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
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
公布多项取得的考古成果
一号坑第三次发掘现场
截至目前
这次发掘共清理出陶俑220余件
陶马16匹
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
漆盾1处、笼箙3处
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
共计千余件组
多图了解本次发掘成果
↓↓↓
长兵器
已发现几十件长兵器
有铍和戟这两种
铍
据介绍
铍是将类似短剑装在长柄上
与现代的刺刀相像
长兵器组合
这一发现
还订正了
过去将铍视为短剑的错误
戟
戟
则是前矛后戈的组合体
考古专家拍下的这张照片↑
记录了兵俑
手握长兵器的姿态
历经2200多年埋藏
兵器木柄早已腐坏
但兵俑紧握的手势未改
力量感依然十足
短兵器
这张照片↓↓↓
记录了秦俑
佩戴青铜剑的最初姿势
《史记·刺客列传》中
关于荆轲刺秦王
有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的记载
佩剑俑的发现
还为解决王负剑”
是怎么背的这一谜题
提供了线索
秦代的远射兵器”
本次考古发掘
让秦代远射兵器”的真实面貌
也变得清晰起来↓↓↓
俑坑中第一面盾牌
三捆青铜箭整齐码放
一把炭化的弓弩倾倒在兵俑残片中间
一号坑 现场修复展示区
秦军如何排兵布阵有新解
此前的考古研究显示
秦俑一号坑分为11个过洞
本次发掘集中在俑坑的中后部
包括8号4个过洞
8号3个隔墙
以及俑坑的北部边壁
整体上
延伸了8号过洞发掘范围
共清理出陶俑220多件
陶马16匹,战车4乘等
据专家介绍
通过本次考古发掘
进一步发现
秦俑一号坑军阵的部分排布规律
一号坑发掘现场
秦俑一号坑发掘领队申茂盛介绍
前区排列全部是战袍俑
是前锋部队
前锋部队的两侧是介帻俑
中间的俑头上是圆髻
圆髻的俑后边发现全部是扁髻俑
不同的发式俑所处的位置不一样
可能在作战过程中
承担的任务也不一样
根据密度推算
秦俑一号坑陶俑、陶马
就有6000多件
构成车兵、步兵大型方阵
再结合二号坑、三号坑
步兵、骑兵、战车
以及指挥机关交相呼应
现有研究通常认为
这些兵马俑是秦始皇的卫戍部队
按照秦汉时期
崇尚的事死如事生”的理念
或许这些队伍严整的兵马俑
能反映出秦代
排兵布阵、横扫六国的历史场景
(转自:西安发布)
来源:西部网
让专家们感到吃惊的是:古玛雅人不但挖掘出了一条好似迷宫的隧道,而且还在其中建造了多个配备有小型神庙的石制金字塔。
据参与发掘工作的考古人员介绍,该地下迷宫非常之长,总共连接有14个洞穴(遗憾的是,其中有部分已经坍塌)。
科学家们表示,按照古代玛雅人的信仰,逝者的灵魂将会在一条狗的协助下穿越一条漫长的地下隧道,期间它们将经受大量的考验。
在经历重重磨炼后,逝者的灵魂最终将进入阴间世界。
新发现的这些地下迷宫穿越了南美洲的多个国家,包括墨西哥南部地区、整个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北部。
据考古学家们估计,多数地下迷宫都建造于公元250-900年期间。
需要指出的是,古玛雅文明正是在公元900年左右突然销声匿迹的。
2、金字塔之谜解开 耸立在埃及首都开罗郊外沙漠上的金字塔是全世界著名的古迹之一,但金字塔的建造一直是建筑学方面的一个不解之谜。
法国建筑师霍丁经过八年的研究,再结合其他学者的意见,提出了一项独特而又很具说服力的理论。
据他推测,胡夫金字塔是这样建造的:一开始,使用了一条斜坡,最高处高出地基43米。
巨石通过这个斜坡堆砌,建成金字塔坚固的底部主体,占金字塔总重量的70%。
接着,在墓穴上方建造塔顶。
他们在塔壁内侧10米至15米的地方,修建了蜿蜒通向顶部的螺旋状斜坡,全长1.6公里。
也就是说,金字塔内部,还有一个小的金字塔。
在通道拖动1吨重的石头,需要8至10名工人,石块盘旋着推上去,砌到法老墓室上方。
通道是有盖的,但在4个角落是露天的,因此巨石能够转弯。
这些斜道现在应该还保留着,如果进去应该能找到。
他还说,这样干,建造整个金字塔只要4000人就行了,不必像专家学者以前说的那样,需要10万人。
埃及人又聪明又节俭,他们不会浪费一块石头,所以想出了这个好办法。
研究埃及古迹的专家、美国长岛大学的资深研究员布来尔说:我认为对研究埃及的学者来说,霍丁的理论非常重要,关于金字塔的建造,过去有两种说法,一种说金字塔的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斜坡,另外一个说金字塔外面有螺旋形波道,但是我们知道这两种说法都不对,都有问题,现在我们有了第三种说法,这种说法没有那些问题。
” 3、气候变化毁灭了玛雅文明 长期以来,考古学家为了1千多年以前玛雅文明的迅速衰落而争论不休。
究竟是什么促成了这个文明的衰落?科学家们已经对外公布了一些证据,显示气候变化可能是毁灭玛雅文明的罪魁祸首。
不仅如此,而且这个毁灭性的气候变化很有可能就是玛雅人自己引发的。
汤姆·塞维是惟一在NASA工作的一名考古学家,他提出是玛雅人自导自演的气候变化最终给玛雅文明画上了一个句号。
他的理论来源于一个名叫SERVIR(中美洲区域可视化与监测系统)的计划,就是通过卫星来监测中美洲的环境变化。
此项计划旨在加强对自然灾害的反应能力,监测森林大火以及提高农业土地使用率。
但是,除了以上功能,卫星图片还显示了古代玛雅文明农业耕作的遗迹以及气候灾害形成的过程。
很多人认为玛雅人采取的是刀耕火种的农业种植方式。
在人口较少的情况下,这种农业种植方式可以有效地提供足够的粮食。
但是,玛雅文明的人口数曾一度接近6万人。
刀耕火种的种植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粮食的需求。
对此,塞维的卫星图片有了重大发现。
图片显示出,在低洼地带上有许多排水沟和过度耕种的田地。
这些低洼地带属于季节性的湿地,古代玛雅人居住的地区中有40%是这类低洼地。
这些低洼经抽干后用来进行农业生产,这样做就有可能改变当地气候。
塞维的数据显示,抽干低洼地带的行为和刀耕火种的农业种植方式减少了该地区的降雨量,同时温度又不断升高。
干旱和高温频繁地引起其它问题的发生,而这些衍生的问题导致了玛雅的毁灭,例如战争或者疾病。
4、巨石阵是王室墓地 英国研究人员表示英格兰西南部的史前巨石阵”可能是一个古代王室墓地。
研究人员将从巨石阵”挖掘出的人类遗体作放射性同位素检测,以确定这些遗体的埋葬年份。
他们认为,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2500年间,巨石阵”是一处墓地。
设菲尔德大学考古学家迈克·帕克领导了这次发掘工作。
他说:我们的猜想是,‘巨石阵’原是一处安葬死者的地方。
进一步的猜想是,这里葬的可能是当时的社会精英,可能是英国古代一个王室成员。
” 考古学家估计,600年间巨石阵”共有150人到240人下葬。
埋葬人数如此之少,可能意味着这些人属于同一显赫家族。
设菲尔德大学古代人口统计学专家安德鲁·钱伯莱恩说,巨石阵”埋葬的是同一家族成员的线索是,早期在那里下葬的人很少,但此后几个世纪,随着家族后代人数增加,下葬人数也相应增加。
巨石阵”位于英格兰威尔特郡索尔兹伯里平原,为世界文化遗产,建造于公元前3000年到公元前1600年。
但考古界对其用途一直以来争论不休。
5、发现罕见的埃及武士墓 考古学家在埃及卢克索一个大墓地中挖掘出一个不同寻常、保存非常完好的木制棺材,其中可能有一具古代武士木乃伊尸体。
目前,研究人员猜测这位武士可能是法老王的高级雇佣侍卫。
2月13日,考古学家打开了这一神秘墓室,该墓室里有一个标注Iker”名字的封闭木制棺材,Iker翻译成古埃及文的意思是非常优秀的人”。
他们在棺材旁还发现5支由芦苇制成的箭,其中三支箭仍带有羽毛。
据悉,西班牙考古小组是在哈采普苏特女王的高级官员Djehuty的墓室进行例行性挖掘时意外发现的,这个古代武士墓室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055年至1650年的古埃及中王国时期。
虽然这种墓室的规模普遍存在于公元前155070年前的古埃及新王国时期,但是这具神秘武士木棺却属于中王国时期。
基于棺材上的碑铭和附近发现的陶器,专家推测该墓室应当是埃及第11王朝早期,大约是公元前212585年前。
当时,埃及经过多年的内战刚重新统一,武士在当时的社会具有较高的地位。
6、神秘金字塔由新发现的古老文明建造 考古学家表示,在墨西哥中部最近发现的一些石雕表明一种先前不知道的古老文明可能建造了这里的金字塔。
这些石雕是15年前首次在墨西哥海湾附近的托兰辛戈(Tulancingo)峡谷发现的,他们都处于坐姿,其手放在膝盖上。
有些石雕还有头巾和圆锥形帽子,可能代表风神。
其中一个石雕是一名男子从一只美洲虎嘴里露了出来。
这些石雕可以追溯到公元600-900年的Epiclassic时代。
墨西哥考古学家认为这些石雕是由一种与众不同的古老文明建造的,叫Huajomulco”。
在神秘的Huapalcalco金字塔附近也发现一些这样的石雕,这表明此神秘金字塔也是由新发现的古老文明建造。
在此之前,此神秘金字塔的来源一度引起考古学家的争论。
7、发现亚历山大大帝的王冠 位于希腊北部的小镇韦尔吉纳的考古遗址,被视为古代马其顿人的首都艾加伊城的遗址。
1977年,考古学家在此遗址中发现有马其顿王国皇室墓群,其中可能有亚历山大之父腓力二世和亚历山大四世的墓穴,两座墓穴中都装饰着精美的壁画,被保留下来的巨大宫殿用马赛克和灰泥装饰。
整个遗迹有300多个坟墓,其中有些为公元前11世纪建造。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韦尔吉纳的考古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研究人员表示,被认为是亚历山大之父的这个古希腊陵墓其实是亚历山大的同父异母兄弟的墓。
这意味着在此墓中发现的一些文物,包括一个头盔、一幅盔甲和一顶银制王冠应该属于亚历山大大帝本人的。
8、埃及发现一座4千年前的王后金字塔 埃及首席考古学家宣称在埃及北部的塞加拉发现一座4300年前的金字塔,这座金字塔的主人很可能是塞舍舍特王后(Queen Sesheshet),她是埃及古王国第6王朝法老特蒂的母亲。
这处挖掘地点位于开罗南部12英里处,目前考古学家仅探知能够进入到金字塔的墓室,现发现一些碑铭。
据称,特蒂法老的两位妻子埋葬于该座金字塔附近。
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主席扎西?哈瓦斯(Zahi Hawass)宣布了这项重大考古发现,他指出,之前考古学家对塞舍舍特王后的了解和认识源于自古埃及的一些纸莎草纸文字记录,部分记录显示这位王后曾寻求医生治疗她的脱发。
9、秘鲁南部发现迷失古城” 秘鲁南部最近发现的古代遗迹可能是古代Paititi”的迷失城市”。
该说法引起专家严肃但是谨慎的反应。
这座假想的迷失城市曾经在有书写记载的文字里被描述为石头居住地,用金色的雕像装饰,它长时期以来都是探险者的圣杯”,同时对于当地的旅游商业也是巨大的诱惑。
根据通常的有记载的传说,Paititi是由印加英雄Inkarri建造的,他在西班牙征服者到达时,在退却到丛林中之前成立这座库斯科城市。
2008年1月10日,秘鲁当局报社报道说,一座考古要塞”在Kimbiri区域被发现,当地的市长认为它可能就是这座迷失的城市。
市长描述这片废墟有40万平方米的区域,在著名的Tahuantinsuyo区域附近。
10、印加人的开颅手术很高明 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的一项新研究表明印加人的开颅手术很普遍也很高明。
研究人员表示,这种开颅手术叫环钻术,在成年男子脑袋上普遍施用过,很可能是治疗战争所造成的脑损伤。
在有一处遗址中,59颗头骨中有21颗做了这种开颅手术。
到15世纪,这种开颅手术的成功率达90%,感染率很低。
比如,一个500年前印加帝国时期的中年印加女性的头骨上有5个穿孔,专家研究表明,头骨切口周围有感染的痕迹,由此断定是在活人头骨上施行的手术。
而且令人惊讶的是,这位连续做了5次环切手术的病人生前已经完全康复。
这件代表着500年前印加人的开颅手术很高明,很标准又完美。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