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是一个精神概念,道的化身
巍巍昆仑今何在?幽冥当在天地外。
悠悠华夏,五千年文明史上,昆仑山是最古老又年轻、最具象又缥缈的文化图腾,从《河图洛书》到《易经》,从《山海经》到《神异经》,从《老子》到《尚书》,从周天子到成吉思汗的传世经典里,人的精神血脉里,随处跳跃着昆仑的音符,流淌着昆仑的情结。
昆仑,成为人缥缈幻化之所在,修仙问道之圣地,历史上,多少帝王心往昆仑,多少侠客寻访昆仑,但都无果而返,以致万古不得真相。
赫赫我祖,其来昆仑。
卷帙浩繁的文化典籍里,那个被称作龙脉之源、万山之祖的巍巍昆仑到底隐身何处?为什么古人总喜欢把宇殿天都、神话传说跟昆仑联系在一起?为什么寻根的足迹踏遍,走到古埃及,走到非洲,走到欧洲,最终依然迷雾重重?对此,屈原仰天长问:昆仑悬圃其尻安在?
其实,在古代文化里,昆仑之大,大到无边无际,小小寰球,岂能载得动巍巍昆仑?所谓在非洲、在欧洲等都不现实,现有的喀喇昆仑、祁连昆仑,在它面前不过是一粒尘埃。
新疆的喀喇昆仑山,只是后来人们根据文献所载,在现实社会找出来的一个替代版。
命名现实版的昆仑山,给心灵找个安放处。
的帝王中,秦始皇最以修道长生著名,为求长生不老,他派人寻昆仑,访蓬莱,于是徐福两次下海,最终也没找到昆仑、蓬莱。
直到汉武帝才找到一个接近古书记载的地方,这就是今天的喀喇昆仑山。
公元前139年和119年,张骞两度出使西域,主要任务是联合大月氏等西域诸国,共同给抗击匈奴,还有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寻找昆仑山。
张骞溯黄河源,出陇西,穿过河西走廊,直达伊犁河域,在于阗(新疆和田)发现一条铺满玉石的河流和一座气势恢宏的大山,因其广大无边,故以为接近古籍所载。
于是等到完成出使任务,返回汉庭时,连同西域诸国形势图汇报了汉武帝。
武帝核对书上信息,认为那条河流就是黄河的源头,因为远古神话有黄河源头是昆仑的传说,于是汉武帝确定此山就是昆仑山。
从此以后,远古传说中的昆仑山,便在地理上有了明确的位置,这个昆仑山因为传说中的缥缈,加上远在天边的遥不可及,就成了人们附加想像,寄托思古,得道成仙的理想所在,于是历代先贤修道便有了一个确切的圣地,王母娘娘传道的道场,黄帝的夏都,周天子访道西王母的处所等等,也便从虚指走向生活化,修道成仙也就有了便捷的通道。
古籍上的昆仑山。
神话传说中的昆仑山,似非实指某山,而是缥缈于世间之外的仙山、乐土。
《大荒西经》谓: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
昆仑之山大体分为三个层级,屈原问天昆仑悬圃其尻安在的玄圃在第二层。
《山海经》记载:玄圃又称县圃、平圃、元圃,是黄帝的夏都,山顶上的神仙在此住处。
玄圃之下是清凉山,无论寒暑,山上都刮着清爽的凉风,飘着迷人的仙气。
玄圃中遍地奇花异石,美玉仙女,登之乃灵,能使风雨,据说凡人若得天缘,可登山成仙。
昆仑之远,《十洲记》云:昆仑号曰昆陵,在西海戌地,北海之亥地,去岸十三万里咸阳去此四十六万里。
昆仑之高,郦道元《水经注》云:昆仑墟在西北去嵩高五万里。
。
昆仑之大,葛洪《抱朴子》说登玄圃者悟丘阜之卑;浮溟海者识池沼之褊。
大意是说,登上昆仑仙居的人才知道通常山脉的低矮,漂浮在大海上的人才知道池塘的狭小。
从池塘与大海的比较中,可悟出通常山脉与昆仑之山的大小对比。
昆仑之玄,晋郭璞说,除海内昆仑外海外复有昆仑山,不知其数也。
列子《周穆王》。
周穆王时,填的最西方神奇之士来到,他能避水火,穿金石,翻山河,移城池,飘飞于空中,穿行于山岚,千变万化,妙不可言。
他能改变事物的性状,还能左右人的思想。
穆王待之如神,并把寝宫让与他住,以上等膳食供他吃喝,选绝色美女乐队供他驱使。
但这位神人对穆王的一切付出皆不满意。
于是穆王便为他另筑宫殿,工艺之精巧,建筑之宏伟,天下无双。
楼台高八千尺,比终南山还高,名之曰中天之台,从郑、卫之国精选美女,洒香水,修娥眉,披金挂银,涂脂抹粉,描眉画唇,穿东阿的细布,齐国的绢绸,到楼台演奏《承云》、《九韶》、《晨露》,可神人仍不满足。
不久,他邀穆王腾云而上,直至九霄。
所见所闻,皆为天上之物。
穆王误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这些天帝的居所。
天上所到之处,不见日月,不见江海。
光影天籁,令他百骸六脏颤抖不已。
从此,穆王开始远游,他乘八种之马,马曰骅骝、绿耳、赤骥、白牺、渠黄、踰轮、盗骊、山子。
由造父驾驭,泰丙为车右。
由柏夭主车,参百驾驭,奔戎为车右。
行程约千里,巨蒐氏家献白鹄之血供穆王饮用,以牛乳汁洗脚,歇宿于崑山之下,次日登上了崑山之巅,游黄帝殿,成西王母座上宾,畅饮于瑶池之畔。
西王母高歌,穆王唱和,歌辞哀怨凄婉。
宴毕,随王母逡巡于玄圃,不觉间,竟日行万余里。
穆王仰天长叹道:我欲从汝修道,不知可行欤?王母问道何意。
周天子道不修道德,恐遭世人谴责。
王母道:然。
逗留几日,周天子东归。
烟雾飘渺间,王母持札嘱青鸟:天王已去,不过弱水。
速转信札,无由延推。
青鸟一瞟,但见札中写道: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青鸟展翅高翔,急追天子八骏,呈上情札。
穆天子正想瑶池月下事,接札后,不假思索,挥笔而就:
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然而三年过去,又是若干个三年过去,穆王的身影却再也没有在弱水河出现,也没给西王母留下片言只语,只传闻穆天子驾鹤西游,临别高唱:生来百年兮好术,结缘美娥兮王母。
我有佳丽兮三千,宁换群玉兮我属。
宁舍江山居瑶池兮,良辰美景共度。
西王母方寸零乱,茫茫然,竟日不知所思所云,只在心里不断念叨:爱汝恨汝,早晚属吾。
声明:本网站的主要内容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及东西方的民俗文化,并非严谨的科学研究成果。
仅供娱乐参考,请勿盲目迷信。
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如有内容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安排处理。