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慕大三角地处北美佛罗里达半岛东南部,具体是指由百慕大群岛、美国的迈阿密和波多黎各的圣胡安三点连线形成的一个东大西洋三角地带,每边长约2000千米。
虽然在任何官方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名字,但百慕大三角是真实存在的,有许多船只、飞机和人员在这里无端失踪,至今得不到合理解释。
据史料记载,第一个在百慕大三角涉险的人物,是世界著名航海家哥伦布。
公元1502年,哥伦布率领的远洋船队第四次远航美洲。
船队在靠近百慕大时,忽然遭遇风暴,有丰富航海经验的哥伦布急令船队掉转航向,向佛罗里达海岸靠去。
令哥伦布感到惊奇的是,此时船上所有的导航仪器全部失灵,舵手和水手们晕头转向,无法辨清方向。
不过,他们运气真的不错,最终船队歪歪扭扭地从波峰浪谷间摆脱了危险。
事后检查,船上的磁罗盘的指针方向已从正北方往西北偏离了36°,但是这次遇险经历并没有引起大家的重视。
百慕大三角第一次出名是因为1945年,五架美国轰炸机在执行训练任务时于该海域失踪,而随后军方派遣的一架搭载13人的搜救飞机也神秘失踪。
泰勒上尉作为第19飞行队的队长,有2500个小时的飞行经验,12月5日他和14位飞行员驾驶着5架复仇式鱼雷轰炸机,从佛罗里达洲的劳德代尔堡机场起飞,去执行一项飞行训练任务。
当飞行队越过巴哈马群岛上空时,基地突然收到泰勒中尉和飞行员鲍尔斯的报告,称罗盘失灵,他们弄不清楚自己的高度。
之后,基地指挥部收到的信号越来越糟糕,好像所有的飞行员都慌了神。
下午4点钟,指挥部听到了泰勒上尉颤抖的呼叫 发生了异常现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偏离了航向。
”
指挥部道,报告你们的位置!”
泰勒:我弄不清自己的位置,不知在什么地方!”
指挥部:那么你们向西飞行!”
泰勒:方位仪出了故障,指针不动。
我们辨不清方向,看到的只是大海”,
基地指挥部当时并未感到问题很严重。
因为飞机上燃料充足,可以飞四个小时。
再说,泰勒上尉的飞行技术是让人放心的。
指挥部遂即命令另一架仪表正常的飞机替代泰勒。
可是十几分钟后,基地指挥部又接到报告:
警报!我们现在又迷航了,看不见陆地……一切全乱套了,连大海也好像和往常不一样了!”
这时候也传来勒泰上尉的声音: 我们好像在墨西哥湾上空……”
基地指挥部也吃惊了,他们怎么偏离航向飞到墨西哥湾去了?下午6时,这5架飞机不知位于何处,还盲目地在飞行,他们之间彼此联系的对话,让基地大大震惊,所有的仪表都失灵了。
他们的读数都不相同,连西斜的夕阳都没看见,如果看见太阳他们就会校正航向的。
最后,终于传来令基地心碎的声音:
我们完了……开始往水里沉了……”
电波讯号越来越微弱,直至一片沉寂。
这时候,时针正指7点零4分。
泰勒上尉连同他的14个伙伴,以及那五架飞机,也就在地球上消失了。
指挥部感到这事不可理解,立刻决定派机寻找。
几分钟之后,一架马丁”式海上搜索机应命起飞。
这架搜索机由13名机组人员驾驶。
但是,这架海上搜索机也失踪了,连点声息都没有传回,便悄悄地消失了。
短短几个小时,6架飞机、27位飞行员都不见了,简直是莫名其妙。
次日,美国当局对这次事件予以高度的重视,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搜寻救援活动。
美国海军出动了包括航空母舰在内的21艘舰艇,数百艘快艇和摩托艇,3O0多架飞机,也就是说美国海军动用了佛罗里达海域附近所有能够动用的舰船和飞机。
搜索海域从百慕大到墨西哥湾每一寸海面,结果一无所获。
假如飞机坠人海中,那么起码也应当在海面上留下漂浮的油花等痕迹。
然而,什么也没留下,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似地。
当这件事披露之后,百慕大海域就出了名。
随着人们对这片海域的关注,不可思议的飞机失踪事件,就显得越发令人感到恐怖。
1948年12月27日22点30分,NC002客机机长罗伯特•林德奎斯特驾驶DC-3型商务客机NC002自波多黎各的圣胡安起飞,前往佛罗里达的迈阿密。
在距离迈阿密80公里时,即28日凌晨4点30分,班机还向机场发过电讯—— 接近机场,灯光可见,准备降落。
” 迈阿密作出回应,并发送了指令,但是没有得到他的回复。
可是这架DC—3型班机始终没在机场降落。
它在降落前就消失了,机组人员和全部乘客当然无一生还。
一分钟前还与机场保持着正常联系,这次失踪仿佛是在一瞬间之内发生的。
除了飞机突然消失,百慕大地区从1800年至今还吞噬了数以百计的轮船,其中最奇特的一个要算是法国的洛查理”号。
1840年8月,一艘法国帆船洛查理”号正在百慕大海面航行。
这艘船扯着帆,而且风帆饱满,说明它在乎静地航行着。
令人感到迷惑的是,它好像没有目标似地随风漂浮。
人们感到奇怪,便划船靠上去。
上船后才知道,船上空无一人,但货舱里装着的绸缎等货物完整无损,水果仍很新鲜,也投人碰过。
然而,为什么船上的水手都跑光了呢?没有人能够解答,船上唯一健在的生物,就是一只饿得半死的金丝鸟,可惜它不能说话。
既然百慕大三角出现如此众多的奇异事件,那么,人们当然要问究竟是什么在这里捣鬼? 全世界的科学家运用自己掌握的的各种知识,试图去解释发生在百慕大三角的种种怪事。
磁场说。
在百慕大三角出现的各种奇异事件中,罗盘失灵是最常发生的。
这使人把它和地磁异常联系在一起。
有人认为,百慕大三角海域的海底有巨大的磁场,它在某种情况下能造成罗盘和仪表失灵。
漩涡说。
有些科学家认为,船舶通过百慕大三角海区时之所以会突然失踪,这可能是由于这个海区存在着某种威力无比的神奇的漩涡。
黑洞说。
黑洞虽看不见,却能吞噬一切物质。
不少学者指出,出现在百慕大三角区机船不留痕迹的失踪事件,颇似宇宙黑洞的现象,舍此便难以解释飞机轮船何以刹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次声说。
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荡。
人所能听到的声音之所以有低浑、尖脆之分,这是由于物体不同的振荡频率所致。
频率低于20次/秒的声音是人的耳朵听不见的次声。
次声虽听不见,却有极强的破坏力。
水桥说。
有人认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与太平洋东南部的圣大杜岛附近的海底之间有一股不同于海面潮水涌动流向的潜流。
当上下两股潮流发生冲突时,就是海难产生的时候。
而海难发生之后,那些船的残骸又被那股潜流拖到远处,这就是为什么在失事现场找不到失事船只的原因了。
晴空湍流说。
晴空湍流是一种极特殊的风。
这种风产生于高空,当风速达到一定强度时,便会产生风向的角度改变的现象。
这种突如其来的风速方向改变,常常又伴随着次声的出现,这又称”气穴”。
航行的飞机碰上它便会激烈震颤。
当然严重的时候,飞机就会被它撕得粉碎。
可燃冰说。
英国地质学家,利兹大学的克雷奈尔教授提出了新观点,他认为:造成百慕大海域经常出现沉船或坠机事件的元凶是海底可燃冰产生的巨大沼气泡。
大量的气泡上升到水面,会使海水密度降低,失去原来所具有的浮力。
恰逢此时经过这里的船只,就会像石头一样沉入海底。
高压油气说。
这种说法是加拿大的唐纳德·戴维森提出来的。
他认为,百慕大海区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天然气,由于受到外界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一海区的天然气被大量释放出来,使得这里的空气含氧量大大减少,从而让飞机的发动机因缺氧而熄灭。
而从机尾排气管排出的灼热废气,又引燃了这一海区不断喷涌出来的天然气,从而将坠落的飞机焚烧得一干二净。
天外来客说。
有些UFO爱好者认为,百慕大三角区一些飞机和船舶神秘失踪,可能都是天外来客”造成的。
他们相信,百慕大三角区是天外来客”经常活动的海区,百慕大三角区的海底是发射火箭和飞碟的根据地,证据一是1963年,美国海军在波多黎各东南部的海面下发现了一个怪物”,于是就派了军舰追踪,一直追了四天,也没追上,它有时钻到8000米深的海底,人们发现它有一个螺旋桨。
证据二是1967年,一位美国飞行员罗伯尔·布卢斯和助手迪米特来·勒皮科夫驾机在百慕大海区的巴哈巴群岛一带低空飞行时,发现在海底存在数座巨大的金字塔。
异常重力说。
波多黎各海沟上方的海平面,要比其他海域凹陷25米。
据考证,是由于沟下地壳内聚集着许多非同寻常的超重物质。
这些物质产生出一股强大的异常重力,把海沟拉得紧紧的,同时又使海沟上方的海水向下陷落。
科学家们由此推测,当轮船一旦进入突然低下25米的海面时,又受到异常重力场的作用,就会出现种种难以想象的复杂局面,造成不堪设想的恶果。
时空隧道说。
1968年,美国航空公司的一架大型客机在穿越百慕大三角区时,在地面雷达荧光屏上突然消失了10分钟。
事后发现飞机上的钟表比地面上的慢若干时间。
如何来解释这种现象呢,有人认为由于发了时空跳跃,在这段时间里,飞机离开了人正常的时空。
“如果老鼠在空中啃食飞机线路,是否对飞机飞行安全造成严重后果?一百多人的人身安全问题是否能够有保障呢?” 当天上午,起点新闻·西部网记者联系了视频拍摄者刘先生了解情况。
刘先生称,自己是乘坐新疆喀什飞往西安咸阳机场的9H8356航班,当时飞机已经在西安咸阳机场降落,有几名女乘客突然尖叫,称发现了老鼠。
据刘先生回忆,他现场就询问了该航班乘务人员情况,并且表示需要航空公司针对这个问题给他一个回复。
“但是一直到现在并未接到航空公司的回电,也没有一个解释。
” 长安航空飞机(图片来源于网络) 为此,记者联系了长安航空有限责任公司。
客服人员告诉记者,公司非常重视此事,在飞机落地后就安排了地面工作人员进行了捕鼠作业,同步对飞机进行了深度消毒。
“目前发现这是一个小家鼠,维修工程师也对飞机各项系统进行了严密排查,目前为止一切均正常,没有发现飞机系统或零件有异常情况。
”该客服表示,目前还未查到老鼠进入机舱的原因。
记者在爱企查查询显示,长安航空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系海南航空旗下公司,其占有71%的股权。
此外,记者梳理公开报道发现,国内外航班上已多次出现老鼠“入侵”机舱事件。
2024年9月5日,由上海浦东飞往新疆喀什的东航航班MU6219,因“飞行途中出现老鼠原因”曾在兰州中川国际机场备降。
2024年5月,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海关,在一架入境客运航空器内捕获活鼠1只。
此前有航司申报称,驾驶舱内线缆有鼠咬痕迹,并发现鼠粪1粒。
工作人员采取放置鼠笼、鼠夹、粘鼠板等方法,在客舱里将活鼠捕获。
2020年11月,由江苏徐州飞往云南丽江的祥鹏航空8L9838次航班,途径贵阳时因机上有老鼠紧急停飞。
乘客张女士说,“我觉得比中五百万的几率还要低。
空姐打开行李架,一个包后面蹿出一只小老鼠。
”事后,所有乘客被请下飞机安置至酒店,随后航班取消。
编辑:杨晏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然而,随着2017年C919的大型客机从中国的工厂起飞,全球航空界的版图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位来自东方的新秀正大步迈入这个领域,试图打破旧有的垄断。
1、国产大飞机装上“中国心” 先来看看C919的“硬件配置”:全长38.9米,翼展35.8米,高达11.95米。
这些数字背后蕴藏的是中国航空制造业的勃勃雄心和不懈努力。
截至目前,C919已经成功交付9架,并开通了5条航线,与世界五座城市紧密相连,累计安全载送近50万名乘客。
这对于一个依赖自主研制的航空项目来说,不仅仅是里程碑,而是一场航空工业革命中的重要标记,它宣告着中国终于打破世界垄断,有能力与波音、空客在空中掰一掰手腕了。
当然,比起这些,C919的内核更为重要。
发动机,向来是飞机心脏中最为复杂和关键的部分。
毕竟没有强劲的“心脏”,一切华丽的外表都只是浮云。
经过多年技术攻关,中国国产航空发动机CJ-1000AX横空出世,并于2023年在上海成功完成整机点火,核心机转速达到了惊人的6600转每分钟。
这标志着中国在民用航空领域,首次打造出一套完整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验证平台,无疑为未来航发国产化提供了深厚的技术动力,让国产大飞机装上“中国心”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2、美国不敢对中国大飞机“卡脖子” 没想到的是,中国在航发领域的突破,迅速引起轩然大波,就连美国都感到些许担忧。
据观察者网报道,美国和欧洲发动机制造巨头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占据着核心地位,他们的技术封锁和壁垒并非虚言。
然而,中国工程师用他们卓越的智慧和不懈的毅力,逐渐在技术封闭中杀出了一条血路。
这背后,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中国航空,需要更多的“自己造”。
对此,美国国会下属的“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USCC)召开听证会,美国企业和政界对于“中国制造2025”计划展开激烈探讨,而焦点,则被锁定在如日中天的中国航空工业上。
美国航空动力咨询公司的总经理理查德·阿布拉菲亚在听证会上表示,美国应摒弃保护主义,继续保持与中国的航空合作。
此番看似友好的建议背后,其实蕴含着一层更为深刻的战略意图——以合作之名,行掌控之实。
3、美国忧虑并非空穴来风 我们知道,目前,美国通用电气、普惠公司,以及英国罗尔斯-罗伊斯,正垄断着航空领域,他们拒绝向中国转让关键技术。
然而,中国明白这个过程不会一蹴而就。
即便面对技术封锁,中国依旧相信:一步一个脚印,终究能到达彼岸。
所以,在理查德·阿布拉菲亚看来,一旦切断与中国的联系,那就相当于倒逼中国在喷气发动机领域自力更生,这反而会削弱美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上述忧虑并非空穴来风。
在未来十几年里,如果中国能如计划般推出完全国产化的大型喷气客机,那将意味着一个新的竞争时代开始了。
所以,美国一方面希望通过技术合作维持对华优势;另一方面,他们也深知,随着中国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任何阻挡都会促使中国更快地建立自己的全产业链。
这种两难困境,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航空工业近年来的突破,以及美国对中国战略决策的重新审视。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