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位于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的东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最东,有着“死亡之海”的称呼,是人迹罕至的“生命禁区”,就连飞鸟都不经过,俗语称为“鸟不拉屎的地方”。
这样的一个生命禁地,却接连发生了众多诡异的事情,探险家的诡异消失,探险队员的神秘离世,文明的两度消失,楼兰美人的集聚……
探险怪事
1980年6月11日,以彭佳木为首的科学考察队前往罗布泊地区寻找钾盐矿,为了完成这个任务,他们做足了准备,特意组成了由动植物学家、地理学家警卫、发报员等11人队伍。
彭佳木是广东人,原来是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新疆分院副院长,他是生物化学家,有过罗布泊探险的经验,是这次探险的主要带头人。
科考队员的计划是穿越罗布泊,但遗憾的是,他们在进行考察的过程中,并没有找到钾盐矿,彭佳木主张深入罗布泊,但是科考队员却不主张这个看法。
要知道,罗布泊风沙四起、道路难行,在物资不能得到充沛满足的情况下,很可能会丧生于此,所以彭佳木和队员们进行过一次小规模的争吵,但在彭佳木的坚持下,科考队选择继续前行到库木库都克寻找物资和水源。
然而,事情的发展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6月16日,在科考队出发的第6天,队员们成功到达库木库都克,但让所有人都陷入绝望的是,这里方圆几公里都没有水源,而且他们的物资和水几乎都已经殆尽。
生死抉择之下,科考队向驻军部队发出了无线电,请求支援,众人也不知道物资什么时候会到,如果驻军部队来的晚一些,所有人都会在沙漠里变成干尸。
6月17日上午,科考队收到驻军部队的回复,同意支援,一时间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他们想要将消息告诉彭佳木,但奇怪的是,无论队员们怎么寻找,都没有看到彭佳木的影子。
科考队员本来以为彭佳木只是前往附近找水,可等了很久都不见有人回来,后来他们发现车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我往东去找水井,彭,6月17日10:30。
科考队员们看到消息有种不好的预感,开始开车寻找彭佳木,可他们发现人的脚印在一处盐碱地山丘后彻底消失。
彭佳木人找不到,脚印也离奇消失,简直让人不可思议!
于是大家将这件事上报给组织,组织非常重视这个事情,发动了部队、空军来大肆寻找彭佳木,几乎是地毯式搜索,可始终没有找到他,活生生地印证了那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
”
无独有偶,在罗布泊失踪的事情不止彭佳木这一起。
1995年,米兰农场的三位员工曾经开着吉普车到罗布泊探险,但从进入到罗布泊后,这三个人就下落不明,后来有探险家在楼兰古城附近发现了两具干尸和一辆吉普车。
经过检验,这就是当年进入罗布泊探险的员工中的两位,但是诡异的是,吉普车非常完好,里面还有剩余的水和汽油,为什么他们会离开车子到十几公里的地方呢?
罗布泊发现的车
说到让人难以理解的事,不仅仅是人的失踪,飞机在曾在罗布泊失事。
1949年,一架从重庆飞向乌鲁木齐的飞机在飞到鄯善县的时候失踪,后来经过9年的寻找,才在1958年,在罗布泊中发现了飞机残骸,但令人惊奇的是,航线是西北的飞机,为什么会突然改变方向向南飞呢?
这些未曾破解的谜团,给罗布泊这个无人的地方更增加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罗布泊美女
一直以来,罗布泊的神秘都吸引着大量人好奇的心理,那罗布泊到底藏着什么样的秘密呢?
1980年底,国家组织的一支考古队进入了罗布泊,他们一路沿着孔雀河进行考察,在考察的一路上,到处都是黄沙和戈壁,看过去茫茫一片,完全分不清东南西北。
然而,在考古队到达古木沟的时候,所有人都被眼前的一幕给惊呆了!
太阳墓
茫茫黄沙戈壁中竟然有一个巨大的墓葬群,而且这个墓葬群年代久远,至少有3800年的历史。
这个墓葬群的形式也让人闻所未闻,它中间是一个埋葬尸身的圆坑,而围绕着圆坑的是排列整齐的胡杨树桩,俯视来看,这个墓葬群就像是一个个太阳有规律的排列的一起,被考古人员称为“太阳墓”。
墓葬群的发现让众人欣喜不已,有墓葬群,那就说明罗布泊这个地方曾经有过生命和文明,考古队将墓葬打开,再次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
楼兰美女
墓葬中竟然有一具保存非常完好的女性干尸,这具干尸的保存程度简直让人难以想象,她不仅面部非常完整,就连眼睫毛都没有掉一根,有人大着胆子摸了干尸的皮肤,而这皮肤,竟然还有弹性。
这具干尸现在保存在新疆博物馆中,专家通过科技手段还原了干尸的面貌,并且根据面貌制造出一具蜡像,这就是为人震惊的“楼兰美女”。
经过科学的测定,“楼兰美女”去世时年龄为四十五岁,身高约为1.55米,现重为10.1千克,她的身上穿着粗质的毛织物和羊皮,脚上瞪着毛皮靴,头发呈黄棕色带着毡帽,神秘而美丽。
古尸眼大窝深,鼻梁高挺而窄,下巴尖翘,是欧罗巴人种,也就是欧洲白人的人种,但奇怪的是3800多年前,为什么会有欧洲的人种在罗布泊地区定居呢?
根据科技还原做出的楼兰美女蜡像
有传闻说“自古楼兰出美女”,这传闻是真的吗?
1934年,瑞典考古学家贝格曼在罗布泊发现了小河墓地,并且在1939年发表了一本《新疆考古记》,其中记录了小河墓地的规模葬式和文明信息,但自此后,从未有人在罗布泊看到过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
直到2000年,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王炳华借助GPS进入罗布沙漠,才再次找到了小河墓葬,2003年,小河墓葬开始进行全面挖掘,在挖掘的过程中出土很多干尸,而其中有一具非常完整的女性干尸,被称为“小河公主”。
这具干尸面部保存完整,似乎完全可以忽略时间的流逝,将几千年前的人物面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她闭着眼睛,眼睫毛上蒙了一层细细的沙子,脸上呈现出凝固而永恒的微笑,仿佛东方的“蒙娜丽莎”。
美丽的“小河公主”大概也存在于3800年到4000年前,和“楼兰美女”不同的是,小河公主属于欧罗巴人种,有欧洲和西伯利亚的血统,但她还具有东方人特征,是一位“混血”美人。
小河公主
在若羌县楼兰博物馆中还有一具展出的女性干尸,这具干尸也非常美丽,但她的面貌特征却是雅利安人种的特征,这具“雅利安美女”大概有着3500年的历史,也是在罗布泊中发现的。
有传闻称当年西域36国,每一个国家国王的王后,都是楼兰女子,由此来看,楼兰多美女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三具美人的尸体都大约处于3500多年前,可正是如此,才让人疑惑,不同的人种,为什么会在3800多年前跨越千山万水,来到沙漠集聚的罗布泊呢?
雅利安美女
文明消失的秘密
罗布泊有着什么样的秘密,能够吸引不同地区的人前往这里呢?
揭开这个答案的是中科院地理专家夏训诚老先生,夏训诚老先生从80年代起,就一直在研究罗布泊,最终他认为,罗布泊在3500多年前,远远不是我们今天看到草木不生荒无人烟的样子。
夏老认为,在3500多年前,罗布泊是湖水汪洋,水草丰美,周围是大片的绿洲,被绿色的植被所包围,宛若西域“江南”。
3500多年前罗布泊可能出现的样子
因为罗布泊的生态环境在当时非常优美,所以才会吸引了欧罗巴人、雅利安人在此地定居,在3500多年前,罗布泊一定存在过一个繁华的文明。
这个曾经存在的文明,是不是在史书中记载的“国际化”大都市,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在所有人心中都盛极一时的楼兰古国呢?
其实还真不是,楼兰古国最早记载在《史记》中,而《汉书•西域传》也讲述了张骞在出使西域时见到过的楼兰盛景,所以可知楼兰盛景是在2000多年前。
楼兰古国复原图
但3500多年前到2000多年前中的1500年间,却未有任何的史料有过记载,而夏老在罗布泊进行地质勘测的时候,也从地质中发现这1500年间没有任何人类活动的痕迹。
空白的1500年是怎么回事,这不由让人想到来楼兰古国一夜消失的说法。
在后秦东晋时期,法显和尚从长安到西域取经,途中经过楼兰古国,他对楼兰的记载和《汉书》中的记载完全不同。
法显是这样描述楼兰古国的,他说:“上无飞鸟,下无走兽,遍望极目,欲求度处则莫知所拟,惟一死人枯骨为标识耳。
”
法显和尚
根据法显的描述,楼兰在当时已经是现在我们所看到这样黄沙漫天,荒无人烟,楼兰古国的文明消失和之前罗布泊空白的1500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罗布泊这里曾经两度出现过文明,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些盛极一时的文明,为什么会离奇消失呢?
这些真相随着考古人员对墓葬的研究,而逐渐浮出了水面……
楼兰遗址
考古人员在挖掘小河墓葬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小河墓葬群的历史跨度非常大,大概有500年,年代越久远的墓葬所使用的立木更为粗壮,随着年代越近,立木越来越细,而这一现象就应照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树木越来越难长得粗壮。
为什么树木会越来越细呢?是什么影响了树木的成长?
追根究底似乎只有一个原因—干旱。
要知道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自然就没有生命,文明的消失是因为水源的消失吗?
小河墓葬的立木
夏老为了印证这个猜测,在罗布泊的湖中心进行采样,采样结果果然印证了这一猜想,在2000年到4000年间,罗布泊是属于干涸状态的。
小河文明和楼兰文明的消失有了答案,但追溯罗布泊的历史,却再次让人陷入了循环的迷惘之中。
3500多年前,罗布泊水源丰富,小河文明因此而出现,500多年后,罗布泊干涸,小河文明因此而消亡,2000多年前,楼兰古国再次出现,500多年后,楼兰古国再度消亡,100年前,罗布泊依旧水草丰茂,可今天罗布泊再次陷入了荒芜,罗布泊的干涸似乎像是陷入了有规律的生命循环。
100年前的罗布泊
在影像资料中,100多年前的罗布泊还是坐船行驶,它的湖泊面积比青海湖还要大上很多,1959年,夏老在前往罗布泊的时候还要带着橡皮船在河上调查取样,然而到了1962年的时候,罗布泊却彻底干涸。
罗布泊为什么会在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彻底干涸了呢?
1959年的罗布泊
这是因为在1961年开始,人们开始大规模的开垦,将孔雀河和塔里木河的河水引流,重要的河水来源被截,所以罗布泊断流,没有了水源,罗布泊地区降水少,气候干热,所以才会在短短3年内就干涸。
由此可以推断,罗布泊前两次干涸和孔雀河与塔里木河的改道有重要关系。
那断流后罗布泊为什么会再度有水了呢?
罗布泊水来源
在50年代后期,天山南坡曾经发生过一次特大洪水,也是因为这次洪水,罗布泊的水才能得到补充,前两次罗布泊能够重新焕发生机,可能和洪水也脱离不了关系。
现如今,由于人们后期的改道和农业灌溉等行为,罗布泊成为了诡异“死亡之海”,曾经的水草丰茂西域江南都成为了书籍中的记忆。
环境保护成为了刻不容缓的反思,或许千百年后,罗布泊会再现“气蒸云梦泽”的盛景。
先秦时的地理名著《山海经》称之为"幼泽",也有称泑泽、盐泽、蒲昌海等。
在蒙语中是多水汇聚之湖的意思,曾是我国的第二大内陆湖。
历经沧海桑田,如今新疆的罗布泊已经是一片大沙漠。
罗布泊从从它命名里就带着沧海桑田的历史感,这里曾经是大片的绿洲和湖泊,公元前这里曾经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古楼兰人,这里也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和人工水利的干预,罗布泊渐渐干渴了,渐渐变成了生命的禁区。
在2005年一支考古队在罗布泊发现了几百具干尸,经过碳14的鉴定结果,这些人死亡的年代应该是公元前15世纪左右,距今3800年,也就是夏朝时期。
通过3D 技术还原面目后,这些人有着西欧人的特征,同时还兼具着亚洲人的特征。
据《山海经》记载,在公元前15世纪之前,夏侯启曾经征服了西亚,曾在此与西欧人鏖战数月,最终双方兵败,无数人战死沙场;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中也记载了夏后启联合了亚盟国,发动了席卷了整个亚洲的复国之战。
而现在出现在罗布泊的干尸正好佐证了《山海经》中的记载。
《山海经》成书于春秋战国,里面讲述了成千上万的神兽,同时记载了数不胜数的江川河流。
而《山海经》所记载的内容并非都是荒谬怪诞的,随着考古的发展,许多出土文物和遗址都能在《山海经》中找到答案。
同时,也有专家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 山海经很有可能是一本地图! 《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了一处地方: “大运山高三百仞(也就是100米),在灭蒙鸟北。
……大乐之野,夏后启于此儛九代,承两龙,云盖三层。
左手操翳,右手操环,佩玉璜。
在大运山北。
一日大遗之野。
” 根据《山海经》的记载,夏后启曾经征服了西亚,在德黑兰附近的大运山儛九代,而印度的《摩柯婆罗多》也提到,夏后启曾联合西亚盟国,发动了复国战争,此战席卷了整个亚洲,涉及到18个国家,交战双方的兵力总和接近180万。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几乎同归于尽,壮年男子几乎全部阵亡。
而罗布泊发现的数百具干尸,恰好就佐证了《山海经》的记载。
其次关于罗布泊,近代流传最广也是最著名的事件就是双鱼玉佩事件。
那双鱼玉佩之谜是真是假? 双鱼玉佩事件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是著名的中国十大神秘诡异事件之一,当时的科学家彭加木三次探寻罗布泊,最后神秘失踪。
至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而双鱼玉佩据说可以产生镜像反物质,也就是复制功能,它有可能会揭示一个超十一维的物质空间的存在。
牧民报告罗布泊会出现天气异常紧接着地表发生变化随后又恢复正常的这种现象,后经考察队调查发现一套工程设备,其核心即是一个玉佩。
后在实验室使用玉佩功能,发现能将一条鱼复制出另外一条来,所以称之为“双鱼玉佩”。
要说这件事情的疑点,那还真不是一点半点。
1、此次科考队沙漠中缺水缺油,在那个艰苦年代却能调动军队运送大量饮用水和油,说明这次科考内容非同寻常。
2、彭加木的同事夏训诚,地理学家。
罗布泊科考队最开始是他和彭加木一起提出的,身为副队长的夏训诚却没有成行,拒绝了这次科考,而是飞到了美国,难道夏训诚已经预知到了这次科考的危险?后来采访中夏训诚对于这次考察目的等具体内容只字不提。
4、罗布泊气候严酷,按科学角度最佳进入时间是秋冬季。
但由于里面有军事基地,秋冬季却被禁止进入,原因不详。
5、据其他科考队员说,这次科考之旅彭加木的反应有些异常,非常急躁。
甚至为了赶路连负责电台的同志掉队都不顾,这有点违背野外探险的常识。
6、在“720”基地附近扎寨时,彭加木特别开会强调:任何人不准单独行动。
但他自己却留下一张纸条,然后独自一人出去找水,这一点实在不能理解。
这就是罗布泊双鱼玉佩最大的疑点。
虽然双鱼玉佩之谜的真实性需要进一步考证,但是这并不妨碍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知道我们看到的世界不过是冰山一角,陆地面积只有海洋面积的四分之一,那些未知的世界才是我们要探索的,很多我们想象不到的生物可能真的存在,只是以我们目前的水平很难勘测。
虽然世界史上关于五千年前的文化几乎没有任何记载,留下的只有各种各样的神话传说。
但不可否认的是,《山海经》是一本包罗万象的天书。
它囊获文献、地理、神话、奇幻等的研究价值,是华夏文明第一宝典,拥有着破解上古文明历史的魔力,对我国乃至世界都有深远影响。
虽然山海经中记载的真实性还需要深入研究,但是无法否认的是,我们的确需要思考山海经的真正意义了。
在这里建议大家也读一读《山海经》,因为它不仅仅是一本神话故事,也十分受专家学者的欢迎,是中学课本的常客,在现行的中学语文地理必学的《水经注》中,有数十处引用了《山海经》。
很多朋友想读山海经,但是不知道什么版本的更权威,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本《山海经》。
这套《山海经》全书一套共六册,是原本未删减版本,内容易懂好理解,这本书不仅有山海经原文,还进行了详细的翻译和注释,内容十分通俗易懂。
全书一套共六册,内容易懂好理解,书中文言文与注释,也有白话文解析,是了解山海经的最佳途径,如果只是单一的白话文,反而没有什么乐趣,其中配图也比较真实还原。
是古籍中值得一读的书。
可以增加我们阅读时的乐趣。
包装也非常的精致,可以用来收藏,也比较是适合送人。
书中的插图生动有趣,让我们读起来不枯燥,小孩子也可以看里面的插画了解山海经的故事。
给孩子看了以后,不仅可以引起他与阅读经典的兴趣,还可以指导他自己经查阅相关故事以及资料的能力。
重点是它不仅仅是一本神话故事,他还记录了古人天文、地理、神话、巫术、宗教、物产、民俗、医药、异国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堪称中国古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这套书还采用书盒包装,书盒上下覆有布条,不易磨损,适合收藏。
全书价格也很划算,就一顿饭钱,但是当你熟读之后,不仅可以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消遣,说不准你会对里面的某个故事感兴趣而去研究它,毕竟山海经里面的珍奇异兽,神话故事等等都十分的有趣。
而且还能够带着孩子学习国学经典,还可以给家里的小朋友讲讲中华文化传统故事。
在科技发展到今天的地步,有些东西我们还要记住的,因为时至今日,我们其实真的还是停留于很多事物的表面而已。
想看的小伙伴你们点击下方商品就可以购买了:
放眼古今,罗布泊的黄沙已经掩埋了无数生命,留给人类的只有死亡和猜测。
罗布泊无人区到底有多可怕?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在罗布泊遇难?进入罗布泊真的再也出不来了吗? 探险车队未经允许擅闯罗布泊 罗布泊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是中国五大无人区之一,千年前也是楼兰古国的所在地。
但由于河水改道等原因罗布泊渐渐干涸,到今天已经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连。
在夏季高温条件下,罗布泊的地表温度可以达到恐怖的70摄氏度。
就在7月28日,若羌县公安局发通告说明:一辆自驾车以敦煌为起点,未经批准穿越若羌境内保护区,后车辆失踪4人失联。
27日经搜救发现车辆和三位遇难者,29日最后一位遇难者尸体也被找到。
经了解,这一车队穿越罗布泊并没有事先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导致了后来的惨剧。
在过程中,这辆车上有3人因无法忍耐高温和极端气候而产生了身体问题,剩余1人试图外出求救,但最终也失去了消息。
罗布泊到底有什么魔力,能够吸引这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去探秘? 震惊全世界的彭加木失踪事件 1980年,我国科学家彭加木带一支科考队进入罗布泊,试图寻找钾矿、“重水”资源。
这一去就引发了建国以来巨大的悬案之一,民间也流传起了诸如能复制生命体的“双鱼玉佩”、彭加木穿越回汉朝等诡异又飘渺的传言。
这支科考队寻找资源无果,在他们准备深入罗布泊时,却因为只带了7天的水食即将弹尽粮绝。
彭加木决定离开寻找水源,他独自一人离开,在一张纸条上写了“我往东去找水井 彭”的字样。
然而整整一天过去了,科考队员们还是没有见到彭加木归来的身影,也没有找到彭加木的遗体。
后来全国一共发起了4次规模浩大的搜寻行动,出动了解放军、飞机、警犬,却连一根彭加木的头发丝都没有见到。
即使是再偌大的沙漠,人遇难了也会留下尸体或遗物,但彭加木就像是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沙漠中。
27年的搜救行动,竟然连一点确切的痕迹都没有找到,这几乎像是人间蒸发了! “我往东去找水井”这7个字成为了千古谜题,关于彭加木的失踪,社会各界众说纷纭却无法得出统一的结论。
但这也吸引了无数科学家、探秘者前往当地一探究竟。
罗布泊的神秘和危险宛如一张血盆大口,吞噬着想要揭秘它的人们。
罗布泊到底有什么危险? 罗布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野骆驼的保护区,但由于野骆驼的濒危程度和罗布泊的危险性,当地管理局已经严禁一切社会团体、单位或个人进入保护区开展旅游、探险活动。
这不仅仅是因为罗布泊有恐怖传闻,更因为它恶劣的环境和极端的气候。
气候恶劣 罗布泊是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昼夜温差可以达到30~40摄氏度,夏季最高温有70摄氏度。
但人如果长时间待在42摄氏度以上的环境里,身体机能就会遭到破坏,因此人们在罗布泊里极容易中暑。
到了夜晚温度急转直下,还可能会出现失温的现象,人一旦失温死亡率将高达80%。
自然灾害 专业人士介绍说,罗布泊里主要有两种危险:其一是沙尘暴,其二是流沙。
当沙尘暴来临时,我们可以看到黑色风墙裹挟着沙石急速袭来,由于沙尘飞舞遮蔽阳光,四周会呈现如夜晚一般的黑暗,人甚至连眼睛都睁不开,更加无法分辨方向。
同时沙尘暴中含有巨量浮尘,过度吸入会造成窒息。
流沙也是罗布泊的无声杀手之一,它通常出现在沙漠里地基不稳的区域,表面受触动后会“液化”。
有重物立于流沙之上时,就会慢慢陷到底部直至被沙子淹没。
如果不幸有一条腿陷入流沙,至少需要抬起汽车的力量才能拔出,而且还不能保证肢体完好。
地形复杂 同时,罗布泊的地形地貌崎岖难行,目之所及都是盐碱地或戈壁,一般的车辆无法通过,开到半路有可能会造成车辆损坏,只有一些越野车辆、履带式车辆可勉强通过。
因此,在进入罗布泊前必须要得到当地政府的批准并且向有关部门报备,否则遇到危险将无法及时得到救援。
没有信号 作为环境恶劣的无人区,罗布泊无法铺设基础设施,因此也没有通讯信号,只有通过特殊的卫星电话才能与外界取得联系。
但罗布泊无人区面积极其广阔,有2400~3000平方公里,如果落单、迷路又遇到自然灾害或者陷入断水、断粮的境地,将彻底孤立无援。
即使联系上了外界,也没法第一时间找到被困者。
野生动物的威胁 罗布泊虽然环境恶劣,但也是有一些动物在这里顽强生存下来的。
栖息在罗布泊无人区的动物,不仅有野骆驼、鹅喉羚、黄羊、野马等食草动物,也有狼、猞猁、棕熊等猛兽,想象一下,当你饥渴难耐,奄奄一息的时候,遇到一群野狼,或者一头棕熊,谁会是谁的菜呢? 总结:遮天蔽日的黄沙给予人们无限绝望,神秘的罗布泊至今仍游荡着无数恐怖的传说。
在大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程度超乎想象,如果不怀抱敬畏之心,我们只能在被吞噬前奋力挣扎。
但在人类无法踏足的地方,又有谁能听到我们的呼救呢?感谢您的阅读。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