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帝王们对于自己的陵墓那是相当的看重的,不管哪个皇帝登基,第一个要做的事情就是给自己修建皇陵,即便是选择厚葬亦或是薄葬,皇陵修的都是异常的精美,目的就是希望自己死后在阴间依旧可以享用。
然而再寒酸皇陵都会埋着各种奇珍异宝,而且修的精美引人注目,皇陵就成为一些盗墓贼们首选之地,可以说历史上基本所有的皇陵都被盗过,余下的要么是受官方保护,要么就是太难开启或者找不到。
秦始皇陵
如此大规模的盗掘下,被盗墓贼光顾的皇陵虽然十墓九空,但很多皇陵地面建筑尚存,帝王陵墓的模样还在,后人还能依稀看出当初的样子。
汉景帝阳陵墓
但有一个王朝的帝王陵墓非常惨,不仅地面建筑荡然无存、片甲不留,就连地宫都彻底荒废,连基本的考古价值都没有,沦为庄稼地,这就是北宋的巩义皇陵和南宋的绍兴皇陵,前前后后遭到两次大规模的焚毁,可以说是史上最惨的皇陵。
明孝陵
两宋加起来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前前后后出现了十八个皇帝,但真正入葬皇陵的只有十三位,比如宋徽宗和宋钦宗,他们客死五国城,尸骨虽然回来了,但他们下葬的时候并没有以帝王规格下葬,至于南宋九个皇帝,宋恭帝退位降元,赵昰因风波病逝,赵昺于崖山殉海,陵墓也不是帝王陵,所以只有十三位皇帝得以葬在自己生前修筑的皇陵中。
石像诉说着曾经的繁华
先说说北宋皇陵,赵匡胤登基后,将父亲赵弘殷以皇陵规格下葬巩义,这就是永安陵,这也是北宋皇陵最初的一位皇陵,为何选择巩义,大概是开封的地理位置不适合建造皇陵,其次就是巩义靠近洛阳,赵匡胤当初有迁都洛阳的想法,只不过因为种种原因,未能迁都成功。
麦田里的诉说
既然父亲葬在巩义,赵匡胤死后自然也葬在这里,是为永昌陵,其后还有宋太宗赵光义的永熙陵、宋真宗赵恒的永定陵、宋仁宗赵祯的永昭陵、宋英宗赵曙的永厚陵、宋神宗赵顼的永裕陵、宋哲宗赵煦的永泰陵,共七帝八陵。
永昌陵老照片
北宋皇陵有个特色,就是墓室埋得也浅,封土堆也不高,且全部工程必须在七个月内完成,因此北宋的皇陵规模远不如唐代,就连开国皇帝赵匡胤的永安陵封土高度也不过为15米。
时间来到靖康二年(1127年),这一年,金兵俘宋徽宗、宋钦宗北上,埋藏无数珍宝的北宋皇陵自然是金兵洗劫的对象,金兵对小墓采用揭顶的方法,对大墓则从陵台侧坡挖洞,先撬开墓顶券石, 然后缒绳而下,加上皇陵埋得浅,金兵基本没费多大周折就打开了陵墓。
如今的北宋皇陵
打开陵墓后,金兵不仅洗劫了皇陵中的陪葬品,还糟蹋了埋葬的皇帝尸身,甚至将永泰陵中的宋哲宗尸骨被扬弃于室外,金朝扶持的伪齐更是成立专门挖掘墓葬的部队,对北宋皇陵进行彻底洗劫,至此北宋皇陵彻底盗掘一空,不过皇陵上的建筑还在。
彻底沦为庄稼地,毫无考古价值
北宋皇陵被糟蹋成这个样子,南宋皇陵也好不到哪里,赵构南渡后,将皇陵定在了绍兴,前前后后有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六位皇陵。
不过此时的皇陵不叫皇陵,就像把临安叫做行在一样只是一个临时待的地方,日后还是要还于旧都的,因此南宋的皇陵在当时叫攒宫,意思是规模较小、临时停葬的行宫,此举自然是希望未来可以葬在巩义的祖坟立,只不过南宋一直没能打回去,攒宫也就成为南宋皇帝的最终埋葬地。
北宋皇陵与庄稼
至元十五年(1278年),灭亡南宋后,蒙古人怕宋代的遗民怀念先朝的皇帝,将北宋皇陵上的所有建筑全部焚毁,至于南宋皇陵,暂时还得以保存。
杨琏真迦
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国师高僧八思巴的弟子杨琏真迦凭借老师的关系担任江南释教总摄,后在宰相桑哥的支持下盗掘南宋皇陵,这一次盗窃比北宋皇陵还狠,除了大规模挖掘珍宝外,就连皇帝的尸骨都彻底焚毁。
其中宋理宗的尸身因为用水银浸泡还未腐烂,被杨琏真迦命人从皇陵中拖了出来,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然后从口中取出夜明珠,割下头颅制作成酒杯送给元朝的高官,至于身体则本焚毁。
皇陵前的狮子
可怜的宋理宗就这样待在元朝宫廷里长达百年,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灭了元朝后找到后重新埋葬的。
而为了震慑南宋的遗民,杨琏真迦把其余的南宋皇帝尸身和牲畜的骨殖一起埋在南宋皇宫的地下,建立一座塔以镇压,起名镇南塔,可以说杨琏真伽如此大规模的犁庭扫穴般的挖掘皇陵且毁坏尸身,在整个历史上都很少发生。
在中国的传统道德里,挖祖坟,毁陵墓,糟蹋尸身都是灭绝人伦的,至此两宋皇陵彻底毁坏一空,虽然明清两朝都对北宋皇陵进行了一些维护,但破坏所造成的损害已经彻底不可逆转,如今北宋皇陵好歹还有雕刻的石像,但南宋皇陵已经什么都没有了,旁边就几棵松树。
宋六陵已经啥都没有了
现在你去巩义北宋皇陵,除了新建的一些地面建筑外,其余陵墓你根本分不清谁是谁,彻底成为庄稼地,上面散布着零零落落的几个石像。
宋六陵
回望大宋王朝,虽然说起来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留下的两宋皇陵却诉说着一段又一段的耻辱,埋葬在这里的两宋帝王他们估计想不到自己死后不仅王朝没了,自己的皇陵也被彻底毁坏,真的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
岳飞所创的武林绝学通背拳,一种独特的武术流派,强调"力发于背",通过腰背的拧转和伸展将力量贯通全身,最终迅猛传递到四肢末端。
它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既有刚劲的爆发力又有柔韧的渗透力,势如破竹,在武林中独树一帜。
相传通背拳由南宋名将岳飞所创,用于训练士兵近身格斗,后流传至民间。
经过历代武术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如今风格独特的武术流派。
与其他拳法相比,通背拳更注重整体发力,动作"放长击远",劲力刚柔并济。
练习通背拳需循序渐进,从站桩、步法、身法、手法等基本功开始,逐步学习套路,最终在掌握基本功和套路的基础上进行实战技法对抗练习,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