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200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这中心对该墓地进行了延续发掘,揭露面积约4000平方米,共清理各类墓葬65座。
对出土人骨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3000年前昆仑山北部地区的种族混杂程度已经很高。
蒙古人种、欧罗巴人种在墓地中均占有一定比例,蒙古人亚种(西藏人)的发现则说明当时青藏高原南北的文化交流已经明显存在。
另外,在墓地之下的地层堆积中,还发现了较厚的碳灰层,为大面积历史生活用火遗迹,碳十四测年为距今4400年。
流水墓地南临克里雅河,西傍流水河,北靠阿克布拉克台地数个水量丰沛的泉眼,地理位置相当优越。
台地北部以远是广阔的喀让古山缓坡,自古以来就是优良的山地草场,适合人类生活。
所以,流水墓地很可能是一处长期或反复使用的墓地。
根据调查,流水河上游距离此墓地约15公里处的河边台地上也有类似墓葬分布,采集的铜珠与流水墓地的同类器形制完全相同。
这说明使用流水墓地的历史民族,很可能散布于克里雅河上游及其各支流。
发掘过程中,未在墓葬开口层位发现相应的居住生活遗迹,但当时人们的聚落遗迹也应该在此周围不远。
只是3000年来的塔克拉玛干尘降堆积厚达3~4米,寻觅起来难度巨大。
所出陶器为手工制作,大多装饰有刻划几何纹,器形与新疆其他地区的出土物差异较大。
这种在新疆第一次发现的陶器刻划纹饰为代表的文化类型,与西藏、甘青地区的某些历史文化有相似之处。
中亚、西亚地区同时代或稍早的考古发现中,个别文化现象也与流水墓地的出土器物存在不少类似处。
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出土的铜或金耳环的样式与西伯利亚地区早斯基泰文化中的耳环样式极为相似。
参考文献:
巫新华,艾力《新疆于田县流水青铜时代墓地》;
巫新华; 马赛; 艾力江《新疆于田县流水青铜时代墓地发掘简报》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