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谜团 > 未解之谜 > 百慕大

百慕大死亡三角的传说究竟是不是真的谁让百慕大成为恐怖谣言

时间:2023-07-20来源:网络作者:小白

记得小时候,看到最多的一个恐怖传闻,不是贞子,也不是僵尸,而是百慕大三角。

在那个手机还不普及的年代,大家靠的是课外书刊去学习新的知识。

其中,各种世界未解之谜”就非常受欢迎,像尼斯湖的水怪,金字塔的诅咒等等,一个个神秘莫测,让学生党的好奇心获得极大满足。

但听到最多、传得最玄乎的,莫过于百慕大三角。

传说这片神秘的海域,经常发生吞噬飞机的事件,无数的货轮和飞机,只要经过这片海域,便会离奇消失,甚至连残骸和尸体都找不到,仿佛连人带船人间蒸发了。

笔者看过一个更夸张的版本,一架失踪了十几年的飞机,突然又出现了,上面的乘客一点也没变老,驾驶员说自己像穿越到另外一个空间一样。

这些略带诡异色彩的描述,让年少的我们很想去一探究竟。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百慕大三角,是否真的存在这些恐怖的传言。

神秘百慕大

关于百慕大三角,有很多理论和假说被提出,目的就是支撑这些神秘的现象。

比如金字塔磁场”和次声波震动”等等,这些门派自圆其说,把人们耳熟能详的理论搬出来,用相对论、四维空间、黑洞吞噬等概念去解读。

还有人说消失是因为外星人把我们地球人绑架去做实验,或是其他国家在海底搞秘密武器。

虽然各种理论和假说虽然听上去都不一样,但它们都是同一个套路,就是吊着读者的胃口。

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假的。

百慕大三角,指的是百慕大群岛,南到波多黎各岛,西至美国佛罗里达州,三个地方围成的三角地带。

不过,在真正的地理学上,并不存在什么百慕大三角”这样的划分。

给这片海域冠上魔鬼之名的,不是科学家或政府机构,而是一群作家。

这些作家让原本好好的一个旅游胜地,在以讹传讹中变成了人间的未解之谜。

爱德华·琼斯,在1950年美联社的《迈阿密先驱报》中,第一次提到在百慕大附近的飞机神秘失踪事件,并把事故源头引向百慕大海域。

这就是百慕大神秘现象中,最为人熟知的空难事故: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失踪。

如果第19飞行中队在飞行过程中安全返航,那百慕大三角估计就没办法成为传说了,琼斯因此也被称为百慕大三角”之父。

到了20世纪60年代,另一位作家盖迪斯,写出了一篇赚足人们眼球的文章——《死亡百慕大三角》,他在文中声称这片海域海难频发,超过了其他的海域,却没有举出足够的证据来证明。

此后的几十年,很多作家都沿袭这一方式,挖出过去的海难事件,加上个人解读,把灾难的帽子扣在百慕大头上,成了一篇篇热点文章。

那百慕大最神秘的现象,第19飞行中队失踪是怎么被炮制出来的?

迷失的飞行队

1945年12月5日下午,美国海军第19飞行中队的5架轰炸机,共14名飞行员,在队长泰勒的带领下,计划从佛罗里达飞向巴哈马群岛,再折返基地。

然而他们刚飞出两个小时就迷失了方向,没有按原计划返回基地,反而向大西洋深处飞去。

最后,这五架轰炸机燃料耗尽,悉数坠海。

随后美军派出大量飞机和船舰进行救援。

但结果更悲催,不但机上14名飞行员无一生还,一架水上飞机还在救援中出事。

关于此事的官方调查结果,认为队长泰勒应该为这次事故负主要责任。

泰勒虽然有近2000个小时的飞行经验,但他并不是一位优秀的飞行员,性格固执且马虎。

二战”期间,他就曾两次在海上迷航不得不弃机跳伞。

在这次飞行训练中,泰勒居然忘记带导航仪和手表。

基地在发现泰勒迷航后,就要求他把指挥权交给其他人。

但刚愎自用的泰勒却宁愿自己把航队带回基地,拒绝指挥中心的提议,继续带队往错的方向飞去。

通信记录中显示,有两位飞行员发觉泰勒的判断有误,并要求改变航向。

但泰勒仍然一意孤行,带着飞行员们飞向死亡的深渊。

在飞行途中,天气状况开始变得糟糕。

随后派出的救援飞机也因在恶劣天气下进行搜救行动,危险系数大大增加。

当时在该海域经过的游轮上的乘客表示,当晚就听到了爆炸声,看到上空有闪光,海面上拖着一条长长的油带。

将事实展开来看,第19飞行中队的悲剧,只能归结为人为的事故,而不是超自然现象。

一个迷航又性格固执的队长,带着没有经验的学生在恶劣的天气航行,基本上把容易出事的因素都集中了。

原本官方定论的事情,泰勒的亲属却对调查结果极度不满意,多次向美国海军高层上诉。

而天气原因,也让各路作家有了联想的空间,在经过层层添油加醋之后,这件事最终演变成超自然现象的不解之谜。

之后,独眼巨人”号货轮,途经百慕大三角,然后在航行中与外界完全失去联系,这事也被人们挖出来解读。

起初美军以为独眼巨人”号是被德军击沉,但战后并没有在德军的档案中发现记录,所以,独眼巨人”号的失踪也被蒙上一层神秘面纱。

不过,官方的解释是,独眼巨人”号是因为严重超载,再加上轮船服役时间过长,结构有缺陷,也有了损伤,所以才会沉没。

传说的真相

人们之所以会知晓关于百慕大三角的传说,得归功于小时候读到的解密系列书籍。

这些书籍则源自另一位更有想法的作家伯利兹,他看准了商机,并在1974年出版了《百慕大三角》一书,同时把百慕大魔鬼三角”的概念广泛传播。

这本书中不但搜集了许多官方或非官方消息,而且加入了各种对百慕大三角神秘现象的合理”解读和理论,让原本不存在的百慕大三角”,成了当时美国家喻户晓的神秘地带。

不过,在这本畅销书大卖的第二年,另一本专门反驳百慕大三角的辟谣书籍就诞生了。

作家库什搜集了作家们提到的关于百慕大五十多起事例的真相,出版了《百慕大三角之谜——已解》一书,详细地介绍了每一起事故的调查结果。

库什毕业后在图书馆工作,他还是一个有经验的飞行员,当过商业飞行员和飞行教练,累计飞行时间达到几千小时。

为寻求真相,他查阅了美国海军、空军、保险公司等有关报告,和事发时的报纸,还向有关人员进行电话访问。

他的研究表明,百慕大三角地区发生的飞机和船只失事数量,跟其他海域相比并不突出。

这个问题用一个非常浅的事实就可以解释,保险公司并未对这片海域收取更高的费用。

因为如果一个地区频繁发生空难和海难,保险公司一定会提高保险费用。

许多事故发生的时候,人们并不觉得有什么神秘的,但是多年后经过人为再加工,就开始变得诡异。

更重要的是,当时许多作家根本没有自己做调查和研究,只是重写了以前的文章,导致事实越来越偏离。

有的作家为了效果,甚至虚构了许多事故和细节,一些明显不是发生在该区域的也被当成是百慕大三角的事故。

真正的百慕大

这出谣言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其实已告一段落,没想到,百慕大三角之谜随后却跨过了大洋,在中国愈演愈烈,让越来越多的人信以为真,至今说到百慕大都觉得是个神秘的地方。

所以,也借着这个故事,揭穿百慕大三角的传说,求知心强的人,总不会被虚幻所迷惑。

百慕大三角为什么是禁地 百慕大三角谜团原因解析是真是假?

提到百慕大三角,早前我们介绍世界禁地提到了这个地区,百慕大三角的边界大约形成一个三角形,面积大约为500,000平方英里 1,300,000平方公里。

自20世纪初以来,关于这个地区的神奇事件一直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和探讨。

那么你知道百慕大三角为什么是禁地吗?今天咱们奇闻之旅的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百慕大三角为什么是禁地~百慕大三角为什么是禁地?百慕大三角被称为禁地,之所以有这个称呼是因为这个地区,发生了一些神奇的失踪事件。

许多传说和假设试图解释百慕大三角的神奇现象。

其中一种假设认为,这个地区存在超自然力量或外星生物活动,可以解释船只和飞机的神奇失踪。

另一个假设是,这个地区可能存在特殊的地磁场或天气条件,可能导致了导航设备的故障和船只、飞机的失踪。

然而,科学界对于百慕大三角的神奇现象持怀疑态度,并提出了更合理的解释。

其中一种解释是,百慕大三角位于巴哈马群岛和美国东海岸之间的重要航运线上,这使得这个地区成为了许多航行和飞行活动的交汇点。

因此与其他地区相比,百慕大三角发生失踪事件的概率更高!另外,这个地区经常受到剧烈的天气和海洋条件的影响,如风暴、急流和大浪等。

这些恶劣的环境条件可能导致导航设备故障、船只沉没或飞机坠毁,从而引发了神奇失踪事件。

不过目前并没有确凿的科学证据,来证明其中任何一种说法。

百慕大三角的神奇之处仍然存在,继续吸引着人们的好奇心和研究!当作全球最为著名的未解谜团之一,相信随着时间的变迁和科技的进展,总有一天能解开其中的谜底~以上就是小编今天介绍的百慕大三角为什么是禁地,看完后你了解了吗?好啦,咱们今天的内容就分享到这啦,记得关注小编,下期再见!

月球巨坑中发现地下洞道:人类月球基地、太空采矿理想场所

月球作为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被认为是人类走向太空的跳板。

但是月亮环境冷热极端:太阳直射下月表温度可以达到一百多摄氏度,而阴影下温度则是零下一百多度,且有极为强烈的宇宙射线,要在此建立根据地殊为不易。

不过最新的天文发现为人类在月球建立基地,乃至太空采矿提供了新思路。

近日,权威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报道了月球上源自一露天坑的潜在可进入地下洞道的证据。

根据探测器的结果,月球表面已发现200多个被称为“天窗”(skylight)的坑,其中一些形成于地下熔岩管塌陷之后。

《自然·天文学》研究显示,可进入的熔岩管或通道或能提供一个比月球表面更温暖的环境。

但之前一直不确定它们是否能通向大型地下洞穴。

微型合成孔径雷达(Mini-RF)获得的静海坑(MTP,8.3355N, 33.222E)图像。

研究人员分析了来自月球勘测轨道飞行器的静海坑(Mare Tranquillitatis Pit)雷达数据——静海坑是月球上已知最深的坑,半径约为100米,有垂直坑壁或悬壁,坑底倾斜。

他们观察到该坑西侧的雷达亮度上升,并利用雷达图像进行了模拟,发现这些观测结果能用存在一个从坑底西侧扩张的洞穴空隙或管道来解释。

静海坑(MTP)雷达模拟(8.3355N, 33.222E)结果。

研究团队估计这个管道位于13米至170米深处,长30米至80米,宽约45米。

该洞穴可能呈平坦或是呈最大45度角倾斜,而且可能可以进入。

这项研究增进了对月球地质的认知,研究使用的方法或也适用于评估和表征其他月球坑,以发现更多通道。

基于微型合成孔径雷达(Mini-RF)数据反演重建的静海坑(MTP)洞穴通道。

研究发现,静海坑一个有前景的月球基地候选地点,因为它提供了躲避恶劣表面环境的庇护所,并可能支持长期的月球人类探索。

而月球洞穴的探索可以为理解月球火山活动提供新的视角,并可能确认稳定地下环境的存在,这些环境可以屏蔽辐射并具有适合人类使用的最佳温度条件。

人类在建立月球基地之所以意义重大,在于其可以作为太空科研的前沿平台,让科学家开展地外生态实验,研究太空环境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并为未来的火星乃至更远的星际旅行积累经验 。

而月球上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如氦-3、铁、钛、硅等,也使得进军月球具有重大的经济价值和战略意义。

尤其是氦-3,这是一种氦的同位素,被认为是未来可控核聚变(人造太阳)的重要能源,因为它不产生长期和高水平的核辐射,也不会产生核废料和温室气体,是一种非常清洁的能源。

月球上的氦-3储量非常丰富,据估计至少有100万吨以上,而地球上的储量极少。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

标签:
>推荐阅读 >特别推荐 >火热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