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86年前的营口坠龙是真是假?有多名目击者,专家:是须鲸

时间:2023-07-30网络作者:小白

简介:在中国历史上,有关龙的记载层出不穷。

距离最近,而且资料最多、目击者最多的一次就是发生在86年前的营口坠龙。

大致内容就是在营口地区发现了一条龙,龙摧毁了三条船,连带还有一些工厂、房子,9人死亡、多人受伤。

这一群体受伤事件迅速成为热议,《盛京时报》对此发表了有关报道,同时还刊登了龙的照片。

《走近科学》在纪录片中声称解开了七十年之谜,这条龙是鲸鱼。

目击者拿出的龙骨也不是龙,而是野马化石。

1987年,河南濮阳出土了一座古代遗址,里面什么陪葬品,但是墓主的骨架旁边有用贝壳堆放的一条龙、一只虎。

这是目前最早有关龙的记载,距今6400年左右,而且从此之后关于龙的记载层出不穷。

夏朝时期:天降二龙,一雌一雄,落在朝门之外。

东汉时期:有黑气堕北宫温明殿东庭中,黑如车盖,起奋迅,身五色,有头,体长十余丈,形貌似龙。

南宋时期:太白湖边发现一条龙,巨鳞长须,腹白背青,背上有鳍,头上耸起高高的双角。

另外有关龙的文学作品层出不穷,叶公好龙、画龙点睛,外加上《三国演义》里面对龙有详细描述。

龙到底是杜撰出来的还是确实存在的事?这一点很难说清,发生在营口地区的坠龙事件更是扑朔迷离。

上图就是刊登在《盛京时报》,据盛京日报和目击者的描述,大概情形如下:

1:1934年7月初,营口地区第一次发现有龙。

当时神龙萎靡不振,众人挑水来给搁浅的神龙续命,周围的和尚也为神龙做法事超度。

龙在岸边搁浅了几天,然后天降暴雨,神龙不翼而飞。

2:1934年7月28日,据目击者描述,一条神龙从天而降。

在翻滚中,弄翻了三条船、毁坏了日资厂以及房子,造成9人死亡、多人受伤。

3:1934年7月2834年8月8日,在这期间营口地区的海域经常能看到神龙翻腾,卷起一阵阵浪花。

4:1934年8月8日,在一片芦苇丛中发现了一具尸体,尸体的形状酷似神话故事里面的神龙,还有最明显的特征-两个角。

会飞、能翻江倒海、体型巨大、 有两个角,这四点非常符合神龙的特征,外加上造成了群体伤害事件,《盛京时报》围绕此事展开了采访、调查、刊登文章。

5:由于现场缺乏保护,很多村民拿筐装龙散落的鳞片、龙骨。

而且《盛京时报》的报道吸引了很多人,无数人慕名前往观看。

龙的尸体原本交付给营口师范学校保存,但是在战争中消失,从此下落不明。

由于记载详细、图文并茂、目击者众多,所以这一件事一度广为流传,而且科学无法解释。

媒体、自媒体不断炒冷饭,拿营口坠龙事件大书特书。

2004年《走近科学》在纪录片破解七十年谜团中对营口坠龙事件做出了强行解释,具体疑点答疑如下:

1:对于目击者拿出的龙骨,专家做出了解释

孙正仁曾经给一个大户人家做管家,由于表现好,所以得到女主人的奖励-一截龙骨。

这截龙骨色泽很亮,曾经在营口地区公开展览。

建国后,孙正仁把保存63年之久的龙骨交给市史志办公室。

有关部门经过鉴定,最后确系这块龙骨是史前第四世纪的野马化石。

由于这一块骨头与孙正仁所说的龙骨严重不符,所以《走近科学》在这块骨头上大书特书,回避了其他的一些问题。

2:有关龙带来的灾难,专家选择了回避

首先《盛京时报》中明确记载了龙的翻滚摧毁了一些建筑物,导致9人死亡。

《走近科学》中的专家对这一件事选择了回避,含糊不清。

另外对龙发出牛鸣式声音,专家也是选择了回避,顾左右而言他。

3:对于龙的照片,专家强行解释为鲸鱼

《盛京时报》中刊登了龙的照片,我们可以发现龙头上有明显的两个角。

对此,《走进科学》的专家表示这是鲸鱼的骨骼错乱导致的假象,在确切的说应该是须鲸。

我找了一张ps的照片,把角p到鲸鱼的尸体上,发现是有几分相似。

如上图,我们可以看出鲸鱼带个角,与龙的尸体还比较相似。

虽然营口周围的辽河流域确实有可能存在须鲸,但是周围的渔民一致否认须鲸的说法。

他们世代打鱼,是不是须鲸难道看不出来吗?时任营口水产学校的老师认为确系蛟类(ps:民国时期的省立营口水产学校,老师是捕捞科的老师,对鱼类动物有一定的了解)。

在这个环节有一个最大的漏洞,那就是龙的血肉不见了。

《盛京时报》刊登的时候,只有骨骼照片,对于龙的血肉、鳞片去向,无人得知。

孙正仁得到的龙骨是别人赠送的,来源存疑。

《走近科学》栏目把营口坠龙的尸体解释为骨骼拼错的须鲸,对于目击者的质疑,《走近科学》并没能拿出一个可以说服众人的说法。

由于龙的骨骼遗失了,缺少重要依据,仅靠几个目击者的采访很难定义龙的存在性。

但是《走近科学》的说法也缺少说服力,更像是为了解释而解释。

能合理解释的就解释,不能合理解释的就忽视。

双方谁也无法说服谁,因此营口坠龙事件至今都存在争议,无法最终确定龙到底存在不存在。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