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1934年营口坠龙事件真相 巨龙降世还是须鲸一场

时间:2023-08-01网络作者:小白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迅速普及,在大众的普遍认知里面,龙是一种传说中的生物,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图腾,龙是不存在的。

《尔雅》里记载: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

很少有人相信神话中龙真的存在,呼风唤雨,兴云吐雾的生物实在是背离我们所了解的科学知识。

但还是有人坚信有一种与龙相似的有角动物的存在,传说中的龙是有原型的,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龙那样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

但很多人坚信,这种生物一直都存在,虽踪迹难寻,但也偶尔在不经意间出现在人类的视野中。

80多年前,辽宁营口发生了多人目击龙事件,这个事件中龙先后出现了两次,第一次目击事件中,龙甚至还是活的。

第二次目击事件不仅仅有目击者的证词,而且留下了龙骨照片和新闻报导。

由于第一次目击活龙事件仅仅只有目击者的证词,没有更多有效的证据,本文就不去过多探讨。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都把二者当做同一个生物,然后把活龙的特征套到龙骨上,我觉得十分不妥。

除了同样的体型巨大,没有任何证据证明二者是同一种或同一类生物。

此文仅讨论营口龙骨

事件一:龙坠于野

这是第一次龙的目击,由于年代久远,没有新闻报导,只剩下当时目击者的证词还原了当时的情形。

1934年7月初,营口很多人说在田庄台上游发现一条活龙,人们用苇席给它搭凉棚、挑水浇,寺庙僧侣每天为它作法超度,数日暴雨后它消失了。

看见者说它与画上的龙模样一致,有四爪和鳞片,嘴上两个长须,大眼睛凸出,身长大约10来米。

然而遗憾的是除了一些目击者的证词外没有其他证据来佐证这个生物的存在,也没有留下任何的照片和影像资料,很难深入进行分析和调查。

思索再三,我还是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分析下面的另一个事件吧。

事件二:巨龙涸毙

这是刊登于1934年《盛京时报》的新闻,标题是是四个显眼的大字《蛟类涸毙》。

如果说这个标题只能引起人们的疑惑的话,那么旁边的配图则足以让人瞠目结舌。

新闻里刊登了一幅珍贵的照片,照片里是一具庞然大物的骨骸,周围站满了围观的人群。

这个怪物体型巨大,最让人诧异的是这个怪物头上竟然长着一对分叉的犄角,如此庞大的体型,高高耸立的巨大犄角,不由得让人想起了那个传说中的神物,龙。

难道龙不仅仅只是一个传说?

几十年后,营口史志办工作人员一次无意的发现使得这张珍贵的照片重现天日,立刻引起了社会上广泛的关注和人们热烈的讨论,人们纷纷猜测这个神秘生物的身份,甚至不少人惊呼龙是真实存在的生物,一时间众说纷纭,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解释。

2004年中央十套的《走近科学》栏目针对此次龙骨之谜做了一期节目,通过调查走访和科学分析,最后针对龙骨照片做出了一个结论:这是一头须鲸的骨骸,头顶的角是由于摆放错误把下颌骨插入眼窝形成的。

这是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本以为这个历史之谜就此盖棺定论。

但节目播出后,这个结论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并引起了当年目击者的强烈质疑。

最大的差异在于须鲸的脊骨是58节,而当时报导是28节(营口市志记载29节),这个差异无疑是巨大的。

而且渤海地区是浅海,是没有鲸鱼的,而且这具骨架出现在离入海口十数公里的营川。

在之后央视的《探索发现》节目中,再次针对此次事件做了一期节目《龙影谜骨》,这次节目更加科学严谨,对此次事件的真相并没有得出结论,而是改成了开放式的结局,认为这是一个自然之谜。

让我们结合当时报导及文献记载和这张模糊的龙骨照片,尝试慢慢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拨开岁月的重重迷雾,去探寻那个发生在84年前的坠龙事件的真相。

文献记载:

在《营口市志》第一卷中记述:(1934年)8月8日午后,辽河北岸东小街一农民在附近苇塘发现一巨型动物白骨,长约10米,头部左右各有一角,长约1米余,脊骨共29节。

伪营口第六警察署将其运至西海关码头附近空地陈列数日,前去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导致去营口的火车票一度紧张并涨价。

第二个出处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盛京时报》上刊登的龙骨照片了。

下面是当时《盛京时报》的报道内容:

1.1934年8月11日 《天龙降?长三丈有角四尺——一农民刈苇中无端发见》

在营口对岸东小街附近之苇塘地带刈苇中只以农人,八日午后三时顷,发见(现)长三丈之巨大白骨,大为惊恐。

当即赴附近派出所报告,因之营口市第六警察署长以下,出动调查。

其全长在三丈多,有角两只,皆长及四尺,而第二尺长突出之白骨为何骨?全不知晓。

当川船运至六署,待专家之鉴定,正在警务指导官协议研究中。

闻此之营口市民,自九日晨,多数来六署看,有两千余人。

国人皆为系龙之骨,前当大雨之际由天上坠落者,或谓为营口发展之祥瑞等。

实可谓怪物出现矣。

2.1934年8月12日 《巨龙全体二十八节,臭气参天,观者塞途》

(营口)本埠河湾处,发现巨龙一节,已志昨报,兹据实讯:缘初见此巨物者,系一操舳舻业之某甲,于八日晨,遇于河湾处,时皮肉已无,由警察之监视,划至西海关码头,四署房北,空地陈列,以供世人观瞻。

记者至时巳五时过矣,而观者塞途。

该场由警察三名维持秩序。

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只甲,脊骨宽三寸余,附于脊骨两侧者为肋骨,每根约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形白骨尾。

全体共二十八段,每段约尺余,全体共约三丈余。

由抬者讯,原龙处,有被爪冲之宽二丈,长五丈之土坑一,坑沿爪印清晰存在,至该龙骨尚存有筋骨,至皮肉已不可见矣。

自此龙现后,世人为之街谈巷论,究为龙否?想生理家必知云。

《盛京时报》1934年8月14日

3.1934年8月14日 《营川坠龙研究之一:水产学校教授发表蛟类涸毙 》

(营口)本埠河北苇塘内日前发现龙骨,旋经第六警察分署,载往河北西海关前陈列供众观览,消息传播,无不以先睹为快,熙熙攘攘,络绎载道,一时引为奇谈。

以其肌肉腐烂,仅遗骨骸,究是龙骨否,议论纷纭,莫衷一是。

兹闻本埠水产高级中学校教授,日昨前往参观,判明确系蛟类。

以今夏降雨过量,溯流入河,搁浅苇塘泥中,因而涸毙者云。

4. 1934年8月17日 《龙骨由县发给师校作为标本》

(营口)本埠河北苇塘、日前发现龙骨、由警察第六分署、载来市内、西海关前陈列、供众参观、旋经省立高级中学校、渔捞科教授张君判明、确系蛟类、浅搁于泥土之上而涸毙者等情、已志本报、兹该蛟骨、已由县警务局、呈缴县署教育局,拟于日内、发给通惠门街、县立师范南校、作为动物标本、以为研究生理学之材料云。

从以上报道中可以看出,从1934年8月11到17日这七天的报纸先后四次报导了龙骨发现后的四件事。

1. 农民发现龙骨

2. 龙骨展览(著名的龙骨照片就出自这次报导)

3. 专家确定是蛟类

4. 龙骨作为标本移交县立师范南校

‌从以上四则报道中我们可以梳理出关于龙骨的一些信息:

1.发现地点:骨骸是在河湾里的芦苇丛中发现的,死亡原因可能是搁浅,这个生物很有可能是水生生物。

2.骨骼特征:龙骨长三丈,全体28节,每节长一尺多,脊骨宽三寸余,这是说脊椎骨每节长三四十厘米,宽十几厘米。

附在脊骨两侧的是肋骨,每根五六寸长。

头部左右各生三只甲(这个甲什么意思?),尾部是立板形白骨尾。

有两只角,都长达四尺,即1.3米左右。

关于这具骨骸,有很多疑点。

关于肋骨

该龙体气参天,头部左右各生三只甲,脊骨宽三寸余,附于脊骨两侧者为肋骨,每根约五、六寸长,尾部为立板形白骨尾。

----------《盛京时报》1934.08.12

肋骨尺寸也是鲸鱼说遭到质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正常情况下鲸鱼的肋骨尺寸是远远大于新闻中所说的五六寸。

鉴于这具骨架形状的特殊性,那么这里说的肋骨是下图左边的我们现在所认知的肋骨还是下图右边的椎体横突呢?但是图中散落在地上的肋骨尺寸明显远远超过五六寸,所以我认为报道中所说的肋骨其实就是骨架的椎体横突,报道中明确说明了附在脊骨两侧,而实际的肋骨明显已经脱离。

而且图中的肋骨数量很少,且散落在四处,可见现场并没有整理,而是随意摆放。

我猜测骨架并非完整,至少肋骨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我认为,肋骨尺寸不能否定鲸鱼说。

报道中说的肋骨实际上是右图的椎体横突

猜想:

1. 报道中说的肋骨实际上是椎体横突。

2. 骨架并非完整。

关于爪子

骨骸发现的地方还发现了宽两丈长五丈的土坑,坑边爪印清晰可见。

这说明龙骨发现时是有爪印的,这也是鲸鱼说遭到质疑的原因之一,因为鲸鱼是没有爪子的。

但鲸鱼是有前肢的,仅仅从骨骼来看,鲸鱼的前肢还是很像爪子的。

但是爪印不等于爪子,土坑也可能是鲸鱼挣扎时前肢造成的。

那么当时有没有发现爪子的骨骼?为何龙骨照片里没有趾骨,甚至肩胛骨都没有?那么是两只爪子还是四只爪子?还是人们猜测它有爪子的?遗憾的是报道中并没有说明。

所以这个生物有没有四肢,从现有的资料和证据来说,尚无定论,无法证明这个生物是有爪子的。

鲸鱼说不能被排除。

鲸鱼的前肢骨骼类似爪子

关于头骨

第一次看到这张照片时,我就被深深地吸引了。

第一反应是兴奋,难道世界上真的存在龙这种生物?一直被普遍认为是传说生物的龙难道并非古人臆想?

看着这张照片看了好久,然后心里还是产生了一些疑惑,首先,我注意到这个生物的头部比较奇特,尤其是嘴巴部分,从照片上来看,这个生物是没有下颚骨的,上颚骨部分又尖又长,接近于鸟喙的形状。

这个鸟喙究竟是什么?这里有两种可能性

1.鸟喙不属于头骨一部分(可能性较小,纯属脑洞)

在自然界中,没有一种有角生物的头骨是这种形状的。

在我看来,最大的疑问在于鸟喙部分的阴影,可以看到,照片上这部分是没有反光的,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暗面。

再看整个骨架,头骨部分除了鸟喙部分,基本都是光面。

暗面基本位于骸骨的后部,光面位于骸骨的左侧,也就是就是这张照片我们看到的主要角度。

而且,鸟喙部分显得很规整,与头骨后半部分显得恨不协调。

对此,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鸟喙部分根本就不是整个头骨的一部分,是为了支撑与头骨垂直的一个装置,与整个骨骸的走向是呈垂直关系的。

(见下图所示)。

也就是说,这个尖尖的部分是用来固定头骨的位置,可能是石头,也可能铁块。

鸟喙可能是一个固定装置

2.鸟喙属于头骨一部分(可能性较大)

如果鸟喙部分属于头骨的一部分的话,那么这个生物的嘴巴则很奇怪,很明显是没有下颚骨的,甚至连牙齿都没有,而且这太像鲸鱼头骨了,巧合的是须鲸也是没有牙齿的,这也是至今为止鲸鱼说占主流的重要原因之一。

问题来了。

下颚骨去哪了?

这里有两个假设:

1. 头骨不完整,下颚骨丢失:如果是这种情况的话,也间接佐证了我前面的猜测,骨架并不完整,存在骨骼的丢失。

2. 头骨完整,但下颚骨摆放错了位置:下图是几张自然界中一些庞然大物的头骨照片,可以看到这几种动物的下颚骨都是特征很明显的,而且都有牙齿,很难摆错位置。

如果是位置摆错了,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这个动物下颚骨特征并不明显,而且可能没有牙齿。

巧合的是,须鲸的下颚骨是没有牙齿的,而且是分开的类似于长条形圆柱的形状,如果单独放在一边,一般人根本认不出这是某种动物的下颚骨。

因此摆放错误的几率也大大增加了。

而这种形状的骨骼跟一般生物身上的脊椎骨、肋骨都是不一样的,然后人们想当然的把这个两个下颚骨当做了怪物的角。

鲸鱼头骨

自然界几种庞然大物的头骨

关于龙角

1.龙角不分叉

这张照片之所以令人神往,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个怪物头顶耸立的两只犄角,如此巨大的动物,头上长着巨大的角,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传说中的那个神秘动物——龙。

让我产生疑惑的也就是角,从图片上不难看出两个角并不对称,而且右侧的角明显比左侧的粗壮

调高图片的对比度后可以发现,左侧的角看不出分叉,一点疑似分叉的部分其实是后面观众所站立的石头,而且不难发现角是略微弯曲的。

右侧龙角的分叉其实也是后面观众站在石头上,石头所形成的的阴影。

左侧分叉实际上是人站立石头的阴影

右侧龙角也是不分叉的

2.龙角位置奇特

更加奇特的是,两个龙角生长的位置也不一样,自然界中有角动物的角生长位置基本都是对称的。

从右侧龙角的根部可以看出,右侧角的生长位置明显高于左侧。

不仅两支角的大小不同,而且生长位置也不一样,真的很匪夷所思。

最奇怪的是左侧龙角的位置,居然位于眼眶下面,在已知的动物中,像牛、羊、鹿等动物的角的位置都是位于眼窝上方,这样不会遮挡视线,让视野更加宽广,能够及时发现天敌。

而这个生物角的位置实在是不合常理。

脑洞

对此,我还有一个猜想,这个生物的头骨并不是平放在地面,而是向左侧倾斜,这可能是这个生物死亡时的姿态决定的,也可能是运输过程中导致的,也可能是摆放原因导致的。

关于这一点我并非胡乱猜测,从颈椎骨与头骨的连接处可以看出来,整个头骨是向左侧倾斜的,所以才需要固定装置来固定头骨。

毕竟头骨倾斜,重力原因可能让头骨与颈椎骨脱离,而且龙角直接触地也不太好看,毕竟是人们心中的神物啊。

也正是因为头骨向左倾斜,才导致了龙角根部的位置看起来的位置是低于眼眶的。

当然,这种可能性很低很低,因为怪物头部很有可能只是朝右倾斜了一点。

所以,龙角位置并不合理。

关于眼窝

这个形状更符合阴影透视

关于这个怪物的眼窝,根据形状推测,眼窝的大小有两种可能,似乎下图的形状更符合阴影透视,但是这种巨大的眼眶让这个生物更加接近那个推测过的生物——鲸鱼。

鲸鱼说:

鲸鱼说是到目前为止仍然占据主流的观点,原因在于这个生物骨骼特征与鲸鱼存在诸多相似之处。

然而这个观点也遭到了很大程度上的质疑,确实有的地方用鲸鱼骨架很难解释清楚,而央视节目对此事件的结论从鲸鱼变成自然界的未解之谜的开放式结局,更是让诸多人将其当做否定鲸鱼说的证据,把央视的改口直接和央视否定鲸鱼说划等号。

在这里很多大众还陷入一个逻辑问题,这个怪物不是鲸鱼,那肯定是龙。

我认为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况且对于鲸鱼说的很多质疑还是可以解释清楚的,并不能完全排除这个生物是鲸鱼。

那我们接下来一一论述。

合理之处:

时至今日,这个生物仍然被一些专家学者甚至电视台认为是鲸鱼骨骼,其中也并非没有根据,因为这个生物骨骼特征与鲸鱼太相似了,那么到底有多相似呢?

1.人字形的脊椎骨

首先是脊椎骨的形状,照片中的人字形脊椎骨形状跟鲸鱼是非常相似的,都是有三个走向的。

在现在自然界中体型能达到如此巨大的,且具有人字形脊椎骨特征的,我查阅了很多资料,只有鲸鱼是有这个特征的。

如果把已经灭绝的生物也考虑进去的话,还有一种巨型生物脊椎骨是这个特征,那就是恐龙,这显然是可以排除的,新闻中明确说了味道很大,是一具刚腐烂完的骨骼。

怪物人字形的脊椎骨

鲸鱼人字形的脊椎骨

2.短小的颈椎

第二个相似之处在于二者的颈椎都很短小,这点可以从照片里的颈部骨骼看出来,也就说明着这个生物前肢很靠近头骨,这也恰好符合鲸鱼的特征。

这也就意味着无论这个生物是什么,其形象与传说中龙的形象都相去甚远,因为这个生物拥有一个短而粗壮的脖子,而不是细长的。

怪物短小的颈椎与鲸鱼很相似

3.尖而长的头骨

头骨的形状更是跟鲸鱼极其相似,这种具有鸟喙形状的头骨的巨大生物只有鲸鱼。

而且从照片里可以看到头骨长度占身体长度的比例很大,鲸鱼也是如此。

4.怪物尾骨=鲸鱼肩胛骨?

尾部是立板形白骨尾。

《盛京时报》1934年8月12日报道中的这句话引起了我的注意,这里说的立板型白骨尾无疑就是图片最左侧立起来的那块骨头,这块骨头明显与其他立起来的脊椎骨是不一样的。

根据报道中的意思,这个部位是这个怪物的尾巴,然而这种形状的尾部是在太过于匪夷所思,鲸鱼的尾部也是没有这块骨头的。

然而这块骨头形状却与鲸鱼的肩胛骨极其相似,因此我猜测,这块所谓的尾骨实际上是鲸鱼的肩胛骨摆放错误造成的。

这里也佐证了我的一个猜测,这具骨架是随意摆放而成的,大概率存在着部分骨骼的丢失。

尾骨与鲸鱼的肩胛骨十分相似

不合理之处

1.脊椎骨数目

最大的不合理之处在于鲸鱼的脊椎骨是有56节,而根据盛京时报记载这个怪物只有28节(营口市志记载是29节),数量差异太过于悬殊。

根据我的推测,骨架并非完整,但报纸上说明了怪物体长10米有余,这符合一只成年小须鲸的体长,如果再加上28节脊椎骨,一节按报道中的一尺来算,那么这个怪物将长达20米左右,人类捕捉到的最大小须鲸体长不过10米左右,这显然是不正确的结论。

但根据照片上人的比例来说,照片上的这个怪物体长是没有十米的。

难道是照片并未展示骨骼的全貌?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

但仍然无法解释这个只有28节的生物体长就达到10米的问题。

2.头上长角

而且根据那张照片,角更像是长在头骨上而不是插在上面。

根据上面我的推测,这个生物的角是不分叉的。

但是无法解释头上长角的问题。

真的无法解释吗?

怪物头部有一道裂缝

从照片上不难发现,在头骨角根部的地方有一道骨缝,如果是人为造成的,会不会是把角插进去的时候撑裂的。

如果不是的话,还有什么其他的解释?巧合的是,鲸鱼头骨在相似的地缝也有一道骨缝,这也是一个相似之处。

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这个生物角的位置很奇特,在眼窝下方,从生物学上来说,角长在这个位置是很不合理的,为什么不合理呢?角长在这个位置势必影响到这个生物的视线,无法及时发现猎物或者敌害。

1、头骨角根部的地方有一道骨缝,可能是认为是把角插进去的时候撑裂的。

2、鲸鱼本身头部就有一道裂缝

考虑到裂缝所在的位置,我更倾向于是人为造成的。

这个怪物身体的比例似乎与传说中的龙相差甚远,头部过大而身体短小,把周围围观群众作为参照物的话,这个怪物体长是到不了十米的,视觉上来说只有五六米左右。

难道说这句骨骸没有拍全?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不大,再低级的记者也不会犯这种错误,况且照片右侧还有大量的空间来装下整个骨架,而且左侧立起的骨头也印证了那是怪物的尾部。

而鲸鱼尾部是没有这样凸起的骨骼的,更加印证了前文所说的尾骨是鲸鱼肩胛骨。

历史背景

当时营口正处于日伪统治时期,《盛京时报》是日俄战争以后,伴随日本得势于中国北方而出现的一种观察我国情势的大报。

由日本人中岛真雄于1906年10月18日(清光绪三十二年阴历九月一日)在沈阳大西门外创办的,至1944年9月14日终刊,历时38年。

《盛京时报》接受日本军部、外务省和满铁的资助,成为日本在华的舆论宣传工具。

如果真的是龙的话,为何没有引起日本的重视?

1977年日本瑞洋丸号水怪事件曾在日本国内引起巨大轰动,当时该船曾打捞起一具庞然大物的尸骸,与早已灭绝的蛇颈龙十分相似,由于尸体严重腐烂,船长担心会污染船上捕捞的鱼获,最终命令将怪物尸骸扔进大海,还好同船的一名学生矢野道彦拍摄了一张珍贵的怪物照片,并保存了一些组织样本。

得知此事的日本民众痛心疾首,船长抛弃怪兽尸骸的行为更是被国内专家学者痛批日本教育的失败,媒体认为这是昭和高度繁荣时代只顾获利不尊重科学探索的日本国民劣根性的体现,并且引发了日本社会对国民教育的集体反思。

即使这个水怪最后被证明只是一具姥鲨高度腐烂的尸体,但从中也能看到日本国内对这些未知生物和科学探索的重视。

如果营口的怪物骨骼真的是一种未知生物的话,理应引起日本国内的重视,不会草草的摆在大街上供人参观,要知道日本也拥有着历史悠久的龙文化。

答案很可能就是一只鲸鱼。

任何事情没有足够证据驳斥通常认知的时候,我们都应该优先相信更合理的推论。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