人分别是52岁的伊戈尔·科捷尔诺科夫(Igor Kotelnokov)和61岁的马戈梅德·坎达耶夫上校(Magomed Khandaev)。
前者是一名商人,调查人员认为他是帖木儿腐败案中的一名“中间人”。
他为想要和帖木儿合作的国防企业牵线,并从中收取回扣。
案发后他被羁押在莫斯科第4拘留中心,据称死因是“心脏病”。
(死亡的坎达耶夫被指是绍伊古的亲信)
而后者则是一名俄国防部的一名上校,据称其是前防长绍伊古的亲信,曾担任“特别建设总局局长”,该部门直接向帖木儿汇报,在帖木儿落马后,坎达耶夫作为关键证人受到审讯,但他并未被拘留,说明他并未直接参与腐败案。
美媒称,他的死因并未被公开,俄官方对此讳莫如深。
据悉,近期俄国防部进行了一次“大换血”,绍伊古被经济学家别洛乌索夫取代,另外有多名副防长被撤职。
可见俄方对国防部腐败案的重视以及彻查到底的决心。
期间外网还传出一名被撤职的前副防长塔季扬娜·舍夫佐娃“携巨款叛逃西方”,随后此人在克里姆林宫亮相,才让这个谣言“不攻自破”。
(被传“携款叛逃”的俄前副防长舍夫佐娃)
从这一事件上也可以看出,俄境内境外势力都盯着俄国防部的腐败案,想要拿它做文章。
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2名关键证人突然暴毙的情况,真相就更扑朔迷离了。
如果这只是一次巧合,对俄调查人员来说将是最好的结果,但这种概率很低。
按照常理分析,俄军方隐藏的“大老虎”组织“杀人灭口”的可能性最大。
考虑到目前该案主要涉案人帖木儿已被逮捕并被严密关押,这说明这次的高层腐败案极有可能还有没被揪出来的“大老虎”,此人可能是“灭口”的幕后主使者。
考虑到帖木儿和坎达耶夫都是前任防长绍伊古的心腹,目前的形势对于绍伊古也十分不利。
(格拉西莫夫是此次俄军方大换血中,没被普京换掉的高层)
此外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西方外部势力试图借这次的腐败案来动摇俄军的根基。
为此“浑水摸鱼”杀害这两名关键证人,制造俄军高层的动荡不安。
这种“杀人诛心”的手法,对擅长颠覆别国政权的西方国家来说已经驾轻就熟。
结合此前乌方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表示曾“暗杀普京但没有成功”的情况,西方和乌克兰要暗杀这两人,并非毫无机会。
(乌克兰情报总局局长布达诺夫表示暗杀普京没有成功)
两名关键证人同时丧生,此次俄军腐败案可谓非常复杂,但毫无疑问的是,两人“同时暴毙”显然会严重影响俄罗斯国防部、军方,甚至克林姆林宫的公信力,俄方调查人员有必要尽快给外界一个“交代”。
不管最终结果如何,及时将调查结果公开,打消公众疑虑是目前俄方最优先要处理的问题。
这个问题最近引起了国际社会关注。
此前有报道称,一支由法国训练的乌克兰旅出现大量逃兵。
《卫报》采访了两名放弃阵地的乌克兰士兵,他们的理由是军队内部混乱及俄罗斯军队的压倒性优势。
其中一人描述了乌军指挥体系混乱和基本物资匮乏的情况,另一人则强调了面对装备精良的对手时的心理阴影。
有消息称,自俄乌开战以来,至少有6万名乌克兰军事人员擅离职守,约3万人当了逃兵。
他们要么躲在国内,要么非法离开乌克兰。
乌克兰总检察长办公室的数据显示,过去一年内逃兵人数急剧上升,背后的原因多种多样。
一方面,如今的乌克兰军队比开战之初要庞大得多,逃兵在许多部队中并不罕见,特别是考虑到激烈的战斗已持续数年。
此外,乌克兰士兵也多次报告称,仅仅迟到也会被视为擅离职守。
军队的结构性问题加上士兵疲惫不堪是更重要的因素。
乌克兰士兵(资料图) 去年,乌克兰检察机关已对6万名逃兵立案调查,这一数字相较前两年暴涨了200%。
而据乌方议员的估计,逃兵人数可能高达20万,占到现役35万士兵的近六成。
乌军竟然只有60%的部队装备齐全,前线处境艰难。
20万乌军逃离战场,前线35.2万士兵缺乏装备,这还怎么打?88万乌军中,40%的部队几乎赤膊上阵,这难道是西方所声称的“全力支持”?事实上,美西方对乌援助力度远没有其宣传的那么大,泽连斯基近日就揭露了美国援乌的真实面目。
乌克兰军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问题。
经过近三年的战斗,军队里出现了缺乏经验的指挥官带着同样缺乏经验的士兵的情况,而且其中一些士兵还是被强行征召入伍的。
很多新兵连基本的训练都没有接受好,就怀着恐惧被送上了前线,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想要自己找出路也就不难理解了。
在国际援助方面,又有了新变化。
美国务院在 1 月 24 日暂停了现有的绝大多数对外援助项目,时间长达 90 天。
美国这一突然停止援助的举动,对乌克兰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彻底断了乌军的后路。
泽连斯基(资料图) 据乌克兰武装部队特种作战部队前副司令谢尔盖·克里沃诺斯少将的说法,每100名动员起来的士兵中,只有10人到达前线。
乌克兰社会活动人士根纳季·德鲁岑科估计,逃兵人数达15万,相关刑事案件立案11.4万起。
乌克兰官员承认了这一危机。
乌克兰最高拉达议员安娜·斯科罗霍德估计,逃兵人数超过10万。
奥尔加·雷舍蒂洛娃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很严重,大家已经筋疲力尽。
”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消息表示,乌克兰军人未经许可脱离部队并逃跑的人数约为10万人。
根据乌克兰官方统计,已经有超过10万名乌克兰武装部队士兵逃离了前线,但自愿回来的士兵还不到10%。
总的来说,大约有50万军人从军队中逃跑,也就是未经许可就离开了部队。
此外,还有同样数量的征兵动员人员也跑了。
更离谱的是,乌克兰政府实施的那种愚蠢的征兵政策也在推波助澜。
所以,虽然乌克兰官方数据显示有一百多万军队正在和俄罗斯军队作战,但实际上,另一支规模相当的“军队”已经跑路了,而且每天还有新的人加入逃跑的行列。
乌克兰士兵(资料图) 北约不会停止武装乌克兰,而一个与俄罗斯保持极度敌对关系的乌克兰,在恢复元气以后也会再度选择通过冲突来收复领土,俄乌冲突再度爆发几乎无法避免。
乌军多座要塞城市被俄军攻陷,波克罗夫斯克,君士坦丁罗夫卡等乌东重要城市已经近在眼前,且乌军面临严重的兵源短缺与弹药不足问题。
俄军几乎每天都能传来捷报,乌军则每天都在撤退。
一旦乌军在这段时间里发生崩溃,俄乌冲突只会更快结束,俄罗斯显然没有必要只是为了冻结战线而停战。
前不久,有报道称,顿涅茨克拳击联合会主席阿尔缅·萨尔基相在莫斯科当天发生的一起爆炸事件中伤重不治身亡。
塔斯社援引相关部门消息报道,这起爆炸系针对萨尔基相的暗杀行动。
俄侦委会暂时未透露第二名死者的身份。
有俄罗斯媒体援引内部人士消息称萨尔基相在医院中因抢救无效死亡。
俄媒此前报道称,俄罗斯“阿尔巴特”营创始人、顿涅茨克地区拳击联合会主席阿尔缅·萨尔基相是此次莫斯科“红帆”小区爆炸案的谋杀目标。
暗杀萨尔基相(资料图) 萨尔基相是 “阿尔巴特” 特战营的创始人,这个特战营约有 500 人,自 2022 年秋季起,便投身于俄罗斯在乌克兰的特别军事行动,在战场上历经无数次残酷战斗的洗礼,立下了赫赫战功。
2025 年初,他们又在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与乌军激烈作战。
作为特战营的核心领导,萨尔基相凭借着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军事智慧,带领着特战营一次次突破困境,在军事领域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他的存在,对于 “阿尔巴特” 特战营而言,犹如定海神针,萨尔基相出生于亚美尼亚,曾为乌克兰公民。
炸弹被放置在小区大厅的沙发内,通过远程方式引爆。
很可能有人在一旁监视萨尔基相,等他进入大厅后,便引爆炸弹。
当时被炸受伤的“阿尔巴特”志愿营创始人阿尔缅·萨尔基相还有呼吸,随后在医院因抢救无效而不治身亡。
这与前些时俄军的三防司令员被炸死如出一辙,乌安全局特工花了几千块钱买通了一名当地人,把装有300克炸弹的滑行车放在三防司令员的公寓门口,等他上班的时候引爆将其炸死,旁边的内线通过租用的汽车摄像头记录了整个过程,以此来邀功请赏。
萨尔基相(资料图) 面对乌方频频展开的暗杀行动,俄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发誓:“乌克兰最高军事、政治领导会遭报复”,俄罗斯总统普京也极其震惊和无比悲痛。
年前年后,俄罗斯数位各领域的专家人才接连被暗杀,让俄罗斯人心惶惶、恐惧不安不说,更重要的是,失去领军人物带给该领域的巨大影响。
俄罗斯呢,只一味地咬牙切齿,发誓要对敌人展开报复,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可以,但同时也得引起高度的警惕和百倍的重视——切实加强对这些专家人才的安全保护。
目前,俄侦委会已介入调查,但具体情况尚未完全公布。
塔斯社援引相关部门消息报道,这起爆炸系针对萨尔基相的暗杀行动。
然而,幕后黑手究竟是谁,作案动机又是什么,仍然是未解之谜。
此次事件不仅让萨尔基相的家人和朋友陷入悲痛,也在拳击界和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对城市的安全产生了担忧,也对暴力事件的频发感到痛心。
当我们再次审视这起悲剧,不禁要问,在法治社会下,为何还会发生如此恶劣的暗杀事件?我们期待真相早日大白,也希望类似的悲剧不再重演。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武动中华》系列短视频以外国武术爱好者的视角,讲述他们学习不同流派武术的故事,展现中华武术的独特魅力。
来自俄罗斯的安东·安德烈耶夫是一名武术爱好者。
2016年,在一次国际武术大赛上,安东结识了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盘古文武学校的刘连俊。
刘连俊的精彩表演深深吸引了安东,他决定到沧州学习武术。
安东跟随刘连俊学习了八极拳、八极刀、八极棍等,还带领自己的学员一同来沧州学艺,感受这片武术热土的魅力和底蕴。
策划:刘加文 陈忠华 执行策划:汤丹鹭 陈子夏 骆学峰 统筹:张涵 于焕强 编导:魏会博 邢玉伟 王慰 文字:刘佳佳 宿鑫 黄思路 高姗姗 刘菲 高丽 拍摄:贾玉龙 田金蕊 制作:田金蕊 贾玉龙 鸣谢:沧州广播电视台 新华网海外社交媒体传播中心 新华网河北频道 联合制作 新华网 新华社河北分社 新华社国际传播平台 联合出品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 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 资助支持项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