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非洲发现史前核反应堆,科学家研究后确认:建造者不是人类

时间:2023-10-09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从猿人时代算起,人类已经在这颗蓝色星球上度过了数百万年的时间。

对于地球来说,数百万年的时间显得那么的微不足道和短暂,因为它已经在茫茫宇宙中存在了46亿年。

二者夸张的年龄差让人止不住思考一个问题: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是否还孕育了其他智慧生命?他们又是否建立了文明?

这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所带来的,是一个从诞生伊始就饱受争议的假说——史前文明理论。

作为宇宙中最强大的“橡皮擦”,时间可以抹去一切事物存在过的痕迹。

在时间旅行无法成为现实的当下,没有人知道那已经被时间磨灭的史前时代,究竟隐藏着多少让人惊叹的秘密。

除了时间具有的不可回溯性,世界各地发现的“诡异”痕迹,似乎也印证了史前文明的真实性,比如科学家们在非洲发现的核反应堆。

铀矿

“铀”是一种金属元素,在核裂变现象没被发现之前,人类通常用它来给瓷器或玻璃着色,在核裂变现象被发现之后,它成为了最常用、最普遍的核燃料。

通常情况下,“铀”存在于铀矿石中,含量极低,一吨铀矿石差不多才能够提炼出一千克的铀,也就是含量大约在0.1%左右。

铀矿中的铀主要是铀235和铀238两种同位素,其中能够裂变的只有铀235,或者说,真正作为核燃料使用的其实是铀235。

但是,铀矿石中铀235的含量很低,仅占比0.66%,其余几乎都是铀238,它占比高达99.2%。

这就像炼煤厂炼出的煤球中有99.2%都是泥沙,当然没法直接燃烧。

根据实验数据,只有当铀235的含量(丰度)达到3%以上才能够当作核燃料使用,所以开采出的铀矿石不能像煤矿一样直接成为燃料,需要经过提纯和浓缩等手段提高其含量。

让科学界震惊的发现

1972年5月,法国物理学家弗朗西斯·佩兰(Francis Perrin)在对送到核电站的铀矿石进行抽检时,发现一批铀矿石中铀235的含量比正常值少了0.003%。

由于这批铀矿石很多,0.003%的含量相当于200多公斤铀235,完全够浓缩成丰度大于90%的武器级高浓缩铀,这是制造核武器的基础。

事关重大,佩兰立即通知了原子能安全委员会,并对送检的铀矿石进行了溯源。

溯源结果显示,这批矿石来自加蓬共和国奥克洛矿场。

1972年6月,原子能安全委员会研究队抵达加蓬奥克洛矿场,对铀235消失之谜进行详细调查。

经过数星期的调查,调查人员得到了一个震惊科学界的结果:消失的铀235并不是被人盗取了,而是自己消耗完了。

怎么回事?

原来,奥克洛矿场深处隐藏了几个20多亿年前的核反应堆,正是这些核反应堆消耗了铀矿中的铀235。

根据研究人员的计算,这几个核反应堆一共运行了约50万年,总共消耗了约500~800吨铀235,产生的热能大约可以发100亿度电。

问题来了,人类出现在地球才几十万年时间,文明建立至今还不到一万年,20世纪初才意识到核能蕴含巨大能量,一直到20世纪中叶才建成了第一座核电站,那20亿年前究竟是谁建造了这几个核反应堆?难道真是许多人坚信的史前文明?

真相大白,建造者的真实身份浮出水面

和很多人想的不一样,奥克洛矿场深处隐藏的核反应堆并不是构造精细的现代装置,而是石头泥土拼接而成。

此外,100亿度电看似非常吓人,但其实平均下来也就50多度左右。

所以,如果史前文明真的存在,并且已经窥见原子中隐藏的秘密,那么他们制造出的反应堆一定和人类所建类似,根本就不可能如此简陋。

而且为了每天50多度电,费尽心思建造如此简易的反应堆更是一点也不合理,同样的心思用水力或风力发更多的电难道不香吗?

既然不是史前文明所为,那这几个核反应堆的建造者是谁呢?科学家研究后给出答案:大自然本身。

也就是说这几个核反应堆其实并不是某种地球生物建造的,而是大自然自身创造的。

天然核反应堆并不是一个新鲜的东西,早在1956年就有科学家预言了它的存在,在加蓬发现的反应堆仅仅是对这个预言的体现。

自然核反应堆是怎么形成的?

奥克洛矿场尚未开采之前,所在的位置是一片临河的河岸,奔流的河水侵袭着两侧河岸,大量细沙被卷入河岸地下,在水压和重力的影响下,这些细沙之间的缝隙越来越小,被挤压的越来越结实,形成了质地相对松软并且孔洞很多的砂岩。

随着河水一同流淌的铀元素遇到砂岩,被砂岩遍布的孔洞所吸收,日积月累变成了今天开采的铀矿石。

到这里,核反应堆的燃料齐备了,但它究竟是如何启动的?我们首先要了解现代核反应堆的原理。

核反应堆的原理跟核武器爆炸差不多,都是以中子为媒介的裂变链式反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二者的反应速率。

裂变链式反应中会释放庞大的热能,用这股热能烧开水,产生的高压蒸汽会推动汽轮机进行发电。

在链式反应中,为了提高核分裂的几率,继续维持连锁反应,科学家们会用减速剂减缓中子的速度,使其从高速中子减缓成慢中子。

在奥克洛矿场核反应堆中,地下水成为了最好的减速剂。

燃料齐备了,减速剂也到位了,当周围的铀235浓度达到临界值时,核裂变反应被激活了,形成了我们今天发现的天然核反应堆。

至此,20亿年前核反应堆之谜彻底揭开,它们不过是大自然展现自身奇妙性的一种方式,并不能作为史前文明存在过的证据。

2025星际奇遇:水瓶座如何成为未来世界的引领者

水瓶座:探索未来,激发创意的星际之旅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要吸引水瓶座的目光,就必须拿出点新鲜、独特且富有创意的招数。

水瓶座,作为十二星座中的思想先驱,他们热爱自由、追求创新,对未知世界充满无限好奇。

因此,我们精心策划了一场“探索未来,激发创意的星际之旅”,旨在触动水瓶座内心深处对未知和探索的渴望。

一、星际主题创意活动 未来科技展:邀请水瓶座参与一场充满未来感的科技展览,展示最新的科技产品和创新理念。

在这里,他们可以近距离接触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感受科技带来的无限可能。

创意工作坊:组织一系列创意工作坊,如编程马拉松、3D打印设计、机器人制作等,让水瓶座在实践中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通过团队合作,共同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作品。

未来趋势研讨会:邀请行业专家和学者,就未来科技、社会趋势、可持续发展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

水瓶座将在这里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流思想,碰撞出更多创意火花。

二、星际探索体验 虚拟现实星际旅行: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水瓶座身临其境地体验星际旅行。

从地球出发,穿越浩瀚的宇宙,探访神秘的星系和行星,感受宇宙的壮丽与神秘。

星空观测活动:在晴朗的夜晚,组织一次星空观测活动。

水瓶座可以仰望星空,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星座和行星,用望远镜观察它们的细节,满足他们对宇宙奥秘的好奇心。

星际主题派对:举办一场以星际为主题的派对,邀请水瓶座穿上宇航服或未来风格的服装,享受一场充满科技感和未来感的狂欢。

在派对上,他们可以结交新朋友,分享彼此对未来的憧憬和创意。

三、激发创意的互动环节 创意挑战赛:设立一系列创意挑战赛,如设计一款未来交通工具、构思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规划等。

水瓶座可以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提交自己的创意作品,并有机会获得丰厚奖励。

创意分享会:邀请水瓶座分享他们的创意想法和经历,无论是科技发明、艺术创作还是生活小窍门。

在分享中,他们可以相互启发,共同成长。

创意市集:设立一个创意市集,让水瓶座展示自己的创意作品,如手工艺品、科技产品、设计作品等。

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展示自己的才华,还能结识更多有创意的人才。

吸引水瓶座的因素 未来感与科技感:水瓶座对科技和创新充满热情,他们渴望了解未来的发展趋势,探索未知的领域。

因此,充满未来感和科技感的活动将深深吸引他们。

自由与创意:水瓶座热爱自由,追求个性与创意。

他们喜欢独立思考,勇于尝试新事物。

因此,提供自由发挥的空间和创意挑战的机会将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

社交与互动:水瓶座善于社交,喜欢结交新朋友。

他们渴望在交流中分享思想,碰撞创意。

因此,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交和互动环节将让他们感到宾至如归。

综上所述,“探索未来,激发创意的星际之旅”将是一场充满创意与激情的盛宴,旨在吸引水瓶座的目光,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共同探索未来的无限可能。

风水是左右人类命运的枢纽,它既可趋吉避凶,也可庇荫子孙。

在传统文化的语境里,有俗语称 “一坟二宅三命”,古人笃信风水堪舆之术,将其视作主宰人类命运走向的关键要素,认为风水不仅能助人趋利避害、逢凶化吉,还具备福泽后世、庇佑子孙的神秘力量。

历经漫长岁月的实践与探索,先辈们总结归纳出风水中最为核心的五大关键要素,合称为 “地理五诀”,也就是觅龙、点穴、察砂、观水、立向,对应着龙、穴、砂、水、向这五个具象化概念。

从全球视野俯瞰,地球上的三大龙脉皆起源于昆仑山,而位于帕米尔高原的龙脉之祖,更是被风水师们尊崇为 “全球的生气之源”。

这股神秘的 “生气” 如同一股磅礴的能量,向东衍生出中国的风水主轴 —— 中脉,它宛如一条巨龙,蜿蜒于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之间;向西、东南、东北三个方向,又分别辐射出三条气势恢宏的世界级大龙脉,即西大龙脉、南大龙脉、东大龙脉。

地球的三大龙脉 中国恰好处于这世界三大龙脉的交汇之处,仿若得天独厚的风水宝地,汇聚着旺盛的 “生气”,也是全球范围内极少数完整保留古老文化的国度之一(四大文明古国中独此一家)。

细观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其主体脉络诞生于中脉(昆仑山、秦岭)附近,神奇地与北纬 33 度线平行延展。

昆仑山主脉奔腾而下,途经祁连山、秦岭后一分为二,北支延伸入太行山化作青龙之象,南支则挺进大别山形成白虎之势。

中国的三大龙脉 放眼全球版图,昆仑山的左青龙恰似地球的东大龙脉,右白虎对应南大龙脉,而远方的太平洋岛链,如阿留申、勘察加等地,则如同案山般横卧。

东大龙脉高耸巍峨,凌驾于南大龙脉之上,恰合左青龙高于右白虎的祥瑞之象,再佐以低伏的案山、辽阔无垠的明堂,呈现出一派上佳的风水格局。

聚焦国内,长江悠然流淌于北纬 33 度线附近,它恰似被中国的 “中脉、南脉” 温柔相拥,蕴含着充沛的生气,与黄河并肩携手,共同孕育滋养了源远流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

需注意的是,风水一说多存于传统文化与民间信仰范畴,虽蕴含古人智慧与哲学思辨,但尚未有科学实证能全然支撑其超自然论断,我们当以辩证、理性之姿看待,汲取其中的文化养分。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