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夜郎国,人们对它的印象可能是夜郎自大,可能是诗仙李白笔下的我愁远谪夜郎去,何日金鸡放赦还天地再新法令宽,夜郎迁客带霜寒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流传下来与夜郎相关的文史资料虽然不多,但我们还是要明白,典故中的夜郎与诗人笔下的夜郎还是存在很大差别的。
现在所指的夜郎通常有两种含义:一是指战国秦汉时期的夜郎;二是指上溯与它有关的牂柯,下延至夜郎灭国(约公元前27年)以后汉晋直至当今。
夜郎囯,我国秦汉时期在西南地区由少数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个国家。
夏商时属百濮地,《国语·郑语》云:楚鼢冒始启濮,又《史记正义》载: "濮在楚西南"。
根据彝族传说,夜郎兴起于夏朝时期,历经武米夜郎、洛举夜郎、撒骂夜郎、金竹夜郎4个朝代,于后汉时在王朝终结,历时大概有两千余年。
而夜郎之名第一次问世,大约是在战国时期。
楚襄王(公元前298年一前262年)派将军庄跃溯沉水,出且兰(今贵州福泉市),以伐夜郎王,且兰既克,夜郎又降。
这时,人们方知西南有一夜郎国。
夜郎国的具体位置,史籍记载都很简略,只说:临牂牁江,其西是滇国。
牂牁江是汉代以前的水名,今人根据相关资料考订为贵州的北盘江和南盘江。
目前大多数人都认为夜郎国的地域,主要在今贵州的西部,可能还包括云南东北、四川南部及广西西北部的一些地区。
西汉初,竹王多同兴起于遯水(今贵州北盘江),自立为侯。
而竹王自立的故事充满了神话色彩。
据《后汉书》记载有竹王者兴于遁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溪,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推之不肯去。
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
长养有才武,遂雄长夷狄,以竹为氏。
相传古时候有一个妇人在河边洗衣,上游有三节大竹筒流到她身边,听到竹子中有婴儿啼哭,她将竹筒带回家中,将竹筒劈开,里面跳出一个婴儿,见风就长,成了一个英俊、勇武智慧的男儿,大家就拥戴他当了夜郎的国王。
建元六年(前135),汉武帝开发西南夷派遣使者到夜郎,招抚多同,并于元光四至五年(前131~前130)在其地置数县。
元光六年,汉在西南夷地区设置驿站,以便交通;同年,司马相如等又奉使宣抚。
元鼎五年(前112),武帝征南越,因夜郎等不听调遣,乃于翌年发兵平定西南夷之大半,在其地设牂柯郡(治今贵州关岭境)与夜郎等十余县,同时暂存夜郎国号,以王爵授夜郎王,诸部族豪酋亦受册封。
汉成帝河平年间(约公元前27年),最后一任夜郎王——兴,胁迫周边22邑反叛汉王朝,汉廷新上任的牂牁郡守陈立深入夜郎腹地,果断地将其斩杀,并平定了其臣属及附属部落的叛乱。
从此以后,夜郎不再见于史籍。
从战国时期有相关文字记载到灭国,夜郎立国共三四百年。
夜郎自大的故事首见于司马迁的《史记》。
汉武帝开发西南夷后,为寻找通往身毒(今印度)的通道,于公元前122年派遣使者到达滇国(今云南)。
逗留期间,滇王问汉使:汉孰与我大?后来汉使返回长安时经过夜郎,夜郎国君也提出了同样问题,于是后来便有了夜郎自大这个家喻户晓的成语。
唐朝诗人李白被流放的夜郎,并非夜郎国,而是唐玄宗天宝年间在今贵州桐梓一带所设的夜郎郡,时间上距夜郎灭国已700多年。
此前晋朝也曾在贵州设置过夜郎郡,地点大约在今贵州北盘江上游,距夜郎灭国也已300多年。
如今桐梓县还有一个镇叫夜郎镇,而且是全国至今唯一仍以夜郎命名的行政区域。
历史上用夜郎作县名更出现过多次,上述前后两夜郎郡的首邑都叫夜郎县。
此外,唐初在今贵州石阡一带曾设置过夜郎县。
不久在今湖南新晃一带又设置过夜郎县。
宋代也短时间在湖南新晃设置过夜郎县,这是历史上最后一个叫夜郎的县名。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