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上,八极拳的传承非常严格,有着“传男不传女,传长不传幼,穿本姓不传外姓”等说法,门规是入门弟子必须熟知和严格遵守的,过去的弟子们常常不敢越雷池半步。
在复杂的社会环境和固有的文化背景下,根据武技本身的特殊性,再经过无数残酷现实的教训,不断完善而形成业内之行规。
但从实质上讲,保守的本意还是一种保护,一种使技艺能够有序传承、使之对社会有益而无害的保护。
其实,即使在当今发达社会,有谁会对核心技术不保护呢?不仅要保护,还要去立法,侵权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八极拳是依附于人体、通过师徒方式口传心授传承的技艺,没有任何立法层面的保护力度,如果不是靠着保守的规矩,早就灰飞烟灭了无痕,只存在传说中无迹可寻了。
我们一直以来,对于八极拳核心技术的认识是比较模糊的,可能觉得就是一种练功的经验积累,而且,对于功夫与功力的概念常常也是混淆不清,以为练了各种功法绝技,有了一些实战经验的历练,就可纵横江湖了。
事实上,八极拳作为传统武术的一个优秀拳种,是有其核心技术的,这也是能有够传承下来的根本缘故。
最近又有人说,老霍家(霍殿阁)对八极拳挺保守的,一直也看不到练的是什么,更不知道是怎么练的。
那是因为手里有艺,核心技术怎会轻易示人呢?即使门内弟子,师父给你了,还得看你能不能接得住,德行不佳、悟性不够,师父讲了也是二丈和尚摸不着头。
传统武术是特殊的技艺,过去是用来保命和搏命的,就是在各家各派的门内,掌握核心技法的本就是少数人,而不是大多数人,因而,也都会有掌握核心技术的大师兄或顶门弟子来执掌门内之事。
李书文的亲传弟子也不少,但之所以立霍殿阁为顶门弟子,也就是因为霍殿阁前辈掌握了核心技术,是能够真正传承衣钵的弟子,不仅如此,霍殿阁在实践中使核心技术更加完善化和体系化,从技术上保证了更好的传承。
这就是霍家保守的原因,因为有艺,有好东西,就会像对待生命一样珍惜和保护,进而也会严格选拔传承人,去把核心技术传承下去。
八极拳的传承人是有使命的,不是我们理解的狭隘的保守,是一种敬仰、敬畏之心的呵护。
李书文为啥要点香拜大枪?就是一种对先辈所传高超技艺的敬仰。
这种保守不是落后的固步自封,是基因进化过程中的一种保护、优选和传承的措施。
在科技高速发达的今天,有很多技术是开源的,但并不是公开底层核心技术,除了一些学术交流,更多的是技术应用层面的开放。
八极拳也一样,其传承与推广,也是从核心与应用两个层面开展。
核心技术是传承人的事,相当于核心技术研发的科研项目,是要大力保护而不是盲目公开展示。
而在应用层面,根据服务社会的需要,可以开放一些不同的应用进行推广,并不是把核心技术作为推广内容,关键是也根本推广不了。
应用层面可以是军警格斗、对抗性比赛、竞技比赛、强身健体、思想哲理等等,完全看社会需要,还可以做一些应用研发,比如功力比赛、技巧比赛等等。
总之,八极拳核心技术还是要保护,但与过去不同的是,保护已经不是不是传承人个体行为,而是以一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行为。
可以是等同于科研项目一样,以主要传承人为主,通过院校、研究院等教学研机构,共同组成课题组,对核心技术进行研究、试验、整理、保存,作为社会财富留给后人,而不是被掌握技术的传承人带进坟墓,最后形成失传的不可逆损失。
对于八极拳而言六大开与八大招并非绝招、绝招是一个人会一个人不会,八极拳小架有16个动作,单摘有24个动作,四郎宽有36个动作是八极拳的高阶套路。
我们喜欢哪个动作,天天练练熟了就是个人的绝招。
八极拳的六大开就是六种方向的力,即顶、抱、单、提、胯、缠。
顶是前后左右的力,人体用于技击的八个部位即头肩肘手、胯膝足臀都可发顶的力 抱,所谓的抱就是向里的力,往里合的力 。
胳膊、腿与身体都可以发抱的力。
单,也有人称为掸,是指不定向的抽着力,对八极拳而言单手为掸,双手为缠。
提,发向上向下斜上方,斜下方的力为提 胯,发向外的力,三靠三合叫板胯,不靠不合叫胯打。
缠,指缠绕力。
八极拳的任何动作都是六大开的组合演化,可以理解为是拳理拳法,六大开不是单纯的指的某个招式,单纯的指着某个动作,人只能发出这六种力,这六种力符合物理的运动理论,是肢体和身体发生的六种变化,八极拳的每一个动作都包含了六大开的信息。
八大招,阴阳变化加上六大开就是八大招,八大招与八打招不同,八打招是人体用于技击的八个部位,头、肩、肘、手、胯、膝、足、尾。
我们练武人不要执着于绝招,只要练就好,甚至是只要喜欢就行,只有喜欢武术你才会去练,才会去深入进去学习武术。
今天,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八极拳的实战奥秘。
刚猛暴烈,贴身制敌:八极拳的核心特点 八极拳,素以 “刚猛暴烈、短打近战” 著称。
其独特的战斗风格,强调近身搏斗,充分利用肘、肩、膝等部位,发动迅猛攻击。
每一个动作都简洁直接,却蕴含着惊人的爆发力。
近身致胜,力破千钧:八极拳的实战优势 近身压制,瞬间制敌 八极拳在近距离战斗中优势尽显,能够迅速贴近对手,以雷霆之势给予致命一击。
爆发力强,寸劲破敌 其动作刚猛有力,讲究 “寸劲”,能在极短的距离内爆发出巨大力量,让对手防不胜防。
下盘稳固,屹立不倒 扎实的马步,稳定的重心,使八极拳练习者在战斗中稳如泰山,不易被对手击倒。
长短相较,利弊共存:八极拳的实战局限 距离限制,远攻短板 在远距离对抗中,八极拳稍显逊色,面对腿法凌厉或手持长兵器的对手,容易陷入被动。
灵活性不足,应变稍缓 动作刚猛有余,但变化相对较少,在面对快速移动、灵活多变的对手时,应对起来略显吃力。
体能消耗大,持久力弱 八极拳对爆发力的高度依赖,使得长时间对抗时,练习者的体力消耗较大,容易出现体力不支的情况。
传统新生,实战传承:八极拳的现代实战应用 擂台竞技,融合创新 在现代搏击赛事中,八极拳的部分技术,如肘击、膝撞等,已被巧妙融入,为选手们提供了强大的进攻手段。
街头自卫,高效实用 其刚猛直接的风格,在街头自卫场景中表现出色,能够快速制服对手,保护自身安全。
军事训练,提升战力 八极拳的实战价值得到了军事领域的认可,成为近身格斗训练的重要内容,助力提升士兵的战斗能力。
传承精华,砥砺前行:八极拳的实战价值 八极拳无疑是一种高效的实战武术,在近身搏击和爆发力方面展现出卓越的实力。
然而,我们也应正视其在远距离对抗和灵活性上的不足,通过与其他武术的融合互补,不断完善和发展。
在现代社会,八极拳不仅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在实战应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武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学习资源。
在未来,期待八极拳能够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前行,继续绽放其独特的实战魅力,为中华武术的发展增添新的光彩。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