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国工业,就不得不提兰州。
这里独特厚重、不可复制的工业遗产,承载着新中国工业发展和兰州城市成长的共同记忆,是兰州骄傲的文化遗存。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拟认定名单,位于我市西固区的中核兰州铀浓缩有限公司(原 504 厂,以下简称中核兰铀)荣登榜单,该厂邓小平留影处、工人俱乐部、河心泵站、黄河铁桥、主工艺老大厅遗址及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牌、奖状(1978 年)等核心物项是企业珍贵的工业遗产"名片",它们默默地见证了中核兰铀走过的六十一载春秋寒暑,见证了我国铀浓缩核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全面见证了共和国核工业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光辉历程。
喜讯传至黄河之滨,也让这个昔日笼罩在神秘面纱下的"宝贝蛋"工厂再度进入大家的视野。
近日,本报采访组实地走访这个有着光辉历史的企业,近距离感受中国铀浓缩工业"长子"的熠熠风采。
伟大事业和重要时刻的见证者——小平留影处
走进中核兰铀厂区大门,驱车向前数公里,一幢单层的红色建筑物默默伫立在道路一旁。
大门两侧简洁素雅的雕花,门柱上圆形的几何纹饰,高大明亮的玻璃窗 …… 周围是遒劲的槐树,苍翠的松柏。
这个外观看似非常普通的老建筑物,却是" 504 人"的集体骄傲。
1958 年 5 月 31 日,邓小平亲自批准在兰建设我国第一个铀浓缩工厂。
随后数年,这个摇篮中的铀浓缩工厂,克服了苏联专家撤走后的重重困难,经过连续六年夜以继日的艰苦创业和科研攻坚,于 1964 年 1 月 14 日拿出了首批合格的高浓铀产品,为我国成功试爆的第一颗原子弹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
1964 年 4 月 12 日,邓小平到工厂视察时同大家一一握手,深情地说:"你们这个厂建得不容易啊!你们为人民立了大功!"并和大家在这幢建筑前合影留念。
中核兰铀宣传部谢武战副部长介绍说:"这个普通的建筑物原是厂区保健食堂,历经 60 多年风雨依然完整地保持着原貌。
它是历史的亲历者,记录了中央领导对工厂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也是工厂发展的见证者,见证了那个特殊的历史时期,‘ 504 人’是如何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实现一个个技术跨越,完成一个个重要任务,为核工业‘四个第一’的实现做出卓越贡献。
如今,这里已成为我们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之一,激励着年轻一代发愤图强、再创辉煌。
"
伫立在黄河边的"卫士"——河心泵站
中核兰铀位于兰州市区西郊农村柴家川。
回忆起当初建厂的艰苦环境," 504 人"记忆犹新。
该厂爱国主义教育馆讲解员告诉记者:"建厂初期,这里就是一片农田,没有供水设施。
工人吃水,都是拿铁桶去黄河里挑。
一壶水烧开后,有半壶都是泥沙,厂子就是在这种一穷二白的环境下建起来的 ……"
离开邓小平留影处,沿黄河向西数里,可见一座蓝墙红瓦的泵房,像是一名忠诚的卫士伫立在河道间。
冬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平静的河面,不时还能看到几只野鸭在水面上嬉戏,水鸟从空中飞过。
"这就是河心泵站,它的落成使用完全解决了生产车间的用水问题,确保了工厂 24 小时不间断取水,为主工艺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也让职工、家属喝上了洁净的自来水,彻底告别了初期的饮水难的情况。
这个近千平方米的泵房建成于上世纪 60 年代,后来进行了泵站四周及黄河南岸人工堤坝的加固,历经日晒雨淋和多次洪峰冲击的考验,至今仍完好无损,如今已是我们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谢武战说。
谈及中核兰铀的标志性建筑,不得不说黄河铁桥。
在新建的厂区大门东侧,一座全长 422 米的铁路、公路两用大桥飞架南北,横跨黄河两岸。
很多" 504 人"把这座桥亲切地称作"功勋桥"。
1958 年竣工的这座大桥,为工厂源源不断地运送生产原料和合格产品,也是职工上下班进出厂区的必经之路,为工厂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主工艺老大厅遗址、工人俱乐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奖牌与奖状,这些都是中核兰铀的历史见证者。
从 1958 年建厂至今已走过 61 个春秋,中核兰铀成为推动我国核工业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标志性企业。
让工业遗产成为文化灯塔
工业遗产是国家工业发展进程的见证,刻录了工业发展中社会、经济、科技、人文、产业、工艺等方面的历史价值,蕴含着独有的文化精神。
去年,中核兰铀被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定为"中央企业工业文化遗产(核工业)",今年再次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两块牌子的背后是无数中核人锲而不舍、发愤图强、为祖国崛起而奋斗的光影,是" 504 人"代代相传的"四个一切"精神的生动体现。
1964 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 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 年,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下水;1991 年,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并网发电 ..... 这"四个第一"都和中核兰铀紧密相关,它们所用的核燃料都是在这家工厂生产的。
作为"一五"期间由苏联援助中国的 156 个重点项目之一,中核兰铀是我国核工业第一批厂矿中的龙头企业。
它是我国首家铀浓缩工厂,是专门从事铀同位素分离的高科技企业,工厂的主要任务是将天然铀中的 235U 进行浓缩,生产不同丰度的系列核燃料产品,服务国防建设和经济发展。
60 多年来,"事业高于一切、责任重于一切、严细融入一切、进取成就一切"的核工业精神指引着几代" 504 人"攻坚克难、不懈奋斗。
企业先后两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荣获国家技能人才突出贡献奖、全国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全国企业职工培训先进单位、全国第七届设备管理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并多次荣获"全省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称号,2012 年被评为甘肃省文明企业,连续多年被评为甘肃工业 60 强企业。
工厂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中阔步前进,成为闻名遐迩的生产大厂、科技大厂。
擦亮工业遗产名片积蓄发展动能
"工业遗产核心物项是我们的宝贵财富。
它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企业发展的记录者,是支撑企业壮大的文化地标,是照亮前行之路的精神灯塔。
我们会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它们。
" 中核兰铀相关负责人表示。
工业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印迹,保留了城市工业活动的物质证据。
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开发,可保留真实且弥足珍贵的城市记忆与城市特色,可防止城市历史丢失所导致的城市历史文化风貌黯然失色。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中核兰铀针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工作已逐步展开。
如对小平留影处建筑进行了大门整体改造,对建筑物的漏雨、墙皮脱落进行维修。
同时对整个建筑物外形进行原始修复,将铝合金门窗更换为实木门窗,并更换与原建筑物相似的五金件、壁灯,外墙颜色刷漆修复后,整体达到了修旧如旧的效果,再现历史风貌;对河心泵站在进行四周及人工堤岸加固的基础上,还对泵站建筑物外形实施了灯饰亮化工程。
夜晚远远望去,十分美观。
临近采访结束,谢武战副部长用诗歌深情地吟咏着他耳熟能详的那首诗。
《工业文化遗产—— 致敬 504 工业文化遗产》
这里是
中国铀浓缩工业的摇篮
它曾经为中国梦投篮
它的初心与使命历历在目
它的光荣与梦想栩栩如生
它的壮丽与辉煌源源不绝
时间可以飞越空间
历史可以回归现在
抵达在水一方的这座工厂
它的神秘神奇神圣
如徐徐展开的史诗
美妙绝伦地铺展在兰州的河湾
它与黄河母亲心贴心
它与金城风情面对面
它与工业文化手牵手
仿佛玫瑰和火焰相提并论
仿佛雪花和百合举案齐眉
当年为了我国的争气弹——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连黄河边拉水的骡子
都立下汗马功劳
那一年那一天那一时刻
是大国崛起的标准时间
东方巨响嵌入共和国的记忆
504 ——一个出神入化的历史坐标
在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兰州
写下乘风破浪经久不息的诗篇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安希荣 肖洁
陈玮
历经漫长岁月的实践与探索,先辈们总结归纳出风水中最为核心的五大关键要素,合称为 “地理五诀”,也就是觅龙、点穴、察砂、观水、立向,对应着龙、穴、砂、水、向这五个具象化概念。
从全球视野俯瞰,地球上的三大龙脉皆起源于昆仑山,而位于帕米尔高原的龙脉之祖,更是被风水师们尊崇为 “全球的生气之源”。
这股神秘的 “生气” 如同一股磅礴的能量,向东衍生出中国的风水主轴 —— 中脉,它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之间;向西、东南、东北三个方向,又分别辐射出三条气势恢宏的世界级大龙脉,即西大龙脉、南大龙脉、东大龙脉。
地球的三大龙脉 中国恰好处于这世界三大龙脉的交汇之处,仿若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汇聚着旺盛的 “生气”,也是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完整保留古老文化的国度之一(四大文明古国中独此一家)。
细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其主体脉络诞生于中脉(昆仑山、秦岭)附近,神奇地与北纬 33 度线平行延展。
昆仑山主脉奔腾而下,途经祁连山、秦岭后一分为二,北支延伸入太行山化作青龙之象,南支则挺进大别山形成白虎之势。
中国的三大龙脉 放眼全球版图,昆仑山的左青龙恰似地球的东大龙脉,右白虎对应南大龙脉,而远方的太平洋岛链,如阿留申、勘察加等地,则如同案山般横卧。
东大龙脉高耸巍峨,凌驾于南大龙脉之上,恰合左青龙高于右白虎的祥瑞之象,再佐以低伏的案山、辽阔无垠的明堂,呈现出一派上佳的风水格局。
聚焦国内,长江悠然流淌于北纬 33 度线附近,它恰似被中国的 “中脉、南脉” 温柔相拥,蕴含着充沛的生气,与黄河并肩携手,共同孕育滋养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需注意的是,风水一说多存于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范畴,虽蕴含古人智慧与哲学思辨,但尚未有科学实证能全然支撑其超自然论断,我们当以辩证、理性之姿看待,汲取其中的文化养分。
风水讲的是环境布局,非随意放石。
正统风水学里,摆放石头大有讲究,并非只看寓意。
现在很多人爱在家中放装饰石头,有的还爱捡外面的石头回家。
今天就来讲解如何正确摆放石头以趋吉避凶,供大家参考。
一、石头的选择与摆放原则 普通石头(鹅卵石)的摆放: 石头造型多样,材质丰富。
普通石头如鹅卵石,在生活中很常见。
家里尽量少放鹅卵石,因为很多人喜欢从河边捡石头回家,而这些多为鹅卵石。
鹅卵石经年累月在水中挤压摩擦,阴性气场较大,适合铺设地面,不适合作为装饰品放家里。
我曾为一家客户看风水,发现餐边柜里放了几块黑乎乎的鹅卵石。
客户说这是旅游时从河里捡的。
我用罗盘测,餐边柜在北方位置。
从风水看,北方为坎卦,对应肾脏泌尿系统。
石头五行属土,北方五行属水,土克水会阻碍水流动,影响肾水循环。
而该区域是餐厅,家人常用餐。
因此,我猜测客户家人肾脏泌尿系统有问题。
后来得知,她老公去年查出肾结石并手术。
观赏石的摆放: 除了鹅卵石,适合家中摆放的还有观赏石。
中国观赏石种类繁多,常见的有玉石、玛瑙石、雨花石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材质温润,多经过人工雕琢。
需注意,石头本身属阴性,但家中摆放的石头以阳性为宜。
改变石头阴阳属性的方法有两种:一是人工雕琢,二是常触摸。
在观赏石中,有一种特殊造型的石头叫山井石。
它并非石头品种,而是指外形像山,或具有山之神态的石头。
还有的石头表面纹理像连绵起伏的山脉,或像一幅形象的山水画。
很多客户家中没有靠山或住宅户型缺角时,我们会建议在适当位置摆放类似山井石的观赏石来做靠山或补角,现在很多人家中摆放的大多都是这类石头。
忌讳的石头: 最忌讳在家里放矿石和化石。
矿石磁场能量大,乱放可能影响风水,放大不良磁场。
化石沉积亿年,阴性气场重,需特殊处理才能装饰。
总结一下,家里别放捡回的鹅卵石,要放就放在阳台见阳光处。
室内装饰首选山井石,或温润、经雕琢的石头摆件,切忌放矿石和化石。
二、时来运转与石头摆放的时机 前面提到时来运转的寓意,选择好石头后,若要在家中布置石头摆件并求时来运转,需把控好时机。
若你目前运势低迷,则是摆放的好时机;若运势尚可,则不宜摆放。
时来运转意味着逆转,好运时摆放可能适得其反。
请结合自身情况,选择最佳时机。
三、石头摆放的具体注意事项 摆放石头摆件时,原则上自然协调美观即可,但需注意几点。
未经专业指导,不要随意摆放。
首先,西南方不宜放石头,因坤卦对应人体腹部,放石可能寓意腹部疾病,如结石、肿瘤,虽非绝对,但最好避免。
其次,入户门附近不要放石头,以入户门为中心,直径一米到两米范围内都不宜摆放,因入户门是常出入之地,放石可能寓意绊脚石,不吉利。
此外,若摆放山井石等摆件,需注意高度,不宜过高,以免有泰山压顶之感。
既显突兀不美观,又有被人欺压之寓意,对升职加薪等不利。
四、家乡石在风水布局中的应用 家乡石的意义: 除了常见的石头摆件,还有一种特别的石头叫家乡石,也叫故乡石,即来自家乡的石头。
中国有句老话,宁念家乡一念土,莫念他国万两金。
小时候出远门,爷爷会给我揣一包黄泥土,说水土不服时刮点冲水喝,这土就是家乡土,也叫故乡土,是民间治水土不服的土方。
中国人无论离家多远,暮年总想回归故里,这就是落叶归根。
很多人有家乡情结,运势也与家乡有缘。
有的人在家乡发展顺利,离开就倒霉;有的人则相反,必须远行才有好运。
有些地方,男人出远门会带一块家乡石,不是泡水喝,而是带在身上。
家乡石的使用: 在风水布局中,家乡土或家乡石也有用。
如果你在外地发展不顺,可以带些家乡的泥土到所在城市,养花草,感受家乡的环境和磁场。
或者选一块家乡石,配底座放家里装饰,注意造型、色彩、纹理,选好看的。
我曾给客户布过家乡石的风水局。
他老家武汉,做建材生意起家,后搬到上海,却水土不服,运势下滑。
除了住宅风水问题,我建议他回武汉时买块当地石头带去上海,常摸摸。
半年后,他反馈说现在各方面都顺利了。
至于家乡石到底有多大作用,我也不好说。
爷爷那时看风水没用过,只记得小时候他让我带泥土。
这里只是分享给大家,仅供参考。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